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中國量子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資料圖)
我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近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裏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技術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8月9日重點介紹了該成果。
量子信息因其傳輸高效和絕對安全等特點,被認為可能是下一代IT技術的支撐性研究,並成為全球物理學研究的前沿與焦點領域。基於我國近10年來在量子糾纏態、糾錯、存儲等核心領域的係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於2011年啟動了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力爭在2015年左右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誌、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電技術研究所黃永梅等組成聯合團隊,於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裏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實驗證明,無論是從地麵指向衛星的上行量子隱形傳態,還是衛星指向兩個地麵站的下行雙通道量子糾纏分發均可行,為基於衛星的廣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學原理檢驗奠定了技術基礎。
“在高損耗的地麵成功傳輸100公裏,意味著在低損耗的太空傳輸距離將能達到1000公裏以上,基本上解決了量子通訊衛星的遠距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組成員彭承誌介紹說,量子通訊衛星核心技術的突破,也表明未來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具備技術可行性。
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重點介紹了這一成果,代表其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普遍認可。《自然》雜誌稱其“有望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的裏程碑”、“通向全球化量子網絡”,歐洲物理學會網站、美國《科學新聞》雜誌等也進行了專題報道。(記者 徐海濤)
量子通信的模擬圖(資料圖)
2008年,潘建偉團隊已經成為國際上首次把安全量子通信距離突破到超過百公裏量級的3個團隊之一,國際上報道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實驗研究的2個團隊之一,也是國內唯一領銜開展星地量子通信實驗研究的科研團隊。(資料圖)
2009年4月,潘建偉團隊在合肥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光量子電話網,實現了“電話互聯互通、語音實時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電話網絡係統。(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