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戰史今日7.13:戰略初戰 粟裕'七戰七捷'開打(圖)

(2010-07-13 14:43:44) 下一個

戰史今日7.13:粟裕"七戰七捷"開打
2010年07月   來源:新華網

1946年9月,粟裕同誌在“七戰七捷”後,返回淮安華中軍區司令部時的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圖為淮海戰役戰場一角(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司令員指揮華中野戰軍3萬餘人,在江蘇中部地區同12萬國民黨軍展開激戰,連續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黃路等7次戰鬥的勝利,殲敵5萬餘人。這就是我軍曆史上有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鬥中,華中野戰軍對數倍於己的敵人的輪番猛攻,無不堅守成功;而當他們以優勢兵力圍攻敵人時,無不全殲。蘇中戰役具有解放戰爭戰略初戰的性質。粟裕生前回憶說:“軍委要我們‘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




蘇中“七戰七捷”:毛澤東意料之外的戰略初戰
2007年07月   來源:新華網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3萬餘人,在江蘇中部地區同12萬國民黨軍展開激戰,連續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黃路等7次戰鬥的勝利,殲敵5萬餘人。這就是我軍曆史上有名的蘇中“七戰 七捷”。

    朱德說:“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

    “按照毛主席最初的戰略設想,並不準備打蘇中戰役。”88歲的秦鏡老人回憶,全麵內戰爆發後,毛主席“命令粟司令員出擊淮南,實行外線作戰”。

    但粟裕卻認為在蘇中內線打幾仗再西移至外線作戰最有利,這個想法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位於整個中國解放區東南前哨的蘇中解放區,處於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的臥榻之側。圍攻中原解放區後不久,蔣介石便令盤踞於江蘇南通的第一綏靖區司令湯恩伯(後由李默庵接任),兵分四路,向蘇中解放區分進合擊。

    粟裕一反我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通常實行的誘敵深入的傳統戰法,決定把蘇中解放區的前部地區作為初戰的作戰地域,采取內線作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

    麵對1:4的懸殊差距,粟裕選擇了首先攻打蔣介石的嫡係部隊83師——這個師是美械裝備,美國教官訓練,抗戰後期曾作為遠征軍到緬甸作戰。

    “敵人準備在7月15日向我發動進攻。”秦鏡回憶說,“而我們卻在7月13日晚就主動進攻了。”

    這就是粟裕的用兵之道。

    盡管粟裕的戰術十分高明,戰鬥還是打得異常艱苦。

    “行軍中接敵,行軍中展開,行軍中逼近,一旦交手就以死相拚。槍口的火藥味還沒散,我們就又出發了。”秦鏡回憶說,“倉促到連打掃戰場都沒有時間。大家邊跑邊打瞌睡,甚至還有人一頭撞上前麵同誌的槍杆上了。”

    戰鬥中,華中野戰軍對數倍於己的敵人的輪番猛攻,無不堅守成功;而當他們以優勢兵力圍攻敵人時,無不全殲。

    蘇中戰役具有解放戰爭戰略初戰的性質。粟裕生前回憶說:“軍委要我們‘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

    蘇中“七戰七捷”,打擊了國民黨進犯軍的氣焰,在戰略上配合了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軍的作戰。這次戰役表明,依托解放區進行內線作戰,便於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在數量上和裝備上處於劣勢的人民解放軍,隻要實行正確的戰略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就能取得勝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