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學者:解決島爭有緩有急 可相機奪回南沙島礁(組圖)

(2011-01-04 08:46:04) 下一個

學者:解決島爭有緩有急 可相機奪回南沙島礁
2011年01月   來源: 新華網

中國5年建5艘漁政船 將對釣魚島展開永久性巡邏

    要以百年眼光規劃海洋戰略


    尹卓,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少將


    許可,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海洋問題專家

    葛萊儀(Bonnie S Glaser),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弗裏曼中國研究部主席

    【先驅語錄】

    尹卓:現在美國重返亞洲,欠缺經濟實力的足夠支撐,所以隻剩下憑借超級軍事大國的力量,製造新的安全問題

    許可:解決南海問題不能拖延,越晚解決,中國就要付出越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
葛萊儀:對於西方人來說,“中國不會挑戰美國或現存的國際秩序”多少已經成了“陳詞濫調”了

    【訪談動機】

    從北至南,中國的海疆安全軟肋在今年呈現得十分突出。美國航母攪動得黃海一片沸騰;國務卿希拉裏輕描淡寫的一句“事涉美國利益”就在南海掀起狂風巨浪;日本在釣魚島上扣押中國船長給暗流洶湧的東海憑添風波。

    海洋,從來都激蕩著洶湧澎湃的大國夢想。海權即憑借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夠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的一切東西。19世紀傑出軍事家馬漢的名言多少年來都在衝撞著各個民族國家的雄心。眼下,曆史和未來的軸承線已經擺在了中國的麵前!隻有黃水海軍,何來伸張海權;龍困淺灘近海,何談民族崛起。

    我們要邁向強國之路,必須首先讀懂眼前這一片深藍:

    該以怎樣的智慧和心胸,向曆史遺留的島嶼爭議問題尋求突破?該怎樣頂住種種外部壓力,修煉自身的海權“內功”?該如何站在國策的高度,衡量並設計海權發展的大戰略,徹底擺脫有海無洋的困擾和束縛?

    ——經略海洋的求解課題已經擺上了中國崛起的議事日程。

    【作者】《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穎 發自北京

    形勢惡化根在海上力量薄弱

    《國際先驅導報》:2010年中國外交的特點之一就是和周邊國家的海洋爭議問題比較突出,從黃海、東海到南海都是多事之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這些現象是否意味著中國海洋的整體形勢走向惡化?

    許可:這些問題今年突顯有國內國際的多方麵原因,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的“海洋議題”中,台海問題占據首位,其次才是周邊海域的爭議問題。今年6月底,兩岸簽署了ECFA,經濟聯係更緊密,台灣馬英九當局也希望保持現狀。預計未來5年到10年兩岸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較小。以前,美日往往通過台灣問題或台灣當局向中國大陸施加壓力。目前,美日打“台灣牌”的效用降低,轉而尋求其他的海域爭端下手。

    海洋問題今年突顯還有中國自身的原因:由於中國自身海上力量的薄弱,使外國勢力能以非常少的代價就可以對中國造成很大的打擊。希拉裏的一句有關南中國海安全有關美國國家利益的話,就大大震動中國。美國的親密盟友日本則利用掌控釣魚島的實際控製權,抓捕在附近海域活動的中國漁民與之呼應。

    綜上因素,造成中國海防四麵楚歌的局麵。

    尹卓:從表麵上看似乎今年中國周邊的海洋問題突顯,實際上我的判斷是,中國周邊的海洋形勢是曆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周邊的海洋爭端是曆史遺留問題。

    冷戰結束之前,即80年代中期之前,是中國周邊海洋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中國麵臨的整體外部形勢是兩大超級大國的圍堵,甚至是核戰爭的威脅。根據美國蘇聯的解密檔案及一些政要的回憶錄可以歸納出,新中國成立後,美國至少有五次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籌備動作。

    80年代之後,世界形勢及中國外交所處的整體環境是“和平和發展”,這一形勢的變化使得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之前中國麵臨生存問題,海上安全及島嶼爭端等問題都被掩蓋了。80年代後,核戰爭的威脅基本解除,海洋安全問題包括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才突顯出來。

發展海權需謹慎應對美國因素

    資料圖片 正在參加2010環太平洋聯合海上軍演的14國海軍派出數十艘戰艦,組成龐大艦隊進行武力展示。

    Q:今年的中外島嶼爭議中突顯了美國介入的新現象。美國因素是否構成了中國海洋戰略發展的重大外部幹擾因素?

    尹卓:今年海上問題之所以突顯,美國因素的確是一個重要外部因素。美國沒有能力像上世紀60、70年代對待日本、菲律賓和泰國那樣,對亞洲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雙管齊下。現在美國重返亞洲,欠缺經濟實力的足夠支撐,所以隻剩下憑借超級軍事大國的力量,製造新的安全問題,嚇唬中國的周邊鄰國,造成亞洲國家間的矛盾。

    中國的海洋安全要麵對新增的、強大的美國因素。另一方麵也要看到,美國的戰略重心雖然打算、也正在向亞洲轉移。但美國重返亞洲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反恐戰爭對美國力量的製肘還相當大,仍是美國的主要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牢牢把握住戰略機遇期。

    葛萊儀:中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都是大陸國家,中國向海洋發展的過程必將是不平靜的。中美在海洋和空中衝突的可能性都在增加。

