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美未來可能發生海洋冷戰 美國需適應 | |
2010年08月19日 08:48:01 來源:新華軍事 |
羅伯特·卡普蘭: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大西洋月刊》資深記者。研究領域為美國外交政策、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客座教授,獲美國國會傑出公務服務獎。有關國際關係的著述甚豐,以對曆史和地緣戰略的深入剖析和對未來的預見見長。近作《中國權力地圖——中國能在陸上和海上擴張多遠》(刊登於美國《外交》雜誌雙月刊2010年5/6月號)。
【訪談動機】
“中美難免一戰”?從黃海到南海,隨著美國在中國周邊搞起“炮艦外交”,中美兩國走向戰爭的可能性正成為兩國從媒體到坊間熱議的話題。
不過,在這股熱浪麵前,冷靜也是我們的必需品。冷靜觀察,充分了解美國的真實意圖盡可能避免中美間的誤判;冷靜周旋,防止周邊一些“麻煩製造者”將中美拉入對抗;冷靜準備,在風雨欲來之前做足實力和心理的準備。
對美國海洋戰略專家羅伯特·卡普蘭的訪談,或許對了解美國之於南海的想法及預判中美海上關係的走勢有所助益。
【先驅語錄】
★中國將南海定性為核心利益,但是美國認為南海完全是遠離某個國家周邊海域的國際水路。
★美國是在向世界聲明:盡管有來自伊拉克,來自阿富汗以及來自中東的幹擾,但是美國依然會繼續成為太平洋霸權。
★美國在維持它的“藍水海軍”,中國將在未來的幾十年擁有真正的“藍水海軍”,某種程度的緊張和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不能接受中國“稱霸南海”
《國際先驅導報》:最近的美韓軍演,美國派出了“華盛頓”號航母靠近中國周邊海域,國務卿希拉裏又在東盟峰會上主張形成一個解決南海問題的國際機製。似乎從黃海、東海到南海,美國想在太平洋的各個海域封鎖中國。你認為是否有這個跡象?
羅伯特·卡普蘭:沒有,美國並沒有試圖在太平洋各個海域遏製或打擊中國海軍。
美韓軍演是在國際公海中進行的。黃海演習主要是針對韓國軍艦“天安”號沉沒事件,美韓借此軍演對朝鮮進行一次軍事威懾。但是這次演習的啟示是,中國需要加強控製與朝鮮之間的盟友關係。
中國將南海定性為核心利益,但是美國認為南海完全是遠離某個國家周邊海域的國際水路,美國已經感覺到中國欲有意稱霸南海並將其是為己有。我認為美國是在做一個“海上聲明”,即美國沒有放棄成為太平洋勢力,在未來,美國將繼續成為太平洋上的強大的海洋勢力。
Q:像你剛才所說,中國把南海定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但是希拉裏在東盟會議上表示南海問題也事關美國的國家利益。你怎麽看二者的分歧?
A:我認為南海的存在完全是自然和地理環境所賜,就比如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加勒比海本是國際水道,但是美國卻試圖在那裏稱霸並建造巴拿巴運河。正是因為對加勒比海的統治,美國最終成為了西半球最強大的力量,並進而影響東半球的力量平衡。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中國對待南海的方式與美國在19和20世紀初對待加勒比海的方式很相似。它們本來是作為一個國際水道,然而中國(還有早些時期的美國)卻想獨占。
因此我認為,中國將南海視為核心利益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同時,我也認為作為太平洋霸權,美國將會努力使南海成為開放的國際水道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
Q:那這是不是雙方認識差距的問題呢?
A:也許這裏存在一定的認識差距,但是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在19世紀和20世紀,中國的主權曾受到嚴重的侵犯,簽訂了很多割地賠款條約,因此中國對主權問題很敏感。因此,從曆史角度來看,中國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接受它。
美國可扮演南海斡旋者
Q:很長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在暗中關注南海,為什麽這次希拉裏走向台前?希拉裏這次在東盟的表態與美韓軍演有關係嗎?
A:我不認為希拉裏在東盟的表態與美韓軍演有直接關係,兩方都是對具體事態發展所做出的相應反映。沉艦調查和南海問題似乎很巧合地發生在同一時間段,因此美國要在同一時間處理兩件事。但是這也符合美國的目的,美國是在向世界聲明:盡管有來自伊拉克,來自阿富汗以及來自中東的幹擾,但是美國依然會繼續成為太平洋霸權。
Q:美國認為自己可以扮演南海斡旋者的角色嗎?
A:是的,我覺得美國可以扮演南海斡旋者的角色,因為美國是唯一的太平洋霸權並且對南海沒有領土野心。即使美國是太平洋霸權,但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卻遠離西半球,因此其他太平洋力量不會感到太受威脅。
遏製中國,美或以退為進
Q:第一島鏈是一條針對中國的海上長城,中國海軍走出第一島鏈是否令美國感到難以接受?
