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蘇式撤軍留下無盡戰亂
2011年12月 來源: 國際在線
雖然蘇聯人為其扶持的阿富汗政府訓練了多達30萬人的政府軍,但低迷的士氣和疲弱的戰鬥力使得阿富汗總統納吉布拉都認為他們難以信任。
從1987年到1989年,蘇聯人的撤離使得阿富汗完全陷入權力真空。在僵持一段時間之後,不同族裔和教派之間的混戰再次引爆。
連綿的戰爭和無孔不入的宗教極端主義思想使得這些阿富汗兒童即使能在戰火中僥幸長大,也難以逃脫悲慘命運。
穆罕默德·納吉布拉,這位前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總統在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攻入喀布爾後,竟被閹割致死。
將近9年的時間,在造成多達10萬人死亡(其中美軍4500人),扔進8000億美元之後,本月14日,美國正式從伊拉克撤軍了。從開始到結束,這都是一場美國曆史上最富爭議的戰爭,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軍事基地對軍隊發表講話時所講的那樣,關於這場戰爭的經驗和教訓將由美國的決策者和曆史學家們繼續分析。
但是有一點我們現在卻可以看到,那就是美軍雖然已經撤去,但暴力仍然在折磨著這個國家,一切遠沒有明朗。
無奈的撤離和被占領國仍然晦暗不明的前景,相信戈爾巴喬夫此刻一定會想起些什麽。因為他也曾經經曆過這一幕。
1979年12月28日,裝備精良的蘇聯部隊正式越過蘇阿邊境大舉入侵阿富汗。此時,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給總統吉米·卡特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這位出生於波蘭的猶太裔地緣戰略家大喜過望地高呼:“讓蘇聯陷入‘越南戰爭’的機會來了!”
布熱津斯基自然有他興奮的理由,因為美國高層之前很早就已經推斷出蘇聯將要出兵阿富汗的戰略傾向,並為此提早進行了準備。當時曾任中央情報局高管的前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在他的回憶錄中披露,早在蘇聯出兵阿富汗6個月之前,美國的情報部門就已經開始大力資助阿富汗的反共遊擊隊和部落武裝了。 果然,不出布熱津斯基所料,雖然在蘇聯人的優勢兵力下,其所樹立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控製了阿富汗的所有大城市、戰略據點和交通要道,但占國土麵積80%的農村地區卻成了矢誌於抵抗蘇聯的遊擊隊的天下。在外界大力援助下,阿富汗全國的抵抗運動如野火般蔓延,在崎嶇不平的山地環境以及遊擊戰下,蘇聯的轟炸機和火炮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由美國援助的肩扛式毒刺導彈卻給蘇聯的武裝直升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蘇軍損失慘重,疲於奔命卻難見效果。 1985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上台,將蘇聯從阿富汗撤軍逐漸提上日程。在此過程中,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戈爾巴喬夫一直認為與中國對抗,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是其前任勃列日涅夫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因此在其上任之後,一直期待實現與中國的關係正常化,但北京方麵對此所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蘇聯從阿富汗撤軍。 在這一係列的因素影響之下,戈爾巴喬夫終於啟動了從阿富汗撤軍的進程。撤軍的第一步就是使其一手操辦建立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擁有足以自恃的武裝力量。於是,在蘇聯的指導下,阿富汗政府軍的總兵力在1986年擴充到了30萬。並逐步接手打擊穆斯林聖戰者的任務。無奈的是,政府軍士氣低迷且逃兵現象嚴重,這與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堅決抵抗的聖戰者組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軍隊當然難堪大任,政府軍連連潰退,損失慘重。 納吉布拉還是太過於天真了,他以為聯合國機構就可以保住他的身家性命。1996年塔利班極端勢力迅速崛起,當年9月27日,這位可憐的阿富汗前領導人被塔利班從聯合國駐喀布爾辦事處拖出來,殘忍地閹割致死。而阿富汗的戰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世界新聞報 王元豐)
。
隨著蘇聯人的撤離,美國的情報機構樂觀地估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這個蘇聯人扶植起來的傀儡政府將在3到6個月內崩潰。但這一切並沒有如期發生,其中的原因不隻是因為政府軍在蘇聯人的資金與物質支援下,還維持著人數龐大的軍事力量(雖然戰鬥力差強人意),還因為阿富汗反政府穆斯林武裝內部也是派別林立,並且互相敵視。在失去了共同的最大敵人之後,他們的內部矛盾驟然上升。因此在比較長的時間之內他們和政府軍之間形成了一種詭譎的脆弱僵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