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盤點:世界五大著名現役艦載機 |
2011年07月 來源: 新華網 |
艦載機是以航母或者其他軍艦為基地的海軍飛機,用於攻擊空中、水麵、水下和地麵目標,或遂行預警、偵查、巡邏、護航、布雷、掃雷和垂直登陸等任務。它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護製空權、製海權的重要力量。 艦載機按照用途可以分為海軍戰鬥機、海軍轟炸機、海軍反潛巡邏機、海軍運輸機和海軍救護機等;用途不同,評價標準也不一而足。這裏僅列舉全球五大較具代表性的現役艦載機,以供網友賞鑒。一、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美軍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 美軍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載彈情況 美國海軍現役主力艦載戰鬥機,美國海軍力量的象征,哪裏有美國的航母,哪裏就少不了超級大黃蜂的身影,主要用於艦隊防空,也可用於對地攻擊。 F/A-18E/F是為填補下一代攻擊機A/F-X服役之前的空白,在F/A-18C/D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E型為單座型,F型為雙座型。 與F/A-18C/D型相比,此款延續了可靠性和維護性好、大迎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的優點,同時做了一些升級,例如:采用更多隱身外形設計;裝載APG-79型雷達,該雷達可在典型的武器射程內定位移動或靜止的車輛,精度達到0.1-0.3米;增大了航程,提高了載彈量;更具夜間精確攻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 主要參數 服役時間:2002年6月 性能數據:F/A-18E/F機長18.31米,機高4.88米,翼展(含翼尖導彈)13.62米,(折疊機翼)9.32米,機翼麵積46.45米2,展弦比4.00。空重13387千克,最大內部燃油6531千克,最大外部燃油4436千克,最大外掛載荷8051千克,起飛重量(攻擊任務)29937千克。最大平飛速度M1.8+,最大速度(中等推力)M1.0+,實用升限15240米,空中巡邏時間(帶6枚中距導彈,3個1818升副油箱,距航空母艦278千米)2小時15分。 武器係統:2× AIM-9響尾蛇;AIM-120 AMRAAM;AIM-7麻雀;AGM-84魚叉;AGM-88;AGM-65;AGM-154聯合隔離武器;JDAM;Mk80係列通用炸彈;CBU係列聚合炸彈[更多參數] |
二、陣風M戰鬥機
法國海軍陣風M型單座戰鬥機
陣風是法國達索公司為法國海、空軍研製的雙引擎、三角翼、高靈活性多用途戰鬥機,為海軍設計的陣風M型單座戰鬥機於1998年裝備部隊。
陣風可以在晝夜以及各種氣象條件下完成從對地攻擊到爭奪空中優勢的各類任務,其機動性能和敏捷性能好,可短距起降,並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和一定的隱身性能。其總體性能介於第三代戰鬥機和第四代戰鬥機之間。
陣風M相比為空軍設計的型號(陣風C、陣風D、陣風E)在機身方麵做了一些改進,以適應在航母上起飛和降落。陣風單機價格非常昂貴,目前為止沒有出口。參與了2011年多國軍隊對利比亞的空襲。
主要參數
服役時間:1998年
性能數據:機長15.30米,機高5.34米,翼展10.90米,機翼麵積46.0平方米,空重906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15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2.0馬赫,作戰半徑1093千米。
武器係統:配備一門GiatM型30毫米航炮,射速2500發/分鍾;共有13個外掛架(空軍型為14個),正常載彈量6000千克,最大載彈量8000千克;在執行截擊任務時可掛8枚“米卡”空空導彈和2個副油箱;對地攻擊時可帶16顆227千顆炸彈、2枚“米卡”導彈和2個1300升副油箱。
三、蘇-33戰鬥機
高速巡航中的蘇-33
俄羅斯航母上停放著多架蘇-33
俄羅斯航母裝備的主力艦載作戰飛機,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可執行奪取製空權、艦隊防禦、空中支援及偵查等多種任務。
1975年,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開始研發新型艦載機,原型機編號T10K。1987年8月首飛,當時稱蘇-27K,1989年11月首次在第比利斯號(即後來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進行著艦試驗,不久改名為蘇-33,北約起綽號為海側衛。1993年4月裝備俄羅斯海軍,1998年8月正式列入作戰編製,現有24架裝備於俄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主要參數
服役時間:1993年4月
性能數據:翼展14.7米(折疊後7.4米),機長21.185米(不包括空速管),機高5.9米,空重17噸,最大外掛載荷約6.5噸,正常起飛重量29.94噸,最大速度(11000米高空)2300千米/小時,最低速度240千米/小時,實際飛行距離3000千米,起飛滑跑距離(14度坡度)120米,最大過載8G
武器係統:1門30毫米GSh-301航炮;R-27中距離空空導彈;R-73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新型Kh-41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大射程可達250千米
四、米格-29K戰鬥機
