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朝鮮戰場糖衣炮彈:美國大兵對中國誌願軍的心理戰全回顧

(2010-07-02 09:02:59) 下一個

美國大兵太天真:竟想使用可樂巧克力誘惑誌願軍
2010年07月       來源:千龍軍事

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是二次大戰後的第一場現代局部戰爭。在狹窄的半島上,美軍傾瀉了330萬噸彈藥,相當於二次大戰總耗量的一半及後來海灣戰爭的30倍,中朝軍隊的前線後方晝夜都是鐵與火交織的場景。不過長期較少有人提及的是,美軍依仗著物質生活優勢,在“硬摧毀”同時也施展了“軟拉攏”,曾出現過世界戰爭史罕見的一些畫麵──

    誌願軍第38、第50軍在漢江南岸實行阻擊期間,當夜晚戰鬥沉寂時,美軍見誌願軍火力薄弱,竟派坦克到前沿扯起銀幕,向饑寒交迫的中國戰士播放電影,鏡頭中出現了摩天大樓、美女歌舞、美國式的燈紅酒綠……以玻璃袋精美包裝的水果糖和點心,經常空飄到誌願軍陣地及後方縱深,還夾有漫畫、照片和“安全路條”;滿天盤旋的飛機,又不分晝夜用高音喇叭喊話,其中有台灣特務勸誘也有投敵分子現身說法;在三八線附近的春川狹小地段,美軍還創造過5分鍾向誌願軍撒放154萬份傳單的紀錄。據有人計算,若把美軍在朝鮮戰場撒放的宣傳品堆積起來,可築成150公裏長的紙牆。這種以猛烈空炮火力相伴的糖彈、紙片攻勢,經常是遮天蓋地而來,構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另一個特殊作戰領域。

  心理誘惑是美軍戰略攻勢的重要一環

    從古至今,戰爭都不僅是軍力和經濟力的競賽,還是人的精神心理素質較量。現代科技手段的進步,使心理戰的手法和渠道也日益複雜化和多樣化。在朝鮮戰爭中,美軍對誌願軍展開的“心理作戰”規模之大和手段之多,是人民解放軍曆史上前所未遇的。

    美軍對心理作戰一直很重視,自第二次大戰期間起各集團軍、軍和師都設有“心理作戰”處、科、組,並配備了專門的宣傳部隊,情報機構也大力配合。朝鮮戰爭一開始,美軍“第一無線電廣播和傳單散發大隊”便進入戰區執行心理作戰任務。美國在此領域依仗的有利條件是擁有最發達的經濟基礎,能放手實施物質收買誘惑,以圖達到“不戰而勝”。其心戰手段雖不斷發展,基本方針卻始終如一,那就是宣揚本國的“自由人權”及生活水平,引誘對手喪失鬥誌,從而在精神上屈服。

    巧克力、可口可樂和野戰飯盒,是二次大戰中美國官兵隨身不離的三件受用物,對其所到之處的軍民也印象尤深。自詡“二線球員”的美國直至1944年才大規模參戰,400萬出境軍人在一年中竟喝掉了10億瓶可樂!外表吊爾郎當的美國大兵所到之處,嘴裏總嚼著巧克力,高興時還向周圍兒童撒放,那些被戰禍搞成破落戶的西歐人看著多羨慕不已。戰時大罵“米英鬼畜”的日本兵,若未按“武士道”要求自盡而當了美軍俘虜,多數人很快被其生活水平折服而甘心效勞。過去日軍常以亞洲其他較落後國家為對照,宣揚“大和民族優越”,日本兵為吃到袋裝米、幹菜團和“戰力麵包”自豪,可是一見到美軍每餐配給吃完便扔的鋁飯盒,便馬上自慚形穢。這種野戰飯盒裏不僅有塗好黃油的麵包片,有午餐肉、沙拉佐料,邊上還夾有兩支駱駝牌香煙和三根火柴,飯後還可抽上幾口。後來美軍占領了日本,饑腸轆轆的日本人最羨慕的也是這種剩餘物資倉庫中可隨意取出的飯盒。

    美國出兵朝鮮後,馬上也把優裕的物質生活水平當作炫耀資本。據統計,三年朝鮮戰爭中美國運去物資7500萬噸(其中多數用於生活消費),而兵力數倍於美軍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消耗國內運去的物資不過560萬噸(當時在朝基本不能就地取給)。美國兵日均消費物資30公斤,為中國軍人的十幾倍,其用品質量也普遍高得多。美軍平均不到4人便有一輛機動車,誌願軍平均100多人才有一輛機動車。靠著這種不是一個等量級的物資技術差距,美軍對誌願軍進行了無孔不入的“心戰”攻勢和誘惑。

