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話雷強:殲十首飛備忘錄

(2011-01-03 10:10:31) 下一個

來源:網易163  感謝網友-qiasini-轉貼


記:首飛開始前,應該有一係列的先期試驗要完成。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殲-10 當時是怎樣進行這些試驗的?

雷:首先做了機上在環實驗。這個實驗是這樣:飛機生產出來以後,給飛機打上液壓,通上電,然後你坐在座艙裏麵,在飛機前麵有個視景仿真顯示屏,可以模擬顯 示飛機機動時飛行員看到的景象變化。這時你拉駕駛杆,因為有液壓,所以舵麵就按設計規律偏轉,顯示屏上顯示的天地線等景物也會隨之改變。相當於飛行員坐在 座艙裏麵,根據眼前的視景去飛!通過這種試驗,檢驗飛機能不能正常控製。如果在這裏都不能控製,實際飛行時你肯定控製不了!

這項實驗做完以後,就是低速、中速、高速滑行試驗了,一般低速滑行主要是看飛機在地麵滑行的靈活度,因為對戰鬥機地麵滑行的能力如轉彎半徑、滑行速度等指標有要求。這時候飛機就是一輛三輪車,隻不過這輛車價值好幾個億罷了。

然後是中速滑行實驗,速度範圍大概在60~100千米/小時,這種滑行實驗主要是看飛機的糾偏能力。就是說我們什麽操作都不做,把飛機擺在跑道上,僅僅靠 發動機推力往前滑行。如果飛機偏向一側,走不了直線,就說明飛機存在問題!導致跑偏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飛機外形不對稱導致氣動力不對稱; 也可能是起落架有問題--包括起落架安裝位置,刹車等都有可能造成飛機跑偏。跑偏問題當時困擾我們很久。進度拖了有8個多月,最終,滑了90多次,終於把 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在世界範圍內,在地麵中速滑行階段,咱們做實驗的次數算是比較多的!

光這樣滑還不行,還需要通過高速滑行實驗來確定飛機的氣動力確實與設計值吻合,這樣才敢飛!這就必須要在高速滑行階段進行抬前輪再放下的實驗。就是說我在 滑行到一定速度後拉杆抬頭,這時飛機的氣動力應該能夠使前輪抬起來。接著再推杆,飛機前輪還能再回到地麵。然後把飛機上這個氣動力參數拿回去和風洞吹風的 數據比較,修正計算模型。當時要進行這項實驗需要克服一個難題--高速滑行實驗需要很長的跑道長度,當時成飛公司的跑道長度不夠,所以計劃拿到西安的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去做實驗。

記:這種一個架次還沒有飛過的飛機怎麽才能運輸到試飛院去,難道要拆解再重新組裝?

雷:是啊,這就成了攔路虎了,大家都很發愁!沒有這個氣動力參數,就沒有辦法回過頭去仿真,沒有辦法去模擬起飛和著陸,安全就無法保障!為了這個問題,研 製進度拖得比較厲害,我就想"有沒有什麽辦法突破它?"經過自己分析和考慮之後,我發現做抬前輪實驗時,要求飛機在發動機推力較大的過程中抬起前輪再放 下。比如,設計的前輪離地速度是 100 千米/小時,我要在加速到 100 千米/小時的時候,一邊繼續加速,一邊進行拉杆抬頭再推杆低頭的操縱,這時候發動機的強大推力會產生一個向下低頭的力矩,必須克服這個力矩才能抬起頭來。 這樣一來,等飛機前輪著地,開始減速的時候,飛機的速度就超過100千米/小時了,所以滑跑減速的距離就不夠。那麽,如果我加速到略大於100千米/小 時,然後收油門,利用飛機的慣性滑行,然後再進行抬前輪的操作,這時發動機推力的影響會降低,應該就能夠在成都飛機長的2500米跑道上完成實驗。當然, 這個想法很冒險,我也就沒和別人商量,暗自決心找機會試試!


後來有一天,我執行高速滑行實驗的任務。塔台要求我滑到100千米/小時,我就報告說到速度 100,然後把油門一收,實際上此時飛機還在往前增速,大概就增到了 110千米/小時,然後我在推力較小的情況下拉杆,一看前輪抬起來了!於是我就繼續拉著迎角,繼續保持前輪離地的狀態!這時候塔台也看到了,趕緊衝我大 喊:你怎麽回事?前輪都起來了!當時包括設計師和空軍機關的領導也都在跑道旁邊,包括許多將軍還在思考如何拉起前輪,這時我都已經再次著陸後滑回來了!

