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F-22的“無敵神話”被本需要其護航的電子戰機打破,彰顯了電子壓製作戰的強大威力。而中國的電子戰機也已經問世,並且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演習結果。
最近,美軍內部上演了一出“矛與盾爭鋒”的好戲。據美國“環球戰略網”3月1日披露,今年2月,美國海軍的一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在日常對抗演習中“擊落”了一架號稱無敵的F-22隱形戰鬥機。盡管隻是“虛擬擊落”,但這也足以震驚世人,因為“擊落”F-22的“咆哮者”本該是前者的“空中保姆”。它究竟是如何取得這一戰果的呢?“製電磁權”成製勝關鍵
據報道,在今年2月的美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開放日上,細心的軍迷意外發現一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在座艙下方的戰果區塗有一架F-22“猛禽”戰鬥機的標誌。在被問及此事時,飛行員承認那是一架貨真價實的F-22,是在對抗演習中被“咆哮者”發射的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擊落”的。但EA-18G是如何發射導彈,以及其自帶的幹擾係統有無發揮作用,飛行員並未透露。
之前,F-22曾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北方利刃2006”聯合演習中,創下144∶0的驚人戰績。而“咆哮者”是去年6月才裝備部隊的新飛機,它是以第三代戰鬥攻擊機F/A-18為基礎研製的,以取代現役的EA-6B電子戰飛機。該機雖然不像F-22那樣具有隱身特性,但也是一種將電子戰和常規空戰合一的新銳戰機,在電子幹擾和壓製方麵具有“不對稱優勢”。
按照美軍正常作戰序列,“猛禽”戰鬥機屬於首波突擊力量,負責剝奪敵方戰機的升空權,在第一時間“將對手的空中大門踹開”。而“咆哮者”屬於伴隨保障力量,利用自身強大的電子幹擾手段,使敵方C4ISR情報指揮係統癱瘓,為後續空襲部隊開辟“安全通道”。換句話說,“猛禽”與“咆哮者”就如同中國功夫裏的“鐵砂掌”與“無影掌”,前者靠硬功把對手打得粉碎,後者則用無形的“電磁波”將對手的五髒六腑攪得不得安寧。
從這起事件來看,“猛禽”的強大空戰實力和隱身優勢受到“咆哮者”的有力挑戰,後者依靠在“製電磁權”方麵的特長,成功將“猛禽”擊敗。這無疑給醉心於隱身技術和超視距空戰技術的國家提了個醒——如果說沒有“製空權”就沒有“製戰場權”,那麽不奪取“製電磁權”,就休想贏得“製空權”。
EA-18G是美國海軍最新款的作戰飛機,也是波音公司最後一款戰機。
別國或得到有益啟發
據美國軍事學者費爾根豪爾分析,作為美國飛機之間的較量,“咆哮者”擊落“猛禽”對其他國家沒有現實影響,但這一戰果所透露的信息卻非常重要。他指出,攜帶有大功率主動幹擾吊艙的“咆哮者”很可能先期對“猛禽”的電子信號源實施“絕對壓製”,進而通過自身本不算弱的機載雷達大致確定對手的方位,然後用“發射後不管”的AIM-120導彈進行攻擊。由於該導彈利用自己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尋找目標,而“猛禽”的電子對抗手段幾乎都是防範俄製導彈的,因此才在“同門師弟”麵前應對乏術。
費爾根豪爾認為,這起事件對所有將來可能承受“F-22技術壓力”的國家具有一定暗示,那就是在關注戰機隱身技術的同時,應繼續加大電子技術領域的投資。事實上,美國蘭德公司列出的“影響美國空軍優勢的十大破壞性技術”中,就包括反隱形雷達以及電磁脈衝炸彈(EMP)等,這些技術能使性能不佳的飛機也具有獵殺“猛禽”的潛質。
美國《武裝力量月刊》曾刊文指出,即便俄羅斯不能按時推出第四代戰鬥機,其地麵防空武器也能挫敗美式隱形飛機的攻擊。據透露,美國隱形戰機采用的外形隱身技術對超視距雷達的工作頻率不起作用,而隱形飛機一旦被發現,它們在新型的S-400地空導彈麵前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同時,S-400係統還有無源雷達的幫助,它通過接收敵機傳感器發出的信號對其進行逆向定位,隻要對方啟動電子設備,那麽“潘多拉之盒”就算被打開了。
澳大利亞防務觀察家科普博士,也曾對美國隱形戰機的雷達信號進行模擬,稱它們在俄製雷達係統與導彈麵前“十分脆弱”。據信,冷戰結束後,俄羅斯並沒有中斷開發反隱形雷達,還在向國外積極推銷這類設備。俄羅斯防空部隊一旦部署該型雷達,則中國等國家也會部署,從而形成攔截隱形戰鬥機的防空探測網。屆時,美國即使在亞太地區大量部署F-22,也可能難以獨霸天空。
中國在“飛豹”基礎上研製的新型電子戰機也已經裝備部隊,並且在演習中擊敗了國內最先進的蘇-30戰鬥機。
在演習中擊落F-22的EA-18G飛行員,在自己的座機上塗上了“擊落F-22”的標誌。
EA-18G是美國海軍目前最強的作戰飛機,而F-22是美國空軍最強的作戰飛機。而兩款飛機的廠商波音和洛馬,同樣也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
EA-18G擁有多達四個先進電子戰吊艙,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電子戰機,也正是憑借這些裝備“擊落”了隱身和雷達性能都十分先進的F-22。
有專家指出,攜帶有大功率主動幹擾吊艙的EA/-18G“咆哮者”很可能先期對“猛禽”的電子信號源實施“絕對壓製”,進而通過自身本不算弱的機載雷達大致確定對手的方位,然後用“發射後不管”的AIM-120導彈進行攻擊。圖為EA-18G攜帶的AIM-120導彈和電子幹擾吊艙。
EA-18G能夠擊敗F-22,電子戰吊艙隻是一個環節,其新型AN/APG-79 AESA相控陣雷達也是關鍵所在。與F-22的相控陣雷達相比,EA-18G的雷達基本處於同一技術水平上。
隨著新型戰機的不斷問世,F-22所具備的雷達優勢、機動性優勢逐步被抵消,但其隱身性能一直是難以被擊敗的要素。
進行試飛的EA-18G電子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