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民軍隊自抗戰以來的曆次大練兵曆史回顧

(2010-06-21 11:23:04) 下一個

圖書連載:《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第六章 3
2010年06月   來源:新華網

練兵運動

    軍事訓練和練兵運動,是生成部隊戰鬥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戰爭年代和和平時期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最基本實踐活動。"軍無習練,百不擋一;習而用之,一可擋百"。抓好軍事訓練和練兵活動,才能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才能將軍事理論、軍事技術和軍事體製最終轉化為現實戰鬥力。我軍一貫重視軍事訓練和練兵運動,始終將其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有力地推動了部隊的全麵建設,激發了廣大官兵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為提高部隊現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後期的大練兵

    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並取得巨大勝利之際,為適應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準備全麵反攻和對付國民黨可能發動的突然事變,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利用戰鬥間隙進行一次全軍性大規模整訓。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訓軍隊的指示》,要求"一定要在一年內,加緊整訓現有軍隊,在現在物質基礎上與戰鬥生產間隙中,把我軍的軍事訓練與政治工作極大地提高一步"。指示對整訓的時間、內容和練兵方法,以及要達到的目的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尤其強調訓練幹部和班以下骨幹。7月20日,新華社全文廣播了第358旅旅長張宗遜的《冬季練兵工作總結報告》,以供各部隊參考。8月22日,毛澤東、劉少奇、陳毅致電饒漱石、張雲逸、賴傳珠:"華中部隊整訓應著重練兵、帶兵、養兵、用兵四大項,而以練兵為中心",可參考張宗遜總結報告中"打破陳規,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眾運動的練兵方法"。練兵內容,著重提高戰鬥技能,把投彈、射擊、刺殺、土工作業四大基本技術練好。團級幹部及部分優秀營級幹部可由軍部辦訓練隊,學習戰術學、兵器學、築城學、地形學、管理教育(帶兵、練兵、養兵等軍事行政事項)5大項,以提高幹部的管理教育能力和指揮藝術。10月12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加強全黨練兵與軍隊大整訓之決定》,號召全黨研究戰爭、學習軍事,進行大練兵,要求在冬季4個月內至少整訓主力軍60%、遊擊隊30%和輪訓全部民兵。同月14日,毛澤東、朱德致電鄧小平、滕代遠等,要求在做全麵反攻準備中,充實現有小團,健全遊擊隊,加強民兵組織,認真練兵。

    八路軍、新四軍的團以上機關在深入學習中共中央的指示與決定、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各自部隊的實際情況製定了切實可行的軍政整訓計劃,對整訓內容、重點、方法、步驟都作了安排。在整訓全麵展開前,各軍區一般是先訓練一批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及武工隊,以便堅持對敵鬥爭,掩護其他部隊分批整訓。整訓中,多數部隊首先進行政治整訓,在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基礎上開展軍事整訓。為訓練幹部和骨幹,各軍區充分發揮抗大分校、隨營學校和各級訓練隊的作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在1943年冬季先行開展練兵運動,接到中央指示後又重新部署了1944年冬季的練兵工作。晉綏分局作了《關於加強全黨練兵與軍隊大整訓的決定》,軍區成立練兵團,分區成立練兵營,整訓主力軍。山東軍區1944年秋季召開的軍事工作會議討論部署了整軍工作,要求在一年內按先主力後地方的順序進行3至4個月的整訓。華中局和新四軍對整軍作出具體部署,規定從1944年冬至1945年3月開展整訓。全軍的大規模整訓工作,從10月開始陸續展開。

    軍事整訓主要是練兵,並總結帶兵、用兵與養兵的經驗。各部隊掀起以投彈、射擊、刺殺和土工作業等技術練兵為主的群眾性練兵熱潮。在練兵中,改變由機關、教員包辦及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做法,實行能者為師,采取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等群眾性練兵方法和開展競賽活動等方式,把練兵推向高潮。1944年9月,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為表彰大練兵中的積極分子,推廣他們的經驗,在延安召開模範者學習代表大會。賀龍司令員在開幕式上,稱讚這樣的會是個創舉。9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在延安中央大禮堂舉行招待會,招待在延安的全體模範者學習代表。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等中央和軍委的負責同誌,以及在延安的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到會歡迎代表,並相繼發表講話。毛澤東說:"我們開這個會,是代表我們根據地的八千六百萬人民和全國四萬萬五千萬人民來開的。"朱德在講話中號召全軍加緊練兵,"使部隊造成最模範的隊伍,使八路軍、新四軍更堅強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開飯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等分散到代表席上陪餐,還親熱地詢問練兵和前方作戰情況,使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在延安召開的模範者學習代表大會,介紹和讚譽了警備第三旅七團一連連長苗保山和其他英模人物的事跡和經驗,表彰獎勵了298名練兵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模範射擊手、投彈手、刺殺手和體育模範等。《解放日報》還發表《祝邊區部隊模範學習者代表會議》的社論。八路軍冀東部隊在灤河畔練刺殺從此,召開英模大會表彰先進典型的方法被推廣到全軍部隊,從而推動了練兵運動的深入開展。

