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誌願軍最凶狠的敵人:美國炮兵的前進觀察員

(2010-09-01 13:30:49) 下一個

誌願軍最凶狠的敵人:美國炮兵的前進觀察員
2010年08月   來源:新華博客

 

    本文感謝新華博友“瀟湘軍事”提供

    要了解炮兵前進觀察在朝鮮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和重要性,你必須首先了解關於總體戰略和戰爭中炮兵運用的一些基本事實和數據。在朝鮮,要翻越丘陵和峽穀、陡峭的山脈、大麵積的灌區,要經受嚴寒和酷暑,對於美國來說,這是再糟糕不過了。即使經過五十多年對這場衝突的分析,朝鮮戰爭過去、現在、將來都會被認為是“ 炮兵的戰爭”。

    在不同時期,有超過60個不同的美國炮兵營在朝鮮半島服役。正規軍、海軍陸戰隊、預備役、國民警衛隊都在不同程度上參加了戰鬥。大韓民國(南朝鮮)的炮兵營以及一些聯合國軍的炮兵營也被廣泛地使用。此外,軍艦--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將它們5至16英寸口徑的重型“打樁機”添加到掩體或散兵坑中的前進觀察組可召喚的混合火力中。所有這些力量都集中在不比懷俄明州大的小半島上,最終還要進一步集中在155英裏長的被稱為“主抵抗線”的前線上。全麵負責該戰區的美國第8集團軍的最終目的是對各炮兵單位進行細目分類,此前即使在3個美國軍(第1、9、10軍)和南朝鮮第1、2軍之間炮兵單位的劃分也是很粗略的。到了1953年,在第一線有17個步兵師(10個南朝鮮師、6個美國師和一個聯合國軍混編師),兩個美國師作為預備隊。所有美國師各自配屬4個炮兵營,通常包括為各團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3個105mm炮兵營,和提供更大規模的師級火力支援的1個155mm 炮兵營。4個美國師還分別得到編入其指揮鏈的一個額外的155mm炮兵營,兩個美軍團級戰鬥隊(RCT)各有一個105mm炮兵營。南朝鮮軍的炮兵是一支規模較小的部隊,有7個編製兩個炮兵營的野戰“炮兵群”和8個獨立炮兵營,總兵力為22個炮兵營,每個南朝鮮師大概配屬兩個炮兵營。在師級火力以外,美軍還有軍級炮兵營,為各軍前線提供全麵火力支援,並且容易移動,向戰鬥行動爆發或將爆發的地點提供支援。每個美國軍配屬6個炮兵營,通常包括1個105mm 自行火炮營,4個155mm炮兵營(某些營編製自行火炮),1個8英寸榴彈炮營,以及一個炮兵觀察營。觀察營不編製任何榴彈炮,但通過包括雷達和“聲光” 觀察所等多種途徑追蹤敵軍的炮兵,接著便召喚火力打擊目標。戰爭晚期,有兩個營換裝240mm榴彈炮,這些營也被編入美第9軍和第10軍。

戰鬥在前線的誌願軍官兵

    注視這些數字,加起來大約有82個以上的炮兵營,每營大約400餘人(共計32,800人),到了1953年,在朝鮮戰場共動用了522門155mm榴彈炮,810門105mm榴彈炮,36門8英寸榴彈炮以及12門240mm榴彈炮。所有這些都要支援僅155英裏長的前線,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誰敢不把炮兵視作朝鮮戰爭中的“戰場之王”?!