    對於西方人來說,“中國不會挑戰美國或現存的國際秩序”多少已經成了“陳詞濫調”了。其實在某些方麵,“中國並未挑戰美國利益及現存秩序”並非事實。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試圖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並顛覆國際體係。我們應當避免誇大之詞。中國和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在崛起時,必然會需求對國際秩序做一些調整,這毫不奇怪。

    美國不會毫無理由地反對中國成為海洋強國。如果中國海軍的部署應用是有利於世界穩定的,美國會歡迎之。就好比現在在索馬裏海域的亞丁灣發生的那樣。但是,如果中國海軍的活動是妨礙美國維護自身利益的,那就將造成更嚴重的中美摩擦。

    解決島嶼爭議有緩有急

310船與日船在較量。黃應來劉國偉攝

中國漁政310船在釣魚島海域與日船在較量。劉國偉 攝

    Q:解決東海南海島嶼爭議的關鍵何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大原則依然有用和有效嗎?

    許可:在南海島嶼爭議問題上,不要有“雙贏”的幻想。雙邊和多邊談判雖然可以緩和局勢,但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談判,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作繭自縛,坐失良機。

    目前,中國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動。中國應當在中國南海海洋邊界線內(即“九條斷續線”內),派遣強有力的海上執法力量進行巡邏,驅逐非法入侵的外國船隻,保衛自己的領土和海洋利益不受侵犯。要趁現在美國和東盟在南中海的合作關係還處在初級階段,相機采取斷然措施奪回被周邊小國占領的島礁。解決南海問題不能拖延,越晚解決,中國就要付出越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
東海爭端問題看似簡單的雙邊衝突,其實非常吊詭,處理必須特別謹慎。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是美國二戰後為牽製中日故意埋下的禍根。現在中國的海上力量遠遠落後於日美,如果中國采取過激行為,美日必將聯手在海上重創中國,中國海上崛起的夢想勢必破滅。或許要等到海上力量足夠強大時,才能相機采取斷然措施

    尹卓:“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前麵還有“主權屬我”。但主權問題並非不能談判。在曆史上提出過“主權問題不能談判”是有特殊的曆史背景和時機,針對英國想拿香港的主權歸屬問題換取治權而言的。在實踐中,中俄邊界問題尤其是黑瞎子島的劃分,中緬、中蒙邊界問題中,雙方都有些許的妥協。沒有讓步和妥協,無法取得邊界談判的突破。

    但是,我們反對類似日本此次在釣魚島事件上的這種做法,在美國的支持下,采取了打破雙方默契的、政治上的重大舉措,挑戰中國的權益。這種情況下,沒有談判和妥協的餘地。

    葛萊儀:中國與其鄰國之間的分歧首先應當由這些國家之間內部來解決。隻要他們能妥善解決,美國沒有必要介入。隻有當衝突各方都希望美國來扮演斡旋角色時,美國才應當這麽做。在中日島嶼摩擦中,我個人的看法是,美中日三方的高層對話將是很有價值的,但那不能被當成一場美國在中日間充當仲裁的遊戲。美中日是亞太的三個大國,他們應當更密切地合作。

   海洋戰略一定要“以我為主”

    Q:中國要真正成為崛起的大國,海洋戰略不可或缺。你認為,中國目前有海洋戰略嗎?這樣的戰略應該是怎麽樣的?

    尹卓:中國沒有國家層麵的明確的海洋戰略,隻有有關部門的、側重經濟領域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海軍當然有自己的海洋戰略思考,但是這些都是某部門行為,而不是國家行為。

    我在今年政協會議上的提案就是,要加速製定國家層麵的海洋安全戰略。海洋戰略至少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海洋安全、海洋發展利益和如何應對周邊海洋爭端問題。

    海洋安全戰略整體而言是防禦性的。海洋安全的重大問題和核心利益還是台灣問題,這是事關中國國家統一的關鍵問題。海洋發展利益就是要確保航線安全。周邊島嶼爭端問題,整體的原則是,我們的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不希望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島嶼爭端問題,不希望破壞外部環境。

    許可:一般來說,海洋戰略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參與海洋的人口和政策;海洋的地理;海洋經濟;航海技術(突出表現在海軍裝備、海上執法設備);陸基對海上力量的支持;空中資源及陸海空力量的綜合發展等。中國從傳統上,重視陸疆而忽視海疆。海疆和陸疆的權重,直接影響到海洋戰略。海洋戰略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將決定國家決策資源的配置,也影響到國家對東北亞東南亞的戰略布局。

    中國的海洋戰略一定要“以我為主”。中國需要以長遠的眼光,以五十年、一百年的時間緯度來規劃中國的海洋戰略,並在實踐中紮紮實實地去練好“內功”。中國目前比較有利的形勢是,港口發展迅速,基礎設施日漸完備,中國漫長海岸線已經形成了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台灣海峽西岸、珠江和北部灣的港口鏈、港口群,這為未來的海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海運業和造船業也發展迅速。目前,比較缺乏的是海上軍事力量及空中力量的配合。

    2010年海洋衝突集中爆發,敲響了中國海洋問題的警鍾,或許這能成為中國的契機,反思國家海洋戰略,進一步重視海洋,將規劃海洋戰略、建立海洋秩序及加強海上執法能力的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奠定中國海洋強國的百年基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