    為加強幹部和骨幹培養,八路軍、新四軍都十分重視發揮各抗大分校、隨營學校、教導團、教導營以及教導隊的作用。新四軍送各抗大分校學習的幹部達5000餘人。八路軍太行軍區對參加高級幹部會議的幹部進行為期一周的軍事訓練,爾後又組織輪訓隊,分期分批地輪訓了全部營以上幹部。八路軍一些部隊在整訓中還組織幹部戰士學習文化。駐陝甘寧邊區的部隊,有1/4的戰士達到能讀能寫,3/5的幹部能讀報紙。

    八路軍、新四軍的軍區、軍分區,在整訓主力軍和地方軍的同時,對民兵和自衛軍也分期分批地進行了整訓。僅淮北軍區1944年冬就組訓民兵10萬人,還建立健全了鄉以上武裝委員會,調整了幹部,明確了指揮係統,並開展爭創民兵英雄活動。經過整訓,人民自衛武裝的軍政素質明顯提高,成為主力軍的強大後備軍和配合主力軍舉行反攻作戰的重要力量。

    這次練兵,在軍事上提高了部隊的戰術技術水平,同時培養了幹部練兵、帶兵、養兵、用兵的能力,為建設和發展正規兵團培養了骨幹。通過整訓,有效地提高了訓練質量。山東軍區特務團幹部射擊命中率達96%以上,戰士3發3中者占78%。晉綏軍區4大技術的平均成績都在良好以上。據第358旅統計,步槍射擊命中率由練兵開始的48?5%提高到90?5%。特等射手由174名增加到433名。輕重機槍射擊原來成績很差,到冬訓結束時,全旅除4名普通射手外,均達到了特等、優等射手的標準。

    解放戰爭初期的練兵運動

    中共中央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等指示中一再指出:"兵貴精不貴多",要精兵簡政,減輕民眾負擔,以有利於解放區的鞏固和堅持。各戰略區相繼召開複員整編會議,製定精簡整編計劃。經過深入細致的工作,精簡整編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至1946年6月,全軍共複員、轉業23?3萬餘人;同時,還動員吸收部分青年農民參軍入伍。經過整編,全軍共有野戰軍27個縱隊(師)及6個旅,61萬餘人。地方軍劃分33個軍區、102個軍分區、45個隸屬於軍區的獨立師(旅),66萬人。精簡整編,提高部隊戰鬥力,既是爭取和平民主的需要,也是全麵加強人民軍隊建設,準備應付國民黨發動全麵內戰的一項重要措施。

    1946年上半年,各解放區部隊遵照中央指示,開展大練兵運動為了加強軍政訓練,提高思想覺悟和戰術、技術水平,實現由抗日遊擊戰到國內正規戰的轉變,1945年底,中共中央把軍隊練兵規定為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帶領幹部練習射擊翌年解放區三件中心工作之一。全軍各部隊普遍開展"春季練兵"、"百日練兵"等活動。隨著時局的發展,中共中央專門發出《關於練兵的指示》,要求"立即下令全軍練兵,上級督促檢查,將此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中共中央在另一則指示中又強調:現全國性的內戰危機,極端嚴重,我應積極加以準備(特別抓緊練兵)。遵照這些指示,各部隊利用作戰間隙,廣泛開展了軍政練兵運動。政治訓練方麵,各部隊進行了形勢任務教育、階級教育和加強組織紀律性的教育,使廣大指戰員進一步認清了國民黨統治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麵目,克服了和平麻痹思想、家鄉地域觀念以及怕苦畏難情緒,樹立了為人民解放奮鬥的決心。軍事訓練方麵,以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等形式,著重進行投彈、射擊、刺殺、埋雷及近戰、夜戰等技術與戰術訓練。各戰略區還努力辦好軍政幹部學校和各類專業技術學校,培養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經過練兵運動,人民解放軍不僅在政治素質、技術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進一步改善了官兵關係,增強了部隊的團結,提高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20世紀50年代開展的正規統一的軍事訓練

