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動力所所長:兩大型號定型後 中國發動機發展提速(組圖)

(2011-08-31 14:13:17) 下一個

動力所所長:兩大型號定型後 中國發動機發展提速

2011年08月    來源:中國航空報 鳳凰網 天涯社區


   
  資料圖:WP-14“昆侖”渦噴發動機
  
  發動機研究院第一分院院長、中航工業動力所所長劉廷毅訪談錄
  
  記者 張寶鑫
  
  中國航空報:今年是中航工業動力所成立50周年。動力所經過50年的發展,目前我們航空發動機研製發展處於什麽水平?
  
  劉廷毅:中航工業動力所創建於1961年8月,是吳大觀等老一輩航空人親手創建的新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研究所主要從事大中型航空渦噴渦扇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設計研究和產品開發,以滿足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履行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建所50年來,動力所幾代人胸懷“中國戰鷹中國心”的遠大理想,堅定履行國家賦予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神聖使命,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矢誌不渝、百折不撓,為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取得了顯著的技術進步,走上了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50年來,研究所發展經曆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白手起家。研究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沈陽航空發動機廠發動機設計室。室主任吳大觀帶領不到100人的科研隊伍,艱苦創業、從無到有,開始了從仿製到縮、放型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嚐試。短短五年時間裏,先後研製了噴發-1A、紅旗-2等型號發動機,並建立了單管燃燒室、葉柵風洞、軸承試驗器等3台試驗設備,為研究所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是艱難成長。1961年8月6日,正式建所,從此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有了自己的設計研究所。從1961年建所起的20年間,在人才、技術、資金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始了從改進、改型到自行設計航空發動機的艱辛探索,先後研製了渦噴-7甲(乙)、渦扇-5、渦扇-6等型號發動機。通過這些型號的研製,突破了很多關鍵技術,積累了寶貴的研製經驗,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發動機試驗基地,具備了發動機研發體係的雛型,培養和鍛煉了人才隊伍,初步擁有了自主研製發動機的能力,為後續型號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

  
  
  資料圖:林左鳴(中)在“太行”發動機研製現場
  
  第三階段是曆史突破。改革開放以後,研究所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從1983年到2003年這20年間,根據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建設發展的需要,該所先後開展了“昆侖”、“太行”發動機型號研製和發動機預先研究工作,並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兩型機的研製成功並裝備使用,開創了我國自主研製大中型航空發動機的曆史,進一步積累了工程研製經驗,對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體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培養等諸多方麵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如果說前 20年的發展是積累、量變過程的話,那麽“昆侖”、“太行”發動機發展的20年則是飛躍、質變的過程。
  
  第四階段是加快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對航空發動機發展高度關注,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在上級機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隨著兩型機設計定型並開始裝備使用、研保條件的改善以及預研成果的積累,動力所進入了發動機係列化派生發展和全新研製新型發動機的加快發展階段。如果說以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是“望塵莫及”,而如今已是“望其項背”了。
  
  中國航空報:我國發動機科研事業曆經50年的風雨征程,回眸這半個世紀的崢嶸歲月,您認為現在和將來在哪些方麵努力和趕超?
  
  劉廷毅:未來一段時期,是動力所發動機裝備使用和型號研製的攻堅時期,是全麵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的關鍵時期,是實現發動機產業振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關係研究所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在未來發展中,動力所將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發展戰略,以滿足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對國產先進動力需求為目標,以提升發動機自主研發能力為根本,以發動機產品研製為主線,深入實施“預研與型號並重”的戰略舉措,按照“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軍機、民機、燃機“三大主業”協調發展,不斷夯實設計能力、研保能力、人才支撐、管理創新“四個平台”,全麵建設一流科研隊伍、一流產品服務、一流研製手段、一流管理體係、一流工作生活環境的“五個一流”現代化和諧研究所,使研究所的各項事業再邁上一個新台階,為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中型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設計研究所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產“太行”發動機
  
  動力所將緊緊圍繞軍、民、燃三個動力產品領域,推進相關產業化發展。同時,瞄準世界航空動力技術發展的趨勢,加強預先研究,突破先進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關鍵技術,加速技術成熟和集成驗證,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儲備。加強知識管理和信息化建設,不斷充實完善設計體係。加快研製條件建設,形成滿足國產發動機研製配套、完善的試驗條件。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專業配套、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技術、技能和管理人才隊伍。加速管理創新,探索一套符合所情、有效促進科研生產、科學合理的管理體係。在一代代動力人的奮鬥下,如今動力所已成長為精神飽滿、衝勁十足的壯年,將成為國防科技工業的一把利劍,成為國家可以委以重任的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中國航空報:在“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發展戰略指導下,中航工業體製機製改革正紮實穩步向前推進,發動機“十二五”期間要打翻身仗,全新的管理體製初見端倪,設立中航工業發動機研究院成為體製改革邁出的關鍵一步,意義重大。您作為發動機研究院分黨組書記、一分院院長和三個研究所的所長,請談談如何帶領團隊做好三個研究所融合,促進事業向前發展?
  
  劉廷毅:在今年集團公司的峰會上,林左鳴總經理的報告中明確了中航工業“十二五”發展思路。“十二五”是集團公司以及發動機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五年,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時期,破解航空發動機製約航空工業發展這一難題,打贏一場航空發動機翻身仗,這是當前航空工業特別是發動機行業最緊迫的任務。今年5 月,經集團公司批準,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成立了發動機研究院第一分院,其目的是通過整合研發資源,形成研發合力,實現一分院內部統一規劃、統籌資源、分工協作、共同發展,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更好地完成當前和未來發動機型號研製和預先研究任務,並為發動機研發領域的進一步整合打好基礎。
  
  一分院成立後,我們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以實現“四個統一”即統一技術平台、統一管理平台、統一薪酬平台、統一發展規劃為目標,主要做好四個方麵工作,一是保持當前三個科研院所的任務不變,這是穩定幹部職工思想、全力以赴完成好當前繁重的科研經營和條件建設等各項任務的基礎;二是組織製定一分院發展規劃,共同研究明確各單位分工定位,這是促進各單位融合的前提。三是在確定各單位分工定位的基礎上,促進各單位分工合作、共享資源、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四是逐步實現“四個統一”。統一技術平台,實現各單位共建共享設計體係和試驗體係,但應保持各單位技術特色;統一管理平台,共同研究和采用先進實用的管理方法,統籌各類資源,提升科研效率,提高研發質量,提升管理效益;統一薪酬平台,共同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激勵機製,進一步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和活力,在確保完成好各項科研任務的基礎上,穩步提高一分院全體職工的生活水平,實現單位和職工共同發展;統一發展規劃,組織製定一分院發展規劃,紮實推進發動機發展目標的實現。
 
  
  
  資料圖:渦噴14昆侖發動機
  
  
 
  渦噴-14於2002年5月定型,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中等推力級的軍用渦噴發動機,主要用於殲-8H/F/G係列戰機。圖為殲-8F戰機(資料圖)
  
  
       配備殲-11B戰機的“太行”發動機(資料圖)


   
     
       “太行”發動機主要用於裝備殲10和殲11,取代俄製AL-31F發動機。(資料圖)

  
  
  太行發動機和中國殲-11戰鬥機(資料圖)


  
  
       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中航工業“太行”等型號發動機(資料圖)


  
  
  
       
 
        “太行”發動機(資料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