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由四代機引發的思考 中國對推重比15-20的發動機也不感興趣(組圖)

(2011-01-07 14:07:45) 下一個

陳虎點兵:由四代機引發的思考
2011年01月   來源: 新華網

網絡上流傳的中國空軍五代戰機圖片

網絡上流傳的中國空軍五代戰機圖片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國產新型戰鬥機的話題相當熱門,這一話題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興趣,也引發了國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國外媒體把這種戰鬥機稱為殲-20,並且認為其性能可以跟美國的F-22相媲美。

四代機的照片和說法是否屬實?

    近日,我接到若幹電話,基本上都是《世界軍事》雜誌的鐵杆讀者和一些“骨灰級”的軍事愛好者打來的,他們紛紛向我提出有關國產四代機的問題。實際上,他們希望在我這裏得到一個求證,網上流傳的這些四代機的照片和說法,究竟是否屬實?國產四代機究竟能夠達到什麽樣的水平?什麽時候能夠真正地裝備部隊?但是很遺憾,現在網絡上流傳的關於國產四代機的這些說法,我沒法給他們加以證實,因此也沒法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但與此同時,我告訴他們,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類似四代機這樣讓大家很興奮、很振奮的東西將來還會不斷地出現,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數量、密度也都會越來越大。

網上流傳的中國第五代隱身戰機圖片

網上流傳的中國第五代隱身戰機圖片 資料圖片
  • 外媒:中國“首架隱形戰機”引猜測
  • 漢和稱中國殲20再次滑跑試驗 試飛進入倒數計時

     

    高歌稱對推重比15-20的發動機沒興趣

        同樣也是在這個時間,我有幸見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歌教授。高歌教授長期從事動力工程和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多年前,高歌有一項關於航空發動機的發明,叫“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這一發明在1984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獎項也讓高歌這個名字當時在國內可謂是家喻戶曉。“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被錢學森稱為“是一項長中國人誌氣的重要發明”。

        此次見麵,我向高歌教授請教關於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有關問題。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高歌教授說,即使是推重比達到15-20的先進發動機現在他都已經不感興趣了,這讓我十分驚詫。

        熟悉航空發動機的愛好者可能知道,推重比是航空發動機技術水平的最關鍵指標之一,所謂推重比就是發動機能產生的推力和它本身的重量之比,推重比越大意味著同樣重量同樣大小的發動機可以產生更大的推力。

        按照現在世界先進水平,比如說F-22的發動機,它的推重比實際上在10左右,而15-20推重比的發動機可以說是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攻關的十分先進的航空噴氣發動機。

    小資料: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aero-engine),為航空器提供飛行所需動力的發動機。

    其有3種類型:

    ①活塞式航空發動機。早期在飛機或直升機上應用的航空發動機,用於帶動螺旋槳或旋翼。

    ②燃氣渦輪發動機。應用最廣。包括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渦輪軸發動機,都具有壓氣機、燃燒室和燃氣渦輪。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主要用於時速小於800千米的飛機;渦輪軸發動機主要用作直升機的動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主要用於速度更高的飛機;渦輪噴氣發動機主要用於超聲速飛機。

    ③衝壓發動機。特點是無壓氣機和燃氣渦輪,進入燃燒室的空氣利用高速飛行時的衝壓作用增壓。它構造簡單、推力大,特別適用於高速高空飛行。由於不能自行起動和低速下性能欠佳,限製了應用範圍。

    小資料:推重比

        發動機推力與發動機重量(力)或飛機重量(力)之比,它表示發動機或飛機單位重量(力)所產生的推力。發動機在海平麵靜止條件下於最大狀態(加力發動機為全加力狀態)所產生的推力與發動機結構重量(力)之比稱為發動機推重比,是發動機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 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發動機的淨重之比,稱為發動機的推重比。

    小資料:超空間發動機

        據《新科學家》雜誌披露,德國郝瑟教授稱,“超空間發動機”可被用來在不同的星係之間進行星際之旅:由地球前往火星隻需3小時,由地球前往距離11光年的另一星球隻需80天!

