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夭折的夢想:直-6 最終獲批設計定型 卻未能投入生產(組圖)

(2011-04-07 10:08:19) 下一個
直-6直升機:最終獲批設計定型 卻未能投入生產
2011年04月   來源: 新華軍事 

    文章來源:鳳凰網軍事頻道

    在中國航空工業60年曆史裏,一些飛機型號像流星劃過夜空一樣,明亮卻轉瞬即逝。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第二代直升機登上舞台。第二代直升機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采用渦輪軸航空發動機以提高直升機性能。渦輪軸航空發動機是燃氣渦輪發動機的一種,是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做直升機的動力裝置。它的工作原理和結構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基本相同。動力渦輪所做的功通過傳動軸帶動直升機的旋翼和尾槳工作。渦輪軸發動機的功率質量比高,壽命長,耗油率則與優秀的活塞式發動機相當,還能以比汽油價廉且安全的煤油作為燃料。因此,它在直升機上逐步取代了活塞式發動機的地位。圖為博物館內的直-6 直升機。(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我國當時直升機主力是仿製蘇聯米-4的直5。直5直升機依然采用活塞發動機,飛機機械噪音大,傳動機構複雜。潮流的驅使下,我國航空工業也開始研製以渦軸發動機為動力的新一代直升機。l966年,航空工業部向哈爾濱飛機廠、哈爾濱航空發動機廠下達研製直6直升機及其發動機渦軸5的任務。哈爾濱飛機廠研製的直6是在直5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製造的一種渦輪軸單槳式直升機,這是我國向渦軸化探索自行研製直升機的一次嚐試。(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 期)


    l966年9月,哈爾濱飛機廠開始直6的設計工作,內容包括全機協調、打樣設計和設計樣機圖紙,樣機的主要任務在前艙和動力艙。機身中段用的是直5新零批靜力試驗機的後部。l967年3月,工廠完成樣機的全部工作。3月22日,空軍司令部派出樣機鑒定小組與當時工廠技術負責人共同對樣機進行鑒定,對方案基本肯定,並提出40餘條改進建議。工廠立即采取措施改進,在l2月末發出全部圖紙和技術文件。(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l968年,直6研製項目經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示同意,明確為國家任務,作為部隊列裝項目。同年,航空工業部與航空研究院分開,直6的設計工作由位於江西景德鎮的中國直升機設計所承擔,製造工作歸哈爾濱飛機廠負責。渦軸5發動機的設計任務由株洲發動機設計所承擔,製造工作由哈爾濱發動機廠負責。 1969年2月,直6進行靜力試驗。試驗結果暴露的主要問題是幾個部件強度不夠,起落架折斷。根據試驗報告,工廠對上述薄弱環節進行了改進。當年11 月,02架試飛樣機總裝完畢,交付試飛。為保證直6在空中單發熄火後自轉下滑的安全,先在直5上進行了三次自轉著陸訓練;試飛大隊王培民副大隊長首次在直 5上成功地完成了關車後的自轉著陸試驗;12月1日直6進行地麵開車,l2月7日進行首次懸停,l2月10日首次升空,l2月l5日,02號直6直升機正式上天進行飛行表演。空軍副司令員曹裏懷、常乾坤等各方麵的領導觀看了表演。王培民駕駛直升機成功地飛完了規定表演科目。(文字來源:《航空世界》 2011年第4期)

    02架機自l969年l2月l5日到1970年1月25日,42天飛了14個飛行日,34架次,20小時26分,完成了試飛大綱規定的廠內試飛項目。同時也在試飛中暴露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因為是改型發動機,各狀態的設計點與飛機不協調;發動機五級放氣活門在飛行中忽開忽關,容易發生危險;直6振動略高於直5。03架直6於1970年8月到南京大校場機場進行高溫試飛。試飛結果是:起飛質量為8100千克,可以作無地效懸停25米以上起飛。在 1000米高度上最大平飛速度為200千米小時,最小平飛速度為70千米/小時。之後,03架又到蘭州榆中機場、西寧機場進行高原試飛。(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03架直升機在完成高溫、高原試飛任務後返回哈爾濱,途經唐山附近,輸油管突然在空中斷裂,直升機迫降自轉著陸,機頭觸地,造成三等事故,機上10人全部負傷住院。後經調查,輸油管斷裂的原因是操縱油路接嘴管壁太薄所致。(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1972年8月7日,根據航空工業部通知,哈爾濱飛機廠派傅貴法和楊會祿分別駕駛02、03號直6飛離哈爾濱前往南京試飛,02架直升機飛過長春l9分鍾後,突然從1500米航線高度上下降至觸地,釀成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機上6人全部遇難。後經調查,事故是由直升機發動機體內減速器抱軸卡死造成的。(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共製造了4架直6。1970年,原三機部決定由昌河飛機製造廠繼續生產直6,同年年底該廠利用哈爾濱飛機製造廠提供的散裝部件組裝了1架直6,試飛後性能指標完全合格。文化大革命對直6的研製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1970年,在地方興起“大辦航空”影響下,直6的研製生產轉至江蘇,由江蘇承擔繼續研製和定型任務。江蘇省以常州飛機廠為總裝廠,組織400多個工廠協作,至1976年共試製11架直6直升機和18台渦軸5發動機。直6直升機累計試飛362小時,台架試機5000小時。(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1977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準直6機設計定型。但最終的飛行和使用測試表明,該機的發動機功率仍然不足,尤其是單發動機的布局使得直升機的飛行安全性大大降低,部隊最終放棄了用直6替換直5的計劃。1978年,直6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但在1979年停止生產。直6的研製邁出了中國直升機從活塞式走向渦輪化的關鍵一步,但由於發動機選型不當,單發動機不安全等原因,直6最終未能正式投產,單發動機的設計布局最終葬送了直6。(文字來源:《航空世界》2011年第4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