    為掌握新裝備和新戰術,貫徹毛澤東關於"開展正規訓練,迅速提高人民解放軍現代作戰能力"的指示,從1953年下半年至1959年,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以戰鬥訓練為主的正規訓練。其顯著特點是:

    第一,中央軍委及時提出訓練方針、原則,指導軍事訓練工作的開展。1953年底至1954年初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強調部隊軍事訓練工作是全軍的工作中心。1956年3月,中央軍委明確了以積極防禦作為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1957年1月,中央軍委又提出新的訓練方針,即"在人民解放軍原有基礎和優良傳統基礎上逐步提高現代軍事技術,學會在新式武器條件下及夜間和複雜氣候條件下諸軍兵種合同作戰,以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這些方針原則指導下,出現了全軍性的訓練熱潮,部隊訓練取得重大成績。1955年執行訓練任務的步兵部隊由1953年的31?7%上升到60?3%,空軍部隊由53%上升到71?4%。1957年陸軍全訓師達全軍陸軍師總數的77%。據訓練總監部統計,步槍實彈射擊完成率,1953年為47%,1954年為63%,1955年為67%。

    第二,突出幹部訓練,把對幹部的訓練看成是現代化建設中心工作的中心,著力提高幹部現代作戰的指揮能力。彭德懷在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指出:"應明確確定,訓練幹部的工作,是我們在建設現代化軍隊中長期的、經常的中心工作的中心。"不久,彭德懷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又指出:"培養教育幹部的學校工作又為中心的中心。這是因為部隊軍事訓練成績的優劣,各級幹部學習軍事科學成績的優劣,將是決定我軍今後戰鬥力高低的基本標準。"幹部的訓練工作被提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幹部的訓練除院校培養外,還經常搞教學法集訓、首長機關司令部演習和諸軍兵種合同實兵戰術演習等。1954年春夏之交,軍委在北京組織在職高級幹部第一次戰役法短期集訓班,參加集訓的有總部、大軍區、軍兵種、軍事院校領導幹部等共200餘人。通過這次集訓,許多領導幹部增加了學習現代戰爭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軍事科學的信心。

    此後,各大軍區和軍兵種普遍組織了指揮員的戰役法集訓。為了提高諸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1955年11月,由葉劍英任總導演,在遼東半島舉行了一次陸、海、空軍參加的方麵軍抗登陸演習。這次演習是人民解放軍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諸軍兵種實兵合成演習,是20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訓練高潮的重要標誌。1956年後,總部每年都要組織有諸軍兵種參加的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訓練提高部隊的現代作戰能力。1957年7月,沈陽軍區空軍與蘇聯遠東軍區空軍舉行了防空聯合演習。8月,中國、蘇聯、朝鮮三國軍隊舉行方麵軍首長司令部現地演習,訓練在海軍艦隊和空降兵協同下,殲滅敵人瀕海集團的方麵軍進攻戰役的準備與實施等科目。11月15日至12月4日,中央軍委在上海舉辦高級幹部戰役集訓班,學習方麵軍抗登陸戰役的組織實施科目。1959年5月,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南京軍區在杭州灣穿山半島地區組織了加強步兵師渡海登陸對築壘地域之敵進攻實兵實彈示範性演習。除陸軍外,海軍、空軍也派出部分部隊參加演習。這些集訓和演習,有力地提高了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組織指揮現代作戰的能力。

    第三,強調訓練的正規化和製度化。1954年初,總參謀部參照蘇軍的做法,統一規定了8種訓練製度,即請示報告製度、檢查製度、訓練會議製度、教學法集訓製度、學習製度、司令部訓練製度、指揮員訓練製度、校閱製度。年度訓練由國防部長下達訓令,訓練總監部下達訓練大綱和指示,各軍區、軍兵種下發訓練計劃。訓練任務下達後,軍區和軍兵種如要調整訓練課題,需上報訓練總監部批準。完成訓練科目後,經上級考核合格後,方能轉入下一科目的訓練。每年年底,國防部都組織校閱團對部隊年度訓練情況進行檢查考核。這些製度保證了部隊正規化、現代化訓練的順利開展。