    朝鮮戰爭和這場戰爭中的炮兵是計算機、衛星和高速電子學前時代的產物。現在,美軍正在研究運動炮兵裝置,它可在距目標10英裏外編製計劃、計算、裝彈,並在一分鍾內極度精確地打出10發155mm炮彈,隻需雙人炮組按幾下按鈕就大功告成。在朝鮮戰爭中,這些都得靠人腦和機械力來完成。每個炮兵營都被分成5 個連,其中有3個實際編製和發射榴彈炮的炮兵連。每個105mm或155mm 炮兵連編製6門炮,每個8英寸炮兵連編製4門炮,每個240mm炮兵連則編製2門。火炮的口徑越大,發射所需的人數就越多。還有“勤務”連和“營部”連。勤務連負責保障該營從炮彈到食物配給的一切作戰需求,營部連則是管理該營的指揮部。有時,這些連緊挨著駐紮,但很多時候各連相隔數英裏遠。在每個炮兵連中都有火控中心,它與各榴彈炮組和前線上的所有前進觀察組直接進行通訊。火控中心是肌肉後麵的大腦。每個炮兵連的火控中心都和營火控中心聯網,營火控中心全麵掌握部隊單位的戰鬥狀況,並指示該營哪裏最需要火力支援。營長通過火控中心管理部隊,空中觀察員和地麵觀察組要與連、營兩級的火控中心協作。每個火控中心由大約8名士兵和2至3名軍官操縱。對戰術態勢的追蹤是炮兵營的生命線,前進觀察員的效力與火控中心完成任務的好壞直接相關。接線組連接著本營的火控中心和各榴彈炮組、前進觀察所及其他炮兵營的火控中心,他們要使用數千碼長的電話線,有時甚至要飛到敵軍陣地上方去完成這項任務。

   在朝鮮戰爭初期,顯然需要某些了解和理解在不穩定的戰術態勢中炮兵的用途和任務的人的服務。到戰爭的後續階段,所需的專門技術則改為:準確了解戰場條件,準備好同時在多個戰鬥和區域中召喚火力任務。從第8集團軍到3個美國軍和2個南朝鮮軍,再到各師、團、營、連以及整個朝鮮前線上各獨立巡邏隊和小部隊的指揮官,都需要這項技術。當二戰太平洋戰場陷入血戰時,歐洲戰場才慢慢地擺脫了它的戰鬥禮節,而朝鮮戰爭的殘酷程度又是太平洋戰場的兩倍。太平洋戰爭的殘酷性(短時間、高強度的戰鬥,不存在撤退和重整,數以千計的人接受訓練去殺戮敵人)都集中在狹小的土地上。此時,歐洲大陸的戰爭體現為:大規模的推進與反推進,在大片土地上的運動戰,有時一次會戰就決定一個完整的國家的歸屬。在朝鮮戰爭的開始階段(1950年--1951年),炮兵的運轉方式與二戰很相似,開炮後轉移,開炮後轉移。炮兵部隊的機動性對於步兵所取得的勝利和聯合國軍的總體運轉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至1952年初,戰爭進入了通常所謂的“僵局 ”(盡管大批在那個時期經曆過戰鬥的老兵強烈反對這種論調),到了1953年,朝鮮前線開始重現一戰中的塹壕戰,戰線兩邊都不斷落下炮彈匯成的傾盆大雨(對這種現象,一戰老兵創造了一個詞“炮彈休克”)。

    綜上所述,所有炮兵部隊都使用某種形式的彈著點觀察員或前進觀察員。前進觀察員可分為直接在步兵部隊中服役的前進觀察員(有時甚至幾個月都不曾認識或見過同一火力單位的其他成員),配置在主抵抗線上或其前方掩體中的前進觀察員,乘坐沒有武裝和防護的偵察機飛行的航空觀察員。同樣,當炮兵營的前進觀察員陣亡、受傷或失去工作能力時,許多步兵作為兼職觀察員擔起了責任。美國海軍也有獨具特色的前進觀察員。前線的海軍火力控製軍官和聯絡軍官在艦炮能打到的陸地範圍內工作,他們也與使用海軍火力的炮兵營和其他部隊進行聯絡。執行直接火力支援任務的部隊,通常不使用固定觀察所,前進觀察組直接服務於接受火力支援的步兵部隊。這種觀察所根據形勢流動作戰。每個步兵師都維持著一定數量的師屬觀察所,這種觀察所通常固定在前線上且數量有限,至少建立一個,或根據師屬炮兵、炮兵營、戰術態勢的需要確定數目,它服務於提供全麵火力支援的較重型的師屬炮兵部隊。軍屬炮兵部隊使用自己的觀察所,其支援任務與師屬炮兵相同。這種觀察所的數目並不根據師屬觀察所確定,而取決於所支援的部隊,他們通常配置在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中。這種觀察所在各軍的作戰地域內有時也與師屬炮兵的觀察所重疊。航空觀察員有悠久的曆史,自一戰以來飛行員就和地麵部隊或炮兵協作以壓製敵軍。在朝鮮,炮兵部隊使用“彈著點觀察員”,航空觀察員乘坐由勇敢的飛行員駕駛的小型單發動機飛機L-19飛臨戰場上空,這種飛機隻有微弱的防護,而且沒有武裝,除了投擲照明彈外,它們有時被用來標記目標。這些機組成員都是配屬給炮兵部隊的美國陸軍人員,當他們飛離所在部隊的機場跑道時,甚至很少認識這些炮兵連的士兵。

