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下的殲10戰機英姿【資料圖】
據日本“外交官”網站7月13日報道,中國的軍用噴氣式發動機研發能力正在快速上升,這不僅對中國的軍事獨立有很大影響,還會對全球軍事工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在形成獨立的高性能風扇發動機製造能力這個戰略目標上,還麵臨一些重大的障礙。中國的噴氣式發動機研發並不順利,但大量的資源投入可能有助於在這方麵取得重大進展。如果實現突破,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噴氣式發動機的戰略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國內都難以為戰機生產高性能噴氣式發動機,這延緩了新型現代化飛機研發與生產的步伐。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未來五年內,中航工業集團將投入100億元(15億美元)資金,進行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發。
中國航空工業正在追求大量製造高性能戰術發動機的能力,這涉及到如下四個戰略方麵:
避免對外國零部件供應的依賴: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發展自己的戰術飛機,它不想零部件由非國內供應商決定供應,主要是指俄羅斯。
安全供應:中國並不確定俄羅斯在未來十年內是否能夠滿足其需求,因為俄發動機製造商同時也向正在進行現代化的俄空軍,以及其它外國購機客戶交付發動機。
飛機銷售自主:中國正在成為全戰機出口商,但如果其發動機供應商認為它正在和自己的飛機進行直接競爭,中國的軍售就可能遭到否決,而中國自己則無能為力。例如,2010年10月,米高揚公司首席執行官認為,與該公司使用同樣俄製發動機的中國飛機影響了他們的出口,並對此感到不快。
避免糟糕的售後服務:俄羅斯軍售的售後服務常常不盡人意,中國希望能夠自給。

掛載的武器【資料圖】
尚未解決的挑戰
了解中國航空工業麵臨的任務量非常重要,研發國產軍用高性能噴氣式發動機是航空工程的一大挑戰,而世界上隻有極少數公司掌握這一能力。盡管技術能夠轉讓,但是很難做出修改。發動機麵臨溫度、壓力和重力的挑戰,這些問題隻有用最先進的材料恰當設計組合成高效的係統才能處理。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進展並不順利。
設計能力:為了達到發展和製造的頂端,中國必須調整和優化整個體製係統,以便能夠進行複雜的製造,能夠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很好的進行生產。研發中的發動機性能參數不穩定,也是動態不可預知的,這都不是小問題。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嚴重依靠仿製和模仿外國設計,這就使得設計能力成為其尤其薄弱的環節。
穩定的質量:發動機製造需要先進製造和自動化能力,來確保質量穩定和經濟規模。目前,隨著生產規模的上升,中國軍用噴氣式發動機生產暴露了質量不穩定的問題。而質量穩定對滿足國內需求和未來出口非常關鍵,製造商應該灌輸強烈的組織誠實意識;這樣可以確保問題的報告、記錄和解決。另一項重要的事是整合各個設計生產部門,以確保標準化和對經濟規模來說必要的質量。
結構性挑戰:比起解決這些技術問題,人員和體製問題可能更難解決。首先是隻有單一的承包商,中國整個國內噴氣式發動機生產都在中航工業集團的控製之下,我們懷疑它麵臨的競爭和創新壓力不如美國國內。在美國,競爭有助於創新和加快研發速度,降低成本和更好的售後服務。其次,來自美國的經驗表明,內部合作,公司和政府的管理穩定性,及能夠把危險降到最低的小組都有助於研發和生產的突破。我們認為,中國在內部合作及內部爭奪財政預算上存在問題。

資料圖:國產太行航空發動機。
全麵評估
未來十年,中國軍用航空部門麵臨眾多挑戰,需要在許多方麵迎頭趕上。中國在這個部門的某些領域可能落後美國三十年,並且它現在的研發並不順利。但是,前景並不暗淡,而且形勢還不錯。
盡管是追趕者,中國的“後來者優勢”能夠將外國公司的教訓運用到自己當前的發動機研發項目中。另外,在製造和銷售最先進發動機和飛機方麵,中國不需要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有跡象顯示,中國的發動機在生產中不斷改善,在機械精密性方麵也在改善;中國在發動機生產自主性,以及生產更好性能的高質量零部件方麵取得進展,中國的生產過程也在不斷改善。
加上中國在這方麵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低估中國解決這些挑戰的能力是不明智的。我們認為,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在獨立製造高性能噴氣式發動機方麵將取得驚人突破;而製造出可靠的高端發動機還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這將對中國強勁擴大其海空力量產生深遠影響,也讓它具備在軍事航空銷售方麵挑戰當前銷售巨頭的能力。

裝配“太行”發動機殲11B戰機。[圖片來源:網易]【資料圖】
太行發動機尾噴口。【資料圖】 
資料圖:中國自行研製的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 攝影:門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