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大使橫死利比亞對中國的啟示

(2012-09-15 09:15:33) 下一個

作者:宋魯鄭

“911”恐怖襲擊11周年之際,美國再次迎來悲劇。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裏斯多佛·史蒂文森在利比亞之春發源地、革命聖地之稱的班加西發生的一次暴力抗議中,與另外三位美國外交官被火箭彈炸死,駐班加西領事館也被燒毀。至此,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社會長期被西方支持的專製政權強力壓製下的反美情緒得以全力釋放之後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潮。

本次席卷阿拉伯社會的反美風暴源自一部電影《穆斯林的無知》。這部電影不僅以"諷刺"的方式揭示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而且特意挑選2010年燒毀"古蘭經"的美國佛羅裏達州一位牧師特裏·瓊斯擔當這部電影的宣傳,更令人敏感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以色列裔美國人。於是在埃及,憤怒的民眾衝進美國大使館,而到了利比亞則演變成了暴力襲擊。

麵對這一幕,西方普遍的反應是震驚和不解。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發出這樣的天問:“我問自己,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麽在一個我們幫助解放的國家、在一個我們幫助拯救的城市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然而,作為美國執掌外交的最高官員,她真的是不明白嗎? 

眾所周知,由於美國一直想法設法幹涉中東事務、在中東的衝突中長期偏袒以色列以及支持各專製政權,從而引發了了阿拉伯社會廣泛的反美情緒。2010年年底發生阿拉伯革命之後,西方采取多種立場應對:支持中東最落後的王室世襲國家鎮壓革命(如沙特和巴林,不過中國的自由派群體一向回避這一點。難道他們也支持鎮壓阿拉伯革命?或者他們也不過是假自由派,一切要唯美國馬首是瞻?)、對和自己關係友好的獨裁者保持中立或者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如埃及和也門)、對於反西方國家則借革命之手除掉(如利比亞以及現在的敘利亞)。

西方以為憑此手段可以各方漁利,化解阿拉伯社會對西方的敵意。特別是阿拉伯之春發生時,民眾借助的是西方價值觀“民主和自由”,因此沒有理由不相信,革命後的中東會改弦易轍而親近西方。然而事實卻打破了美國的一廂情願。革命之火更點燃了反西方引信,而且這種反西方思潮更借助民主的形態而合法化、全麵化。

西方一向把民主視作其核心利益,認為隻有一個國家民主化了,才不會對世界也就是西方構成威脅。然而,阿拉伯之春的現實顯然又打碎了這一理論說教。在迄今為止的所有選舉中,曾在革命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自由派紛紛被淘汰,過去被西方視為恐怖力量的伊斯蘭政黨紛紛贏得選舉,並開始著手實施伊斯蘭變革。特別是婦女的權益和社會地位全麵倒退:一夫多妻製、喪失離婚權力、外出必須戴傳統服飾——在埃及也史無前例的出現了電視女主持人要戴頭巾的現象。阿拉伯革命正在全力帶領中東社會倒退而不是向前進步。

但對西方更重要的是,這些借助民主而崛起的伊斯蘭勢力都和西方有積怨,懷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甚至是仇恨,他們主導的伊斯蘭化則更強化了和西方的文化、價值觀衝突。這一次,埃及執政的穆斯林兄弟會就開呼籲民眾集會加入抗議浪潮(其他國家還有突尼斯、摩洛哥、蘇丹、巴勒斯坦)。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凱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裴敏欣認為在中美在亞太的(有限)戰略競爭中,中國將一直處於劣勢。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麵,其中一個應對之道是走民主化道路:這既可永久結束中美的戰略競爭,亦可徹底打消周邊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安全恐懼。隻是阿拉伯革命之後,何以針對西方的攻擊日益泛濫?它們的鄰國以色列為什麽感到更不安全?再有,俄羅斯民主化後,它的周邊國家就沒有安全恐懼了嗎?就結束了和美國的戰略競爭了嗎?