    在無法封堵敵宣傳時以我軍批駁為主進行防範

    誌願軍入朝之初,美軍因大感意外,在狼狽敗退之際未組織起係統的心理攻勢。進入1951年初之後,美軍在反撲時便發起各種渠道的心戰,並召來台灣的“政戰”人員配合。這種心理攻擊常同空炮打擊相伴,一陣猛烈的火力覆蓋後,低空盤旋的飛機和坦克上的擴音器便傳來喊叫:“聯合國軍的飛機大炮厲害不厲害?”接著又是女特務柔聲勸降。發現來自華東、西南的新部隊後,美軍喇叭中又常出現山東、江蘇、四川等相應口音的喊話,播音和傳單中還很注意針對中國的國內政策和部隊供應困難進行挑撥、威脅和利誘。

戰爭初期,美軍的心理攻勢對新中國久經鍛煉的一些英雄部隊作用並不大,隻引誘了個別不良分子。誌願軍在漢江南岸實施阻擊戰時,是衣食彈藥不濟的最艱苦階段,某師雖傷亡減員過半,總共隻有三人叛逃。其中一人是在遼沈戰役被俘時隱瞞了國民黨衛生營長身份混入第38軍當衛生員的王順清,他被美軍送去接受特務訓練後,還委任為戰俘營中最高的俘虜官。還有一個東北老解放區入伍的副班長受美色誘惑投降,幾天後美軍飛機便向該師陣地大量投撒他與兩個裸女在一起的合影,隻引來大家罵其無恥。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全國軍民已深入進行了“三視”(仇視、鄙視、藐視美帝)教育,加上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支持蔣介石的舊賬猶在心頭,部隊又養成了艱苦樸素的作風,指戰員對敵方幾近下流的誘惑一般都采取鄙視態度。不過隨著“一把炒麵一把雪”的日子持續數月未得改善,加上大批缺乏思想準備的新部隊入朝,誌願軍中一度也出現了少數部隊短期不鞏固的現象。

    入朝之初,誌願軍各部沿用國內戰爭中的政治保衛方法,對敵方宣傳和誘惑單純采取查禁防堵,要求不聽、不看、不議論,不拿其投來的物品,違者給紀律處分,結果因美軍心理戰手段廣泛而防不勝防。第五次戰役前大批部隊入朝倉促,如第3兵團剛編入大批剛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又來不及嚴格審查,政治教育也僅強調美帝是“紙老虎”,少數人入朝後感到正麵教育與嚴峻的現實不符,遇到挨餓、挨炸的惡劣環境感到出乎意外,便對原來的教育產生懷疑,在敵火力和心理雙重攻勢下出現思想動搖。第五次戰役後期北撤時,少數單位遭敵追襲一度出現混亂,混在軍內的原國民黨骨幹分子乘機破壞煽動,結果出現了2萬人失蹤(其中第3兵團失蹤1.6萬人),這裏麵的一部分人便屬投敵分子。如第180師在無組織的分散突圍時,就有一個姓郭的連長帶領兩個排向敵繳械就俘。朝鮮戰爭中的誌願軍戰俘,絕大部分都是在此次落入敵手,投敵分子們隨後還在戰俘營中脅迫人去台灣,起到極壞的作用。

    第五次戰役後期誌願軍出現這次最大的損失,顯示出對抗敵軍心理攻勢也是一項嚴峻任務。政治機關總結經驗教訓後感到,敵人的心理攻勢正是利用了我方思想工作中的弱點,必須根據新形勢改變過去的內防方式,並決定采取積極清理、加強內部控製和主動揭露批駁三項措施。從1951年夏天起,各部隊開展了內部清理和評比,將來曆複雜和不可靠者調離前線,並在各單位建立了政治保衛小組,同時又以主動揭露批駁敵宣傳內容作為主要措施。

    當時美軍有絕對製空權且具備遠程投放手段,空投傳單、物品和廣播煽惑等無法防堵,誌願軍政治部門便索性將敵宣傳內容向指戰員們公開,再發動幹部戰士提問題,展開辯論,由政工人員解釋,並尋找其弱點組織批駁,使幹部戰士從整體上都不予置信。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對誌願軍進行宣傳存在一個根本弱點,就是用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材料和慣用口吻說話,往往隻適合於國內被打倒的豪紳的心理。如美機大量投撒一種精印的賀年片想動搖中國指戰員的軍心,上麵繪著一個穿旗袍的漂亮女人懷抱衣著華麗的小孩,旁邊寫著唐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多熟出身於貧苦農家的指戰員們看到後不僅不懂詩意,還對這種脫離自身生活的畫片心生反感,紛紛罵:“不知是哪個地主婆子!”

