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劉華清:71歲被上調軍委 沒辜負鄧小平的重托(組圖)

(2011-01-26 08:00:36) 下一個
劉華清:71歲被上調軍委 沒辜負鄧小平的重托
2011年01月   來源: 解放軍報

                            1989年6月,劉華清同誌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基層官兵在一起。 新華社發

劉華清走了,航母夢延續

家鄉老縣長憶劉華清:四弟求私事遭拒 終身當農民 圖

劉華清披露三個"意外":"從沒想到過當軍委副主席"

為了事業和國家利益,劉華清同誌冒著危險,毅然拍板,使人造衛星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他對此感慨萬端:“這是極不正常極不嚴肅的狀態:一個耗資巨大的國家工程,一個將給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計劃,幹到一半,竟然無法按正規渠道找到能作決定的負責人。……”

戎馬70載,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數字。這樣的軍人,中國屈指可數。如此漫長的軍旅生涯,肯定意味著波瀾壯闊的人生。讀《劉華清回憶錄》,我看到了這樣一位軍人。

劉華清同誌是我十分尊敬的前輩。曾有幸多次當麵聆聽過他的教誨。今天,看到他以80多歲高齡著述的這本回憶錄,讓我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油然生出更多敬意。回憶錄中,他心態平和,語言質樸,舉重若輕,娓娓道來。惟其如此,字裏行間更能咀嚼出其大象無形的厚重人生。

時勢造英雄。當年,劉華清同誌是一個隻讀了幾天私塾的湖北山區放牛娃。他不信命,不甘貧,13歲投身革命,14歲參加紅軍。經過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身經百戰,九死一生。建國後曆任要職,覽盡人間滄桑。最後成為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人生軌跡是一個奇跡,在共產黨人的奮鬥史中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性。

尤令人驚異的是,劉華清的人生華彩樂章,竟然是在接近晚年時才真正展開。花甲之年,通常意味著一名軍人該退出戰鬥隊列了。劉華清同誌卻在62歲被委以重任,當了海軍司令員。這個任命讓他猶豫過,但他沒有退縮。回憶錄中,他對走進海軍司令員辦公室的那個時刻作了生動描述:“辦公室不算大,但是,這裏有一份巨大責任。我走到窗前,舉目眺望,思緒萬千……”海軍問題成堆,局麵嚴峻,他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保衛海防,維護國家的海洋利益,中國海軍必須有一個新的麵貌。想到肩上的責任,他對自己說:今後的日子,我將竭盡所能,率領海軍將士,醫治傷痛,強壯自己,以新的姿態走進海洋,完成國家重托。責任如山,激起他如山的壯誌雄心,而且很快就發出虎嘯龍吟。

上任後的一年多裏,他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看到了海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對海軍戰略發展和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受到總部機關和軍隊院校的高度評價,也同時引起外部世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國外軍事媒體將他譽為“中國的馬漢”。此後,中國海軍的建設,以前瞻性的目光,大踏步地跨越到一個新的層次。

命運因其難以預測而充滿神秘魅力。劉華清同誌的晚年更是如此。71歲,他做好了退休的準備,鄧小平同誌卻突然召見他。他被委任軍委副秘書長,開始了人生新的篇章。小平同誌囑咐,他的任務“就是抓現代化,抓裝備。”劉華清同誌和軍事裝備發展有不解之緣。六十年代初開始,他就參與組織領導過水上、水下、空中等各種兵器裝備的研製和決策,以其拳拳報國之心,做過許多貢獻。回憶錄中,劉華清同誌對有關人造衛星試驗的幾段話,讀來尤為讓人怦然心動。“‘文化大革命’給‘東方紅一號’帶來許多不應有的困擾和麻煩。我不懂衛星,也不管這項工作,到了1968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遇到了問題”,“設計人員在原方案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修改,但這一修改方案卻找不到能拍板的人。”總設計師拿著方案找到他,要求他表態拍板。“我聽了他的匯報,問了有關情況,心想,這事不能拖,總得有人承擔責任。我對他說:‘技術上你負責,其他問題我負責,我拍板’。”

