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秋禾——走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女教授馬秋禾的幸福生活 |
2010年12月 來源: 新華網 |
馬秋禾在講解她研發的數字成圖係統。
在第一時間打動我的,並不是她的科技成果,而是她的微笑。雖年近五旬,她的笑容仍然充滿青春和陽光。
當冬日溫暖的太陽照進實驗室時,她會很投入地跟你聊生活,聊運動,聊曾經參加淮海戰役的老父親。這個時候,她總是會讓人想起那位備受世人尊重的女科學家居裏夫人。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女教授、博士生導師馬秋禾,從1991年開始堅持自主知識產權源代碼研發,完成了我軍攝影測量成圖技術由模擬到數字的時代跨越。
馬秋禾的成功雖艱辛,但每一位走近馬秋禾的人,都會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幸福生活。
堅守,秋禾幸福觀的主題詞
“我並不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馬秋禾經常這樣說。
1979年,南京姑娘馬秋禾考入了解放軍測繪學院,1983年留校。“那時的成績和科研能力都很一般,甚至讓我感到自卑。”馬秋禾回憶說,那時的她,曾一度找不到方向。
但這個自認為並不聰明的馬秋禾,主持研發的“Mapping Star數字測圖係統”係列重大成果,引發了攝影測量成圖領域革命,推進了我軍攝影測量數字化、智能化和一體化進程。
通俗地講,馬秋禾用數字技術,把承載了山脈、河流、道路、植被等地物地貌的遙感影像,快速製作成指揮員能看懂,直接用於作戰的軍用地圖,並且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不受國外控製。同樣,這項技術在國民經濟生產領域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馬秋禾也因此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榮立二等功2次,當選為“新中國軍事測繪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還被評為第四屆國家十大“新世紀巾幗發明家”,成為解放軍首位獲此獎的科技工作者。
馬秋禾卻說:“誰肯花20年的時間和青春隻幹一件事情,誰都可以成功。”
1991年1月17日,一枚激光製導炸彈將巴格達電信大樓夷為平地,這讓在解放軍測繪學院留校任教的馬秋禾久久無法平靜。作為內行人,馬秋禾已經看到了美軍強大的戰場實時地理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而此時,我國的軍用地圖,還停留在刀刻手描的生產模式階段。
而此時在我國,用計算機的語言來描述山脈、河流、道路、植被,完全是一塊處女地。
馬秋禾主動請纓,承擔了這個項目。“不是我真的有多麽超前的眼光,而是我比很多人更有耐心。”馬秋禾回憶說,當時很多人已經看到了數字成圖技術是趨勢,但也看到了要實現這個趨勢漫長的路程。“要下決心忍受幾十年的默默無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在攻關的日子裏,馬秋禾帶領課題組天天麵對著繁瑣的理論和數字,一字一碼反複推敲,一條一句修改程序。沒有成果可以參加評獎,也就沒有了榮譽、項目經費、立功受獎。
從1991年到2001年,馬秋禾埋頭苦幹了整整10年,雖小有成效,卻因為她所從事的項目基礎性太強,一直沒有引起外界關注。
就在這一年,科研經費又出現了嚴重缺口。馬秋禾咬咬牙,和丈夫商量把自己家的房子賣掉,湊足了科研急需的經費30萬元。
經曆鳳凰涅槃般的艱苦攻關,“Mapping Star 2.0數字測圖係統”終於在2001年年底誕生了。這個係統以其強大的成圖功能,將原來多個部門要做三四天的成圖過程,簡化到計算機一鍵完成。
接下來,又是10年不斷地改進、升級和換代。馬秋禾沒有讓這項技術去重複“評獎—收藏”的路子,而是繼續地研發更新。20年的青春,就這樣一晃而過。
