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5 楊靖宇(組圖)

(2010-09-01 14:51:55) 下一個

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2010年09月   來源:新華軍事

楊靖宇與東北抗日聯軍

登載楊靖宇和東北抗日聯軍消息的日文報紙。

    楊靖宇,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窮苦農民家庭。本名馬尚德。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鬥爭時,改名楊靖宇。楊靖宇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

   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今確山縣靖宇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現河南工程學院),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遊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裏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五歲。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穀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警衛旅官兵。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它的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後方,他們14年的艱苦鬥爭牽製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他們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反日遊擊隊(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國軍、李杜的抗日自衛軍餘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餘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1936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7月末,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軍編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由原東北抗日同盟第四軍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3個遊擊團。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由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

    1936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改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

密營中的東北抗日聯軍將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由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改編成立,謝文東(後叛變)任軍長,滕鬆柏(後叛變)任副軍長,劉曙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6個師。

    1936年冬,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王維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團。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由東北抗日聯軍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軍編成。周保中任總指揮,趙尚誌任副總指揮(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參謀長。

    1936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成立,趙尚誌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轄4個師。

    1937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由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隊改編成立,李華堂(後叛變)任軍長。下轄3個師。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由原東北山林義勇軍改編成立,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師。

    1939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軍編成。張壽篯任總指揮,馮仲雲(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員,許亨植任總參謀長。

東北抗日聯軍騎兵部隊。

    1942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軍組成。周保中任旅長,張壽篯任政治副旅長,崔石泉任副參謀長。下轄4個教導營。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遊擊戰爭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東北抗日聯軍配合全國抗戰,堅持艱苦的抗日遊擊戰爭時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

    1941年至1945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遊擊戰和轉入蘇聯整訓時期。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後,強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侵略者的大後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集大批部隊一次又一次進行瘋狂地“討伐”,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加之抗日聯軍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係,地方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山上密營損失殆盡,糧食、藥品、鹽等給養完全斷絕,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

    從1939年到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的遊擊戰爭轉入極端艱苦的鬥爭階段。但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意誌沒有被打垮,抗聯部隊縮編,開展小型遊擊戰爭,保存了一部分精華和骨幹力量,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中國抗聯遊擊區進行遊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