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博弈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中國此次表現了罕見強硬的態度,並主動斷絕了與日本省部級以上的外交往來。而這背後與中國日益發展的軍事力量所帶來的底氣不無關係,實際上在空中力量方麵中國已經取得了對日優勢,並且在未來幾年中將進一步拉大。
在冷戰期間,日本作為西方陣營處於與前蘇聯對抗的前線,日本空自的裝備一直處於亞洲領先地位(上圖)。中國空軍從引進蘇27SK開始急速發展,現已成為一支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主的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下圖)。
在最近一段時間裏,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博弈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有較長時間關注釣魚島問題的朋友們可以發現,盡管日本海上保安廳仍維持著對釣魚島的控製,但中國對於日本的態度逐漸強硬起來。在這次“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各級外交官員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並且罕見地主動斷絕了與日本省部級以上的外交往來,最終迫使日方提前釋放中國漁船的船長。盡管中日因為釣魚島問題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極小,但軍事力量始終是國家間利益爭奪的重要後盾。聯係到前段時間出現在網上的中國戰機在釣魚島上空攔截日本空自F-15J戰鬥機的視頻,筆者認為中國並沒有放鬆在東海方向的軍事準備。[詳細視頻]
眾所周知,現代戰爭勝負基本決定於誰爭奪到了製空權。一旦控製了天空,就能夠發揮出航空兵“令人發指”的打擊能力,快速橫掃敵方陸上和海麵的作戰力量。所以,考察中日兩國在東海的軍事博弈,關鍵是看中日兩國空中力量的對比。空軍是一個高技術軍種,在冷戰期間,日本作為西方陣營處於與前蘇聯對抗的前線,日本空自的裝備一直處於亞洲領先地位。但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空軍從引進蘇27SK開始急速發展,到現在也已經成為一支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主的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
那麽現在中日兩國空中力量對比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網易軍事就針對日本空自裝備現狀,為您作出具體分析。
日本航空兵一共有各型飛機10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430餘架。主要有180架左右F-15J/DJ重型戰鬥機、80架左右F-2戰鬥轟炸機。
日本空中自衛隊的規模
日本是個島國,資源貧乏,90%以上的戰略物質和工業原料依賴進口,被視為生命線的海上運輸線極易受到封鎖和攻擊;另外,日本國土狹長,東西寬不足400千米,南北兩端相距2 400千米,防禦正麵過長,縱深短淺,主要戰略目標及防空設施易遭打擊。可以說資源匱乏和戰略縱深不足是日本戰略環境中存在的兩大戰略弱點。因此,日航空自衛隊的戰略中的兩大基本目標就是遠海防空及保衛海上交通線。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由航空兵、防空導彈及雷達警戒部隊組成。航空兵部隊現編3個航空方麵隊(一共6個戰鬥航空團)、1個航空混成團(轄1個戰鬥航空隊、1個偵察航空隊、1個警戒雷達隊)。航空兵一共有各型飛機10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430餘架,主要有180架左右F-15J/DJ重型戰鬥機、80架左右F-2戰鬥轟炸機、91架F-4EJ戰鬥機、20架左右F-1支援機等。
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任務
空自的總體任務在國際形勢更加複雜的情況下,有著一個較大的轉折。90年代以前,日美空軍依據《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日航空自衛隊隻是負責近岸空域防空,美空軍除了協助其本土防空作戰外,主要進行遠海空域防空作戰,並對敵本土一線基地實施打擊。9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認為其周邊的戰略環境更趨複雜,對日本構成現實威脅的因素更加多元化。因此,日航空自衛隊開始主張獨立實施防空作戰,並采取“早期預警,快速反應,集中優勢,遠海殲敵,對有進攻企圖之敵實施先發製人的空中打擊”的防空作戰原則,在遠離本土的海洋上空,實施戰略戰役防空為主,拉大截擊線與保衛目標的距離,盡遠攔截人侵敵機。必要時,在美空軍配合下,充分利用高技術兵器,對敵本土實施攻擊作戰,力爭將敵兵力兵器消滅和癱瘓於出發基地,確保本土周邊遠海空域以及1000千米海上交通線上空的製空權。
F-15J戰鬥機屬於F-15中的早期型號,其最大的缺陷是發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導彈的能力不足。中距彈主要仍使用麻雀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