難題這就算是解決了。回來有人說:雷子,你這是違反規定!我說,都怪我沒控製好。結果這句話現在都成經典了--雷強這小子-下子沒控製好,把困擾大家很久 的問題解決了!當時總部有位領導在現場,他說: "我有瓶三十年的茅台,趕快叫人從北京給我帶過來!我要把它喝了! "大家都很振奮。

記:看來空軍有關"雷大膽"這個稱號不是白來的!


雷:事後想起來,的確有風險,但這風險是可以控製的。試飛員是一個隨時準備和危險掰手腕的職業,不能怕危險就不履行自己的職責,而是要基於高超的技藝、紮實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去控製並戰勝風險,這是一個試飛員的本分!

有一次做表演,為了向尊貴的客人展示殲-10 飛機的絕妙性能,我在垂直向上轉彎後沒有按照常規直接開加力向上加速,而是讓飛機略向下落之後再開加力爬升。這時飛機的發動機在轟鳴,但飛機還是會略向下落一截再重新加速飛走。在主席台看起來,感覺很震撼。我飛下來之後,空軍部門負責人說:太精彩了,但以後其他的動作你可以隨便做,這個動作,沒有我們的命令,你不可以做!這就說明,大多數人可能不如試飛員了解飛機,所以他們覺得很危險,風險無法控製,但其實我們自己心中有數。
 
這次抬前輪-下子解決了許多問題!飛機的氣動參數計算結果得到驗證,也根據這次的結果對首飛時的飛機受力情況進行了估算--因為首飛時飛機飛行中不收起落架,這時飛機的氣動外形和在地麵滑跑時的氣動力外形是一樣的,因此其氣動力參數大致相當。

此外,還有關於首飛時飛機靜安定度的爭議。首飛前,技術人員說要用配重塊把飛機調成靜安定的,然後去首飛。包括國外的F-16 等飛機,都是這樣首飛的,按靜安定狀態去飛,首飛完成了以後,再慢慢減少配重,把安定度逐漸降低!因為殲-10 采用了放寬靜安定度的設計,在主動控製係統失效時,飛機是靜不安定的,首飛中一旦出現故障,靠飛行員難以操縱!當時技術人員來問我意見,我不同意這麽改,原因有三點:第一,周期不夠。逐漸減少配重的試飛方案需要很長周期才能調整到實際狀態,殲-10 的研製周期不允許這樣做!第二,費用較高。此前在地麵進行的實驗都是按照正常重心位置的狀態進行的,如果首飛按重心前移的狀態進行,則和在地麵做實驗的狀態不一致,導致許多地麵實驗結果失去意義,必須重新補做;第三,風險較大。這樣做其實是讓我冒兩次險,先對前重心的飛機進行首飛,完了我還要回到靜不安定的狀態上來再次進行首飛,這還不如讓我冒一次險!宋總曾就這個問題反複問過我,我都是這樣回答的!所以,咱們首飛采用的就是靜不安定構型,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首飛的詳細過程

記:您給我們講講,首飛是什麽時候?首飛前,您是怎樣的心情?

雷:首飛是1998年的 3月23號。當時從我個人來講,所有能做的準備,都已經做到最好了!隻要飛機不在空中爆炸,我就有能力把首飛任務完成好,把飛機飛回來!因為我和技術人員已經磨合了十幾年了,和設計人員一起培訓,做實驗,應該有這個自信!首飛前, 我們一共5個首席, 全部集中在成飛賓館, 三個月, 就不許出去, 每個飛行員的房間(單問)裏滿牆貼著全是數據,因為當時這個飛機沒人飛過,一旦空中出現險情,你要知道正確數據是什麽,哪裏出現的問題,然後才能在電光石火的瞬間采取應急措施予以解決。再一個,我要準備一套無比細致的方案。比如說,當我坐到座艙裏麵,穿傘怎麽穿,先開那個電門?檢查什麽?再開那個鍵門,哪個燈亮?這全需要我們來總結,因為從來沒有人飛過。準備到最後,感覺飛機裏每個地方都跟自己的手一樣熟悉,每個細節都無數遍地在心裏反複出現,真的是諳熟於胸。試飛當天早上一起來,發現天氣很好,心情就不錯!吃完早飯再一問,又說不行了。首飛要求雲底高度大於3千米,能見度大於5千米!天氣不好,大家就回房間去等!於是我們就交流怎麽飛啊!出現問題怎麽應對等。

記:當時設想有幾種情況?

