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恩和與“太行”:太行發動機繼續係列發展(超級組圖)

(2012-02-06 13:40:25) 下一個


張恩和與“太行”:太行發動機繼續係列發展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高調亮相2008年珠海航展

 

  中國一航航空報國傑出貢獻獎、航空報國科技尖兵、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所獲的獎項可謂多多。

  榮立航空航天部一等功多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他在我國航空事業上傾盡心血。

 

  他就是張恩和——太行發動機的總設計師。

 

  1978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春天,國家大力外派人員出國學習。1981年,42歲的張恩和成為當時國家公費派出的第一批訪問學者,開始了兩年在美國紐約理工學院研修航空機械工程專業的經曆。多年後,當“中國戰鷹”終於有了強勁的“中國心”時,作為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發動機的總設計師張恩和,盡管年近古稀,依然在為發動機的後續研製工作盡心盡力。他那航空報國的赤子情懷,40多年來從未改變,太行發動機足以見證。

 

  1965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動機設計專業的張恩和來到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從事設計工作。入所十幾年,張恩和在發動機總體室參與了多個發動機型號的研製和攻關,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1983年11月,從國外回來的張恩和繼續在發動機總體室擔任結構組組長,從事一線的科研工作。1985年起,升任為副所長的張恩和擔任“運七”飛機用渦槳五甲1發動機降油耗工程的總設計師,在與國外技術專家的配合下,張總領導團隊,實現了降油9.4%%的目標,獲得國內適航證並裝“運七”飛機投入航線使用。張恩和榮立部級一等功,獲得金質獎章。此外,民品開發也是張恩和在升任副所長後主管的業務,在以後的8年時間裏,張恩和領導所的民品產業逐步開創出一番紅火的景象。

 

  由於在軍機和民品領域的突出成績,1987年太行發動機正式立項時,張恩和被任命為行政副總指揮。1991年,他正式擔任“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2005年12月28日,太行發動機通過設計定型審查。2006年3月,發動機正式定型。這標誌著我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實現了從中等推力到大推力,從渦噴到渦扇,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三大曆史性跨越,使我軍武器裝備躍上一個新台階,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最具標誌性的重大成果之一。

 

  太行發動機定型以來,張恩和積極推動太行發動機的係列發展,繼續帶領總設計師隊伍解決技術難題,推動太行發動機正式形成部隊裝備,實現了技術成果向裝備的轉化。

 

  2007年,太行發動機工程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當年10月,張恩和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然而他卻毅然將20萬港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創新基金,鼓勵青年一代激情進取、勇於創新。


  2006年珠海航展布展階段,曾有一張“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噴塗招貼畫被安置到中航1集團的展台上,但在正式開展前就被撤下,盡管其翻拍照片早已被貼到了互聯網上。

  先前在網上廣泛流傳的“太行”照片,經證實實際仍是蘇-27係列原配的AL-31發動機。

  這才是真正的“太行”發動機,初步比較“太行”比AL-31稍顯粗壯,外部附件也相對簡潔。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尾噴口,相對較大,外側整潔。

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尾噴口,外側較為複雜。

從整潔的尾噴口外側上可以證實,這是裝配“太行”發動機的殲-11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後部細節

  飛機發動機工作時尾噴頭有收斂和擴散兩種狀態,這並不能成為識別其采用何種發動機的根據,但從尾噴口外部的材質、色澤、表麵光潔程度等細節看,這架戰機安裝的是AL-31。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前部細節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中部細節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可變彎度進口導流葉片,位於進氣風扇與渦輪之前

資料圖:胡錦濤視察“太行”的可變彎度進口導流葉片

“太行”三級壓縮風扇

資料圖:WP-14“昆侖”渦輪噴氣發動機,位於發動機最前端的是進氣渦輪,不是風扇。

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尾噴口特寫,盡管外部簡潔,但內部比AL-31更為複雜

資料圖:國產QC185燃機——原型為“太行”渦扇發動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人在異鄉為異客 回複 悄悄話 巍巍太行
拳拳張恩
君乃猛士
守衛四方
小八臘子2 回複 悄悄話 低函道比發動機,差。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讚美“張恩和”!!!

他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希望!

打倒林左鳴! 一個貪得無厭的小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