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陝西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陝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趙正永在西安調研陝西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情況。在節目中,陝西電視台的新聞鏡頭中出現了中國跨大氣層飛行器已經首飛的畫麵,這一細節被一些細心的軍迷捕捉到。
中國的跨大氣層飛行器被稱為“神龍”,中國的軍迷和海外媒體一直對“神龍”的發展非常關注,如今傳來“神龍”試飛成功的好消息,在令國內軍迷歡欣鼓舞的同時,西方媒體和防務學者可能會更加緊盯“神龍”。
美國民間智庫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理查德·費舍爾就對“神龍”的發展頗為關注,並撰寫了分析文章。本報編譯此文,僅供讀者參考。
本報特約編譯 柴誌廷
“神龍”浮出水麵
2007年12月11日,中國的一個網站上偶然刊登了一幅照片。在該照片中,出現了一架新型的中國無人太空測試飛行器。不過這張照片所表現的內容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在圖片中,這具標有“神龍”字樣的小型飛行器被懸掛在中國轟-6轟炸機和發射飛機的機身下麵。迄今為止,還沒有官方政府、解放軍或與之相關的中國公司、太空項目組公開披露這一項目。然而,從這幅圖片和其他中國的信息來源看,很有可能得出結論——“神龍”組成了第二個中國空射太空運載工具項目,但其目的是出於為未來可重複使用的無人或有人航天飛機或其他穿行於大氣層的工具測試技術。
雖然無人和有人空天飛機都能夠服務於科學任務和商業任務領域,但還有一點非常明顯——中國正展望利用這種工具去完成軍事任務。中國的軍事著作已經在很久之前就暗示,解放軍力求去支配外層空間,並且在2007年1月11日成功進行的截擊和破壞一枚衛星的試驗表明,解放軍如今已經擁有了一個最初的太空戰鬥能力。
這種小型飛行器的尾部呈黑色,與往返於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之間所必需的熱屏蔽罩吻合。這意味著,神龍很有可能是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跨大氣層飛行器。在2006年11月,中國曾披露過另一種空中發射的太空運載火箭,從構造上看與美國的軌道科學飛行器——“飛馬座”空射太空運載火箭非常相似,但這種飛行器並不能重複使用。在2007年12月11日曝光的“神龍”新飛行器似乎並沒有發現擁有垂直穩定翼或翼尖穩定器,這些對於飛行器的飛行穩定性來說都是必須的,但此後有一家中國的網站曝光的照片顯示,這一飛行器可能擁有一個較大的垂直穩定翼,不過就轟-6轟炸機來說,這種飛行器需要一個不同的運載手段。 由於缺乏穩定器,2007年12月11日曝光的這種飛行器,很可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測試與轟炸機搭配的空氣動力兼容性,而並不是用於進入太空的型號。
技術細節仍是謎
有關中國太空飛行器的更多細節主要出現在中國的軍事網站上。雖然這些消息都非常引人關注,但這些材料中的大部分都缺乏任何中國官方、軍隊或團體的背景,因而無法得到證實。不過,各種各樣的圖片和信息已經暗示著,“神龍”跨大氣層飛行器是一項受“863”計劃支持的項目。“863”計劃是一項建立於1986年的軍民兩用高技術研究活動,目的是推動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而“神龍”屬於國家863-706項目,因此有可能是解放軍優先發展的項目。其他網絡上曝光的信息顯示,2007年10月中旬的文章顯示了由611研究所研製的數字控製中心就是為了對神龍進行測試工作。美國航天專家馬克·韋德認為,611研究所可能在上世紀80年代與法國的合作項目中,獲得了對空天飛機的深入認識,當時法國正在發展“赫爾墨斯”空天飛機。
“神龍”項目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方麵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NUAA)很可能參與到太空飛行器的早期計算機輔助設計中,而且很可能采用了法國Dassault計算機輔助三維(CATIA)設計軟件,這種軟件用於所有中國軍事工業企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人員可能還已經領導了控製計算機和重返大氣層控製係統的設計工作。此外,作為解放軍重點扶持的軍事技術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據稱也對“神龍”的複合結構設計提供了幫助。