雷:設想的情況非常多,比如離陸以後不可控,這是最危險的!假如一離陸,我想轉彎,但飛機不能操縱了,這就比較危險。雖然這在地麵練過很多次,但在空中是完全不一樣的!實際上我當時最擔心的問題是如何著陸,怕起落架有問題!因為咱們是外八字起落架,輪距隻有2米多一點,這個輪距在我飛過的所有飛機裏麵是最小的,很靠中間。但翼展卻是9米多,所以我最擔心的是落地時起落架出現問題導致飛機側傾!

到10點左右,我們再去詢問天氣情況,工作人員說1點鍾天氣能好!當時王昂副部長就說: "趕快去吃飯" !那時我很激動,哪裏吃得下去?所以吃自助餐時,雖然端著一個大盤子,卻隻盛了一點點。王部長看了,說這怎麽可以?趕快多盛!吃完飯,就去了機場,提前進場,所以11點過了一點就吃了飯!12 點30分,首長們就陸陸續續進入主席台就座。但天氣好轉很慢,沒達到起飛的要求!所以大家就在那裏等,我們按規定待在房間裏(怕出來分心),然後一會兒出來看看,一會兒又出來看看!不久,氣象部門說天氣好轉,有負責人詢問現在敢不敢起飛?我看了-下,當時能見度大概也就是3千米多一點,就問氣象保障人員: "這天氣還能不能再好轉一點兒?"回答說,就這樣了!當時已經2點30分了,我們五個就穿著紅色的飛行服,圍成一圈,很嚴肅的站在機場邊上。現在還有當時的紀念照片,我們都背著手,很嚴肅。當時指揮員湯連剛問我:飛不飛?怎麽樣?我說這種天氣,我們經常飛!但是這次可是殲-10 首飛,一定要慎重。於是大家都說,再等一等!所以我們5個又站到了一起,大概一小時後開始穿抗荷服了。

我正穿抗荷服,拿頭盔時,首長們就過來了,包括宋文驄總設計師,試飛局局長,我們大隊政委,132 廠的領導,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所長等。其他的首席試飛員已經各就各位,去遙測室、塔台。殲教-5的飛行員作為伴飛,因為要先起飛(起飛以後,殲教-5要追隨殲-10 進行觀察),也已經先去機場了!我走到距離塔台大概十幾米時,政委看見我血壓高得脖子都紅了,就問我是不是有些緊張,要不要檢查-下,量-下血壓?我說: "這時候全身沸騰,熱血都能從天靈蓋衝出去,血壓怎麽可能不高?量一下脈搏還可以。"結果就邊走邊量,測量數據是一分鍾150多次,政委很驚訝。我解釋說這很正常,這種事情誰碰到都會緊張,畢竟是第一次。這可是許多人十幾年的成果,就看接下來那十幾分鍾的效果了。此時宋總過來了,沉靜的跟我說: "就看你的了" !我邊走邊說: "宋總您放心,就是我雷強斷胳膊斷腿,我都會把飛機給你飛回來!就是摔,我也要摔在跑道上!我要讓您知道,我們這十幾年的心血努力,究竟哪裏出了問題! "宋總當時眼圈就濕了!

當時我也問各個分係統的負責人,我說你們到底有多大的把握?他們回答,從地麵的許多次測試看是沒有問題的,等你飛回來我們心裏就更有底了!我一聽沒說什麽(實際上心裏都沒有底)!然後我就開始檢查飛機,檢查完飛機,帶好飛行帽,簽了字,就準備上飛機!

記:有哪些檢查?

