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已建成10多條軍用戰機高速公路戰備跑道

(2010-06-21 10:59:00) 下一個

中國已建成10多條軍用戰機高速公路戰備跑道
2010年06月    來源:解放軍報

 

航空軍事運輸從無到有

    主題詞:軍事交通運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靠的就是軍事交通運輸。伴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壯大,經過幾代軍交人的共同努力,我軍軍事交通運輸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初步構建了縱橫銜接、通達完備的立體國防交通網絡體係,探索出軍地保障力量一體建設、一體運用的戰略投送能力建設路子,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經受住了一次次嚴峻考驗。

    跨國軍演、跨區機動、陸空聯合投送,戰略投送能力折射軍隊戰鬥力

    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立體交通網絡已初具規模,軍事交通由過去的單一保障向立體保障跨越,運輸方式由過去陸路交通運輸為主,變成天上、地麵、水上立體輸送;運輸手段由過去的“悶罐載運”,發展到高速公路汽車、鐵路動車組、空中大型運輸機的“快速機動”。部隊快速機動能力和遠程投送能力實現了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需要。

    汽笛長鳴,鐵流滾滾。2007年7月28日13時10分,參加“和平使命-2007”演習的軍用列車,緩緩從中國境內駛向國門,駛向俄羅斯境內預定演習地域。

    這次超長時間、超遠距離、成建製攜帶重裝備的跨國輸送,往返2萬餘公裏,是對我軍遠程機動保障能力的一次實際檢驗,在我軍軍交運輸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秋風瑟瑟,機聲隆隆。如今每到老兵退伍時節,一架架大型客機,就會滿載著西部邊防一線部隊的老兵,從西藏拉薩、新疆喀什等機場騰空而起,飛往天府之國成都,飛向六朝古都西安。

    建國初期,我軍進藏部隊靠的是官兵的鐵腳板,當時進出時間以年來計算。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後,人員、物資進出藏靠的是車輪子,以天為單位計算,一般要10天左右。如今改為空運後,往返周期以小時計算,隻需2-5小時即可。

    這些頭一天還在邊關哨所站崗巡邏的老兵,第二天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兵貴神速。戰略投送能力是軍隊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支軍隊威懾力的大小,不僅在於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更在於其機動投送能力的強弱。

    2009年9月10日,在偉大祖國喜迎60華誕前夕,總後軍交運輸部結合廣州軍區某摩步師的跨區機動,組織了一次輕裝部隊陸空聯合投送演練。

    一聲警報劃破長空,某部緊急啟封車輛裝備,采取摩托化快速機動至廣西某機場。

    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劃破長空,首先起飛的貨機緩緩降落在湖南某機場,其他3架客機每隔兩分鍾相繼到達,緩緩滑入停機位置。緊接著,13台機場專用保障車、11台地服設備、50多名機場專業保障人員、20多台聯勤接運車輛,迅速駛入指定位置,展開協同保障。短短15分鍾,數百名參訓官兵及隨行裝備、物資卸載完畢。

    這次陸空聯合投送,4架民航飛機、一列動車組、幾十台民用車輛,利用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輸送部隊近千公裏。我軍首次綜合利用民用運力組織輕裝部隊陸空聯合投送演練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我軍軍交運輸訓練史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目前,我軍鐵路輸送距離已由過去每天400公裏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裏;公路軍事運輸由過去每天不到300公裏提高到500公裏,高性能、大噸位汽車比例大幅增加;水路軍事運輸從近海內河保障發展到遠海遠洋保障;航空軍事運輸從無到有,從單一運送新老兵發展到人員和物資運輸、從完全依靠民航發展到軍民運力並用,基本形成了綜合立體的現代運輸體係,在保障汶川抗震救災、玉樹抗震救災、援外運輸及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速路上起降飛機,民航海外投送救援人員,檢驗軍地一體運輸保障體係

    改革開放以來,我軍通過深入開展軍交運輸正規化建設,建立健全軍地協調機製,促進了軍交運輸軍地一體化保障體係的創新發展,軍交運輸保障能力實現整體躍升。

    軍列馳騁,動若風發;口令聲,馬達聲,汽笛聲,聲聲入耳。一幅幅畫麵在不停地切換,一個個指令在不停地傳出。某軍代處值班員坐鎮調度台,輕點鼠標,千裏之外鐵路線上的軍列運行狀況,便可盡收眼底,正可謂“運籌三尺調度台,決勝千裏鐵道線”。

