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揭秘1950年代台灣絕密特種兵:“武漢部隊”(組圖)

(2010-07-23 07:33:45) 下一個

揭秘1950年代台灣絕密特種兵:“武漢部隊”
2010年07月   來源:新華軍事

 

    據鳳凰網曆史頻道報道:台灣特種部隊在1956年成立,專門負責執行秘密任務,又稱“武漢部隊”。不過,台灣軍方在1951年至1953年間,曾有遊擊傘兵運用計劃和遊擊空降部隊的訓練計劃,顯示在特種部隊編成前,軍方當時是準備將空降部隊和受過傘訓的遊擊隊空投大陸,進行“敵後作戰”。

 

    台灣《全球防衛雜誌》曾撰文介紹過這支特殊的隊伍。名義上特種部隊屬於陸軍總部管轄,但很多任務都是由“國防部”特種情報室或情報局直接指揮,甚至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台灣特種部隊歸神秘的“316指揮部”指揮,但當時特種部隊真正的幕後大老板應是蔣經國。

 

    1960年4月,當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就曾邀請駐台美軍協防司令史幕德將軍,前往中部某地參觀特種部隊,以爭取協助空投特戰部隊到大陸打遊擊,不過美方終究沒有同意。

 

    當時台灣特種部隊編組,不論形態還是員額等方麵,與一般陸軍野戰部隊有極大的差異。

 

    “特種部隊”編組形態,以總隊為單位,總隊之下再區分為團作戰分遣隊(又稱為大隊,其中又區分為作戰大隊、突擊大隊、偵察大隊等),營作戰分遣隊(又稱為中隊),連作戰分遣隊(又稱為分隊)等4種編組層級,其中又以連分遣隊(分隊)為主幹。

 

    每一連分遣隊(分隊)的編組人數,以任務需要而定,隊員人數最多僅有十餘人,由具有各種兵科專長的隊員組合而成,下分支援組、爆破組、火力組和突擊組,每組3人。

 

    除個人已具備原有兵科專長外,在分遣隊組合完成後,還必須進一步學習其它兵科的專門知識,使每位隊員均能成為全方位的通才,以因應詭譎多變的戰況。

 

    特種部隊作戰史:1958年冬,特種第一總隊隊長夏超奉蔣經國指示率領1200人,搭乘C-46運輸機途經泰國抵達孟帕遼機場,增援滇緬孤軍,企圖開辟第二戰場,又稱之為“西南保衛戰”。

 

    但因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事倍功半,以致無疾而終。大部分特戰第一總隊隊員於1961年“國雷行動”(取蔣經國之“國”及當時CIA台北站站長雷克萊恩之“雷”)中,撤退回台。

 

    當時夏超擔任教導總隊總隊長,下轄9個教導大隊,許多孤軍在撤退回台後,因為有叢林實戰經驗且又無親友在台可共謀生計,便編入第四特戰總隊或由其他台灣軍方部隊所吸收。

 

    外傳1962年時,軍方曾派遣700多名特種部隊官兵乘坐運輸機準備向廣東地區進行空降突擊,飛行至半途,因軍方高層獲悉突擊計劃已經外泄,隻好原機折返。

 

    實際上,美國為防止台灣輕舉妄動,幹脆在行動上限製台灣的能力,尤其是對特種部隊的敵後突擊行動,隻允許台灣軍方一次空降十餘名到二十名隊員,這種任務最多隻出動一架C-46或C-47運輸機,真要動用700多名特種部隊官兵,一定是進行大行動,勢必瞞不過美方,而且美方也不會同意。

 

    上世紀60年代,國民黨雖然偏安台灣,除了不放棄“反攻大陸”外,但還試圖在東南亞地區展示軍力,及與友邦合作對抗共黨勢力的計劃,始終未嚐稍歇。

 

    1961年,吳庭豔向美國建議動用台灣軍隊赴越作戰。吳庭豔在訪台時曾參觀過台灣軍方演習,認為台灣軍隊受過嚴格訓練,且西貢政府對越戰逐漸“美國化”亦感到不安。

 

    1961年5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姆尼茲上將訪問西貢時,麵詢吳庭豔:美國應該怎麽做才會對南越最有幫助?據說吳庭豔當麵告訴他,派台灣部隊到東南亞來,美國海、空軍負責台灣的防務。

 

50年代台灣特種兵密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