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空軍的“大力神”運八飛機35年發展曆程(超級組圖)

(2011-12-01 10:23:07) 下一個


2005年12月   來源:人民網

 

中國自行研製的運八型運輸機



中國自行研製的運八F400型


 
  運八飛機是我國在前蘇聯安-12軍用戰術運輸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運輸機、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四發渦輪螺旋槳、中程中型多用途運輸機。該機可用於空運、空投、空降、搶險、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至今,運八係列飛機已發展到20餘種專業機型,不僅裝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滿足了國內郵政航空、民航市場的需求,而且還出口到海外多個國家,獲得了廣泛的好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世紀60年代,一代偉人毛澤東發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他說“三線建設搞不好,我睡不好覺”。根據國家建設大三線的戰略部署,航空工業部在建設貴州航空工業基地地同時,從1964年開始了漢中航空工業基地的規劃和籌建,後來即成為運八係列飛機的研製和生產基地。

    運八飛機從1969年初開始研製,最初由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現名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飛機設計研究院(現在與上海飛機設計所聯合組建中國航空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製造,經過2年零4個月,於1972年2月發出全套設計圖紙、技術條件和計算報告;隨之進行零件製造和裝配。

    01號原型機於1974年12月10日完成總裝,12月15日首次試飛,飛行曆時26分鍾,高度6000米,各係統工作正常,試飛取得圓滿成功。隨後,西飛將02、03號原型機散裝件及運八飛機的全部技術資料、部分專用工藝裝備轉交漢中基地,由當時陝西飛機製造公司(1999年改製組建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繼續試製,漢中基地也因此由“漢中殲擊機基地”變為“漢中大型運輸機基地”。此前,漢中基地已經進行了運八飛機起落架的試製,從上級要求1975年漢中出機的總目標出發,按照漢中基地的試製進度,依次展開各項工作,一邊搞基建,一邊研製。

    1975年12月20日,02號原型機首次在漢中柳林機場飛上藍天;1976年9月通過全機靜力試驗;1977年1月,03號原型機試飛成功;1980年2月被批準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運八原型機在運八係列飛機中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軍用運輸機,具有戰術運輸機的各種特點,能夠在草地、雪地和砂礫地等簡易跑道安全起降,可靠性高,該機已普遍裝備我國陸、海、空三軍部隊。運八原型機的機長34.02米、翼展38米,機高11.16米,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大著陸重量58噸,空機重量35.488噸,最大平飛速度為每小時662千米每小時,最大升限10400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50千米每小時,最大載油量約23噸,最大續航時間10小時50分,最大航程5620公裏,最大商載量20噸,運載10噸貨物的情況下,可從北京飛抵全國任何一個省份的機場。


 

]

國產運-8型運輸機 [資料]

    運八飛機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艙分前、中、後、尾四段。機身整個前段為密封艙,前段前半部是駕駛艙,設置正、副駕駛員、領航員、通信員和空中機械師座席,駕駛艙前段為領航艙,有機玻璃機頭罩便於領航員觀察;機組乘員包括尾炮射擊員共6人;後半部為可乘坐14名隨機人員的押運艙。中段為貨艙,地板下有前、後副油箱艙。貨艙長度為13.5米,寬度為3至3.5米,高度為2.4到2.6米,總容積為123.3立方米,可運載重型武器裝備和大型物資;貨艙為非氣密艙,有加溫和低空通風設備,運送人員時可迅速裝上傘兵座椅,
機上還設有跳傘鋼索等空降設備,一次可空運全副武裝士兵96名或空降傘兵82名,或載運載60副擔架時一次可轉運重傷員60名和輕傷員23名,加3名醫護人員。機艙裝有多種裝卸工具,可空運、空降機動車輛或輕型步兵戰車, 用於運送物資時,可空運散裝貨物20噸或集裝貨物16噸,機上裝有兩台電動絞車,可將大型貨物拖入貨艙;中小型貨物可用機上2.3噸的梁式吊車隨意搬動。機動車輛可由隨機貨橋直接駛入貨艙,貨艙地板上設有係留裝置。運八原型機可空投1、2、4及6米規格的空投平台,空投單件最大重量為7.4噸。機上設有滾棒裝置、側導軌,保證投貨平台出機時間不大於6秒鍾。後段的前部是貨艙大門,後部與尾翼相連;尾段也為密封艙,裝有一門自衛機炮,設有射擊員座席。

