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甘曉華:新型發動機缺經費 試驗不足就裝上戰機(組圖)

(2011-03-11 09:11:42) 下一個

甘曉華:新型發動機缺經費 試驗不足就裝上戰機

2011年03月     來源:中國質量報

甘曉華,中國某最新型戰鬥機的發動機研製者。(新華網圖片)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髒,是國家戰略裝備,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裝備水平、科技工業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甘曉華在政協分組討論時呼籲,航空發動機已經成為製約我國飛機製造乃至航空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應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航空發動機研發、生產,已繼美、英、俄、法之後,成為世界上第5個能夠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但是與西方航空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差距仍十分明顯。

甘曉華認為,目前航空發動機研製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一是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以及相關行業的相關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有限的軍用發動機型號研製經費或少量研究項目經費推動的。在時間緊迫、經費緊張狀況下,有關部門隻能從完成該具體型號的角度去考慮和安排,導致基礎技術不成體係,研發基礎能力不足,製約發動機發展。

二是盡管有關部門製定了發動機發展規劃,但是不掛靠現行飛機研製項目的發動機項目很難立項,導致缺乏經費支持開展相關研製和建設。

三是發動機研製所需經費不足。我國發動機技術落後、底子薄,通常研製一個型號經費還要比國外相應型號經費少一個數量級,一些耗錢耗時的項目本身的關鍵試驗沒做過,致使一些關鍵技術和試驗數據缺失。

甘曉華舉例指出,我國某型渦扇發動機是國內研製試驗時數最多、試驗內容最全麵的,可飛行試驗的時數也隻有324小時,而國外同類型號在幾千小時,差了一個數量級,更不用說發動機吞鳥、吞冰、吞砂、外來物損傷等試驗了。研製試驗考核嚴重不足,相關關鍵技術沒有突破,可靠性、結構完整性問題沒有充分暴露,大量問題在飛機使用中暴露,導致發動機在使用中飛飛停停,嚴重製約戰鬥力和發動機發展進程。

甘曉華認為,航空發動機如果能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就可以在國家的統籌下,規劃和實施其研發、生產戰略。通過統籌國家和軍隊相關人力、財力和物資力量,打破部門界限,群策群力,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資源集成,建立完善航空發動機技術體係和規劃落實航空發動機型號譜係。


殲-11B采用的“太行”發動機,是中國第一種投入服役的自研渦扇發動機

配備國產“昆侖”渦噴發動機的殲-8戰鬥機(資料圖)

“飛豹”使用的斯貝-202(“秦嶺”)發動機,雖然技術較為過時,但由於經過原設計者充分的試驗,可靠性和壽命是國產戰機發動機中最好的。(資料圖)

“飛豹”所配備的“秦嶺”發動機,可靠性受到廣泛讚譽,“飛豹”的部分發動機雖然在國內曾庫存20年,甚至有一部份為英國退役戰機換下的二手發動機,但其可靠性卻十分良好,幾乎未發生過因發動機故障導致的事故。

殲-10采用的俄製AL-31F發動機,雖然壽命不如英製發動機,但可靠性較好,保證了殲-10的優異戰力。(資料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