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朗破壞美國大計:美試圖“砸油價”對付俄羅斯

(2012-02-01 09:14:59) 下一個

伊朗破壞美國大計:美試圖“砸油價”對付俄羅斯

2012年02月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今年油價去向何方,似乎取決於眼下伊朗和美國膠著的局勢。

2012新年伊始,伊朗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就不斷升級。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正緊鑼密鼓籌劃對伊朗實施製裁,其中就包括對伊實施石油禁運。

而伊朗強硬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揚言和軍演,以及美國聚集在海灣地區的三艘航母,似乎都在宣告著危機即將一觸即發。

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20%的石油運輸線的海上咽喉,如果伊朗報複性切斷霍爾木茲海峽,將直接導致油價火箭發射般上漲。

美國油價籌碼意在俄羅斯

不過,現在相信美國真會開戰的人並不多。因為現在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逐步下降,美國不會打沒有利益的戰爭。

就連美國自己,也沒有表現出對於戰爭帶來高油價的熱切期盼。事實上,在最近的油價走勢上,美國似乎更多地是在用一些消息將因為戰爭因素蠢蠢欲動的油價平複下來:1月11日,美國能源部公布了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增幅大於預期的消息,油價應聲下跌,1月13日,市場上流傳著標普可能調降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的消息,油價繼續下跌。

Smead資本管理集團總裁比爾·斯米德在去年8月曾表示,過去幾十年,每當石油和汽油價格大幅下滑,美國經濟都會受到正麵刺激。經濟學家郎鹹平也認為,油價上漲,會導致各種成本升高,美國經濟受到衝擊,失業率大幅上升。而油價下跌,則會幫助美國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企業多雇人,就業自然就增加了。

但在財經評論員盛駿看來,美國平衡油價的種種跡象,意在俄羅斯。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這三個大國,石油是橫在中國和俄羅斯間的一把刀,美國可以通過華爾街資本市場和衍生品市場製定油價,把石油價格砸下來,是為了對付俄羅斯,而把原油價格拉上來就是針對中國。”

盛駿認為,由於今年3月俄羅斯大選在即,這關係到美國能在俄羅斯內部安插多少人員的問題,如果全球原油價格再度重蹈2008年的低油價,俄羅斯可能會出現政治危機。

2004年,油價從每桶40多美元一口氣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27美元的最高價,可謂漲勢如虹。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借助油價上漲的翅膀,踏上了實現經濟複興的道路,腰板硬起來的俄羅斯,在各種問題上尤其是北約東擴的問題上表現出強硬的一麵。

到了2008年7月14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宣布解除在美國近海開采石油的行政禁令,並敦促國會采取類似措施廢除相關法律禁令,以應對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局麵。受此影響,國際油價暴跌不止,到2008年11月底,已經跌到50美元以下。

著名經濟趨勢研究專家時寒冰在《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麽辦》中分析說,“美國需要通過打壓油價,給俄羅斯一個教訓。”按照當時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2007年日產石油1008萬桶,已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石油收入決定著俄羅斯的國運。

俄羅斯總理普京曾經說,原油價格跌至每桶70美元,俄羅斯仍能維持預算平衡,這與德意誌銀行計算出來的俄羅斯能夠承受的70美元底線相吻合。但如果油價再向下跌呢?美聯社給出了答案:“如果油價繼續滑落,俄羅斯將不得不考慮放緩重回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步伐。”

伊朗局勢穩定對中國有利

不過,伊朗的強硬態度,顯然打亂了美國意欲用拉低油價來製約俄羅斯的意圖。

伊朗與美國日趨緊張的關係,是推漲油價的最大因素。最近,國際原油市場每桶100美元上下徘徊的油價可能已經包含了10~20美元的“恐懼溢價”。如果槍聲響起,油價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可能躥升至每桶150美元。美國一家智庫近期發表的報告更預測,一旦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30天,國際原油價格將暴漲至每桶300~500美元/桶。

而目前看來,美國似乎正在采取“迂回戰術”來實現製約俄羅斯的目標。

“伊朗實際上是靠兩樣東西支撐,一樣是俄羅斯給他的軍事支持,另外就是中國通過購買伊朗石油的經濟支持。”盛駿說,美國在軍事層麵無法阻止俄羅斯給伊朗的支撐,但是可以在經濟層麵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從伊朗購買石油。