    一開始,朝鮮戰爭是用陳舊的裝備打的,大多是二戰遺留下來的剩餘物資。1945至1950年間美軍的裝備沒有多少革新。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複員、返鄉、裁軍、將戰爭物資裝箱入庫。美國參與了二戰,這場最近的“正義的戰爭”留給那些參加戰爭並從戰爭中幸存的人特別的滋味。沒有人希望付出犧牲,但畢竟還是付出了,因此才有了那個詞“最偉大的一代”。當在朝鮮的戰鬥的報導出現在美國報紙的標題上時,大多數人會問“那是哪裏”?我們的軍隊將重新陷入戰鬥的消息令某些人驚訝,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但他們的思路是:既然我們已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那麽我們更應該照顧商業的發展。到了1950年,美軍,不僅僅是人員而且供給和裝備,都陷入了可悲的貧乏狀態。當時的現役軍人,被召集的預備役和國民警衛隊的成員,肯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士兵。但是時代已開始發生變革,而他們的裝備不能應對這場變革。直到戰爭後期我軍的戰士們才看到了裝備的改進,例如:“米老鼠”防水保暖靴、防彈背心、能擊毀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這些新裝備並沒有使我們的部隊在戰鬥中更輕鬆,但有利於他們做好戰鬥準備。美國炮兵的情況也沒什麽兩樣。裝填、瞄準和發射火炮的程序並未有大的改變,而火炮自二戰就沒有任何變化。即使不是全部,大部分炮彈也是二戰期間製造的。朝鮮戰爭的確是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戰爭。到了1953年,一戰期間的往事--塹壕戰再度成為標準的戰鬥形式,但使用了更精確的炮兵,關於火控計劃編製、彈道學、炮彈種類有了更深入的知識,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全麵破壞力。它確實是“炮兵的戰爭 ”,執行炮兵前進觀察任務的人員和團隊是使得這一論斷成立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於被分派前進觀察任務的人員,這項任務按字麵意思來說是,無論何時何地需要火力支援時,充分接近敵人並觀察其行動。這些人員經常成為敵人注意的焦點,從而危害到自身的安全,有時甚至會陷入激烈交火當中。炮兵營觀察所幾乎每天都遭到敵軍火炮和迫擊炮的轟擊,而且不時遭受輕武器射擊。有時,每日早間報告中的一個簡單條目,例如像“2號觀察所遭到炮擊”這樣的陳述句,以很文雅的方式道出了該陣地被敵軍瞄準和轟擊這一事實。共產主義者了解摧毀這些觀察所就意味著消除掉盟軍的某些炮擊能力。此外,前進觀察組需要在步兵當中或者與步兵保持緊密接觸,這使得他們更加危險。許多前進觀察員呼叫炮火覆蓋他們自身所在的陣地,以令人震驚的方式實踐了溫斯頓丘吉爾的名言“非凡的勇敢是非凡的美德”。這些戰士清楚自己在做什麽。他們麵臨選擇:被敵人殺死、俘虜,還是冒同歸於盡的危險決一死戰,這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有可能犧牲觀察組其他成員的生命。這不是一個輕易做出的決定。在大量為書麵記錄所證明的戰例中,前進觀察員當自身所在陣地被敵軍衝破時,呼叫炮火轟擊這些陣地。有哪一個觀察員不清楚、不明白他在召喚炮兵連做什麽呢?同時,有哪一個火控中心和炮兵連不理解他們在無線電和野戰電話中聽到的聲音呢?觀察組在電話中向炮兵連呼喊要求向自己發射高爆彈,而對方也很清楚這可能是在世間最後一次聽到那些成員的聲音。他們--前進觀察員和他的團隊都明白“因果” 規則的時鍾開始全速搖擺。向特定坐標發射一發37磅或100磅的高爆彈,並摧毀該坐標上的一切。

