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穀歌地圖上的中國“晉”級核潛艇
美專家評估認為,中國的核現代化進程比之前預測的要慢得多,“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正致力於將自己的核力量擴充到同美、俄並駕其驅的程度”。
前段時間,美國政府計劃大規模削減核武器的傳言引發國內保守派人士的激烈反應,他們抨擊奧巴馬“行事魯莽”,有人甚至聲稱,盲目的大規模裁軍會使美國的核彈頭數量低於中國。對此,一些國際核問題專家從專業角度進行了駁斥(參見本報3月1日A19版)。
3月上旬,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BAS)又發表了題為“2011年中國核力量”的年度評估報告,對中國核力量——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導彈核潛艇與潛射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的現代化進程做了一般性概述。這份報告同五角大樓下屬的國防情報局(DIA)同期發布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相互印證,被認為反映了中國核力量的現狀。
核專家指出,中國的核力量確實正在經曆現代化,這一點同其他有核國家保持一致,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真正應當注意的是,中國的核現代化進程比之前預測的要慢得多,“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正致力於將自己的核力量擴充到同美、俄並駕其驅的程度”。
陸基洲際導彈增速慢
這份由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漢斯·克裏斯滕森與國家科學研究開發公司高級研究員羅伯特·諾裏斯合作主筆的報告,一開篇就指出:“如今的中國是五個核大國裏惟一一個仍在繼續增加核彈頭數量的國家”,並援引國防情報局的報告稱:“到2025年,中國能威脅到美國的核導彈數量可能增加到原來的兩倍以上”。
單看這段話,該報告的基調似乎有點“聳人聽聞”,但實際情況是,中國戰略核力量特別是遠程彈道導彈的發展,已比之前預測的慢了不少。早在200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就聲稱,到2015年,中國“針對美國部署”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ICBM)核彈頭數量將增至75~100枚,其中包括55~80枚射程達12000公裏的“東風-31A”導彈。而按照美國情報機構的分析,彼時,中國隻有20枚能打到美國本土的單彈頭“東風-5A”洲際彈道導彈。
據外媒報道,“東風-31A”導彈於2007年開始部署,分析人士相信中國在此後幾年間會較大規模地部署這種新型導彈。然而5年過去,BAS卻認為,中國迄今已部署的“東風-31A”還不到30枚,能打到美國本土的導彈(包括老式的“東風-5A”)要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才會增加到100枚,這比中情局之前預測的期限整整晚了10年。
海基核力量尚無法實戰
至於中國的海基核力量,DIA指出,中國潛射彈道導彈(SLBM)的發展也比之前估計的要慢。報告稱,中國正在努力研發“晉”級導彈核潛艇(094型)所攜帶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已有兩艘該型核潛艇交付使用,或許還有兩艘處於建造階段。
“巨浪-2”被視為“東風-31”的海基版,觀察家對它的動向關注度很高。DIA稱,盡管中國海軍已獲得了“晉”級核潛艇,但在研發“巨浪-2”及配套體係方麵遇到“重重困難”。美國國防部在2006年提交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曾預測“巨浪-2”會在2007~201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在去年的《報告》中又改口說,該導彈將何時正式服役尚不確定。去年,互聯網上曾盛傳中國進行了“巨浪-2”發射實驗,但未獲中國官方證實。DIA目前的判斷是:“巨浪-2”可能在2014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比6年前的預測遲了不少。
BAS據此得出結論:在中國首艘092型戰略核潛艇(國外稱“夏”級)交付使用30年、首艘“晉”級核潛艇下水10年後,中國仍然沒有一支有實戰能力的海基核力量。漢斯·克裏斯滕森在其個人博客中點評說,這並不是說中國不想擁有海基核力量,完全是因為研發“晉”級與“巨浪-2”之類的高級戰略武器的難度實在太大,俄羅斯的“圓錘”潛射彈道導彈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之前的分析普遍把情況設想得太過樂觀。
巡航導彈規模大致不變
相比之下,BAS報告關於中國巡航導彈的內容隻有一小段。報告稱,中國裝備有一係列巡航導彈,包括射程為1500公裏的“東海-10”(DH-10或CJ-10即“長劍-10”)對地攻擊巡航導彈。2009年,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曾將“東海-10”歸為“常規或核武器”,暗示其可以攜帶核彈頭,但五角大樓最近又將其列入“常規精確打擊”類武器。按照去年的《中國軍力報告》給出的數據,中國擁有200至500枚“東海-10”,這一數目與2010年的報告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或許並未如西方擔心的那樣大規模增加部署遠程巡航導彈。(《青年參考》特約撰稿 池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