利比亞極端勢力(西方用語,利比亞政府稱他們為抗議者)能夠如此輕而易舉突破美國大使館外的重兵保護(事實上這些安全部隊逃亡一空,西方懷疑是放水或者勾結),大開殺戒,也顯示革命後阿拉伯國家失去秩序和陷入混亂的現實。自從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未經審判即被反政府武裝亂槍打死之後,目前整個國家已經基本陷入無政府狀態,而且是向著國家解體的方向加速發展。革命中崛起的各派武裝根本無視中央政府的存在,為了地盤經常大打出手。各個部落也由於利益爭奪也爆發規模不等的武裝衝突。向來有獨立意識、富有石油資源的東部拜爾蓋地區宣布獨立性質的“自治”。最令人驚駭的莫過於一群暴民(西方媒體用語,同樣是這些人,以前被稱為自由戰士)洗劫了利比亞最高權力機關、過渡委員會總部。在洗劫之前,這些“示威者”曾把這個辦公樓圍困了數小時,並向大樓投擲了土製炸彈。當時的過渡政府主席賈利勒倉皇逃奔,幸免於難。不妨想想,一個連自己的最高領導人都保護不了的國家,怎麽還有可能保護舉國敵視對象國的大使館呢?

這確實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一個合法產生的政府卻毫無權威(自然也就喪失了治理國家的能力),甚至連國家統一都無力保證,而被認為是不具合法性的卡紮菲卻享有權威,在維護國家統一的同時還一直在推動國家發展,這也是為什麽卡紮菲就是在革命風暴襲來時也一直都能得到廣泛和穩固的支持。即使西方以強大的軍事優勢介入之後,卡紮菲的支持者也依然固我,堅持到最後。甚至卡紮菲死後數月、繼承人其子賽義夫也被俘,沒有任何領導者的情況下,卡紮菲的支持者竟然自發組織起來抵抗並占領了距首都不遠的拜尼沃利德。看來西方這種權威建立在合法性的理論也在現實中站不住腳。

客觀來講,利比亞現象在伊斯蘭世界是普遍的。不妨看看動蕩的伊拉克、阿富汗。就是從曆史上看,一個國家的民主化過程還絕少不經曆大規模的暴力和流血。不同之處在於,曆史上的一些國家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還是度過了轉型期,而今天的伊斯蘭社會則顯然不必此列。 

整體而言,伊斯蘭社會有三大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是伊斯蘭國家許多是由部落組成的,而不是一個中產階級占導的公民社會,許多別說有民主意識甚至連國家意識都不存在。而主權和民族國家是民主存在的前提。所以就是強行建立起選舉式民主製度,他們會把票投給自稱代表國家的政治人物嗎?

二、是伊斯蘭相對於基督教,沒有經過宗教改革,其本質上和世俗化、西方主導的現代化是對立的。所以革命勝利以後,先要恢複一夫多妻製,建立伊斯蘭銀行,取消利息,法律完全依據伊斯蘭教法。而在所謂的民主選舉中,獲勝的也仍然是這些伊斯蘭政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過去的伊朗、阿爾及利亞都是如此。

三、西方國家之所以能夠渡過民主轉型期,和它們的和平、漸進式方式密不可分,而且這種製度的產生是內生性,不是靠外力強加的。但今天的利比亞,是在一場外國勢力軍事介入的內戰後瞬間誕生民主的,整個國家自上到下均不知民主為何物——除了民主這個字眼以外,更別說具有民主素養。其實,當北約幹預後,卡紮菲麵對危局,曾做出妥協,承諾實行民主。這種事情 如果發生在英國,雙方早就握手言和,共建國家。但在利比亞,隻有置對手於死地的意識而絕無妥協之念。當然,西方非要斬草除根也是利比亞今天被民主魔咒籠罩的責任人之一(卡紮菲最後已經轉投西方,也一直在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西方非要推翻這樣一個人,換來的卻是一個極端仇視自己的國家。如果當時能夠妥協,力量平衡的雙方必然爭相向西方靠攏。真不知道西方精英是怎樣思考的)。人類的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暴力和流血產生的仍然是暴力和流血。

中國和伊斯蘭社會國情不同,但假如引入一個和自己文化相異的製度,也必定會如同中東一樣產生強烈的文化排異現象。

不過今天,西方也為自己的短視和自私付出代價:西方介入越深(就是希拉裏所說的幫助解放和幫助拯救),則越反西方。同樣是反美,西方武力介入的利比亞其暴力和激烈程度就遠超西方保持中立的埃及。這不由得令人想起一名忠於卡紮菲的士兵的悲鳴。2011年8月,反政府軍在西方陸海空立體支持下攻進首都的黎波裏。忠於卡紮菲的士兵在放走最後一批西方記者時,悲鳴的說了這樣一句話:利比亞完了,從此將血流成河。