    運八飛機采用平直梯形懸臂式上單翼,雙梁箱式結構,低阻層流翼型。機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組成。機翼安裝角4°。相對於中央翼,中外翼有1°上反角;相對於中外翼,外翼則有3°下反角,呈“海鷗”式,使飛機在顛簸氣流中仍有良好的動態品質。采用雙縫後退式襟翼。襟翼外側為差動式副翼。中外翼前、後梁之間共安置26個軟油箱,外翼內部為結構整體油箱。采用普通梯形尾翼,舵麵均為手操縱,有較大的軸式補償和調整片及隨動補償片。

    運八原型機采用前三點起落架布局,前起落架有兩個機輪,可左右旋轉35°,起飛後向後收入到前起落架艙內。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分左、右兩組,各有4個機輪,每輪各有一液壓刹車裝置,均采用低壓輪胎,裝有新穎的盤式刹車機構,可適應草地、雪地、砂礫地等簡易跑道起降的要求。

    運八動力裝置為四台渦槳-6(WJ-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配用自動順槳、自動變距的J17-G13型螺旋槳,單台最大功率3120千瓦(4250當量馬力)。該發動機由株州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於1969年8月開始研製,1970年9月首次上台架運轉,1973年4月首次上天試飛。1976年完成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使用。首翻期壽命已由定型時的300小時延長到3000小時。1982年開始改進設計,提高功率至3350千瓦,並降低油耗。兩年後完成了150小時驗證機的驗證試車。為了加大功率和降低油耗,采用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提高渦輪進口溫度約40℃,並提高約2%的轉速。渦輪第1級采用空心氣冷葉片,改進了冷卻氣路等,試驗結果良好。1985年5月,由許國存駕駛運八飛機關閉一台發動機起降成功,證明飛機在任何一台發動機不工作的情況下,仍可正常起飛著陸。

    機上液壓係統由裝有左右兩套獨立的係統和電動泵、手搖泵組成。兩套係統單獨工作,又可由連通開關接通,互為備用,左係統工作壓力152×105帕(155千克/厘米2),右係統147×105帕(150公斤/厘米2)。當飛機因空中故障使液壓油漏光時,機上燃油亦可代作液壓油使用。供電係統有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及備用蓄電池。


 

運-8型運輸機 [資料]

    運八原型機氣密艙內的高空設備可自動保持艙內壓力、溫度和良好的通風,自動控製艙溫在16~26℃範圍內。飛機貨艙為非氣密艙,設有熱空氣加溫和低空通風設備,冬季外場溫度0℃時,貨艙可保持在10℃以上。氧氣係統分氣密艙和非氣密艙兩套。氣態氧源儲於玻璃鋼氣瓶中,總容積810升,壓力均為147×105帕(150公斤/厘米2),可供102人使用3小時10分鍾。燃油係統由供油、壓力加油和通氣三部分組成。防冰係統分熱空氣防冰和電加溫防冰兩種,熱空氣防冰用於機翼前緣及發動機進氣道前緣等部位,電加溫防冰用於尾翼前緣、螺旋槳前緣及風擋玻璃等部位。

    運八原型機的通信設備包括短波收發機、短波單邊帶電台、超短波電台、機內通話器等。導航係統為多普勒導航體製,多普勒雷達、航行雷達等配套使用,由航向姿態係統、轉彎儀、地平儀和自動駕駛儀等組成,還有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等供遠程導航用。機上的自動駕駛儀,可自動控製飛機沿預定的航線飛行。另外還裝有護尾器、敵我識別器等自衛裝置,這些設備確保了運八原型機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全天候安全飛行。

    運八原型機試製成功以後,根據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多方麵要求,陝飛集團對運八飛機進行了多次改進改型,取得了諸多成果,至今已經發展到20餘種機型。


 

運-8海上巡邏機 [資料]

    運八海上巡邏機。是陝飛在運八原型機基礎上率先發展的機型,當時海軍航空兵迫切要求一種具有海上巡邏、偵察、搜索並兼有海上救援和空運能力的特種用途飛機,1983年10月,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向陝飛公司下達了研製運八海上巡邏機的任務,並要求第一架飛機力
爭於1984年交付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為此任命陝飛公司總工程師邵文炳為改裝現場總指揮,陝飛公司副總工程師徐培麟為總設計師。在完成調研和整體方案論證後,同年11月方案通過審定。