    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要求,軍交運輸部門圍繞“聯得通、看得見、用得上”的建設原則,研製開發了軍交運輸動態監控係統,連通了三級五線軍交運輸指揮控製體係,並緊緊依托國家交通行業信息技術平台,使軍事運輸組織指揮初步實現了網絡化和可視化,軍事運輸調度指揮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快車道。

    戰場交通設施是軍事運輸的基本依托,也是軍交運輸保障體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交運輸部門緊緊依托地方交通網絡建設,著眼戰略投送和作戰機動需要,對主要方向鐵路、公路戰略戰役通道、部隊作戰機動道路、水路戰備碼頭等進行重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交通網絡布局,提高了通達深度,戰場通行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1989年9月,在沈大高速公路某區段上,數架銀色的戰鷹從3000米高空俯衝而下,呼嘯著向地麵撲來,隨著幾個漂亮的著陸動作,依次安全降落在筆直、寬敞的高速公路跑道上。這條高速公路飛機跑道的建成在我國是首創,它向世人宣告:中國也能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飛機了。

    “九五”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建成了10多條這樣的飛機專用跑道。

    過去,濟南軍區某裝甲旅進出口道路是一條塵土飛揚的小路,裝備進出要靠大型拖車,一台一台拖出去。像這樣道路不暢的情況,在一些單位還比較普遍。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十一五”以來,采取中央補助、地方配套的辦法,安排邊防公路建設11600多公裏、部隊進出口道路2000餘公裏,打通了部分重要的“卡脖子”路段,在新改建鐵路中貫徹軍事要求350多項,建成水路戰備滾裝碼頭19座,初步形成了戰場交通網絡,為部隊快速機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軍地保障力量的有效凝聚和運用,為提高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奠定了基礎。利用交通部門和企業海外保障體係,完成了赴索馬裏、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海軍編隊的運輸補給。利用民航運力,在實施印度洋海嘯、海地及智利地震災害等國際救援行動中,保障了救援人員和救災物資在第一時間快速投送到位。

    特別是汶川抗震救災,舉三軍運輸之力,聚全國交通之能,采取鐵路輸送、航空投送、摩托化機動等方式,將10多萬救災大軍快速投送到災區,創造了單日鐵路輸送部隊數量最多、單日航空輸送密度最高、整建製部隊摩托化機動距離最遠、野戰條件下軍車運行管理最有效的新紀錄,為奪取抗震救災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未來作戰,保障部隊大規模投送、遠程投送、高速投送

    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新的使命任務,對軍交運輸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部隊在規模上走得更多、在距離上走得更遠、在速度上走得更快?通過幾十年建設實踐,我軍軍交戰線官兵對提升戰略投送能力建設有了新的探索。

    ——加快發展以海空運力為重點的戰略投送力量建設。以保障我軍多方向、遠距離快速機動為目標,抓緊建立立體程度更高、運力結構更加合理的運輸力量體係。

    增加大型運輸機數量,優化航空運輸力量的結構比例,重視發展運輸直升機力量,提高跨越複雜地形和垂直保障能力。加快研製生產和購置大型運輸艦船等裝備,提高戰略海運能力。

    ——構建運轉高效的軍交運輸體製機製。實踐證明,軍交運輸保障作為部隊機動和後勤保障的關鍵性要素,隻有統籌規劃、集約使用,才能實現軍地各種運輸力量的有效銜接和優勢互補,確保部隊行動需要。

    去年下半年,我軍4個軍區的4個成建製陸軍師、數萬名官兵參加跨區演習,動用各種車輛和武器裝備之多,部隊機動總裏程之長,堪稱我軍軍演之最。民航、鐵路、公路聯合投送成建製部隊,高效運轉的軍交運輸體製機製為保障演習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一大亮點。

    ——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戰場保通能力。在新形勢下,必須根據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和要求,針對交通運輸線易遭打擊破壞的特點,對重點交通目標科學分類分級,搞好隱蔽偽裝,變被動防護為主動防護,變普遍防護為重點防護,把交通線路、重要目標、技術裝備、運輸工具等納入整體防護體係之中。

    加強交通專業保障隊伍建設,根據作戰任務和交通保障需要,把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通信等各類交通專業保障隊伍建實、建強,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動、用得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