    全軍從1953年6月起積極進行以戰鬥訓練為主的正規訓練,廣泛開展一專多能和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活動。圖為戰士們在做訓練前的準備人民解放軍經過幾年的正規訓練,建立了正規的秩序,熟練掌握了新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掌握了與新裝備相適應的戰術,指揮員的軍事素質和部隊戰鬥力有明顯提高。如1957年步兵步騎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四種武器的實彈射擊成績,全軍總評優秀;炮兵炮手能熟練操作火炮,熟悉火炮性能、構造和保養方法,射擊精度和速度總評良好。裝甲兵掌握了戰鬥和夜間駕駛技術,實彈射擊成績總評優秀;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能熟練使用本兵種的各種技術裝備和器材,能在一般戰鬥情況下完成保障任務;海軍各兵種能較熟練地掌握一般條件下戰鬥的技能,潛艇、快艇等部隊的魚雷攻擊命中率近100%;空軍大部分飛行部隊能在晝間複雜氣象條件和夜間簡單氣象條件下,少數飛行部隊能在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完成各種戰鬥任務。

    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群眾性練兵活動和大比武

    1963年至1964年,全軍掀起了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熱潮。這一活動規模之大、熱情之高、影響之深,是人民解放軍訓練史上前所未有的。實踐證明,這一活動的開展,對提高人民解放軍戰鬥力,加強部隊的全麵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於錯誤地開展了反"教條主義"的鬥爭,全軍教育訓練受到極大影響。

    1959年年底,依據"以我為主"思想,中央軍委提出了4條軍事訓練方針:(1)全軍研究毛澤東的軍事著作;(2)繼續總結人民解放軍的經驗,編出自己的條令;(3)研究原子彈、導彈等條件下的作戰與訓練;(4)軍以上幹部選讀部分馬、恩、列、斯的軍事理論,批判地選讀克勞塞維茨的軍事著作。接著,又提出了"少而精"、"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的訓練原則。1960年年初,中央軍委批準成立軍事訓練和軍事學術研究委員會,由葉劍英任主任,領導全軍軍事學術研究和訓練工作。根據這些訓練方針和原則,中央軍委對如何搞好軍事訓練,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全軍特別是幹部中,努力學習毛澤東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理論。1961年中央軍委指示,師以上幹部訓練總時間的1/3至2/3,團以上幹部訓練總時間的1/3至1/2學習毛澤東著作,各類軍事院校普遍開設毛澤東軍事思想課,研究解決軍隊建設特別是教育訓練中遇到的新問題。

    二是確定軍事訓練的重點,統一訓練要求。1960年,葉劍英在《關於軍事訓練問題向軍委的報告》中,總結前幾年軍事訓練的經驗,提出:全軍軍事訓練應注意四個問題,即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反複練、經常練、勤學苦練,特別要在複雜、困難條件下練;掌握練的要領,講究練的方法,海軍在岸苦練、出海精練,空軍在地麵苦練、空中精飛,陸軍在營苦練、野營精練,一切技術訓練都是為了"開得動、打得準、聯得上",一切戰術訓練都是為了"合得成,擺得開,捏得緊";嚴格遵守條令和規章製度;切實防止和減少事故。

    夜間射擊訓練三是編寫條令、條例和教材,完善軍事訓練法規和製度。遵照毛澤東"一定要搞出我們自己的戰鬥條令來"的指示,在葉劍英主持下,軍事科學院組織各級研究機構,在全軍抽調近萬人,開展以戰鬥條令為中心的各種條令、條例、教程的編寫工作。1961年5月後,《合成軍隊戰鬥條令》、《步兵戰鬥條令》和各軍兵種條令、條例等陸續頒布試行。

    新的訓練方針原則的確立,條令條例的頒布,使全軍軍事訓練有了新的標準和依據,為開展軍事訓練並掀起大規模群眾性練兵熱潮創造了條件。

    這一時期,由於軍事鬥爭形勢日益緊張,黨中央、中央軍委高度重視軍隊的戰備工作。1962年,中央軍委發出了"備戰整軍,增加全訓師,大搞訓練"的指示。據此,各部隊從實戰需要出發,狠抓某部戰士正在進行武裝泅渡長江的訓練基礎訓練,突出技術訓練。駐邊、海防和準備執行作戰任務的部隊,結合戰區特點和作戰急需,進行緊急戰備情況下的適應性訓練,如渡海登陸訓練、特種地形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有條件的部隊還響應毛澤東"部隊要學遊泳"的號召,開展遊泳及武裝泅渡訓練。總之,20世紀60年代嚴峻的戰備形勢,增強了各級抓好軍事訓練的緊迫感和針對性。

