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海海盜襲擊僅次於索馬裏海域 中國深受其害

(2010-07-05 10:26:45) 下一個

南海海盜襲擊僅次於索馬裏海域 中國深受其害
2010年07月        來源:新華網

 

    東南亞國家對區域外力量介入反海盜行動心疑慮。圖為在一次聯合演練中,馬來西亞海警在馬六甲海峽附近海域截獲一艘海盜船。

    於勝楠、趙葉蘋、梁嘉文發自北京、海南

    在南中國海上,如果碰到彎月形小艇,或黑色橢圓形氣墊艇,乘坐人穿戴較為整齊,皮膚並不黑,也不是隻著短褲的普通漁民打扮,那麽有經驗的中國漁船,會下意識地提高警惕,停止作業,駛離這片海域。

    中國漁船遇到的,很可能就是海盜。他們的名號並沒有索馬裏海盜那般響亮,但卻遠比索馬裏海盜殘忍、狡猾。

    6月16日,國際海事局發布了南中國海海盜警報,揭開了該海域海盜嚴峻形勢的冰山一角。之後,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該機構海盜報告中心主任諾埃爾·鍾詳細介紹說,僅6月份以來,海盜已經襲擊了一艘馬來西亞的石油製品運輸船,一艘韓國貨船,兩艘新加坡集裝箱船,一艘中國的石油製品運輸船,以及一艘塞浦路斯集裝箱船。

    國際海事局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發生在南中國海地區(包括馬六甲海峽以及東南亞海域)的海盜襲擊事件,僅次於發生在索馬裏以及亞丁灣的。更為嚴重的是,南中國海的很多海域是“真空地帶”,因而淪為海盜的天堂。

    南中國海成“第二個亞丁灣”

    阿布杜拉·胡它皮亞是芒卡島上的一位普通漁民,一直以來,他過著日出而漁、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但是,大約前年年底,他發現周圍的陌生人多了起來,他安靜的生活也隨之被打破,偶爾有印尼警察出沒,還有軍人的巡邏艇在周圍海域活動。“這些‘陌生人’其實就是海盜,可能是南蘇門答臘省的印尼人,也有可能是外族人。”阿布杜拉·胡它皮亞告訴本報,“我們都不敢跟他們接觸。”

    據諾埃爾·鍾介紹,南中國海海盜多發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印尼的芒卡、阿南巴斯、納土納群島一帶,這裏是國際貿易十分繁忙的航道,大量船隻途徑這裏穿過馬六甲海峽。其中的納土納群島靠近中國國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並跟中國海域存在劃分爭端。

    海盜多發的另一片海域,是處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印尼三國毗鄰的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不適合在馬六甲海峽通航的大型油輪,通常經這兩片海域,穿過望加錫海峽,進入爪哇海,再通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安全技術監督部總經理陳正傑,是一位出海經驗豐富的船長。在他的印象中,“那裏地理條件複雜,島嶼眾多,而且靠近國際航道,海盜容易隱藏和襲擊。”

    海南漁民遭遇的一次最為危險的海盜襲擊,就發生在這裏的蘇拉威西海。

    2007年4月25日22時,海南省“瓊瓊海08099號”漁船從南海海域作業返航途中,主機螺旋槳主軸突然發生斷裂,失去動力後,漁船漂流至蘇拉威西海。回憶起當日晚發生的一幕,船長許德民心有餘悸。他說,23時左右,有三艘菲律賓海域較為常見的“蜻蜓式”漁船駛過來,每艘船上約有3至4人,當時沒有看到他們帶有武器,他們以討要食物為由強行登漁,搶走了大米、方便麵、礦泉水、香煙等物品後離開。

    但令許德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半小時後,那夥人又折返回來,並手持步槍、弓箭,“當時大家都不敢反抗。他們朝天開了兩槍,其中一個還用手做了割喉的動作,警告我們放老實點。”為了安全,許德民他們乘坐兩艘作業小艇棄船逃生,後被馬來西亞漁民救起。

    國際海事局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一季度發生在南中國海(包括東南亞海域)的海盜事件就多達13起,僅次於非洲海域(包括索馬裏海域、亞丁灣海域以及西非海域)的39起,並且近幾年來,南中國海海域發生的海盜事件在持續增多。

有沿岸國警察參與海盜行為

    這些海盜是什麽人?是像索馬裏海盜一樣,十幾二十歲的年輕男子?