    運八海上巡邏機在基本保持運八原型機氣動外形不變,主要受力構件未作較大更改,操縱、燃油等係統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對飛機結構進行更改,同時增裝、換裝部分機載設備。機頭下加裝了搜索雷達,同時換裝和增加了單邊帶電台、慣異係統、奧米加導航係統,以及國產自衛告警係統(含全向警戒係統、消極幹擾投放裝置)、紅外搜潛係統、聲納浮標、救生裝置等。其偵察照相係統包括高中空光學相機、低空相機、紅外相機、紅外搜潛儀、聲納浮標及代投放裝置、聲納接收機、超高頻定向儀等,還增加了雷達員和搜潛員座椅。救生裝置包括5 人救生艇或單人救生裝置。

    其他的改進包括:為提高防腐能力、延長使用壽命,該型機的外部蒙皮、鋼製零件及所有非氣密部分的鎂合金件,都采取了防鹽霧、防濕熱和防黴菌的三防措施;機身中段後部兩側各裝一側向相機艙門,尾下部裝一個垂直相機艙門,貨艙後大門左裝紅外相機、紅外搜潛儀、聲納浮標掛架,尾炮艙改為聲納員艙。

    在海軍航空兵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經過全廠技術人員的艱苦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完成了1.1萬標準頁的圖紙設計,成功完成了20餘項試驗。1984年底,第一架運八海上巡邏機交付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1985年通過國家技術鑒定,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運八海上巡邏機在部隊服役後,保證了完好的出勤率。1986年3月到6月,在高溫的情況下,該型機首航西沙、中沙、南沙群島5架次,總航程達17000公裏,取回了珍貴的圖片資料,受到國家有關部門、解放軍總參謀部和海軍的高度讚揚。運八海上巡邏機的研製成功不僅為海軍航空兵部隊填補了空白,滿足了急需,而且開創了運八係列飛機發展的新局麵。


 

運-8A運輸機 [資料]

    運八A型飛機。是“黑鷹”直升機載機。我國從美國進口的“黑鷹”武裝直升機由於航程短,升限不夠等原因,進藏困難。1984年,根據解放軍總參謀部的指示,航空航天工業部向陝飛公司下達了研製運八A型“黑鷹”直升機載機的任務。

    陝飛公司在緊張研製運八海上巡邏機的同時,於同年10月全麵展開改裝工作,主要是將運八原型機的貨艙自31框以後的非受力錐型頂棚向上提高120毫米,使中央翼後的貨艙高度達到2.72米,同時將貨艙兩扇向內收起的側大門改為一扇向下開兼作貨橋的大門,並設計了收放大門的液壓係統、電氣係統、門鎖機構、輔助貨橋、盒式貨橋等。

    1985年11月3日,該機在北京沙河機場完成“黑鷹”直升機的裝載試驗和裝運試飛;12月20日,運八A型飛機載著“黑鷹”直升機進藏試飛成功;27日,在成都通過國家技術鑒定,隨即第一架運八A型飛機交付部隊使用。

    該型機的研製成功,首創了我國大飛機裝運小飛機的曆史,填補了我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一項空白,並榮獲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運-8C型軍用運輸機 [資料]

    運八C型飛機 這是在運八原型機基礎上改進的采用全氣密貨艙的多用途軍用運輸機。是目前運八係列飛機中生產數量最多的機種,是我軍裝備數目最多的大中型軍用運輸機,也是我國空降兵部隊運輸機群的中堅力量。

    該型機於1984年開始研製,完成方案論證後,1987年5月,國家計委、總參謀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聯合發文,批準運八C全氣密型飛機為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

    運八C型飛機與原型機相比作了較大的改進,將非氣密貨艙改為全氣密艙,氣密艙長達28.9米,貨艙長度15.7米,貨艙總容積為137立方米,由原內開式貨艙大門改為下開式貨橋大門,更改了空調係統,具備了在貨艙內安排電子設備操作人員的基礎。經過全廠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運八C 01架飛機於1990年7月14日下架,8月份在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完成全機靜力試驗,並於12月17日首飛成功,由於該型飛機具備全氣密艙,所以主要用於空運貨物、人員和空投、空降、運送鮮活貨物等。該型機的研製成功,對運八係列飛機發展和改為民用飛機及作為專業機種平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是運八係列飛機發展史上的裏程碑。