A:我不認為美國有任何選擇。如果中國海軍有能力進行長途航行,換句話說,如果中國能派遣航母戰鬥群突破第一島鏈並在國際海域中進行演習的話,美國不會設法去阻止。但是與此同時,中國也最終無法防止美國海軍駛入靠近亞洲大陸的國際公海。
Q:美中之間有折中選擇嗎?你曾提到一個加勒特計劃,即加強美國在大洋州的海空軍事存在。
A:加勒特計劃很有意思,這項計劃由美國退役海軍上校帕特·加勒特設計,它很重要也很實用,因為它引進了大洋洲的戰略意義。今後,中國海軍會擴張而美國海軍也許會相對減小一些,在未來的幾年或幾十年中,美國在日本、韓國、菲律賓的大量駐軍也許會成為一個問題。但是美國的一個有利條件是在西太平洋中部擁有島嶼,如關島、馬裏亞納群島等。關島離朝鮮隻有四個小時的飛行,離台灣隻有兩天的航行距離,但又在中美易發生衝突的海域之外。因此美國可以將基地和軍事力量轉移並且加大利用大洋洲的有利條件,這樣美國既顯得不那麽具有挑釁性又減少對他國的依賴。
加強在大洋洲的海空軍事存在將會是一個折中選擇,是一種全力阻止中國崛起與允許中國海軍監管第一島鏈之間的折中選擇。
Q:你去年曾撰文指出,“印度洋將成為21世紀全球性爭奪的中心舞台”“中國在采取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兩個海洋戰略”。那麽,在美國不允許中國成為太平洋大國的情況下,會允許中國邁向印度洋?
A:我認為印度洋將取代太平洋和大西洋成為21世紀的全球權力中心。美國海軍、印度海軍以及中國海軍將會競相采取行動,但是美國和中國在印度洋上有很好的合作機會。因為這兩個國家都需要商業產品和能源運輸的安全和自由的海上通道,同時也都想打擊海盜。中國會在印度洋方向選定出海口,中國的期望也不僅僅隻是海事存在。
美將“適應”中國海權發展
Q:奧巴馬曾說他要當一名太平洋總統,是否可以理解為:太平洋是奧巴馬的戰略方向,圍堵中國是其戰略重心。美國能否接受,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中國從一個“大陸勢力”成長為一個“海洋國家”?
A:奧巴馬政府會將更多精力放在太平洋上,並且慢慢從中東撤出。美軍將在伊拉克的兵力減少到了5萬,我認為阿富汗戰爭不會持續太久,因此太平洋將是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方向。因為太平洋作為一個全球經濟中心,也是全球競爭的舞台。
至於能否接受中國的轉變,我們首先要看中國為什麽成為一個“海洋國家”,在古代,中國的陸地邊界爭端不斷,因此中國沒有能力和精力去發展成為海洋國家。到了明朝初期,這個狀況開始發生了轉變,而如今中國已經確保了陸地邊界的安全和穩定。正因為中國的大陸勢力得到了保障和認可,所以中國才會將戰略轉移到海上,並成長為一個“海洋國家”。
Q:你的這些話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海權發展有其正當性和必然性?
A:是的,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要想讓所有的人都過上小康生活,中國有著相當大的能源需求。因此中國除了與周邊亞洲國家建立關係之外,還會考慮相對與較遠的國家如一些非洲國家的利益關係。中國需要海權,以保障在這些國家之間進口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海上航線。這沒有什麽看似不合法的,而且中國需要海權發展很合乎常理。
美國將不得不去適應。
中美之間會有很多海洋競爭
Q:如果說崛起的中國必然要發展海權,那麽你認為中美的衝撞是必然的?還是可能合作?
A: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對中國感到恐慌,但是同時我們與中國之間會有很多海洋競爭。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美國在維持它的“藍水海軍”,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看來,中國將在未來的幾十年擁有真正的“藍水海軍”,某種程度的緊張和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可能是一種微妙的海洋冷戰。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個國家不能建立一種和平的建設性關係,和平相處符合兩國的利益。這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美國從來沒有把中國看作敵人,而是戰略競爭者。
海上競爭將會成為21世紀中美之間重要的雙邊關係。這是一種很複雜的關係。希望這種海上競爭會在積極的方麵促進中美關係。
Q:從實力上而言,包括你在內的許多美國專家都看得很清楚:“中國在軍事上挑戰美國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從意願上講,中國也不願意挑戰美國。可是為什麽美國還是認為中國是威脅。還是說美國認為必須防止中國發展成為威脅?
A:我不認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發展成為威脅,美國是想讓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身上的責任將會越重。到了21世紀中葉,中國很有可能成為藍水海上力量並且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建立海軍存在。美國希望中國能在這個全球海事中心保持一種有幫助並且負責任的態度。美國將努力維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上的力量平衡,這意味著美國要鞏固加強與盟國之間的合作,如日本、韓國、印度和其他盟國。美國不把中國看成一種威脅,而是作為一個挑戰。
Q:那你覺得中國怎樣才能在海洋事務中發展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呢?
A:在我們這個時代,海事力量已經不單單被用在戰爭中,而是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抗擊海盜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我會建議在將來中國海軍將領不要忽視對人道主義的關懷和對環境災難的援助。當中國發展海權並成為海洋國家時,應該多想想它能為世界做出的貢獻和提供的援助,海軍的意義不在於他們的仗打得多好,而更在於如何被用於在人道援助和反海盜等非戰爭行動。(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