雷:從前輪倉開始,包括輪胎的氣壓,前輪的支柱有沒有漏液壓油,輪倉裏麵的導線有沒有磨壞、滲油的!然後看進氣道是否正常,檢查空速管的幾個徑向孔有沒有堵住,摸一摸加溫是否加上了。接著轉到側麵檢查機翼是否正常,有沒有擦痕,再檢查襟翼的固定楔子有沒有取出。繞到機尾看腹鰭,尾噴口,減速傘,方向舵。然後從另一側開始是重複上述檢查。最後再檢查座艙。在打開座艙之前,就開始和下麵送行的人握手,等我進入座艙回頭看時,下麵有人已經開始抹眼淚了!我心說,壞了,飛了三十多年,還沒有上飛機就有人哭的,搞不好我回不來了!我很難受,但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的性命難受,而是覺得一旦有什麽問題,我們國家這麽多年的投入、幾十萬航空人的心血,就都毀在我手裏了。因此我感到非常焦慮!當時我把傘穿好,完成起飛前的檢查,往底下一看,他們想伸手(招手送別)又不敢,接著我向指揮台報告,說一切正常!指揮台說"再檢查一遍" 。我按照要求檢查好了,報告指揮台。指揮台就傳來命令: "準備好,開車! "。 這時我一下子就冷靜了下來!一說"開車" ,腦子裏麵其他的雜念完全沒有了,隻剩下飛行動作。我當時感覺就像飛練習器一樣,很熟悉,因為滑行我已經練了90多次。開車之後,又開始檢查,飛控係統檢查了兩遍。當時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9室的主任,也就是現在雙座殲-10 的總設計師--楊偉,他是管飛控的,在地麵配合我檢查各操縱麵是否正常響應,一切完畢後他舉起雙手,向上豎起大拇指,我一看就放心了。因為當時我最擔心的,就是飛控係統,飛控好了,就沒什麽好擔心了!

這時候送行的人一一離開,試飛要正式開始了!我開始滑出停機坪,到了跑道上。刹車、推油門,然後鬆開刹車,一切都和此前的高速滑行沒什麽區別。直到抬前輪的速度點,以前到了這裏我是收油門,現在終於可以繼續加油了。我就頂著油門杆,飛機迅速加速到離地速度然後呼的-下,飛機就起來了!我就覺得:性能這麽好,想讓它起來,它就起來了!緊接著,飛機離陸,感覺非常好。因為首飛不用收起落架,我就帶著起落架向一側壓了壓杆,誰知道飛機響應特別快,完全超出我的意料。指揮台上聽見我大叫了一聲"我X,這怎麽回事兒?"慌忙聯係我,問我"怎麽了?怎麽了?出什麽問題了?"這時候我已經明白了,這家夥就是這麽一架機敏的飛機,200 多度每秒的極限瞬時滾轉角速度可真是夠刺激的!我就說,沒事沒事。當時雖然在模擬器上飛過,但模擬器畢竟不如真飛機這麽狂放而強悍!因為當時雲底高度不夠,我就爬到了1000多米,然後就開始改平。改平以後,加速,減速,調整了一下油門響應。接著在機場上空,我就模擬減速下滑,到500米,一切正常。接著就是通場,減油門。通場結束後,我就左右壓了壓杆,看看坡度和滾轉響應,又試了試方向舵--回來好說清楚感受啊!原來預計飛三圈就下來,這時按照原定計劃該落地了,我一看油量尚多就請示說油量足,能不能再飛一圈?指揮員說稍等,因為他們要商量一下。過了一會兒,回答說可以,我就再做了一次通場!指揮問:現在油量多少?我說準備落地了,於是落地。我上麵已經講過,殲-10的起落架是外八字的,緩衝性能好,而咱們原來的飛機都是垂直裝在機翼上的,一接地,飛行員就感覺哐的一下重重的砸在地上一樣。殲-10 輪子一接地,感覺非常輕,輕得讓我老是覺得這飛機沒接地,因為它著陸時抬頭很高,鴨翼又擋著向下看的視線。結果就一直往前滑,這時候指揮員說:落得很好,放傘。我這才知道,輪子肯定接地了。因為指揮員肯定看見冒煙了,才會提醒我放傘。傘一放,我這懸著的心一下子就收回到肚子了裏去了!然後就邊滑邊想:真快呀,怎麽這麽快啊……十幾年了,就為了這十幾分鍾,誰知這麽快就飛完了--實際空中就17分鍾!然後就滑到了機場的另一頭,有車過來拖飛機,我就打開機艙下去了。緊接著,就是獻花等活動!許多領導都過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