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李大光:朝鮮武器裝備威力幾何?(組圖)

(2010-12-08 10:20:46) 下一個

李大光:朝鮮武器裝備威力幾何?
2010年12月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朝鮮人民軍巡邏艇執行任務

前原誠司證實李明博因朝韓炮擊事件取消訪日

韓軍方稱“8月已獲悉朝鮮將發動攻擊”的消息不實  

探訪戰爭陰影下的延坪島

    新聞背景

    朝韓炮擊,令朝鮮半島處於戰爭的邊緣。據韓國軍方人士透露,在這次延坪島炮擊事件中,朝鮮使用了能穿透混凝土、引發火災的特殊炮彈,也就是熱壓彈。熱壓彈可以發生高熱和高壓,造成更大程度的傷亡,甚至破壞防護設施。韓軍方還解釋說,同一般高炮彈不同,朝鮮這次使用的炮彈在第一次爆炸之後還會發生第二次爆炸,產生大規模火焰。

    朝鮮軍力說法不一

    關於朝鮮的軍力水平到底如何,是很多人關心卻又很少有人能準確回答的問題,國際防務界至今還缺乏統一的意見。

    理論上說,單從武器裝備的數量上講是朝鮮占優;但從質量上、現代化程度上和信息化程度上,韓國遠遠領先於朝鮮。不過,在陸上環境,尤其是在南北分界線上的大口徑火炮,可能朝鮮要有一定的優勢,在中短途導彈和大口徑火炮上,韓國還遠不如朝鮮。

    今年10月10日,朝鮮舉行勞動黨建黨65周年大閱兵,破天荒向外界全程直播閱兵儀式。在裝備方陣中,展示了輪式和履帶式裝甲車、坦克、火箭炮以及短程、中程、遠程導彈及配屬的雷達指揮車等裝備,其中包括首次亮相的中遠程地地導彈。從閱兵式中出現的各種車輛、低高對空導彈、裝甲車、戰車、火箭炮(多聯裝炮)、彈道導彈和對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可以看出,朝鮮武器裝備發展確實有其自身特色。

資料圖:韓國陸軍M270重型火箭炮開火

    火炮和輕武器自給自足

    由於國家自我封閉,加上長年的國際製裁,朝鮮在武器裝備研發領域的技術能力受到了極大的限製。不過,朝鮮還是通過軍事裝備升級改進、研製新型武器裝備等方式,幾乎完全滿足了本國軍隊對火炮和輕武器的需求。

    依靠自力更生研製和生產一些武器裝備是朝鮮武器裝備的主要來源。在水麵艦艇建造方麵,朝鮮海軍分“快艇派”與“潛艇派”。在金日成時期,“快艇派”似乎占優勢,生產大量的魚雷快艇、飛彈快艇及高速巡邏艇,但這些數量龐大的各型快艇,不論在設計上、火力上均已落伍過時,不適合現代海戰,因此朝鮮已很少再製造這類小型快艇,並將老舊快艇逐年除役。

    在金日成主政後期及金正日執政後,朝鮮致力於製造潛艦(艇)及氣墊船,顯示其海軍戰略、戰術及造艦政策上已有重大轉變。山鷗級潛艇約有26至30艘,係朝鮮自1991年開始建造。

    在火炮和坦克等裝甲武器裝備方麵,如朝鮮今年閱兵式上展示的M-1989自行火炮,係M-1978的改進型,與M-1978的主要區別是采用了新型的底盤。駐伊美軍曾發現了一門朝鮮生產的170毫米M-1978式自行火炮,這種火炮最初是由朝鮮在1987年賣給伊朗,但在兩伊戰爭中被伊拉克繳獲。

    目前,朝鮮已經開始生產M2002新型坦克,盡管除了朝鮮以外的任何人甚至都沒看到過這種坦克的圖片,但據悉,朝鮮目前每年能生產近100輛M2002坦克,其基礎是從中東國家得到的俄羅斯T-72坦克,裝配125毫米滑膛炮和KPVT高射機槍,使用多層裝甲和反應裝甲,動力性能更強,戰場機動性和靈活性都有所提高。