一位院士在一次聯合作戰演練評估會上說,這套係統能使相關數據保障時效和打擊精度提高7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樂觀,秋禾幸福觀的簡單態度
“這不是一種苦難,這就是生活。”馬秋禾並不太願意講述她家庭中遭遇的不幸。
1998年夏天,正在外地出差的馬秋禾突然接到丈夫病重的消息——皮肌炎,一種死亡率高達75%的免疫係統疾病。
從那以後,馬秋禾白天奔跑於醫院、課堂、實驗室,晚上就睡在丈夫病床旁的地鋪上。
由於治療時大量使用激素,丈夫雙側股骨頭壞死,雙腿伸曲功能受限,一度情緒低落。馬秋禾就安慰丈夫:“你的苦就是我的痛,我的樂就是你的甜。以後我的腿也就是你的腿,我們攙扶著向前走。”
丈夫一病10多年,馬秋禾和丈夫相互守望,在彼此支持和理解中不離不棄。這10多年來,既是馬秋禾主持科研項目的關鍵時期,也是她支撐著丈夫戰勝疾病,重新回歸生活的10多年。
當丈夫的病情沒有好轉時,馬秋禾開始學醫,把好幾本醫學著作讀完,到後來可以參與到治療方案的討論。當丈夫被從死亡線上奇跡般地拉回來時,馬秋禾無論多忙,每天都會為丈夫煲一碗骨頭湯。丈夫病情好轉,開始上班,馬秋禾就幫丈夫穿襪子,送他下樓。
在馬秋禾家裏,有一條不同的圍裙,上麵縫了好幾個口袋。馬秋禾說,這是用來裝手機用的。馬秋禾燒得一手好菜,每天給丈夫做飯是她的愛好,隻不過要把手機隨時帶在身邊,兼顧一下工作和生活。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馬秋禾還堅持每天遊泳1000米。
馬秋禾說:“堅守是一種浪漫的奢侈,艱難是一種幸福的擔當,我要堅守這份奢侈,我要繼續這種擔當。”
全院的官兵目睹了這對恩愛夫妻的樂觀堅守。在學院,馬秋禾的愛心是出了名的,每年,她都會為門衛師傅送幾件禦寒的衣物和棉被。還有修自行車的老人,也仍然記得馬秋禾的資助。
2010年4月17日,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事跡報告會”上,馬秋禾用她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做“我的幸福觀”報告:“作為女性,我盡到了一個妻子的責任。”
擔當,秋禾幸福觀的深沉注釋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是我軍唯一一所培養軍事測繪人才的專業學院。馬秋禾常說:“看似平常的一幅地圖,卻代表著領土主權,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緊緊連在一起。”
1999年秋天,由於越南文字庫特殊,操作係統提供的字庫調用方法無效,中越劃分某邊界聯合測繪工程進入關鍵階段後,卻一直不能在邊界地圖上用中越兩國文字進行準確表述。
查閱了所有對字庫描述的文獻,沒有結果;請教軟件專家,也是技術空白。馬秋禾帶一個課題組成員封閉在蘭州郊區的一個招待所裏,用10多天時間研究越南字庫,編寫成代碼嵌入數字成圖係統。“這是國家利益對軍事測繪的需求,再難也要做出來。”馬秋禾說。
當馬秋禾和課題組把用新係統直接注記出精美的中越兩國文字的過程,呈現在專家們的麵前時,作業室一片歡呼。
從教20多年,馬秋禾的學生遍及全軍測繪部隊。由於馬秋禾熟悉一線測繪部隊情況,又有豐富的科研經驗,她的課很受學員歡迎。
為了讓學員及時了解專業發展前沿和部隊需求現狀,馬秋禾既收集部隊建設需求,穿插最新科研成果,又細心設置思考討論題,又是巧妙安排教學互動環節,經常備課到深夜。90分鍾的課程,需要用8個小時來準備。
馬秋禾說:“課堂如果無法連接戰場,今天課堂上的學生也許會淪為明天戰場上的敗將。”
現任某測繪大隊高級工程師的劉會安剛到部隊時,工作遲遲打不開局麵。馬秋禾一天給他打了10多次電話,拿自己搞科研的經曆啟發他。劉會安在研發“某定製地區測繪信息綜合應用係統”項目時,遇到了技術難題,馬秋禾又及時給他出思路,還把自己研發的“實景導航算法和空間地理坐標區共享技術”提供給了他。
像這樣扶上了馬,還要再送一程的事情,在馬秋禾的身上發生了很多。馬秋禾與她執導的研究生畢業學員都建立聯絡機製,跟蹤成長情況,掌握“市場行情”。
“我是名普通的軍校教員,這就是教員應該承擔的責任。”馬秋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