    在全軍軍事訓練重新起步的形勢下,各級領導機關為了抓好部隊的軍事訓練,深入基層,言傳身教,發揚傳統練兵方法,注意發現和培養典型,促進了軍事訓練的開展。特別是"郭興福教學法"的產生和大力推廣,將全軍群眾性練兵活動推向了高潮。

    1961年,南京軍區某軍軍長李德生在某團2連蹲點抓訓練時,發現該連副連長郭興福在進行小組戰術教學中,吸取了班戰術和單兵戰術教學的優點,教得很活,他便組織工作組對郭興福進行指導和培養,把練技術、練戰術和做思想工作結合起來,形成了很有特色的郭興福教學法。同年,總參謀部在《軍訓通訊》上介紹了郭興福的教學經驗,向全軍推薦了他的教學方法。1962年11月,南京軍區首先在全區推廣了郭興福教學法。接著,郭興福教學法在廣州、武漢、沈陽軍區表演了數十場,受到普遍好評。1963年年底,葉劍英元帥在鎮江觀看了郭興福教學法匯報表演後,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作了書麵報告,指出:郭興福教學法繼承了人民解放軍的傳統練兵方法,把每個戰士練得像小老虎一樣。他建議在全軍推廣。毛澤東對此非常讚賞,並肯定地說:"不僅是繼承,而且有發展"。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發出號召:全軍立即行動起來,開展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群眾運動,"使我軍的軍事訓練,練出更過硬的真本事來,做出更大更紮實的成績來","把我軍的訓練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1月25日至30日,總參謀長羅瑞卿在南京軍區主持召開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現場會議,並將這一先進的練兵方法概括為"紅、活、硬、細、實"。5月,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結部隊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經驗,聯名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基礎訓練方法二十條(草案)》,進一步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指導連隊基礎訓練。南京會議後,各軍區、各軍兵種、各軍事院校迅速開展了創造郭興福式教練員活動,一個深入廣泛的比、學、趕、幫、超的群眾性練兵活動在全軍範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

    郭興福教學法是在群眾性練兵的實踐中產生的,而這一教學法的推廣和普及,又將群眾性練兵運動推向高潮。為了檢查訓練效果,從夏季開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分別組織了大比武。同時選拔尖子選手,準備參加全軍比武。

    在這一運動中,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鼓勵。6月15日和16日,北京、濟南等軍區代表隊向中共中央、毛澤東在羅瑞卿陪同下,察看戰士們在比武中使用的半自動步槍中央軍委領導和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領導人等作了匯報表演。與會領導對匯報的科目及官兵高超的技藝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毛澤東觀看匯報表演時指示:"很好。要在全軍中普及,光有'尖子'部隊是不夠的。普及要很快布置,要抓緊這個工作。"周恩來說,練兵就是這樣的練法。陳毅、賀龍、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還多次觀看了其他部隊的軍事表演,對大比武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人的勉勵,給全軍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促進了全軍大練兵活動。

    在這次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中,各軍兵種部隊、機關結合專業技術和業務特點,培養自己的尖子、典型;把大比武同開展創"三手"(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活動結合起來,通過抓尖子,帶動部隊整體素質的提高。7月上旬,各軍區、各軍兵種比武基本結束。7月16日至8月23日,全軍分18個比武區進行比武(不包括海軍艦艇、岸炮、航空兵部隊)。參加比武的部隊和民兵共1?37萬人,參觀學習的幹部近10萬人。比武中,獲集體一等獎的單位1212個,獲個人一等獎的有2257人,其中各軍、兵種一等集體尖子289個,個人一等尖子545人。

    大比武活動,在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通過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不僅極大地促進了部隊戰鬥力的提高,也帶動了其他工作。在練兵活動中,各級領導深入基層,同戰士實行"五同",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培養和樹立典型,密切了官兵關係;大比武活動的開展,規範了部隊的訓練、工作和生活製度,促進了條令條例的落實,使部隊湧現出一大批懂訓練、會管理、會做思想工作的優秀基層幹部,推動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在這一活動中,也加強了部隊的政治工作,使政治思想工作圍繞中心任務一道去做,真正起到了服務和保證作用。