        據悉,“超空間發動機”的理論基礎,來自上世紀50年代已故德國物理學家巴克哈德·海姆首次提出的一個頗具爭議的宇宙構造理論。該理論稱,如果能由“超空間發動機”創造一個足夠強大的磁場或重力場,那麽身處其間的物體(如太空船)就將“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多維空間”。而在“多維空間”中,太空船也將以“難以置信的高速”飛行。當飛行結束、關掉“超空間發動機”所創造的磁場後,太空船將重新返回我們目前所處的三維空間。

        郝瑟教授與其奧地利同事沃爾特·德羅斯切聯合撰寫了一篇學術論文———《建立在海姆量子理論上的太空推動裝置之綱要》,詳細闡述了“超空間發動機”的理論。2005年,該論文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最佳論文獎”,立刻引起了美國政府、NASA和美國空軍的高度關注,並開始對其進行研究。

        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的科學家們也打算利用一個名叫“Z機器”的裝置模擬產生一個巨大磁場,並以此驅動假想中的“超空間發動機”。

     

    B-2隱形戰略轟炸機資料圖片

    高歌和他的《藍星科技暢想》

        那麽,既然高歌教授對推重比15-20的發動機不感興趣,我自然要問他現在感興趣的、研究的究竟是什麽?

        高歌教授送給了我一本他寫的由航空工業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的《藍星科技暢想》,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給這本書題寫了序。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許許多多我們之前很少接觸到的概念和名詞。比如說暗物質和暗能量、負量發動機、反質子發動機、反引力發動機,都是一些十分科幻的概念。

        高歌教授告訴我,他現在最感興趣的、正在研究的方向就是這一領域。實際上他是要破解有關現代物理的許多謎團,而這些謎團的破解將會使人類的文明出現一種突破性的、革命性的變革。

        在這本書的扉頁上,高歌教授寫上了屈原的一段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資料:

    據《簡氏防務周刊》2002年披露,美國波音公司近日證實其正在進行多個關於反重力裝置的實驗,並試圖將其用於生產不用燃料的飛機或者大型飛船。

    波音公司希望與一位俄羅斯的科學家聯手進行反重力研究,這位名為帕特萊諾夫的科學家此前曾宣稱自己已經找到了將物體同重力屏蔽開的辦法。

    波音公司的發言人稱:“我們認為這類研究有它的科學基礎。我們希望能夠同這位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有著透徹的了解的俄羅斯科學家進行合作。”據悉,美國宇航局和軍方的BAE係統公司也在從事反重力項目的研究。波音公司這個項目原本處於保密狀態,但是最近其細節被《簡氏防務周刊》泄漏,所以波音公司不得不對此進行證實。

    • 林左鳴:發動機沒有洋拐杖 丟掉幻想自主創新 


       

      反物質發動機飛船

      中國的和平崛起有賴於突破性、革命性的科技進步

          反複地翻看高歌教授的這本著作,使我產生了很多感想。現在中國的發展道路是和平崛起,這裏包括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崛起,一個是和平。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去研製、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但與此同時,我也想到類似像高歌教授研製的這些可以說對人類科技產生突破性、革命性變革的研究,實際上,構成了我們國家和平崛起的根本技術基礎。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去的幾百年,大國崛起的基礎都脫離不了科學技術突破性、革命性的變革。有了蒸汽動力,引發了工業革命,才有了英帝國的崛起和形成所謂“日不落帝國”這樣一個國際戰略格局。同樣,電氣工業、化學工業等新興科技的發現,引發了後來美國的崛起。

          在這部書當中,我們看到美國早已經立項研製反物質發動機,美國的隱身技術,不光是包含了我們通常概念當中外形的隱身和隱身塗料,實際上也很可能包含了一些更先進物理概念的裝置和發動機。

          對於高歌教授的探索,雖然現在我還不能去證實和預測它們的結果,但是我感覺到,我們國家的崛起正是有賴於這樣一些在科技領域不斷探索、不斷促進人類文明產生突破性、革命性變革的科技領軍人物的努力。

          從四代機到《藍星科技暢想》,我得出的最大感受就是,我們國家的發展,特別是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要有賴於對世界先進科技技術水平的追趕,更有賴於形成突破性、革命性科技進步。

      小資料:暗物質與暗能量

          與楊振寧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2005年在北京表示,中國年輕科學家應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研究上迎接挑戰。李政道說,科學家不能看到別人站在浪頭上再去追逐這個浪頭,等趕上了,這個浪頭也過去了。要分析什麽是新浪頭,創造新浪頭。無獨有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中國演講時也認為,暗物質的確是一朵很迷人的“烏雲”。破解“烏雲”,意義重大。

      丁肇中說,暗物質的研究可能隻是“眼前”沒用,但長遠價值難以估量,這是基礎研究的規律。量子力學創立之初,毫無用武之地,直到30年後才大放異彩;核物理學建立時,大物理學家盧瑟福預言,“任何人期望從原子的嬗變中獲取能量都是荒唐的臆想”,可20多年後,原子彈爆炸了。基礎研究,是任何應用研究起飛的平台,必須投入重兵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