    諾埃爾·鍾向本報指出,這裏的情況要遠比索馬裏海盜複雜,“從他們所講的語言來看,很可能是印尼人,但這也不太絕對,因為很多馬來西亞人也能講印尼話,他們多數也不像是宗教極端分子,他們隻是一夥劫匪,打劫過往船隻,搶到後就離開,他們不像索馬裏海盜一樣提出贖金要求。”

    在索馬裏,很多年輕人都想成為海盜,因為在這個無政府國家,通過做海盜,可以輕鬆弄到大筆錢,用來購買汽車、房子,娶到漂亮老婆,而這一切都難以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在南中國海的海盜並不一樣,他們就是為了搶錢,哪怕是為了幾包方便麵、幾瓶礦泉水,甚至不惜殺人越貨。

    諾埃爾·鍾打比方說,他們就像是普通的入室搶劫犯一樣,如果說索馬裏海盜是“聯合匪幫”,那麽南中國海的海盜則是“機會主義分子”,他們伺機而動機,搶完即走。“他們也有槍,但多數情況下是使用刀,趁著黑夜用鐵鉤爬上船隻偷襲。”

    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數十年的反政府和分裂主義衝突,使得當地滿目瘡痍,附近海域的走私、海盜、軍火販賣等海上犯罪活動猖獗,蘇祿群島、蘇拉威西島上腐敗成風、貧困現象、失業現象嚴重。陳正傑船長告訴本報記者,這些海盜多數是貧窮的無業遊民。中國南海研究院任懷鋒副研究員也認為,南中國海的海盜多數是窮人,是因為吃不飽飯才鋌而走險的,這一點並不同於有組織的索馬裏海盜。

    不過,相對於索馬裏海盜那樣明目張膽地劫船,南中國海海域的海盜方式則更為多樣、狡猾。據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介紹,經常會有身穿附近沿海國家警察或軍人製服的人,聲稱要登船檢查,他們會挑出一些值錢的貨物作為所謂的走私物品證據帶走。至於他們是否是真正的警察或軍人,受害者則無從得知。

    海南瓊海市譚門鎮的漁民,遭遇到此類“警察海盜”的事件較多。該鎮漁政站長周世發告訴本報,2007年4月份,在南沙作業的譚門漁民遭到不明國籍的武裝船隻襲擊,有三名中國漁民被打死,兩名被槍打傷。事後交涉過程中,菲律賓方麵不承認武裝船隻是該國軍方,最後就這樣不了了之,“究竟是不是海盜,還是軍人,一直都搞不清楚。”

    據國外專家研究,南中國海的海盜多半是退伍軍人,有的甚至還是沿岸國家軍隊的現役軍人。而海南省相關機構向本報記者展示的一份記錄上清楚顯示,很多發生在南中國海針對中國漁船、貨船的武裝搶劫襲擊事件,都清楚記錄著肇事者是某國的警方或軍方。

反海盜區域合作阻力不小

    到底是冒充軍人或警察的海盜?還是充當海盜的軍人或警察?受害者往往難以明辨,這也給反海盜增添了難度。

    國外研究者把發生在南中國海廣大區域的海盜行為歸納為“亞洲一般型”和“東南亞組織犯罪型”。“亞洲一般型”就是如諾埃爾·鍾打比方的那種“入室搶劫”,海盜利用夜晚靠近行進中船隻,登船洗劫現金和有價物品,這類海盜事件的危害相對較小。