    20世紀70年代開展的野營拉練和"三打三防"訓練

    1969年蘇聯軍隊挑起珍寶島武裝衝突,中國軍隊被迫進行還擊。麵對蘇聯陳兵百萬的嚴峻形勢,毛澤東認為帝國主義有發動大戰的危險。他要求全黨都要學習軍事,注重戰爭,準備打仗。4月,毛澤東在黨的九屆一中全會上說:"就是要準備打仗,無論哪一年,我們要準備打仗。"全軍各部隊相繼召開戰備訓練會議,掀起為"準備打仗"而練兵的熱潮。

    1969年十一二月間,沈陽軍區某師將部隊拉出營房,進行"千裏野營"。與此同時,新疆軍區、濟南軍區的一些部隊也拉出營房進行拉練。

    1970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部隊進行野營拉練的報告上,揮筆指示:這樣訓練好。11月24日,毛澤東又在北京衛戍區《關於部隊進行千裏戰備野營拉練的總結報告》上批示:"全軍是否利用冬季實行長途野營訓練一次,每個軍可分兩批(或不分批),每批2個月,實行官兵團結,軍民團結。"還嚴肅指出:"如不這樣訓練就會變成老爺兵。"

    全軍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從當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迅速掀起了冬季長途野營訓練的熱潮,拉練的第一階段,側重進行階級教育、光榮傳統教育和演練行軍宿營、偵察警戒、生活管理、做群眾工作等。第二階段,主要搞一些急行軍、夜行軍,側重練指揮、練通信聯絡、練戰術技術、練諸兵種的協同動作和後勤保障。擔任機動作戰任務、守備任務和施工、基建、生產任務的部隊以及海、空軍地麵部隊、軍隊院校和大軍區以上機關,也根據自己的情況組織了拉練。

    野營拉練運動在各軍區、各軍兵種廣泛地開展起來。部隊廣大指戰員在江河、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等野戰環境,練習行軍、做飯、宿營、警戒。同時采取走訓與駐訓相結合的做法進行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演練突破、迂回、包圍、追擊、防禦、反衝擊等攻防作戰戰術,演練打坦克、反空降、反空襲等戰術技術。海軍組織了海上拉練,鍛煉海上作戰和生活能力。空軍組織了轉場訓練,鍛煉部隊機動能力。

    野營拉練訓練,培養了部隊指戰員在野戰條件下"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密切了官兵關係,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

    1972年4月19日,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辦好教導隊和輪訓部隊基層幹部的指示》,要求在兩年內把基層幹部輪訓完;某部教導隊進行隊列訓練有實戰經驗的軍、師、團領導幹部要親自任教,進行傳、幫、帶。一個大辦教導隊的熱潮在全軍興起。軍、師、團及戰爭年代過來的領導幹部親自任教,講傳統、講戰例,學技術、練戰術,學習組織訓練的教學法。至1973年年底,全軍有1?9萬餘名團以上幹部到教導隊任職任教。60%以上的軍長、師長和政治委員任教導隊的連、排長。教導隊一般3-4個月,經過這種短訓,幹部的軍政素質提高很快,裝甲兵某部幹部戰士共同研究坦克訓練中出現的問題80%的幹部達到了會講、會做、會教,能組織本級訓練,能指揮本級作戰的"三會兩能"要求。

    為了適應戰備形勢的需要,這一時期,全軍開展了以打坦克為主的"三打"(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訓練。防化兵某部正在進行防原子、防化學演習1972年下半年,全軍舉辦了反坦克訓練班。其後,又有9個軍區舉辦了團以上幹部參加的反坦克集訓,培養大批訓練骨幹和示範分隊。1973年,北京、濟南、武漢、南京、廣州5個軍區組織的6次較大規模的演習,都突出了打坦克內容。全軍打坦克訓練,從單兵打坦克到小組打坦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反坦克技術、戰術。如實行遠、中、炸、阻相結合的方法打擊敵坦克。在反坦克陣地設置上,利用和改造地形,設置反坦克雷區、反坦克壕、反坦克三角錐、三角連環坑、反坦克壩及斷崖、絕壁等,形成多層縱深梯次的反坦克網狀陣地,以阻製快,層層打炸。在全軍打坦克訓練全麵展開,形成群眾性練兵運動後,各部隊相繼組織了打敵集群坦克訓練,把"三打"運動推向了高潮。