    運八D型飛機 是民用出口型飛機。1986年4月,運八飛機在北京航展上展出,吸引了許多外國客人來參觀。運八飛機以其寬敞的機艙、大容量的裝載贏得了航空界的廣泛興趣。不久,斯裏蘭卡就和我國簽訂了購買兩架運八飛機的協議。

    根據用戶的要求,陝飛公司立即開展飛機改裝工作,換裝和增裝了部分機載設備,貨艙內增加了簡易座椅,主要用於空運乘客和貨物。1987年8月完成飛機改裝和斯裏蘭卡空、地勤人員的培訓。11月18日,首架運八出口型飛機正式簽字交付,並由昆明飛往斯裏蘭卡,揭開了我國中程中型運輸機飛往國外的第一頁。15天後,第二架飛機正式交付。

    運八DⅡ型飛機 是運八D型飛機的改進型,在運八D型機基礎上對飛機的貨運、導航、通訊、雷達等係統進行改進的一種出口型飛機,符合全球各地機場和空中管製通用標準,能在全球各地安全使用。主要采用的先進設備有:柯林斯公司的飛行指引係統(FDS)、大氣數據係統(ADS)、近距導航和著陸係統(VOR/ILS)、比較告警係統(CWC)、空中交通管製應答機、超高頻電台,霍尼韋爾公司的磁航向基準係統(MHRS)、垂直陀螺(VG)、彩色氣象雷達,Litton公司的奧米加/甚低頻全球導航係統,Bendix/King公司的高頻通訊係統,Sundsstrand公司的飛行記錄儀(UFDR)、座艙音頻記錄儀(CVR)等。

    到目前為止,共有各型13架運八飛機出口落戶到5個國家。十幾年來,運八飛機以其大運載量、穩定性和安全性好、耗油量低、優良的售後服務獲得國外用戶的好評。

    運八E型飛機 是無人機母機。1986年,空軍提出需要一種能夠攜帶並空投無人機的大型軍用飛機,經過論證,運八飛機可以改裝成空投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長虹一號”無人機,重任又落到陝飛公司的頭上。改型方案於1988年10月確定,隨即投入試製。1990年3月完成總裝,10月份順利完成無人機單、雙掛的掛飛和投放試飛。11月8日通過國家技術鑒定,隨即第一架飛機交付空軍使用。運八E型飛機是我國第一種能夠實現大飛機掛載和投放小飛機的無人機母機,該型飛機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一項空白。 


運-8F100型運輸機 [資料]

    運八F型民用貨機 由於改革開放的浪潮加快了新疆向西開放的步伐,肉用活羊向阿拉伯國家出口很有市場前景,但由於運輸工具解決不了,僅租用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飛機運過兩次。根據當時國務院總理李鵬的指示,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又一次把運八F型飛機的研製任務交給陝飛公司。不久就開始了改裝工作,加裝了可運裝活綿羊的羊籠。1988年11月19日,一架改裝後的運八F型飛機從陝西漢中柳林機場起飛,直飛烏魯木齊。11月21日,該機載223隻活綿羊從烏魯木齊飛往喀什機場,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裝運試飛。轉年12月,第一架運八F型飛機交付使用。

    1993年12月,運八F型號合格證(TC證)頒證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該型號成為我國第一個取得型號合格證的貨運飛機;1994年12月取得生產許可證(PC證)。設計定型後的運八F型飛機一次可運活羊550隻,其性能完全符合新疆至中東航線的要求。該型機的研製成功為運八飛機開辟了一個新的應用領域,為我國內陸經濟騰飛,鋪設了一條空中“絲綢之路”。

    運八F100 運八F係列飛機的改進型很多,而且性能優良。運八F100是我國郵政航空使用的第一種飛機,是F係列中的傑作。機上換裝了部分電子設備,重新設計貨運係統,並首次按CCAR25部適航條例要求進行全麵改裝。該機采用彩色氣象雷達、空中交通管製係統、飛行儀表係統、伏爾儀表著陸係統、測距器、全球定位導航係統、飛行數據記錄儀、高頻和甚高頻電台等先進設備。因此該機在複雜、惡劣條件下的全天候安全飛行能力有質的飛躍。