為了事業和國家利益,劉華清同誌冒著危險,毅然拍板,使人造衛星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他對此感慨萬端:“這是極不正常極不嚴肅的狀態:一個耗資巨大的國家工程,一個將給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計劃,幹到一半,竟然無法按正規渠道找到能作決定的負責人。最後隻能讓我這樣一個不懂衛星,對相關情況也缺少了解的人來拍板,古今中外,十分罕見。”還有,在“東方紅”衛星的定名上,當時的特殊政治環境,給人們帶來特殊的心理狀態,有人擔心,給衛星起名“東方紅”,一旦衛星失敗,可能就是一場“政治事件”。兩種意見,定奪不下。劉華清同誌支持原方案定的名字,衛星還叫“東方紅”。

    199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鄧小平同誌同劉華清同誌親切握手。 新華社發

回憶錄中,類似的細節比比皆是,令人欽佩,也令人深思警醒。

時代大潮中,個人很渺小。但在有些情況下,個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他的人品素質會給事業發展留下深刻印記。劉華清同誌怎麽也不會想到,在他70多歲高齡時,他被上調軍委,麵對中國軍隊裝備落後的嚴峻局麵,臨危受命,再振雄風。

這一回,他同樣沒有辜負軍委的期望。領受任務後,他深入調查研究,集思廣益,研究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很快就打開了裝備發展的新局麵。與此同時,他又要求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借鑒外軍技術,“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進速度”。雖然一波三折,但終於拉開了中俄(當時是蘇聯)軍事技術合作的帷幕。中國軍隊裝備建設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劉華清同誌色彩斑斕的人生經曆中,他與小平同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情誼,應該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劉華清同誌心中,小平同誌一直是他的精神引路人。有趣的是,他們在1938年初的第一次見麵,卻是由他帶路,護送新上任的鄧小平政委去八路軍第129師報到。也許這就是緣分。

劉華清同誌的這次護送任務完成得並不出色。此後數十年間,他和小平同誌再無任何特殊交往。但是,他卻由此進入了小平同誌的視線。劉華清滿腔正氣,一身清白,對黨的事業耿耿忠心。小平同誌大概對此有過長期觀察,暗中認可,才會在後來關鍵時刻,決定重新起用劉華清。1989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小平同誌在辭去軍委主席職務的同時,提名劉華清為軍委副主席!

太意外了。劉華清深感責任重大,擔心力不從心,當即給小平同誌辦公室打電話,請有關人員報告小平同誌:“還是選別人好。”回話:“鄧主席已定,不會改變。”小平同誌的態度非常明確:“劉身體好,知識麵比較寬,解放後一直搞國防工業、搞科技裝備,在蘇聯還學了幾年。他懂科學,搞衛星、導彈都參加過,是榮臻同誌的主要助手。選這麽個人當軍委副主席恐怕比隻看資格好。”事已至此,劉華清不再堅持。惟有“真誠感覺黨和同誌們的極大信任,下決心加強學習,依靠全軍廣大官兵,盡職盡責,努力工作,不負重托。”

無心插柳柳成蔭。劉華清同誌晚年因此再度爆發出炫目的光彩。

他身體力行。在此後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期間,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間,他沒有辜負小平同誌的重托,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認真履行職責,給江澤民主席當好助手。“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副主席為自己的晚年,寫出了完美的一章。

回憶錄中,劉華清同誌用簡潔的幾句話,概括了自己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作為公民,我為國家和民族盡心盡力,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為軍人,我一直在衝鋒陷陣,沒有讓軍裝沾上汙點;作為下級,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將來匯報,可以不用汗顏。”劉華清同誌的一生令我敬仰。(劉亞洲)

    1992年12月2日,江澤民同誌和劉華清同誌等參加國防大學國防研究係的座談會,聽取學生對軍隊建設和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發

    1996年4月,劉華清同誌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到雲南麗江地震災區慰問人民群眾。 新華社發

    1986年11月,劉華清同誌檢閱來訪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編隊。 新華社發

    1997年6月,新殲擊機誕生,劉華清同誌前往視察並表示祝賀。 新華社發

    1945年9月,劉華清同誌率部攻克夏津縣城後留影。 新華社發

    2008年1月26日,胡錦濤同誌春節前親切看望劉華清同誌。 新華社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