    “組織犯罪型”的海盜活動,目前在南中國海地區愈演愈烈,它們牽涉到龐大的銷贓渠道及相關船籍注冊資料的偽造、船員雇用等作業,已非傳統海盜所能做到,其背後有嚴密的國際運作網絡,堪稱海盜“行業”中的“托拉斯”,這種海盜行為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

    國際海事組織證實,“有組織的犯罪集團”幕後操縱了這類海盜行為。比如,2000年12月遭劫持的日本商船“阿隆德拉-彩虹號”,一部分貨物被海盜運到泰國換成武器,然後轉移到斯裏蘭卡反叛武裝的手裏。另一部分鋁材則被運到了菲律賓的馬尼拉。國際海事局得到的情報顯示,有很多船隻遭劫持後在這片海域消失,一段時間後,通過塗改油漆,更換船名和船籍,在另一個港口大搖大擺地出現,海盜甚至搖身一變成了“合法”船員。

    南中國海地區海盜形勢的複雜性,決定了反海盜的不確定性。在南中國海地區,存在廣大的主權爭議海域,一些海域出現多國爭相執法的情況,而另一些海域則淪為無政府管轄狀態。海盜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經常從一國海域逃到另一國海域,令各國執法機構在追捕中束手無策。

    在任懷鋒副研究員看來,解決南中國海地區海盜問題的出路,隻能是加強區域國家的合作。但他同時指出,相關國家對於“海盜”的界定不一,這給區域合作製造了障礙。比如,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盜”包括:在公海上對另一船舶或飛機,或對另一船舶或飛機上的人或財物等的襲擊行為,突出了遇襲地的“公海”概念。國際海事局則把“海盜”定義為:“登船意圖實施盜竊或任何其他犯罪,以及為實現該行為意圖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界定更加寬泛,其中涉及到沿岸國對海盜事件發生海域的主權管轄。

    顯然,周邊國家聯合應對海盜的行動,在具體實施的層麵上麵臨著主權和法理等棘手問題。

中國深受海盜之害

    中國是全球範圍內海盜襲擊事件的最大受害國之一。國際海事局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度全球發生的406起海盜襲擊事件中,多達32起涉及中國船隻(其中大陸8起、香港20起、台灣4起)。

    中國為國際反海盜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打擊索馬裏以及亞丁灣海域的海盜事件,中國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6月30日在廣東湛江啟航,中國海軍目前最大的作戰艦隻“昆侖山”號(排水量1.85萬噸)船塢登陸艦參與了此次護航行動。按照慣例,中國前往亞丁灣護航編隊在途徑南中國海海域時,多會舉行海上反海盜演練。這並非如外界所說的炫耀武力,而是基於南中國海嚴峻的反海盜形勢。

    目前,中國國際貿易的80%以上依靠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這一航線。盡管如此,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反海盜行動,卻多為象征性的。海南海事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在南中國海海域發生的海盜事件,距離較遠,海事部門的執法觸角目前還難以到達。

    周邊國家之間圍繞島嶼歸屬、海域劃界爭端不斷,讓南中國海地區的反海盜行動變得敏感起來。海盜多發的沿岸國家印尼、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它們都不希望區域外力量介入到當地的反海盜行動。日本曾提出幫助巡航馬六甲海峽,但遭到馬來西亞等海峽沿岸國家的拒絕。

    目前,在南中國海地區的反海盜機製已經有了雛形。2004年底,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簽訂了地區反海盜協議,並且2006年在新加坡成立的情報分享中心。在海盜最為猖獗的海域,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三國建立了海空聯合巡邏行動。

    但是,麵對越來越多的海盜事件,在這片擁有1萬多個大小島嶼、8.1萬公裏海岸線的廣大區域,沿岸國家為數不多的反海盜船隻,有限的反海盜投入,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