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中國首次公開美軍失蹤31年的絕密高速偵察機殘骸 | |
2010年08月09日 14:33:34 來源:新華軍事 |
在1960-1970年代的中國國土防空作戰中,解放軍曾連續擊落U-2高空偵察機和“火蜂”無人偵察機。但另一種更先進、更神秘的美軍高超音速偵察機也曾秘密進入中國,一般史料上卻鮮有記載。近日,位於北京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內,正式展出了一架神秘的飛機殘骸。圖為搭載D-21高速無人機偵察機的A-12高速偵察機。 (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是美國基於A-12/SR-71技術研製的一款高空高速無人機,長期以來一直處於高度保密狀態,冷戰後才對細節進行公開。圖為中國航空博物館內首次公開展示的D-21無人機介紹板。(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高空高速無人機最先采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衝壓發動機,速度高達3560千米/小時,相當於三倍音速水平,升限高達29000米。在1970年代初期,包括美國自身在內,任何一款防空武器理論上都無法擊落該機。圖為中國航空博物館內展出的D-21無人機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無人機,比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無人機更加神秘,與後者不同,D-21僅僅實戰出擊了四次,就退出了曆史舞台。據資料記載,這四次出擊全部針對中國羅布泊核試驗場。(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從1969年11月到1971年3月,共進行了四次實戰出擊,全部針對中國羅布泊試驗場,但四次出擊全部遭到失敗。其中前三次成功拍攝到情報照片,但全部回收失敗,而第四次則在進入中國領空後失蹤。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殘骸,正是1971年失蹤的最後一架D-21。(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采用了大量A-12/SR-71“黑鳥”的技術,能夠克服三倍音速飛行中的“熱障”,並且擁有最早開發的隱身技術。據悉,被繳獲的D-21殘骸為中國航空技術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文圖來源:鳳凰網)
1960年代末期服役的D-21無人機,采用了當時價格極為昂貴的鈦合金,全部製造和使用成本每架高達550萬美金(1970年價格),相當於當時一架A-7艦載機。(攝影: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據了解,中國航空博物館這次展出的D-21無人機殘骸已擱置多年,經過整理後在近日首次正式展出,從而令一段中美空軍曆史上最大的謎案展現在世人麵前。(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無人機全長約12.8米,翼展5.79米,高2.14米,起飛重量5噸,裝備一台RJ43-MA-20S4衝壓發動機,最大速度3.35馬赫。(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最初以A-12高速偵察機為搭載母機,後者經過改裝命名為M-21。但由於M-21出擊成本過高,D-21後來改以B-52為母機。圖為搭載D-21的B-52轟炸機。(文圖來源:鳳凰網)
四次實戰出擊的D-21,均以B-52轟炸機為搭載母機,但四次偵察均以失敗告終,第四次更是徹底失蹤。美軍方一直以為第四架D-21無人機被中國空軍擊落,但近年來中國方麵才公開曆史真相。(文圖來源:鳳凰網)
據近年來出版的馬傑三將軍回憶錄記載,1971年美軍“高度3萬3,速度3千3”的最新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失控墜落在雲南西雙版納森林裏。由於熱帶雨林的緩衝作用,飛機殘骸保存相對完好,成為中國方麵價值極高的戰利品。(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方麵繳獲D-21殘骸後,多年對其進行保密,美國方麵也未公開相關曆史,因此這段曆史近年來才真相大白。(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的D-21無人機,比U-2有人偵察機、“火蜂”無人偵察機更加先進,但世人熟知中國防空部隊擊落U-2、火蜂的戰例,卻鮮有人知道D-21 進入中國領空窺探並被繳獲的故事。(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D-21裝備了當時世界領先的衝壓發動機,因此能夠達到3.35倍音速的水平,而A-12/SR-71高速偵察機雖然也達到三倍音速,但僅采用了渦噴發動機。圖為D-21安裝衝壓發動機的艙室。(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攝影 胡楠)(文圖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