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首度公開解放軍DF-21C導彈陣地坐標(組圖)

(2010-09-30 14:22:56) 下一個


美國:新東風-21C部署中國中部 未部署中印邊境

 來源:東方網    作者:知遠 北風


衛星圖片。

  東方網圖片:文章稱,GeoEye-1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兩個東風-21C導彈發射場出現在德令哈以西230公裏處,位於國道G215線旁。


  美國核武專家漢斯•克裏斯滕森28日撰寫文稱,最新商業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新型東風-21C陸基移動式導彈部署在中部的德令哈地區,而不是五角大樓報告中所提到的中印邊境地區。

  五角大樓最近出台的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新型東風-21C陸基移動式導彈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這一消息使印度新聞媒體大為震動。不過,最新報告指出五角大樓這一消息有錯,新衛星圖片顯示,新型東風-21C導彈的發射場位於中國中西部地區。

  新東風-21C導彈發射場

  商業衛星圖片分析顯示,東風-21C陸基移動式中程彈道導彈的發射場位於距中國西部地區德令哈以西數百公裏處。GeoEye-1衛星拍攝於2010年6月14日的一張圖片顯示,兩個東風-21C導彈發射場出現在德令哈以西230公裏處,位於國道G215線旁。導彈發射車、兵營、維護保養部隊隱藏在大型深色偽裝之下,在灰棕色的沙漠裏異常顯眼。

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位於東側的導彈發射場(38°6’37.75″N,94°59’2.19″E)中央區很明顯包括藏在掩體內的兵營,可能還包括例如通信車、加油車、運兵車等後勤部隊。88×17米的褐色偽裝車庫可能內含發射服務區,5個15米長的車庫可能內含運輸-架設-發射裝置。中央區北部約130米處的褐色偽裝和泥土掩體可能是發射場的燃料區。該發射場還有兩個發射台,其中一個距離主區180米,另外一個位於通往進入G215國道的道路上。

  西側的發射場(38°9’32.82″N,94°55’37.02″E)還要以西7公裏,距G215國道約2.4公裏。該發射場由4個部分構成:兵營(偽裝下有近百或更多房舍)、後勤車輛存放區、擁有一個90×33米偽裝和4個車庫的發射服務區、一個可能是燃料區的部門。在通過G215國道附近公路旁邊有一個發射台。

  衛星圖片顯示出一枚東風-21C導彈正在進或出發射服務區。這是首次東風-21C在部署區內被確認。2007年,克裏斯滕森曾利用商業衛星圖片發現了德令哈東風-4向東風-21導彈過渡的跡象。

  在兩個發射場附近5英裏範圍內有5個導彈發射台。而且,在G215國道雙向沿線和北部還有十幾處其他發射台。

東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雖更固若金湯,但仍有缺陷

  中國正在進行現代化,從舊的液體燃料導彈升級為新式固體燃料導彈,此舉正在引起大量關注。新係統更機動,因此較不易受到襲擊。然而,衛星圖片也顯示出了中國導彈的局限性。

  首先,發射場規模過大,可覆蓋約300×300平方米的範圍。這些發射場屬人力密集型地區,而且需要大量配套設備。這使得他們難以快速移動,而且通過衛星圖片較易被發現。

  在戰爭情況下,發射裝置可分散部署。然而,雖然道路機動發射裝置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但在發射時也需要有堅實的地麵,以防止火箭發動機激起的碎片造成破壞。因此,發射裝置必須停在公路上,或使用可被高分辨率衛星圖衛識別的預製發射台上。此外,發射裝置本身並不能移動和發射,其還需有用來瞄準、維修和通信的支援車輛。

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印度新聞媒體(錯誤)報道

  上個月東風-21導彈的部署引起了印度的不安,此前2010五角大樓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稱,中國正在用東風-21導彈替換東風-4導彈,以提升地區威懾力。該聲明出現在與中印事務有關的章節中。《印度新聞信托社》對其進行了報導,其錯誤地報道稱,五角大樓報告中提到:“中國已將先進增程東風-21導彈部署至印度邊境附近”。《印度時報》甚至寫到,導彈部署在印度“邊界上”。

  並不奇怪,錯誤報道在印度激起了很多戲劇性新聞文章,甚至有謠言稱印度戰略司令部正在考慮或已經將核導彈部隊向北推進至中國邊境進行反擊。

東21丙常規導彈方隊。本網記者孫學寶攝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本網記者孫學寶攝

  然而,五角大樓的這份報告並未提及將東風-21導彈靠近或“部署在”印度邊界之事。該報告采用的實際說法是:“為增強區域威懾,解放軍已經用更先進且存活性更強的固體燃料CSS-5中程彈道導彈,替代了舊式液體燃料可攜帶核彈頭的CSS-3中程彈道導彈。”這一說法在2009年度報告中說法相似:“解放軍已經用部署在中國西部更先進的固體燃料CSS-5中程彈道導彈,替代了舊式液體燃料可攜帶核彈頭的CSS-3中程彈道導彈(DF-4中程彈道導彈)。”

  這句話似乎是在說中國幾乎完成用東風-21導彈替換東風-4導彈(可能是在湖南和青海省的軍事基地地區),此過渡已經進行了二十年。這兩個部署地區距印度邊界都大於1500公裏。

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 喬天富攝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射程信息混亂源於錯誤的測量方法

  目前,美國情報界已公布射程的中國東風-21的變型版是射程在1770公裏以上的兩款核導彈:DF-21(CSS-5Mod1)和DF-21A(CSS-5Mod2)。其中,DF-21A增程型導彈的射程似乎達到了2150公裏。此外,具備雙重能力的“常規”東風-21C的最大射程為1770公裏,而尚未部署的東風-21D反艦導彈的射程相對較小,在1450公裏以上。不過,一些民營出版物經常認為,東風-21D擁有更大的射程: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認為其射程是2150公裏,今日中國防務與維基則稱其射程是3000公裏。

  國防部有關導彈射程的說法之所以具有誤導性,是因為他們從中國國界開始計算導彈的射程,就好像這些導彈的發射裝置部署在中國國界地區,而不是位於距離國界非常遠的實際部署地。例如,2008年的報告中包含了一張地圖,上麵從中國國界開始向外、以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導彈的射程。其結果是,如果實際部署地算起,東風-21的射程約為3000公裏。

東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2010年的報告更糟糕,因為它在說明導彈射程時,沒有將國界輪廓設定為圓圈,而是以國界最末端的地方開始計算。結果製成了一副更具誤導性的地圖,該地圖顯示東風-21從實際部署地的射程遠達3500公裏。而東風-21A(CSS-5Mod2)的實際最大射程為2150公裏,東風-21C的實際最大射程為1770公裏。

  盡管東風-21導彈的發射裝置在理論上可以移動到國界地區進行發射,但實際上東風-21導彈的基地以及漫遊地區都與國界地區相距甚遠,中國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脆弱的發射裝置不會遭到空襲。而國防部的地圖應該將這一事實反應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