    下列資料是在在 Joseph Reynolds中尉的巨大幫助下匯編而成的,在1952年他作為前進觀察員服役於第936野戰炮兵營。通過這些資料,可以很好地概觀:一名前進觀察員在想什麽,要召喚一次火力支援任務需要考慮和計算些什麽。在大多數情況下,下列措施應當在幾分鍾、幾秒鍾內完成,怠惰和拖延將使美軍和聯合國軍的士兵喪失生命。在任何職業領域內,都有該領域內的工作人員必須理解和應用的“行話”。對於炮兵營的前進觀察員來說,將簡約地應用下列措施:陸軍規定了一套向火控中心發出請求炮火支援的方法,以便將混亂減至最低,使炮擊盡可能迅速。這些命令是以合理、易懂的方式設定的。對火力支援的請求必須包含某些使火控中心能計算發射數據的信息。在師屬炮兵營中,各炮兵連通常使用在主抵抗線上配置兩名前進觀察員及其觀察組的標準方法。通常兩個觀察所的觀察範圍覆蓋炮兵連的完整彈道弧線。在軍屬支援炮兵中,根據戰術態勢使用不定數目的觀察所進行支援,有時候每營一個,有時候每營三個觀察所。觀測工具--望遠鏡、帶刻度網的BC瞄準鏡(BC scope)使得觀察員能夠以相當精度測量橫向距離。測量角度時用“米爾法”(mill method)特別有效,1米爾為圓周的千分之一。當觀察員使用刻度網,橫向距離讀數20米爾,估計距目標3000碼,則實際橫向距離可能是60碼。垂直刻度每格5米爾,垂直測量將應用在機槍掩體等陣地中。水平刻度每格10米爾。能得到軍用地圖的話,通過圖上標注的等高線,觀察員可更好鑒別目標的坐標方位。用句外行話說,BC瞄準鏡對於前進觀察員的重要性,就像M-1步槍對步兵一樣。

    某些火力支援請求類型如下:

    鑒別觀察員。火控中心必須知道誰需要火力支援。鑒別方法可以是代號或指揮官能接受的其他方式。

    密位。觀察員觀察目標的方向。如果觀察員與射擊方向成一定角度,那麽密位是特別重要的數據。

    目標位置。該位置可以多種形式表現。可通過已知位置的坐標、距離和方位角以及觀察員距目標的距離和方向,或通過轉移先前向目標或他處的射擊來判定。觀察員使用何種方法判定目標位置由環境決定。