米格-29K戰鬥機
印度空軍米格-29UBK艦載機進行空中加油試驗
命運多舛的一型戰機。早在1984年,蘇聯官方便正式立項,在米格-29戰機的基礎上發展米格-29K艦載戰鬥機;1989年,米格-29K便順利完成了在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上的滑躍起飛和攔阻降落實驗;到1992年中期,兩架米格-29K原型機先後完成了420次起飛試驗和80次降落試驗,為該機落戶航母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蘇聯解體之後,因軍費嚴重短缺,俄軍再也無法同時支撐米格-29K和蘇-33兩型艦載機的研製與采購。最後,俄海軍高層隻好放棄了作戰半徑、載彈量更小的米格-29K,而采用蘇-33。
1996年,俄羅斯米格公司為滿足印度海軍可能購買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載機需要,提出了在原米格-29K基礎上改進形成新米格-29K及其雙座型的出口方案。2009年,印俄簽署一攬子協議,米格-29K出口印度,此型戰機的命運出現轉機。與此同時,俄海軍內部希望用生產成本更低、綜合作戰性能更強、占用麵積更少的新米格-29K替換蘇-33作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載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可以預見,米格-29K將成為未來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重要組成力量。
主要參數
服役時間:2010年服役於印度海軍
性能數據:最大重量為22.4噸,發動機為RD-33型,推力為8300千克,最大時速為2200千米,實用升限為1.75萬米,作戰航程為1850千米;如果隻掛載3隻副油箱,其航程可達3000千米;載彈量為4.5噸
武器係統:8種空空導彈,包括近距離格鬥的R-60MK和R-73E、遠距離攻擊的R-77RVV-AE和中距離的R-27ER/ET等;反艦方麵,配備Kh-31被動雷達導彈、Kh-35導彈和反雷達導彈;對地供給方麵,配備25種武器,包括KA B-500KR精確製導炸彈、Kh-25ML/25MP、Kh-29T、Kh-31G/31A和Kh-35U等;還配備非製導炸彈、火箭和機內GS H-301型30毫米航炮等,航炮備彈150發
五、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波音公司生產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
EA-18G是波音公司在雙座型超級大黃蜂——F/A-18F的基礎上研製的,其高度撓性設計使作戰飛機不論是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還是在陸地上都能很好的執行機載電子攻擊(AEA)任務。EA─18G“咆哮者”可以攜帶反雷達空地導彈的電子作戰軍機,能夠在極短的距離內起飛降落,同時有幹擾敵方雷達與電子裝備的能力。它將代替美海軍目前的服役於1971年的EA-6B“徘徊者”(Prowler)。
“咆哮者”使用了先進的AESA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係統,經過改良的通信係統,以及更為強大的火力係統(EA-18G配備10個武器掛載點,而EA-6B僅配備5個武器掛載點)。此外,EA-18G的飛行速度更快,戰場生存能力也大大強於EA-6B。
EA-18G“咆哮者”擁有十分強大的電磁攻擊能力。憑借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其設計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和新型ALQ-99戰術電子幹擾吊艙,EA-18G可以高效地執行對地空導彈雷達係統的壓製任務。
與以往攔阻式幹擾不同,EA-18G可以通過分析幹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並采用“長基線幹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以實現“跟蹤-瞄準式幹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幹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
采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幹擾160公裏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範圍。不僅如此,安裝於EA-18G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幹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係統。
EA-18G咆哮者與F/A-18F超級大黃蜂的掛載方案比較
機型 | EA-18G | F/A-18F |
飛機自重(空載) | 約33094磅(15011千克) | 約31500磅(14288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約66000磅(29937千克) | 約66000磅(29932千克) |
內部燃料容量 | 13940磅(6323千克) | 14950磅(6780千克) |
最大飛行速度 | 大於1.6馬赫 | 大於1.6馬赫 |
發動機總推力 | 44000磅 | 44000磅 |
天線數目 | 44組(每組有多個天線) | 24組(每組有多個天線) |
機組人員 | 2名 | 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