但西方想不到的是,這個血也有它們的份——在可預期的將來,會更多。西方是要想一想,如此血腥的襲擊為什麽沒有發生在過去卡紮菲嚴密統治的西部,反而是西方支持的、起義的東部班加西呢?(今年6月英國大使也在此地遭到火箭襲擊,兩人死亡。美國外交人員則受到炸彈襲擊,幸無人傷亡。“巧合”的是,這兩起襲擊都發生在美國無人機殺死基地組織2號人物之後)或許美國這位大使的命運在卡紮菲被打死、班加西升起基地旗幟哪一刻就注定了。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事美國做的實在是太多了。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人數占優的什葉派通過選舉贏得政權,便立即站在伊朗一邊,甚至協助伊朗洗錢以打破美國的經濟製裁(部分與總理馬利基關係密切的官員甚至從中獲利)。最後美國不得不宣布禁止伊拉克艾法伊斯蘭銀行與美國銀行體係交易(實際上伊朗透過中間人掌控的伊拉克銀行就有至少四家之多)。

盡管今年夏天美國加強箝製德黑蘭,馬利基政府仍公開表示將加強與伊朗政經關係。自二○○三年美國進占伊拉克以來,伊拉克和伊朗的雙邊貿易迅速增加,估達每年一百一十億美元。更令美國惱怒(和寒心)的是,敘利亞被西方製裁之後,伊拉克竟然允許伊朗使用領空運送補給到敘國(美國寒心的事太多了,當自詡建立民主製度為目的美軍撤走時,麵對伊拉克舉國歡騰慶祝的場麵,大概隻有美國自己才知道是什麽滋味)。

反觀中國並未參與推翻薩達姆的侵略戰爭,但卻照樣憑借低成本、中立的外交手段合同照拿,收獲頗豐。在北約幹預利比亞時,中國繼續和卡紮菲保持外交關係,但革命成功之後,利比亞卻把仇恨的矛頭對準了美國。阿拉伯革命興起之時,中國許多自由派批評中國態度消極,將有損中國的國家利益(難得他們也想到國家利益一回)。但事實則說明,中國政府顯然遠比美國看的遠,更為高明(不過再回頭看看當初自由派們的建議,是不是令人貽笑大方?)。

美國駐利比亞領事館被襲和多人死亡,立即引發西方世界的強烈譴責。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事務的主管阿什頓夫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她對這一造成包括美國大使在內,四名美國人死亡的襲擊事件感到極度震驚。歐盟還呼籲利比亞立即著手把從事這些暗殺活動的負責人繩之以法。 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言辭譴責針對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的攻擊:這些美國官員在利比亞是為了幫助這個國家恢複和平、穩定與繁榮。舒爾茨要求利比亞當局竭盡全力追捕和審判這一罪行的肇事者。

西方大國法國也呼籲利比亞當局確定這一襲擊事件的肇事者,並將他們繩之以法。奧朗德總統在一份聲明中宣布,法蘭西要求利比亞當局竭盡全力清查這一可惡的和讓人不能接受的罪行,確定責任人並將他們繩之以法。奧朗德總統說,他 以最堅定的態度譴責這一襲擊事件。

英國首相卡梅倫首相也於同一天宣布,英國準備向利比亞和美國提供幫助,把班加西攻擊事件的肇事者繩之以法。卡梅倫還說,他已致電美國總統奧巴馬,向死難者致哀。

德國政府發言人賽博特周三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德國政府強烈譴責接連發生在利比亞和埃及針對美國外交代表機構的襲擊。

可是大家還記否,1999年美國用三枚導彈襲擊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人死亡時,可曾聽到這些西方國家進行譴責?要求懲治肇事者? 

“911”這一天,海內外華人更關注的是日本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挑釁:國有化釣魚島。日本之所以膽敢如此冒險,美國的支持是原因之一。但“911”這一天發生的使館被襲事件,又一次提醒了美國,誰才是它真正的威脅。本來經過美國長達十年的反恐戰爭,極端恐怖主義處於劣勢。但在阿拉伯革命中,極端伊斯蘭勢力再次找到壯大和發展的機遇。再加上革命後的中東各個國家權力又落在伊斯蘭政黨手中,已經不可能像過去的獨裁者一樣配合西方了。可以想見,第二場“911”恐怕已經越來越具備條件。看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又要進行戰略轉移了。果如是,中國又將迎來一個新的國際發展機遇期。這或許就是這起恐怖襲擊事件對中國發出的最大的曆史性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