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軍振興三大絆腳石:腐敗 虐兵 重大事故頻發

(2010-05-12 08:19:37) 下一個

俄軍振興三大絆腳石:腐敗 虐兵 重大事故頻發
2010年05月   來源:國際在線

5月4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參加彩排的預警機編隊飛過紅場上空。新華社/法新

    在5月9日的閱兵式上,俄羅斯軍隊通過武器展示,再次亮出了自己的“肌肉”,人們似乎依稀看到了昔日蘇聯紅軍的威風。雖然閱兵式彰顯了俄方的軍事實力,但卻難掩軍隊建設中的一些問題。貪腐、虐兵、重大事故頻發等老大難問題,已經成為製約俄羅斯軍隊複興的絆腳石。

    軍隊內部出現“碩鼠”

    作為俄羅斯全社會麵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腐敗問題同樣是俄軍隊的頑疾。俄新社援引俄首席軍事檢察官謝爾蓋·弗裏金斯基提供的數據稱,2009年,在部隊整體犯罪案件數量減少16%的情況下,與腐敗有關的違法案件數量卻增加了5%以上。主要涉及舞弊和欺詐,以及挪用和貪汙公款、賄賂及濫用職權。

    據俄《觀點報》報道,俄軍內部的腐敗問題主要發生在落實國防采購、軍隊科研,以及住房計劃的環節上。該報舉例稱,俄國防部某設計機構領導人沒有向200多名下屬支付工資,但他的兒女卻瀟灑地往返於莫斯科和勘察加半島,原因在於這位領導人竊取了200萬盧布(約合6萬美元)的公款,供其子女消費。

    比貪汙公款更甚的是油料貪腐。俄羅斯陸海空三軍的能源基石是石油,伴隨巨大石油需求量的則是半公開化的巨額“石油貪腐”。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作為俄軍中“最不省油的燈”——俄羅斯空軍,其所駐機場對於航空煤油的日常“人為損失”,需要以千噸為單位來計量,是俄民用機場耗損的10到100 倍。這些被人為盜走的航空煤油,一部分被銷售給軍隊駐地附近的廠礦企業或廉價出售給平民,但絕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加油站,在那裏被用來對柴油進行稀釋,之後所得到的混合燃料索性被當作汽油直接賣給汽車車主。

    嚴重的貪腐行為讓俄羅斯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俄首席軍事檢察官謝爾蓋·弗裏金斯基對媒體說,去年俄羅斯因軍隊腐敗而遭受的損失超過30億盧布(約合1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倍。去年,俄軍腐敗案件數量達1500件,其中,70%以上是軍官犯罪。而今年1至2月,軍隊腐敗情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國家因此蒙受的物質損失同比超過4倍。

    虐兵醜聞影響形象

    與腐敗同樣阻礙俄軍振興的因素,還有士兵或低級軍官遭虐待這個老大難問題。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今年2月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大約一半的俄羅斯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和其他親屬到軍隊服役。其中,在選擇拒絕親屬參軍的理由時,竟有75%的人稱擔心入伍後會遭到老兵欺負。

    俄新社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部高層人士的話說,“2008年有1082名軍人受到軍官犯罪行動的侵害。共有280名軍官因虐兵而被起訴”。

    俄新社披露的一些虐兵案細節令人發指:2008年春天,遠東軍區一名軍官用燒紅的烙鐵折磨7名軍人。在車臣,一位團級指揮官為了對上級隱瞞一名準尉中毒的事實,在有診斷記錄的情況下,竟然禁止這位準尉住院,並命令下屬讓其複員離開車臣。結果,這名準尉在途中死亡。得知此事後,這位指揮官要求下屬找到準尉的屍體並處理掉。

    此外,俄《報紙報》網站去年7月還報道了阿爾泰地區的駐軍發生集體毆打達吉斯坦族士兵的事件。被毒打的士兵忍無可忍,宣布集體絕食,要求調到其他部隊服役。

    重大事故不斷發生

    此外,重大事故及其引發的人員傷亡和社會影響,也令俄軍形象遜色不少。俄《獨立報》去年7月報道稱,俄國防部和其他強力部門的非戰鬥減員正在增加。報道援引非政府組織社會院老兵、軍人及軍屬委員會主席亞曆山大·坎申的話說,2009年第一季度非戰鬥減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5%。

    值得一提的是,俄新社評選的2009年俄羅斯軍隊十大新聞事件中,涉及重大事故的新聞竟有3件。其中包括,“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隊長伊戈爾·特卡琴科墜機身亡,俄海軍太平洋艦隊一架“圖-142”遠程反潛機在韃靼海峽水域上空失事,以及位於烏裏揚諾夫斯克的俄海軍第31軍火庫起火並爆炸。

    如果說特卡琴科之死主要是個意外,那麽涉及“圖-142”遠程反潛機和第31軍火庫發生的悲劇,則更多與技術原因和疏於管理等人為因素有關。

    其中,第31軍火庫事件反映出了俄軍多年的積弊。調查顯示,這起事故是由軍火庫工作人員在對倉庫內的彈藥進行廢舊處理時操作不當引起的。此後,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根據對軍用倉庫和軍火庫的檢查結果做出幹部調整決定。另外,主管部門也計劃把有潛在危險的彈藥存放設施從大城市遷出,並采購具有不可燃和不腐爛包裝的彈藥。

    新聞延伸:軍隊改革遇阻官兵精神壓抑

    如果說貪腐、虐兵等暴露出的是俄軍的老毛病,那麽部隊結構變化則是在俄軍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新一輪的俄軍改革始於2008年秋,其內容涉及調整軍事結構、重組中央軍事指揮機構、減少軍官和將軍數量、取消準尉學校,以及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等。截至去年12月1日,俄國防部完成了與軍隊轉型有關的大部分組織編製調整。其中,陸軍率先推行改革,由“軍區—集團軍—師—團”四級體係,轉變為“軍區—作戰司令部—旅”三級體係。

    去年6月,莫斯科軍區在下諾夫哥羅德州舉行以旅這一新作戰編製為單位的重要戰術演習,以檢驗部隊改變建製後在夜間發動進攻的能力。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對演習給予高度評價。

    但是,一次演習並不代表整個改革取得成功。俄新社的資料顯示,軍隊改革的成效並非十分樂觀。俄軍總參謀部的檢查結果顯示,60%的旅得到了“及格”的評級,1/3的旅被評為“良好”,陸軍沒有一個旅被評為“優秀”。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包括過渡階段不可避免的困難因素、訓練水平不夠,以及現代化軍事裝備匱乏等。

    此外,由於部隊結構調整計劃涉及裁軍20萬,因此引發了官兵不穩定情緒上升。俄《獨立報》去年3月援引一項民調結果稱,普通軍官在心理狀態這個選項中大都選擇了“精神壓抑”。軍事改革也成為反對黨發泄不滿的話題。俄共58名成員去年聯名上書梅德韋傑夫總統,表示改革將成為俄海陸空三軍有史以來的“最大災難”。(《世界新聞報》 趙漢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