不過,這些網絡消息並沒有清楚地透露有關“神龍”項目目前所處的進程。從目前曝光的資料看,大部分設計工作大約發生在2000年到2004年之間。一條來自互聯網的消息顯示,最初曝光於2007年12月11日的那張圖片可能拍攝於2005年年底,但這條消息並沒有被證實。611所測試設施的存在,表明中國可能已經進行過某種程度的太空飛行器飛行試驗。
對於“神龍”的性能,中國的軍事網站同樣也未能提供具體的細節。即使從新型轟-6k轟炸機上發射,“神龍”的外形大小似乎並不足以在低地球軌道(LEO)持續飛行。因此,它可能隻能夠在中國領土上空進行短時間的低地球軌道飛行,而這恰恰符合完成技術測試和驗證的要求。“神龍”也有可能對中國極超音速飛機的發展有所裨益。最初曝光的“神龍”照片並未表明這種飛行器還可攜帶除發動機、液體燃料和製導係統以外的其它有效載荷。也就是說,它與美國以及其它設計用來測試新技術的無人空天飛機類似。這些方案中包括美國“軌道科學”X-34,波音公司的X-37和日本的“HOPE -X”。
“神龍”的發展應該被視作第二個警告——中國正在全力打造太空作戰能力。“神龍”項目表明,中國有意在下一個十年裏開發一種隱形“太空轟炸機”。
錢學森首倡“空天飛機”
中國在空天飛機項目上的興趣,真正開始於當年錢學森博士的回國。錢學森當時是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共同創辦人,並且對美國早期的火箭項目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7月,由於懷疑錢學森博士為中國從事間諜工作,美國政府取消了他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並將其軟禁起來。1955年,中國方麵通過外交斡旋,以交換朝鮮戰爭戰俘為條件,才曆盡艱辛使錢學森回到中國。
在回到中國後,錢學森領導了中國現代導彈和航空航天事業的創立,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正是錢學森先生在1949年所提出的“空天飛機”概念,為美國空軍在上世紀60年代初提出的“Dynasoar”軍用空天飛機概念奠定了基礎,而後者最終孕育出了美國的航天飛機。在上個世紀70年代,錢學森還提出了另一個與“Dynasoar”類似的空天飛機概念。
美國航天專家馬克·韋德指出,在1988年,中國的設計師們曾提出空天飛機的概念,但是這一技術都被認為超出了當時中國的能力範圍。不過,中國的這一雄心壯誌在2000年之後顯然已經重新點燃。在2006年10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透露,中國正在發展一種具有機翼的航天飛機,並預計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
從作用上來說,“神龍”可以用來驗證空天飛機的相關技術,也可以作為發展一係列無人和載人航天器的基礎,這些航天器既可以用於民用商業用途,同時也可以執行軍事任務。然而,充足的中國出版的文獻和相關資料可以證明,中國正在發展的空天飛機將被用於在太空中執行軍事任務,以及攻擊地球上的目標。
拉裏·沃策爾博士(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主席)認為,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中國在開發一係列潛在的太空武器,這其中就包括能在外太空和大氣層之間自由穿梭,並且可以在高層大氣或太空中自由翱翔的空天飛機。
無論怎樣,中國在發展穿越大氣層無人飛行器方麵可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雖然這種飛行器明顯具有商業和科學用途,但是中國發展空天飛機的背後,更大的目的顯然是出於軍事用途的考慮。中國官方的注解顯示,中國的火箭動力空天飛機項目可能是對美國和印度發展極超音速運輸工具和轟炸機所作出的反應。但是,部分官方的注解加上中國軍方學術理論,表明空天飛機也有可能成為太空戰鬥平台的基礎。這種太空戰鬥平台可以用於攻擊地球上的目標,或者實施反太空作戰任務。此外,中國還正在積極從事吸氣式極超音速推進技術的研究,該技術可為發展高速、遠程、縱深打擊武器提供另一種途徑。
在此之前,中國的多次反衛星武器測試已經向美國發出了警告——中國正在建立堅實的軍事太空作戰能力。“神龍”的發展應該被視作第二個警告——中國正在全力打造太空作戰能力。“神龍”項目表明,中國有意在下一個十年裏開發一種隱形“太空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