 

運-8郵政飛機 [資料]

    該機貨艙寬敞,寬3-3.5米,高2.2-2.6米,長13.5米,可運送超長貨物。運載標準集裝箱時,可以采用三種布局:4塊224厘米×274厘米(88英寸×108英寸)或8塊224厘米×137厘米(88英寸×54英寸),或3塊244厘米×318厘米(96英寸×125英寸),或3塊224厘米×318厘米(88英寸×125英寸)、1塊224厘米×318厘米(88英寸×125英寸)及1塊224厘米×137厘米(88英寸×54英寸)。貨橋大門在裝卸貨物時,與地麵夾角不大於16.5度,可保證機動車輛通過輔助貨橋直接駛入貨艙;也可將貨橋大門與地麵裝卸車對接,利用機上滾棒係統快速裝卸貨物或集裝板;貨艙配有貨運係留設備和貨物攔阻網。1995年7月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證)、同年11月取得生產許可證(PC證)。

    2004年10月22日,從中國郵政航空公司傳來好消息:1997年投入營運、編號為B-3103的運八F100型飛機,至今已安全無事故飛行4784個起落,航時超過10000小時。目前,在中國郵政航空公司服役的共有五架運八F100型機。幾年來,這五架運八飛機在國內多條航線上穩定運營,累計安全飛行17900個起落、36200多航時,已成為中國郵航的主力機種。

    運八F200 是在運八F100型飛機基礎上研製改進的全氣密民用貨機。改進後的氣密貨艙利於鮮活貨物的安全運輸,貨橋式大門更便於機動車輛的駛入以及貨物裝卸,可裝運4塊244厘米×318厘米(96英寸×125英寸)或224厘米×318厘米(88英寸×125英寸)的標準集裝板。

    該型飛機於1997年7月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運八F、運八F100、運八F200完全可在戰時用於軍事領域,具有良好的空運、空投能力,可將大型武器裝備及其它軍用物資在數小時之內運往前線;而且運八F200型飛機全氣密座艙有利於空降兵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進行遠距離作戰。此外,運八F200型飛機也在國外某些國家的空軍服役,2003年10月,兩架運八F200型飛機正式交付坦桑尼亞空軍,並且由中方完成對坦方機組人員的駕駛培訓。


 

運-8F400民用型運輸機 [資料]

    運八F400 是運八係列最新交付使用的民用機型。在運八F200型的基礎上,運八F400改變了原有的五人駕駛體製,采用了更先進的三人駕駛體製。飛機設計以CCAR25部和CCAR121部適航條例為標準。運八F400型主要用於貨運,可空運散裝、集裝貨物,最大商載15噸。貨艙可運載A型或M型國際標準集裝板4塊,可裝運長達19米的超長貨物。貨艙為氣密艙,可遠距離長時間運輸各種鮮活物品。進行裝卸時候,機組人員可利用一台機內手動梁式吊車進行散裝貨物的裝卸或搬動,吊車最大起吊重量為1000千克。運八F400型飛機也可裝運自行式車輛。

    運八F400型飛機采用了現有運八的工藝設備,於2001年8月進行了首飛,2002年11月4日獲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並獲得“2003年國防科學技術武器裝備銅獎” 。

    運八F600 是運八係列計劃中的最新發展型號。該型飛機是在運八F400的基礎上,通過換發、改進貨運係統、延長使用壽命、並進行綜合改進的一種兩人駕駛體製多用途運輸機,其主要用途是高效的空運集裝或散裝貨物,也可用於通用航空。

    2000年11月8日,陝飛集團與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技聯合公司簽署新型運八F600型飛機設計合作項目協議、飛機機體疲勞定壽及結構改進技術谘詢協議、合資組建安-12飛機修理中心協議。與法國AERZUR公司簽署了進行運八飛機前翼防冰係統改進、機翼軟油箱改進、機身軟油箱壓力調節係統的合作研製備忘錄。