    目標物。在火力支援請求中應該確定目標類型,從而決定射擊方向、合適的彈種和引信類型。

    下麵是前進觀察員請求火力支援的例子。它們的內容不同,但應注意到它們都遵循一套傳送程序。為便於召喚火力支援任務,並非所有的火力支援任務都以這種形式執行。如果一個陣地或觀察所即將被敵軍衝破或已被衝破,在朝鮮麵對中國人的“步兵波”攻擊方式時這種情況屢次出現,某些火力支援任務的召喚過程往往帶有感情色彩。當第213野戰炮兵營的Joe Adams談起1952年10月的白馬山395高地之戰時回憶道:在中國人突破他的觀察所和鄰近陣地時,他用了類似這種口氣與火控中心通話:“這該死的地方到處都是中國人,他們正在向我的掩體射擊。” 某些部隊設置了 “最終保護線”,它規定了實施最終保護射擊的坐標,此外,也用來對付即將突破陣地的敵軍突擊部隊。像“火速發射”這類的詞經常被提到,例如1953年4月的豬排山防禦戰中,第57野戰炮兵營的Richard Jaffe少尉下達了“給我把豬排山燒紅!”的命令,這實際上意味著使用所有可用的火炮和變時引信彈藥向該高地實施急促射。

    炮擊任務:1

    來自A連的第二觀察員。目標是正在架設迫擊炮的敵軍小股部隊。目標易於在地圖上識別,能以一定等級的精度標定其坐標,但必須進行校正。

    請求1:“Fox Oboe A連第二觀察員,炮擊任務!密位2300,坐標236-421,敵軍正在架設迫擊炮。將進行校正!” 火控中心將信息傳送到炮兵連並在增添“炮兵連一輪效力射”等內容後重新發出該信息。這意味著最終的效力射全連共發射6發炮彈,每門炮1發。

    初始炮擊同時發射兩發炮彈,觀察員從兩發炮彈彈著點之間正中開始校正。典型的校正方法是向左或向右校正使彈著落在觀察員視線和目標所成直線上。從那裏,他將增加或減少400碼的首次校正;然後進行200碼校正,接下來一次100碼,隨後再增或減50碼,隨後發出“效力射”的命令。這種方法在下列情況變得很常見後被廣泛采用:在目標區內前進觀察員會經常沿視線進行最初的增減校正,而且有很多次最初彈著距目標不過100-200碼。

   炮擊任務:2

    來自B連的第一觀察員。目標在校核點210附近。目標是在開闊地上的敵軍步兵班。

    請求2:“Fox Oboe B連第一觀察員,炮擊任務!密位3200,自校核點210,向右300校正500,開闊地上的敵軍步兵班,將進行校正!”火控中心將在添加“炮兵連一輪變時引信彈藥效力射”等內容後轉發該信息。

    炮擊任務:3

    來自C連的第一觀察員。目標距觀察員1000碼遠。目標是敵軍的一座掩體。

    請求3:“Fox Oboe C連第一觀察員,炮擊任務!密位0400,坐標234-146,距離1500,敵軍掩體,請求精確火力支援,將進行校正!”火控中心將在添加“延時引信精確效力射”等內容後轉發該信息。

    該炮兵連將進行一輪試射校正,然後進行被召喚得效力射,火炮將發射延時引信彈藥,觀察員將報告連續一輪炮彈中每發與目標相關的彈著點。火控中心將通過平均“超過”、“不足”、“偏左”、“偏右”的彈著數據來實施修正,直到目標被摧毀為止。

    炮擊任務:4

    來自C連的第二觀察員。敵軍進攻到了前方約500碼處。觀察員發送估算的目標中心,並請求額外的火力支援。

    請求4:“Fox Oboe C連第二觀察員,炮擊任務!密位2800,坐標354-456,束狀散布500碼,進攻中的敵軍步兵,請求實施全部可用火力!”

    火控中心將在添加“一個炮兵營正在實施初始炮擊。正在請求軍屬炮兵的火力支援。報告觀察數據!”等內容後將該信息重發給觀察員。

    炮兵前進觀察員肯定沒有“贏得戰爭”。但退一步說,交付到一名22或23歲的中尉手中的力量和責任是驚人的。野戰無線電或EE8野戰電話中的一次火力召喚具有比一個完整的步兵連(某些時候是步兵營)更大的破壞力。對於那些召喚師屬炮兵或軍屬炮兵的不同權限的觀察員,目標在其射程內的所有火炮都由他們支配,必須用“可怕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等詞匯才能描述這種強大的破壞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