F-15J戰鬥機已出現機體老化
作為美國在太平洋西岸的最重要的一顆棋子,蘇聯巨大的軍事壓力一直讓日本抬不起頭來。所以,美國向來優先向日本供應武器裝備,從F-86到F-104J再到F-4EJ,日本的作戰飛機裝備一直是緊跟美國的步伐。早在美國剛剛裝備F-15不久的1980年,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向麥道公司提出了“和平之鷹”計劃,由美國向日本提供全套技術,三菱重工負責總裝,日本自產的型號稱為F-15J(單座)/F-15DJ(雙座)。頭2架由關國生產,接著8架由日本組裝生產以後由日方自己生產。F-I5J基本上相當於早期的F-15C,隻是少部分航電設備更換為日本自選的型號以便生產。至2004年底為止,F-15J/DJ共生產213架,但是在裝備使用過程中,由於機體老化的問題墜毀了十幾架,根據推測,目前日本裝備的F-15J/DJ應該在180架左右,其中還包括雙座教練型。
隻有40架可以打主動雷達中距彈
日本對於F-15J進行了一共兩次現代化改進。第一次是91財年的的多階段改進計劃(MISP),改進內容是換裝了新彈射座椅、F100-PW-220發動機、AN/APG-63U雷達和數據總線。這一計劃在上世紀90年代中完成,一共有4個中隊大概100架左右的F-15J接受了此階段的改進。第二次改進計劃是從1997年開始的中期改進計劃(MLU),後來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軍隊預算減少,此階段改進被分成了兩個步驟實現。第一個步驟重點是換裝AN/APG-63(V)1雷達、換裝新中央計算機、更換發電機和製冷係統。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提升電子戰能力和加裝綜合航空電子戰係統和戰術數據交換係統終端。按照原計劃日本應當在2004年有四架F-15J進行第一階段改裝,最終在2007年將100多架飛機升級到第二階段標準。但是目前來看改進工作進度非常慢,由於無法進行全麵改裝,目前空自采用新改進飛機與舊飛機混裝的形式進行作戰。雖然F-15是美國研製的先進重型製空戰鬥機,但是基於F-15早期型號的F-15J戰鬥機在現代製空權爭奪過程中已經沒有優勢,這主要是因為改進工作的進度拖延,導致大部分F-15J機載電子設備落後。日本F-15J機隊的重大缺陷是發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導彈的能力不足,在180架F-15J的機隊中,大概隻有40架左右可以發射AIM-120或者日本自研AAM-4空空導彈,其餘一百多架隻能掛載麻雀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進行空戰。另外,由於美國的限製,F-15J缺少用於對地攻擊的引導吊艙,沒有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僅能用於空優作戰。
日本的F-2戰機使用了一體化複合材料機翼,但這種材料仍很不成熟。其所采用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更是問題重重,實際探測距離還不到設計指標的1/3。
在完成了F-1戰鬥支援機設計之後,日本防衛廳(現在已經升級為防衛省)在1984年初步確定了日本下一代支援戰鬥機FS-X的技術指標,後來研製出的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F-2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從具體定位角度來說,F-2其實與其仿製對象F-16C戰鬥機的作戰任務不盡相同。F-16C在美國空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與F-15搭配進行空優作戰和進行火力支援/戰場遮斷打擊任務。而F-2的設計重點是進行遠距離對海打擊,同時保證一定的中距攔射和近距格鬥能力。可以說,F-2的用途與中國的飛豹類似,而飛豹卻是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其實最能吻合日本當初要求的機型是F-15E戰鬥轟炸機,同樣因為美國的限製,日本隻能在F-16C這麽一款中型機的基礎上研製F-2,充當遠程打擊平台。
一體化複合材料機翼並不成熟
當初,F-2被媒體吹噓的主要先進技術有:一體化成型的複合材料整體機翼和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一體化成型的複合材料整體機翼技術其實在當時的日本並不是一項經過反複驗證的成熟技術,而F-2之所以會采用是因為增加航程和空重之間的矛盾導致的。為了增加航程載荷能力從而進行遠距離對海打擊,F-2相對於F-16C加大了機翼、延長了機身並且增加了內油,而中型機采用單台發動機推比有限,因而必須相應降低飛機重量才能保證機動性沒有明顯下降,所以日本不得不在F-2上采用如此激進的設計。值得一提的是,F-2的機翼並不是由日本自己生產而是將此技術轉讓給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然後再由美國生產提供給日本。實際裝備的F-2機翼強度和裂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問題重重
