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航天測控站(圖)

(2011-11-02 12:20:43) 下一個
  航天測控站(以下簡稱測控站)包括固定站和活動站兩種類型。根據測控區域的要求,測控站分布在很廣的範圍,其布站可在本國境內,也可在全球任何適當的地點。目前,我國國內有五個陸上測控站包括東風站、渭南站、青島站、廈門站、喀什站。國外四個陸上測控站包括卡拉奇站、納米比亞站、馬林迪站和智利站。另外還有兩個機動測控站,和田站與主場站。



  測控站的任務是直接對航天器進行跟蹤測量、遙測、遙控和通信等,它將接收到的測量、遙測信息傳送給航天控製中心,根據航天控製中心的指令與航天器通信,並配合控製中心完成對航天器的控製。測控站也可根據規定的程序獨立實施對航天器的控製。測控站的設備包括外測係統、遙測係統、遙控係統、通信係統、電視係統、時間統一係統、計算機係統以及輔助設備。外測係統是測控站的主體部分,其任務是對航天器進行跟蹤測量,獲取航天器的運動參數,確定航天器的軌道和位置。遙測係統的任務是接收從航天器發送的關於航天器上設備工作狀態、空間環境參數和宇航員的生理信息等。電視係統接收有關載人航天器的動態作業情況,觀察航天員在航天器內和艙外的活動。


  測控站按其分布,有陸上測控站、海上測量船、空中測量飛機和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四大類。中國從1967年開始建設自己的航天測控網,1970年正式投入使用。當初的航天測控通信網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若幹個航天測控站、海上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專用通信網組成。當時的航天測控網中固定站有長春、閩西、廈門、渭南、南寧和喀什測控站;機動站有兩個機動測控站和回收測量站;海上有三艘“遠望”號測量船。建網初期,主要測量設備有單脈衝精密跟蹤雷達、多普勒測速儀、光學測量設備和短波遙測設備等。70年代初成功地跟蹤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後又增加了雙頻多普勒測速儀、超短波遙測係統、遙控係統和回收測量係統,可對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的3顆衛星同時予以測控管理。80年代初,測控網增加了微波統一測控係統並設計了先進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測控應用軟件,在曆次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發射中,測控網參加了主動段飛行測控,完成了過渡軌道段和地球同步軌道的測控並對衛星進行了包括軌道保持在內的長期測控管理。1988年和1990年,測控網先後圓滿完成了對中國發射的第一顆和第二顆太陽同步軌道“風雲”-1號氣象衛星的測控任務。從1990年中國發射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起,中國航天測控網開始對中國承攬的國際商業性發射任務提供測控支持。中國航天測控網在技術上與國際主要測控網漸趨兼容,可與之聯網工作。



  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啟動,我國航天測控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擴充、改造了設備,更新了軟件,在山東組建了青島測控站,在國外設立了卡拉奇站、納米比亞站、馬林迪站,配置了“遠望”-4號船等,使整網的測控能力有了新的質的飛躍。目前,參加載人航天工程地麵測控係統有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東風發射指揮控製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東風測控站、發射首區各光學站、山西太原站、陝西渭南站、福建廈門站、山東青島站、新疆喀什站、和田站、卡拉奇站、納米比亞和馬林迪站以及位於三大洋的五艘“遠望”號測量船等。通信係統有指揮通信、數據傳輸、天地通信、時間統一、實況電視監視及傳輸、話音通信、幀中繼交換等係統。通信係統的主用網絡和備用網絡覆蓋了整個中國和世界三大洋。采用Vsat和IBS/IDR體製衛星通信係統、SDH和PDH光纖傳輸、國家通信網、國際海事衛星通信係統及國際租用電路等多種傳輸手段,組成以北京衛星地球站、酒泉衛星地球站、西安衛星地球站為樞紐節點,北京中心、東風中心、西安中心為骨幹節點,其他各測控站(船)為用戶節點的網狀通信網絡,提供高速度、多方向、多業務、高質量的傳輸路由。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