    2002年11月4日在中國珠海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陝飛集團與安東諾夫設計局、加拿大普惠公司舉辦了聯合開發新一代運輸機運八F600飛機合作合同簽字儀式,安東諾夫航空科技聯合公司以風險夥伴的形式正式加入運八F600型的研製。安東諾夫將派遣專家參加運八F600型飛機的總體、氣動、風洞試驗、飛行載荷、強度分析、主機翼、尾翼和機身結構設計等工作。陝飛集團還將共享安東諾夫設計局的有關技術資源和經驗,安東諾夫設計局將分擔運八F600型飛機的部分試驗工作。參與運八F600飛機飛機研製的合作夥伴還包括:英國道蒂公司、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漢勝公司等。

    運八F600型飛機采用了4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50B型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英國道蒂公司的R408螺旋槳;貨運係統可在30分鍾內實現20t貨物的快速裝卸,駕駛體製改為二人駕駛;安裝以EFIS為主的先進綜合航行儀表顯示和發動機參數指示與告警係統(EICAS),並配置了先進的通信、雷達和導航設備,以及空地雙向數據鏈通訊係統,空中交通警戒和防撞係統,增強型近地告警係統,飛行管理係統等設備。采用先進的空調增壓係統和APU,增強飛機的適應性。最大商載由15t提高到20t,貨艙容積由137m3增大到170m3,貨艙長度由15.7m增大到17.4m;貨艙門寬2.54m,高為2.53m;可裝載5塊244厘米×318厘米(96英寸×125英寸)集裝板(箱),或裝載7塊224厘米×274厘米(88英寸×108英寸)集裝板(箱);與機場通用的集裝貨物裝卸設備兼容,而且貨物總裝卸時間不大於30分鍾。

    2001年11月,國防科工委批準運八F600型飛機立項,該型飛機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幹線貨運飛機。


 

運-8雷達電子試驗機 [資料](注意其中一個發動機螺旋槳不同)

    運八-X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麵展開運八F600型飛機研製工作的同時,還在進行下一代新型軍民用運輸機――運八-X的預研工作。運八-X飛機的主要技術目標是:機體總壽命為50000飛行小時/20000飛行起落/30個日曆年;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超載起飛重量81噸,最大著陸重量77噸。正常商載25噸,最大商載30噸,使用空重39噸; 安裝功率大、重量輕、耗油低、高可靠性、易維護的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的高效率、低噪聲、重量輕的先進複合材料螺旋槳; 巡航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600-650公裏/小時、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裏; 能快速裝卸,可裝運9塊224厘米×274厘米(88英寸×108英寸)或8塊244厘米×318厘米(96英寸×125英寸)國際標準集裝板;一次可空投20噸貨物和裝備,最大空投單件重量10噸,具有超低空空投能力,一次可空降傘兵132名;電子設備按2人駕駛體製要求,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綜合顯示儀表(EFIS)、發動機綜合顯示儀表、飛行管理(FMS)、自動駕駛儀、GPS/慣性導航設備、電氣等係統設備。該型飛機將成為我國軍用運輸機中的王牌。

    近年來,陝飛集團廣泛地與國內外各大航空機構進行技術合作,以運八原型機為基礎研製出多種改進機型,如民用的B型、航空測量H型、雷達實驗機CA型等等。運八係列飛機自生產交付以來,一直保持安全飛行記錄,在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以及許多海外國家都留有它的航跡。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譽為“國產成功的中型運輸機”。

    運八係列飛機的發展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人的深切關懷。國務院原副總理王震於20世紀80年代視察陝飛(陝飛集團)。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政治局候補委員溫家寶的陪同下視察陝飛,並親筆題詞“軍民結合,振興陝飛”。 2005年4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了陝飛集團。

    陝飛集團是我國唯一的大中型運輸機的研製、生產基地,擁有一流的飛機設計研究院、亞洲最大的飛機總裝廠房、飛機噴漆廠房,並擁有包括大型數控機床、大型蒙皮拉伸機等在內的大型設備5000多台套。未來還會有很多運八飛機的後繼機型,包括運八-X軍民多用途運輸機從陝飛出廠、陝飛與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技聯合體根據雙方協議聯合製造的最大商載重量為47噸安-70槳扇大型軍民多用途運輸機也會翱翔在祖國的天空上。陝飛人充滿信心,他們以全新的步伐邁向21世紀。


中國空軍的“大力神”運八飛機35年發展曆程<font color=green>組圖</font>(1)


中國空軍的“大力神”運八飛機35年發展曆程<font color=green>組圖</font>(4)

中國空軍的“大力神”運八飛機35年發展曆程<font color=green>組圖</font>(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