    世紀之交的科技大練兵

    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拉開了高技術戰爭的序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軍事高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著軍事鬥爭的麵貌,引發了軍事領域一係列革命性的變化。在軍事革命浪潮的衝擊下,世界強國軍隊的訓練理論出現了新的變化。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敏銳地認識到,飛速發展的現代高技術已向我軍提出嚴峻挑戰,現代戰爭正成為高技術戰爭。要研究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的特點,加強軍隊的質量建設。

    1993年1月,中央軍委作出新的戰略決策,把未來軍事鬥爭準備的立足點轉到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上來。這一方針的確立,從總體上、根本上為新時期軍事訓練指明了方向。

    199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的同時,中央軍委適時提出科技強軍戰略和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戰略思想,即"在軍事鬥爭準備上,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向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下局部戰爭轉變;在軍隊建設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把軍隊戰鬥力的主要增長點放在提高軍隊人員高科技素質和武器裝備的高科技含量上。

    在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和科技強軍戰略的指引下,科技練兵的高潮在全軍掀起。從1993年起,總部有計劃、分步驟連續4年組織了全軍性大規模的專題軍事訓練活動:1993年啟動訓練內容改革,重點開展城市作戰、登島作戰、山地作戰和空降作戰"四種綱目"訓練;1994年重點開展高技術條件下整師整團的夜戰訓練;1995年重點研究創新合同作戰的有效戰法;1996年重點研究對抗訓練方法,並大力開展模擬訓練。

    1996年7月7日,全軍舉辦訓練改革現場觀摩交流活動。10月24日,江澤民參觀了訓練模擬器材成果展覽。全軍四年的訓練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基本建立了以新一代訓練大綱為標誌的訓練內容體係,以新的作戰條令為標誌的戰法體係,以新的訓練指導法為標誌的訓法體係,以新的訓練法規為標誌的正規化管理體係,並探索了以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為標誌的新型訓練形式。

    1998年秋,總參謀部在遼寧遼陽舉辦了科技練兵的集訓。江澤民看了總參謀部"遼陽集訓"的報告後,批轉全軍。一個群眾性的科技練兵活動在全軍迅速掀起。江澤民親自深入部隊指導,指出:"抓訓練的關鍵是要落實科技練兵","這是適應當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提高官兵現代軍事技術素質,增強部隊戰鬥力的一個重要舉措。這件大事必須切實抓緊抓好"。2000年4月,江澤民觀看了北京軍區科技強軍成果網上演示,給予充分肯定。

    2000年初,中央軍委轉發了總參謀部《關於廣泛深入開展科技練兵,全麵提高部隊打贏高技術戰爭能力的意見》。《意見》要求全軍各部隊充分認識科技練兵的戰略地位,切實擺上新時期部隊建設的中心位置,各級黨委必須統攬,主官必須主抓,機關必須合力,加速科技練兵的推廣普及,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證科技練兵持續健康的發展。

    軍委和總部首長紛紛深入科技練兵現場,進行指導。2000年10月,"全軍科技練兵成果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展示了全軍科技練兵取得的豐碩成果,交流了經驗,深化科技練兵的方向和任務進一步明確。

    科技大練兵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全軍將士練就了過硬的軍事素質,整體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海軍艦艇編隊穿越太平洋,一批海軍飛行員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空軍實現了全方位機動,全天候的飛行員和團隊不斷增加;導彈部隊具備了各種條件下的發射能力;炮兵、裝甲兵加強了數字化建設,快速反應能力不斷提高;全軍陸續建立了指揮自動化係統;輕武器性能和防化檢測水平跨入國際先進行列。與科技練兵相呼應,全軍將士的知識結構正在發生質的飛躍。一大批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管理知識,能夠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和組織指揮現代戰爭的軍事人才群體正在形成。

    新世紀新階段的軍事訓練

    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全軍軍事訓練會議在北京召開。6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軍軍事訓練麵臨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必須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把軍事訓練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加強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要著眼有效履行我軍曆史使命,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為目標,圍繞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的主題,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堅持全麵提高官兵素質,堅持走科技興訓之路,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訓練發展,為確保我軍打得贏、不變質服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關於軍事訓練的重要指示和全軍軍事訓練會議精神,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不斷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確保軍事鬥爭準備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和有效落實,全軍和武警部隊正不斷加2006年全軍軍事訓練會議開幕前,胡錦濤會見與會代表大軍事訓練改革創新力度,有力提升了部隊的訓練質量、訓練效益和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戰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