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容小視的伊朗軍工:伊斯蘭世界最全麵軍工體係(組圖)

(2011-11-17 10:13:16) 下一個
不容小視的伊朗軍工:伊斯蘭世界最全麵軍工體係
2011年11月   來源: 新華軍事

 

    目前,伊朗的航空工業、導彈工業都具有相當實力。根據《國際飛行》雜誌介紹,目前伊朗的軍機科研及生產單位,從業人員多達2.5萬人,他們不僅能生產或改進美式機載雷達、空空導彈和航電係統,還能獨立從事軍用飛機及航空電子開發,規模在中東地區僅次於以色列。伊朗的導彈工業通過引進技術研製了流星係列彈道導彈,使得革命衛隊具備獨立的遠程打擊手段,伊朗也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彈道導彈研製能力的國家之一。伊朗也是繼以色列、埃及之後,在中東地區的第三個坦克生產國。放眼世界,能夠像伊朗這樣,具備較為完善的軍事工業的發展中國家並不多見。 

資料圖:演習中的伊朗國產戰艦“賈馬蘭”號。

    美媒懷疑伊朗虛構新武器 其實伊方軍工不弱

    伊朗陸軍司令:伊軍工自主已裝備最先進武器

    伊軍方喊“建造航母”口號 意在對抗美國軍事壓力

    伊朗防長稱不懼美國製裁 向50多國出口軍工產品

    伊斯蘭革命改變軍工發展道路 

    得益於巴列維國王時代與美英等西方國家緊密的防務聯係,伊朗國防工業在50年代開始起步,同時引進了許多水平先進的生產設備,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

    但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不久,就爆發了兩伊戰爭。突然爆發的戰爭很快就耗盡了伊朗的武器儲備,孤立的國際環境使伊朗一時難以得到足夠的武器補給,在戰場上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麵。伊朗領導層想盡了一切辦法為軍隊提供武器裝備,伊朗的國防工業也克服重重困難為前線提供了大量裝備。在戰爭期間,伊朗的軍隊武器有相當一部分是多次使用後又經國防工業部門重新維修的,還有大量繳獲的伊拉克武器。伊朗甚至通過和美國“武器換人質”傷亡幕後交易,獲得了急需的反坦克導彈等武器。伊朗的軍工技術人員表現出了極強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美國曾認為戰前交付伊朗的F-14戰鬥機因為得不到必要的配件和技術指導已經不具有戰鬥力了,但伊朗仍想盡辦法維持住了F-14的長時間正常使用,甚至在F-14的“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使用完後,伊朗人甚至將“霍克”地空導彈改裝成了空空導彈安裝在F-14上,以備急需。

伊朗人甚至將“霍克”地空導彈安裝在F-14上。

    但總的來說,伊朗的國防工業還是在伊斯蘭革命後的政治清洗和兩伊戰爭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巴列維王朝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量裝備基本上消耗殆盡。在戰爭過程中,飽受武器裝備匱乏之苦的伊朗曾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從國際上購買自己所需要的裝備。但且不說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伊朗根本無法從國際市場上購得自己真正需要的高水平武器(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即使伊朗耗盡心思,終於從某些特殊渠道獲得了部分二手武器,其結果卻是將原本配套成龍的美式裝備體係改造成了一個東西方武器混雜、技術水平極度不平均、後勤保障混亂的大雜燴。

    至1990年,伊朗軍隊共裝備有6種型號的主戰坦克,包括美國的M係列和蘇聯T係列兩大體係。以蘇聯的國力尚且對同時裝備三種型號的主戰坦克造成的巨大後勤壓力感到不堪重負,伊朗軍隊承受的後勤保障壓力可想而知。與之相比,伊朗軍隊的炮兵裝備則更為混亂——陸軍和革命衛隊裝備的壓製火炮竟然有18種口徑。昔日那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中東憲兵”已是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戰術指揮呆板低劣、人員訓練水平良莠不齊、武器裝備型號混雜、技術水平低劣的二流武裝。

 

伊朗已具備大修美製AH-1武裝直升機的能力,圖為伊朗軍工廠中的AH-1J。

    要重整軍備,伊朗就必須對自己部隊的裝備進行全麵的升級換代。而像巴列維王朝那樣,通過軍購來解決裝備問題,對於當時的伊朗來說是極不現實的。首先,伊朗根本無法獲得一個穩定可靠的供貨來源。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就連同西方各國對伊朗進行了全麵的貿易製裁。連伊朗軍隊原有的大量美製裝備都隻能靠走私手段獲得必需的零部件來解決日常的維護問題,更遑論係統地從西方購買;其次,即便伊朗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走私渠道或合適的賣主,伊朗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財力。

