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戰成名!細數首次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組圖)

(2012-02-29 08:56:38) 下一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噩夢。戰火席卷歐、亞、非三大洲,參戰國家地區達34個,受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5億以上,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75%。雙方動員的兵力達889個師,共計7400萬人,共有840萬人陣亡,另有2100萬人受傷。造成如此巨大損失的原因除了當時的戰術影響以外,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科技”,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讓我們回顧一下在一戰中首次使用,或者得到快速發展的武器。(圖文來自網絡)



馬克沁機槍誕生於一戰前,但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有應用。德軍一線部隊由於步坦協同的需要開發了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但MG08式馬克沁機槍仍然在德軍二線部隊中服役。在中國,馬克沁機槍被仿製生產,稱民24式重機槍。在曆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1918年3月23日7時20分,—聲巨響突然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響起。伴隨著滾滾濃煙,從睡夢中驚醒的巴黎市民四處奔逃。之後,每隔15~20分鍾就有爆炸聲在巴黎城內響起,一直持續到下午。當天黃昏,法國的電台廣播了這樣—則消息:“敵人飛行員成功地從高空飛越法德邊界,並攻擊了巴黎。有多枚炸彈落地,造成多起傷亡……”


可是,對於電台的說法,巴黎市民並不相信,因為他們既沒有看到飛機,也沒有聽到飛機的轟鳴聲。事實上,這種被命名為“威廉火炮”的超級巨炮就是德軍最新研製的秘密武器。鑒於其威震巴黎的業績,德軍又把它稱為“巴黎大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坦克由此應運而生。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



馬克2型與馬克3型


這種稱為“馬克”係列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製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馬克4型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它是地麵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製、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飛機出現後最初前十幾年,基本上是一種娛樂的工具,主要用於競賽和表演。但是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個“會飛的機器”逐漸被派上了用場。先是用於偵察,為陸軍部隊作耳目;繼而裝上機槍,專門進行空中格鬥;後來又帶上炸彈,去轟炸敵方的地麵陣地;此外,有的飛機專門執行對地麵部隊攻擊的任務。飛機就這樣和戰爭結下了緣份。



一戰時期的法國戰機

    第一次大戰初期,參戰各國約有飛機1500架,而到戰爭末期,各國在前線作戰的軍用機達到8000多架。4年中,交戰雙方用於作戰的飛機有十幾萬架之多,說“戰爭是軍用機的催生婆”一點兒也不過份。



一戰時期的英國戰機

    在戰爭中,飛機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速度在1914年時一般是每小時80~115公裏,4年後增至180~220公裏;飛行高度從200多米提高到8000米;飛行距離從幾十公裏增大到400多公裏。大戰初期飛機的重量隻有幾百公斤,到大戰後期,有的戰略轟炸機如英國的漢德萊佩季 V/1500,總重約 13600公斤,最多可裝彈3400公斤。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被用於戰鬥。1914年9月22日,德國U-9號潛艇在一個多小時內,接連擊沉3艘英國巡洋艦,充分顯示了潛艇的作戰威力。在戰爭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192艘戰鬥艦艇。使用潛艇攻擊海洋交通線上的運輸商船,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各國潛艇共擊沉商船約5000餘艘,達1400萬噸。



曆史上大規模使用毒氣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首先使用榴彈炮發射毒氣炮彈,當時使用的是催淚瓦斯乙基溴,後來因為材料稀少改為了氯丙酮。1915年光氣與氯氣的混合化學武器在實戰中被英軍使用。1917年芥子氣被引入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衝突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