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港媒:美國放棄中東 把戰略賭注下在中國門口

(2011-10-24 11:32:33) 下一個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0月21日文章】題:美國在中國門口下賭注(作者彼得·李)

近來,中國和美國都發布了有關全球視野和亞洲秩序的白皮書。中國版本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展望了一種由經濟發展推動的和平與繁榮的樂觀景象。

美國版本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則以希拉裏·克林頓的名義發表在《外交政策》雜誌上———這種在日程設定上的錯誤做法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長期後果。

這一設想的真正含義是,在奧巴馬執政初期誕生的親密關係已死,而且已被埋葬在美國的外交墓地裏。

如今,與中國的對抗關係似乎已成為美國亞洲外交的理由。希拉裏·克林頓的文章的主題是從中東向東亞的“戰略轉向”。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放棄了夢魘般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而把主要精力轉向了東亞。

另一個不那麽好聽的解釋是,美國關上了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大門,而越來越自信的以色列、沙特和埃及政府也不那麽願意聽命於美國了。另一方麵,亞洲的環境卻更為友好:有一個帶有威脅性的大國———中國,還有許多願意靠美國來製衡中國的小國。

從實際角度來說,希拉裏·克林頓的“太平洋世紀”更像是過去60年的“太平洋世紀”:美國保持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並聯合友邦遏製中國。

就東亞來說,隨著經濟的增長,這個地區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正在逐漸減少。朝鮮、台灣和南海爭議並不足以作為針對中國的地區結盟的理由。

中國把它的籌碼放在一個能讓其施展經濟優勢的、和平的全球環境中,而不是想在本地區通過軍事手段掠奪資源和市場。

然而,在西方國家,國防費用似乎是納稅人唯一願意支出的增長領域。亞洲的局勢讓美國有了揮霍因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而得到的和平紅利的機會———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重新揮霍冷戰結束所帶來的和平紅利。

可以不算太誇張地說,中國過去30年的外交政策就是要防止自己這個脆弱的多民族大國以及一批地區盟友引起美國的險惡關注。

布什政府在中東的災難性征討帶給了中國一段喘息的時間。但現在,正如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所指出的,美國想“重返亞洲”了。換句話說,通過培養一種中國內外的危機和不穩定景象來證明自己的相關性。

考慮到世界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以及中國在世界經濟的重要地位,這種政策可能會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甚至可能是危險的。

隨著印度、越南、韓國、菲律賓和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形成與中國對抗的陣線,整個地區對中國來說會更加危險。

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應該感謝朝鮮和南海亂局帶來的不安全形勢。如果沒有這些地區熱點,美軍第七艦隊就要費盡心機地用地震、海嘯和該地區的其他人道主義危機來為自己龐大而昂貴的存在尋找理由。

希拉裏·克林頓曾有過這樣的說法,即國際貿易和商業屬於國家安全事務。她說,經濟對手正在直接進入市場或掠奪自然資源來“構建和施展實力”。

美國的做法表明,它為了推動國家政策不惜給地區、人民以及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連帶損失。說美國是“創造性破壞”或幹脆“破壞性破壞”可能很合適,尤其是用在一個遙遠的對手或競爭者身上的時候。

撇開中國,單說一種軍事化、破壞穩定的、以經濟為導向的安全政策是否對亞洲有益還值得討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很重要。希拉裏知道美國要靠軍火戰爭才能維持,而且戰爭要在有錢的地方打才行。這一著還是滿厲害的,不打的話亞洲的國家也可一為美國付錢,打就更好了。
現在就看中國的軍事經濟是否強到美國不敢打,那就隻能由其他國家拿錢,對中國有好處。
等到中東成民主國家,15年吧,這段時間美國要自作孽真的危險。我期望的是如明治維新那就還有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