    購買渠道的缺乏和國民經濟承受力的有限決定了伊朗不可能通過外援和軍購來實現武裝力量的現代化,自力更生成為了伊朗惟一的選擇,也是必須作出的抉擇。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通過外交政策的調整,獲得了相對緩和的國際空間。伊朗軍工在近乎於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重新蹣跚學步——國家的軍事預算有限,軍工部門所能獲得的撥款往往隻能是杯水車薪;曆經多年的封鎖,大部分軍工企業的設備都因缺乏零件和維護而難以正常運轉;技術力量薄弱,熟練工人更是缺乏……而在這諸多不利因素中,對伊朗軍事工業發展束縛最大的,還是伊朗那曾經完備先進、如今卻日趨落後的基礎工業。雖然伊朗在60-70年代就建立起了涵蓋采礦、金屬冶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的工業體係,但由於多年的禁運和封鎖,一直到90年代中期,這些工礦企業的技術水平依然停留在革命前的技術水平上。

 

伊朗國產的“佐勒菲卡爾”坦克(炮塔向後狀態)。

    務實的伊朗軍工選擇了“小步快跑”這一簡明有效的發展思路,從現有設備的改造做起、從對早年引進的西方裝備的“技術吃透”做起、從零部件的生產做起、從裝備的維修保養做起……從1989年到1994年,是伊朗軍事工業的“吸收吃透”階段,其重點在於真正地掌握早年來自美國的軍工生產技術,為自己獨立自主的軍工打下一個在技術上也許有些落後,但卻相對紮實的基礎。在這短短的5年時間裏,伊朗軍事工業基本完成了對巴列維王朝時代遺留下來的兵工企業的改造重建工作。多條已經頻於廢棄的生產線在經過改造後重新煥發了生機,再次加入到了伊朗的軍工生產中。

    在90年代和俄羅斯通過談判,伊朗引進了T-72坦克的生產線,成為中東地區第4個能夠生產坦克的國家。同時還對較老式的T-54/55,中國的59式、69式等老舊坦克進行了改進,通過加裝複合裝甲、改進火控係統等辦法使老坦克的使用壽命大為延長,戰鬥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對幾種坦克技術的充分了解使伊朗在本世紀初成功地研製出了新型的國產“佐勒菲卡爾”坦克,並進行了批生產,相關技術達到了較高的國際水平。

    伊斯蘭世界中最全麵的軍工體係

伊朗國產“閃電”戰機,美製F-5戰機的雙垂尾改進型。

    經過多年的建設,伊朗的國防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今天,伊朗的軍工體係已經是伊斯蘭世界中最全麵的,已經能夠較完整地生產伊朗三軍需要的武器裝備,滿足國家防務的要求。包括新型主戰坦克、導彈快艇、常規火炮及各種戰術導彈等裝備在內,甚至連輕型艦艇、小型潛艇、戰鬥機、中近程彈道導彈也能實現成批生產。在2009年初,伊朗就成功地用國產的運載火箭把本國製造的小型人造衛星送入了太空,成為伊斯蘭世界中的第一個。在2006年的黎巴嫩衝突中,武裝民兵使用伊朗製造的小型反艦導彈擊傷了以色列的護衛艦。伊朗還自行研製了戰鬥機、噴氣教練機和武裝直升機,據稱其還能生產高速魚雷和驅逐艦。同時伊朗還大力發展高科技和光電技術,已有多型無人機、靈巧炸彈、導彈在閱兵式中亮相。

    伊朗軍工大力發展的一個領域是地地彈道導彈,通過20多年的努力,已經有幾個型號的中近程導彈問世。最新型號的中程導彈射程已經達到2000公裏,同時有較高的精度,已可以實用。而西方傳說伊朗已經開發的射程達5000公裏的遠程導彈也將在不久進行試驗。在核領域,伊朗的大規模開發工作引起了西方的警惕和製裁。伊朗核問題成為了世界的焦點,並將影響海灣地區的未來安全走向。

伊朗“泥石-2”型導彈,射程約為2000公裏。

    縱觀伊朗的國防工業,其技術人員表現出的較強的綜合能力,體現在對武器的現代化改進上,比如多型有特色的新型空投炸彈的引導係統的設計、在外來技術基礎上發展的“泥石”中程固體導彈,設計水平在第三世界國家中並不多見,充分體現了伊朗的科技實力和水平。但是由於伊朗本國的工業基礎較弱以及長時間得不到世界水平的先進軍事技術,導致其武器的總體水平不高,並且不能組織大批生產。現有伊朗生產的飛機、坦克、艦艇的動力係統都隻能仿製和倚賴進口,而所有的新型主戰設備也都是在已有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的現代化改進。如在美製F-5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新型戰鬥機隻是使用了新型發動機和雷達,戰鬥機的提高十分有限,和美國的第三代戰鬥機相比差距很大,而且還不能成批生產。新型直升機和主戰坦克也是如此。

    實際上,20年來,因為受到西方國家重重的製裁和禁運,伊朗和西方的武器技術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不少。在未來也隻能在引進軍民兩用技術的基礎上實施重點領域如核技術、導彈等方麵的突破,以增強國防力。但是伊朗不依賴外人,努力發展自主國防工業的方向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