而F-2裝備的J/APG-1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在近年來已經變成了日本武器研製的典型笑話。J/APG-1雷達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實裝的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對比當時中國機載PD雷達剛剛突破的情況,J/APG-1顯得傲視群雄。可是J/APG-1雷達陣麵一共才有800個陣元,整體性能還不如比其落後一代的美國PD火控雷達。J/APG-1雷達不但有效探測距離不到設計指標的三分之一,而且在目標顯示上還存在嚴重的虛影和丟失目標的現象。這些技術問題甚至無法保證F-2的基本作戰需要,這也是日本到目前為止也僅僅裝備80架F-2的原因。
掛載PL12中距彈和PL10近距彈的中國殲10戰機,與F-15J、F-2相比它都占有上風。
作戰飛機全麵落敗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空軍開始批量裝備殲10、殲11戰鬥機,飛豹、殲8持續改進,蘇30MKK戰鬥轟炸機全麵形成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在數量方麵,中國原裝進口、自己組裝和生產改進的殲11裝備了接近300架,自主研製的殲10戰鬥機達到了100架,蘇-30MKK戰鬥轟炸機100架以上,飛豹A戰鬥轟炸機的數量也在100架以上。在第三代戰鬥機的數量對比上,中國空軍以500:300取得了優勢。
中國在1994年開始裝備的蘇-27SK重型戰鬥機,隨後進行了兩次階段性改進。第一階段改進,解決了本國蘇-27SK戰鬥機使用俄羅斯R-77主動雷達中距彈的能力;第二階段的改進更是全麵采用國產雷達航電和武器係統,將本國自研的PL-12主動雷達中距彈、PL-8近距格鬥彈、以及大量精確製導武器全部整合。殲10、飛豹、殲8F等國產自研戰機也都已經廣泛裝備PL-12主動雷達中距彈。
而日本空自的F-15J至今能夠發射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數量估計沒有超過40架。隻能采用麻雀半主動雷達導彈的F-15J一旦發射導彈就必須用雷達為導彈提供持續性照射,就算是被敵機鎖定也隻能小範圍機動,這在超視距空戰中是非常致命的。F-2戰鬥機在日本空自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發射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但日本自產AAM-4主動彈裝備甚少,加之F-2自身機載雷達探測能力低下,在中日殲10/11則麵前談不上優勢。
在近距離格鬥方麵,殲11係列飛機的機動性能與F-15J各有千秋;而采用差動鴨翼、全權數字電傳的殲10則對F-15J、F-2都占據上風。
中國預警機力量後來居上,並對日本預警機形成了全麵的超越。對中國空軍的空優作戰形成了極強的支撐作用。
預警指揮稍有不足
雖然日本空自的戰鬥機隊有著種種缺陷,但是在預警機和預警指揮飛機方麵確實有著厚實的家底。日本從1982年開始引進E-2C“鷹眼”預警機,先後進口13架,並且在日本北中西設立了三個空中巡邏區。但是由於E-2C平台限製,其滯空時間並不十分突出,而且E-2C有個相當大的缺陷就是由於顯控台數量過少而無法進行空中指揮,隻能充當預警傳感器平台。其探測到的戰術信息必須傳回地麵,然後由地麵對空中的戰鬥機進行指揮。所以,日本在90年代初決定繼續引進預警機,後采購了四架(後來又追加兩架)波音公司的E-767預警控製飛機。這款預警機主要是將E-3望樓預警機的雷達和控製係統整合到了波音767平台上。其探測和指揮能力與E-3類似,平台性能更加優秀。
雖然上世紀日本陸續裝備E-2C和E-767預警機讓當時沒有預警機的中國空軍羨慕不已,但是如今在預警機領域日本已經完全談不上對中國有什麽優勢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預警機都采用了比E-2C和E-767先進一代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預警雷達。兩者在對空探測範圍,跟蹤能力和多目標跟蹤能力方麵都優於日本預警機。而且日本缺乏完善的電子偵察、通信中繼和電子幹擾等輔助機型裝備體係,從而在遠距離作戰指揮和通信方麵限製頗多。比如,超過500公裏的航空兵作戰就必須使用E-767預警機進行指揮作戰;這是由於E-2C的顯控台不足,沒有通信中繼飛機又不能依賴地麵指揮。而中國裝備了一整套以運8為平台的高新機係列輔助機型,功能囊括通信中繼,電子偵察,電子幹擾等基本所有航空兵遠程作戰需要保障的方麵。
其實最近兩年,美國軍方及民間眾多智庫都重點關注中國空軍作戰能力的提升。這些報告都明確指出,台海兩岸的空中優勢在05-08年間就已經逆轉。台灣空軍擁有空戰強化版F-16A/B、幻影2000-5等200多架第三代戰鬥機,在爭奪空中優勢方麵,與日本空自相比並不落下風。所以,中國空軍麵對日本空自,在爭奪東海製空權方麵也是占有軍力優勢的。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空軍殲10B改進型戰鬥機正在試飛、準備裝備部隊,第四代戰鬥機也即將首飛。在2010-2015這5年間,中國空軍將進一步拉大對日本空自的優勢。如果日本仍遲遲未能決定下一代戰鬥機的選型,那麽到2020年中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服役後,中國空軍的優勢將變得穩固起來。現代戰爭勝負基本決定於誰爭奪到了製空權,中國空軍的優勢將有助於中國政府在中日海上權益爭端中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作者:龍騰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