    當時美方宣傳中國的土地改革是“人民挨餓”,誌願軍絕大多數官兵卻感到自家在土改中得到了世代盼望的土地。再如敵方宣傳鎮壓反革命運動是“屠殺人民”,誌願軍指戰員卻親身感受到被鎮壓的是欺壓人民的惡霸。政工人員抓住這些謬論大力批駁,使廣大指戰員認為美軍宣傳完全是顛倒黑白,以後越聽便越起到逆反效果,隻是在心理上增加惡感。

    增強實力提高凝聚力是抗擊敵心理攻勢之本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對抗和摧毀。朝鮮戰場上的事實也證明,靠政治鼓動和理論教育雖能讓人們一時對敵物質誘惑產生鄙視,然而想長久地打贏心理對抗戰,也需要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以此增強內部凝聚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方宣傳中始終抓住誌願軍的一項真實弱點,那便是物質條件落後。例如雙方陣地對峙時,敵方曾大量撒過來一種帶有聯想性的傳單,上麵印著“聯合國軍”均戴鋼盔的照片,並寫著“防炮防彈防碎石,鋼盔戴頭很重要”,想讓中國官兵由此對上級不配發鋼盔產生不滿。由於曆史形成的差距,新中國成立時國民收入總量隻有美國的1/24,人均收入則僅有其1/70,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又難以追上對手。是以開放的眼光正視這一問題,還是用封閉的心態回避此事,成為當時誌願軍政治工作亟需解決的難題。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充滿著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對舊社會留下的殘破家底並不避諱,並堅信以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誌願軍的政工人員針對中美物質條件的差距,采取了實事求是的承認態度,同時進行針鋒相對的解釋,以擺原因、再看發展的教育方法,說明艱苦主要是由舊社會遺留以及現在敵人的轟炸封鎖造成,同時我軍上下都是同甘共苦,今後隨著祖國的支援和國內經濟發展,物質條件一定會得到改善。這樣的解釋使指戰員們心悅誠服,大家都認為經過短期忍耐困苦,從長遠來看在物質條件上也一定可以追上美國,而自己進行的保家衛國之戰恰恰是在保障國家的建設發展。

    在環境艱苦時,誌願軍各級領導通過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影響著基層戰士。部隊吃不上菜時,彭德懷司令員幾個月堅持不吃菜,並同大家一樣穿帶補丁的軍衣。毛澤東的兒子也一樣上前線,犧牲在朝鮮,埋葬在朝鮮。在這種模範作用影響下,基層部隊的指戰員遇到生活困難也不埋怨領導,美軍的挑撥性宣傳誘惑便無縫隙可鑽。由於誌願軍指戰員們增強了抗敵誘惑的意識,內部便日益鞏固。在1952年內,數十萬第一線部隊中隻有數十人投敵,僅占總人數的萬分之一。後來到處飄撒的美軍傳單隻有一項最大的用途,便是解決了指戰員的手紙供應,還能充分滿足燒柴引火、糊信封或用其反麵作練字本的需要。

    經過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越戰越強,士氣越來越高,對敵心理攻勢的防範能力越來越強,這其中還有一項重要原因,就是前線的物質條件隨著祖國建設的快速發展不斷有所改善。1951年2月,彭德懷曾從朝鮮趕回北京向毛澤東說明困難,並對夫人浦安修講:“我們部隊在朝鮮的生活,可以說比過去任何一次戰爭都苦!”出朝時任第19兵團司令員的楊得誌也回憶說,長征時部隊多數時候還能吃上熱飯,入朝頭幾個月因敵空襲威脅不能生火,連一頓熱餐都沒有。指戰員們因連續幾個月雪水伴炒麵,許多老戰士此後多年間一見油茶麵便產生了反胃惡心。當時部隊裏有句笑話:“把裝炒麵的幹糧袋掛在樹上,連飛機都不打!”由於幾個月吃不到菜,不少指戰員得了夜盲症。如此困苦的條件,使許多人體力忍耐達於極限也無法再堅持,第四、第五次戰役中因病減員數一時還超過了戰鬥減員。

    轉入陣地戰後,國內在“邊打邊建”中經濟迅速得到恢複,誌願軍後勤部門也采取了許多有效方式,不久便解決了部隊缺糧斷炊問題。毛澤東當時還特別叮囑,必須保證前線每個戰士一天吃一個雞蛋。後勤部門開始運輸生雞蛋,在突破敵機轟炸掃射的運輸途中因顛簸往往會打碎大半,國內便改以提供特製的蛋粉,並運來大批罐頭、海產和幹菜。當時國內部隊多供應高糧米、小米,誌願軍供應定額卻是米、麵這樣的細糧占70%。部隊又普遍在戰地種植了蔬菜,加上散煙遮光灶的推廣使敵機難發現做飯的火光,前線部隊基本都能保證有熱飯菜和開水。到了1953年春,除前沿少數執勤人員外,指戰員們早餐還都有油條豆漿。

    誌願軍的生活條件在戰時得到顯著改善,極大提高了士氣和對抗敵心理攻勢的能力。多是吃糠咽菜長大的中國戰士們每餐能端起香噴噴的大米飯,並有罐頭肉和蛋粉炒的菜,心中便升騰起滿足和自信感。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活水準還不如敵人,卻也深感祖國蒸蒸日上有著光明前途,那些美國巧克力、玻璃袋裝奶糖和野戰飯盒也就此失去了誘惑力。到了抗美援朝戰爭後期,誌願軍指戰員們對於敵人的“心理戰”已經司空見慣,對其傳單、廣播和各種投放物嗤之以鼻。美軍耗資巨大的心理戰攻勢最終黔驢技窮,徒呼奈何,完全無法撼動“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強政治防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