美國去年年底簽署製裁計劃時,由於伊朗民眾擔心戰爭有可能要爆發,人們紛紛從銀行取出伊朗貨幣——裏亞爾,兌換成美元,伊朗貨幣急速大幅貶值,目前,伊朗國內通脹形勢嚴重,如果對伊朗“石油禁運”製裁成功,很可能導致伊朗經濟崩潰。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石油出口是伊朗外匯主要來源,也是維係政權的重要支柱。美國對伊朗實施新製裁措施的法案核心是減少伊朗的石油收入,一旦製裁成功,內賈德政府將會因為資金衰竭陷入內亂,被美國不戰而征服。

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占其石油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影響不言而喻。

這也不難解釋為何美國財長蓋特納1月10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時,放棄以往的主題——人民幣匯率,而改為遊說中國減少伊朗石油進口。對此外交部回應稱,中國同伊朗保持著正常、公開、透明的能源和經貿合作,這與伊核問題沒有關係,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不應受到影響。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高盛估計一兩年內中國將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盡管如此,中國卻無法參與世界油價的定價權。2011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5378萬噸,同比增長6%。但是,由於原油價格飆升,全年進口原油的花費同比增長45.3%。油價上升顯然對中國不利。

最近,針對伊朗出現的緊張局勢和美國的施壓,中國也試圖令進口石油來源多樣化,以應對石油供應出現的風險。比如1月14日,中石化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在沙特簽署了合資在沙建煉油廠的協議。

但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如果真的開戰,“霍爾木茲海峽封鎖後,中國的進口石油也運不出來。”

控製伊朗≈控製油價

美國的禁運計劃不僅僅包括中國。在離開中國後,蓋特納又開始對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政府盡快結束與伊朗的石油貿易關係,同時也要求日本的金融機構凍結伊朗在日本的資產,並中止與伊朗金融機構的交易。12日,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日本將采取措施減少對伊朗石油進口的依賴。但是,日本首相隨後否認了減少進口伊朗石油的說法。

之前,日本和韓國對美國製裁伊朗的計劃半推半就,韓國口頭上擬加入美國製裁伊朗的行列,但是韓經濟部門認為伊朗原油進口量減半對韓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很大,主張隻減少10%~20%的方案。印度和土耳其則從一開始就拒絕配合美國的製裁,並表示依然從伊朗進口石油。

富有戲劇性的是,在製裁伊朗問題上抱團的歐美卻發生了令人難以預料的變化。日前,歐盟一位官員表示,為讓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有時間尋找替代油源,歐盟對伊朗石油禁運可能被推遲6個月。

這位官員透露,這項禁運製裁需在1月23日召開的會議上獲得歐盟27個成員國外交部長的認可,其內容或包括針對意大利的豁免規定,以便於伊朗償還意大利最大石油公司埃尼(ENI)的債務。這一消息直接在盤中將國際油價砸向100美元下方。

廣發期貨資深原油研究員張卉瑤認為,推遲禁運最大的理由就是牽扯利益方太多。除亞洲國家外,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均承擔較多債務負擔且缺少美元,而正因為伊朗石油是用歐元而非美元結算,進口伊朗石油不會推高上述國家主權債務負擔。

在中東產油國中,伊朗和沙特油價是最低的。盡管沙特政府表示,如果美國與歐盟對伊朗實施新製裁,禁止伊朗出口原油,沙特的原油供應能足以應付全球需求。但是,由於沙特是用美元結算且配額有限,相較於伊朗,很可能會推高進口成本。

歐洲國家的企業已與伊朗簽訂了數年合同。這些因素都導致製裁不可能在短期內達成一致。

表麵上看,對伊朗的禁運一旦成功,必然會推高油價。這顯然與美國“砸油價”的意願背道而馳。盛駿認為,美國製裁伊朗,無論是組建“石油禁運國際聯盟”還是派遣航母戰鬥群,實際上是想從軍事和經濟層麵控製伊朗。由於石油既有金融屬性又有貨幣屬性,這些舉動都會推高原油價格。

“伊朗在軍事層麵有俄羅斯的幫忙,在經濟層麵的製裁主要取決於伊朗石油的出口國歐盟、中國和日本,所以美國從對石油禁運入手。如果禁運成功,伊朗沒有石油換回的美元來壓製國內的高通脹,就會導致伊朗國內政權不穩,伊朗當局態度會軟下來。”盛駿認為,美國航母群實際是為了防止伊朗出現政治動蕩。

“沙特能夠保證全球的石油供應,美國隻要控製住伊朗,自然能夠控製住原油價格。美國是希望在俄羅斯大選前把石油價格砸下來,可能砸到70美元以下,甚至可能更低。”

最近,俄羅斯表態說會盡快促成伊朗的核談判,這也增添了俄羅斯和美國博弈的不確定性。油價的未來,也許就隱藏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