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東江縱隊:被朱德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之一[圖] |
2011年06月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東江縱隊老戰士合唱團在演唱《東江縱隊之歌》【資料圖】 在中國的抗戰曆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東江縱隊。在長達8年的抗戰中,東江縱隊轉戰東江,深入港九敵後,團結海內外華人華僑舉事,成為一支聞名中外的抗日武裝隊伍,被中共中央軍委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 廣東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腳下衝虛道觀旁即是當年東江縱隊指揮部舊址,如今是東江縱隊紀念館。記者近日走進該紀念館,領略東江縱隊曾馳騁戰場的印跡。 紀念館序幕廳,一幅以東江和紅色主色調為背景的大型彩色噴繪圖,以磅礴的氣勢展示了東江縱隊的風貌。館內陳列著指南針、茶壺等一件件實物,一張張泛黃相片,記錄著當年充滿硝煙和戰火的時代。 1938年10月,抗日烽火在華南燃起。東江地區的龍崗、寶安、惠陽、東莞、增城等地區的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建立了以坪山客家人曾生為首的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與王作堯領導的東寶邊抗日遊擊隊一起並肩作戰。 從抗戰開始,中共中央就十分重視華南戰場。因其毗鄰香港,是中國與海外華人華僑以及國際反法西斯盟友們取得聯係的重要通道。為此,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正式改編為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 據東江縱隊紀念館館長熊茂昌介紹,廣東是著名僑鄉,與海外有千絲萬縷的聯係,致使東江縱隊呈現出知識分子多、港澳同胞多、歸國華僑多的特色。1500多名華僑子弟和港澳青年先後回來投身抗戰,如文森隊、吉隆坡隊等都是以華僑原住地命名。抗戰爆發後,眾多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通過募捐、義演、義賣等方式支援敵後抗日武裝。 在陳列廳一張泛黃的《星洲日報》裏刊登著這樣的文字:1939年2月25日,南洋惠僑救鄉委員會在吉隆坡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號召惠州籍華僑支援祖國抗戰。 八年抗戰中,東江縱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成一支擁有1.1萬餘人的隊伍,組織民兵1.2萬餘人,斃傷日、偽軍6000多人。1945年,朱德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該紀念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944年,美國“飛虎隊員”唐納德?克爾中尉在香港執行任務時遇險逃生,幸被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接力營救。今年5月22日,克爾的兒子戴維專程來到廣東,給東縱老戰士們獻上“飛虎隊”標誌佩章。據悉,戴維正在著手策劃拍攝大型電影《克爾記憶》,將真實呈現抗戰時期東江縱隊拯救援華美軍飛行員克爾脫險的曆史。 東江縱隊紀念館是惠州知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大批海內外遊客到羅浮山旅遊,都必到該紀念館參觀。 東江縱隊紀念館。曾強郭康清攝【資料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