朝鮮閱兵中公開亮相的17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

    優先發展核武器和導彈

    需要注意的是,朝鮮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優先方向是核武器和導彈武器,並成為朝鮮軍隊戰鬥力的基礎。朝鮮導彈的開端是前蘇聯戰術導彈“月球”(射程50公裏)和R-17“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射程約300公裏),其中有3套“飛毛腿”是1980年從埃及得到的,朝鮮的導彈實力正是在此基礎上得到增強的。

    通過對“飛毛腿”的不斷升級改進,導彈尺寸不斷增加,射程不斷提高,朝鮮研製出了射程1500公裏的彈道導彈“勞動-Ⅰ”,彈頭重1200千克,隨後又研製出了射程1500公裏的“大浦洞Ⅰ”和射程7000公裏的“大浦洞Ⅱ”,後者甚至能夠摧毀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目標。

    在航天裝備方麵,朝鮮已經自主生產出GPS幹擾裝置。前不久,就在韓國剛決定引進由美國製造的GPS製導JASSM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不到一個月,朝鮮就推出了有力的反製手段。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朝鮮已獨立開發出針對全球定位係統GPS的幹擾裝置,並計劃向伊朗、敘利亞等中東國家出口。

    由於美韓軍隊裝備的主要導彈都依賴GPS製導,它們很擔心朝鮮的幹擾裝備會讓美韓精確製導武器變成“瞎子”。以聯合製導攻擊武器為例,這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範圍最廣的武器之一,韓國軍方也計劃在2012年之前購買900枚該型導彈。

朝鮮M-1978式17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

    仿製和引進雙管齊下

    受二戰和朝鮮戰爭的影響,使本來就十分薄弱的朝鮮工業又遭到嚴重破壞。基於這種現實,朝鮮在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上主要走的是仿製之路。

    朝鮮國產導彈是以仿製為主。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朝鮮就能生產多管火箭發射器。當時前蘇聯曾向朝鮮提供了一些蛙式火箭、地空導彈和反艦導彈,這使朝鮮工程師直接了解了導彈的推進、製導等係統的基本技術。

    朝鮮於20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開始研究“大浦洞Ⅰ”和“大浦洞Ⅱ”導彈。當時美國情報機構並不知道朝鮮對這兩種導彈的命名,現在的“大浦洞Ⅰ”、“大浦洞Ⅱ”的叫法是國外按朝鮮導彈發射場地所在的鹹鏡北道花台郡大浦洞的地名為其命名的。其中“大浦洞Ⅰ”為多段推進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500公裏,1998年8月進行過試射,一部分越過日本落入太平洋。該導彈是兩段式導彈,由“勞動”導彈的第一級和“飛毛腿”導彈的第二級組成。朝鮮當時稱其發射的是“光明星Ⅰ”人造衛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詹姆斯·魯賓當時也證實了那是顆人造衛星。

    朝鮮在研究和製造彈道導彈過程中雖以本國力量為主,但仍需從國外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據公開資料顯示,朝鮮能製造氧化劑、火箭用燃料、電纜、集成電路、導彈用特種鋼。但是,朝鮮仍依賴外界獲取製導係統所用的先進電子元件和其他高級硬件。朝鮮除了不能生產先進的半導體元件外,幾乎能夠製造“飛毛腿”導彈的所有部件。但是考慮到朝鮮的技術水平,單靠自己的能力很難製造出“勞動”導彈。

    西方情報機構認為,朝鮮得到了大量的國外援助,因此朝鮮的彈道導彈計劃更類似於采購或是通過許可證生產,而非純粹的自行研製。一般來說,需要7-10年時間才能研發出一種新型導彈係統,這期間需要經過10-20次飛行試驗,另外還需要建造發射平台進行3-7次發射試驗,才能展開部署和實戰使用。但是根據公開消息,在沒有國外援助的情況下,朝鮮在幾年時間裏僅用幾枚實彈就成功地反向研究出了“飛毛腿”-B導彈,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朝鮮M-1978式17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開火瞬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