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前蘇聯海軍三代航空母艦設計均有“先天不足”(組圖)

(2010-04-05 13:30:32) 下一個

前蘇聯海軍三代航空母艦設計均有“先天不足”

2010年04月         

“莫斯科”級的直升機航母

海軍 李傑

1962年10月,美國出動8艘航空母艦、90多艘水麵艦艇、68個中隊的戰鬥機和載有核彈的轟炸機;從美國佛羅裏達半島到波多黎各的加勒比海一線,形成一道長長的立體封鎖。麵對美軍航母編隊的嚴密圍控和空中戰機的壓迫,蘇聯最終撤出了部署在古巴的42枚導彈和伊爾-28型轟炸機。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軍航母編隊在軍事對峙中充分展示了軍事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後,蘇聯一改原先認為航母是“海上活棺材”的思路,決定建造“航空母艦”。先後設計建造了“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基輔”級航母和“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大型航母,以及最終夭折在船台上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航母。

近年來,俄羅斯領導人多次宣布將建造新型核動力航母。客觀分析俄羅斯航母的發展之路,可以看出:其發展曆程充滿坎坷,雖然一度有所突破,但還算不上成功,仍存在很多問題。

航母任務認識不清,多能不如專一

由於對航母的任務使命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蘇聯每一代航母都將兩種以上作戰任務“嫁接”在一起作為設計目標,結果最終獲得的設計方案往往更像巡洋艦。

上世紀50年代,蘇聯軍方高層認為,來自海上的最大威脅是美國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當時美國的戰略核潛艇能從水下發射“北極星”A-1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2200千米,如果要用它打擊蘇聯縱深目標,就必須抵近蘇聯近海海域。

基於這種判斷,蘇聯決定建造2艘“反潛航空巡洋艦”,即後來被定名為“莫斯科”級的直升機航母。該級艦與西方的直升機母艦有很大不同,後者主要搭載並使用直升機作戰;而前者則把反潛巡洋艦與直升機母艦“捏合”在一起,戰艦前甲板布滿反潛導彈、反潛火箭、魚雷等武器,雖然被稱為直升機航母,卻隻能搭載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

蘇聯海軍的第二代“基輔”級航母

順著這一思路,蘇聯海軍的第二代“基輔”級航母依然有大型反潛巡洋艦的艦艏,甲板前部仍裝有大量的反潛、反艦和防空等武器。該艦的最大進步就是采用了斜置的直通式甲板,並搭載有13架雅克-38固定翼飛機和21架卡-25直升機。依靠這種航母很難爭奪製空權,蘇聯海軍把“基輔”級航母視為可執行反潛、反艦和防空任務的超大型巡洋艦。

事實上,雖然“基輔”級航母配備大量反潛器材,但對活動在遠海的美國戰略核潛艇幾乎沒有威脅。因為它不僅缺少探測能力,也沒有可靠的打擊兵器。其配備的雅克-38戰機的作戰半徑僅240千米,如果帶彈量超過1噸,該機的留空作戰時間就很有限。

作為蘇聯的第三代航母,也是目前俄海軍唯一的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達6.75萬噸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大型巡洋艦的外形。

不過,該航母雖然也有了斜直兩段飛行甲板,但搭載的艦載機數量仍十分有限,隻有22架固定翼飛機和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與飛機數量偏少對應,該艦上的反艦、防空和反潛等武器依然很多。龐大的攻防火力和較少的艦載機使該航母的作戰能力極易使人聯想起“重型載機巡洋艦”。

可以說,蘇聯海軍這幾代航母的發展都是采用多功能結合的設計理念,其主觀願望是希冀能夠應對多種威脅,但實際結果卻往往是哪一項都難當大任。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起降技術缺少規劃,技術無法積累

由於幾代航母采用的艦載機起降方式沒有係統的規劃,因此既沒有辦法逐步改進,也幾乎沒有技術上的積累和提高。

第一代“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在飛行甲板上有4個直升機起降點和2台升降機,且搭載的完全是直升機;它們的起降方式自然是直上直下。第二代“基輔”級航母采用了略為斜置的直通式甲板,該甲板除了要供21架直升機起降外,還要為12架雅克-38戰鬥機提供起降服務。這一起降方式與“莫斯科”級直升級航母大相徑庭,需要重新研發。

到了“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時代,它的起降方式再次發生巨大變化。前兩代航母在起降技術方麵的經驗再次無用。“庫”級航母搭載有18架蘇-33重型固定翼戰鬥機、4架蘇-25固定翼教練機,以及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和2架卡-31預警直升機。該艦有2條交匯於艦艏的跑道,左跑道長205米、右跑道長105米。在“庫”艦前端有一個上翹角約12度的滑橇甲板。

第四代航母“烏裏揚諾夫斯克”號在艦載機起飛技術方麵又有大的改進:不僅艦艏繼續裝有滑橇式甲板,而且還計劃在甲板上安裝2台彈射裝置,因而它的起降方式又向“尼米茲”級航母靠近了一步。可惜由於它最終被拆毀在船台上,使這一計劃終成泡影。

由此可見,蘇(俄)海軍前四代艦載機的起降方式各不相同,沒有形成係統連貫的模式,不僅花費了更多的研發經費,而且技術積累少。

俄羅斯宣稱下一步將建造的新式航母,滿載排水量在6萬噸左右,采用核動力驅動,但是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依然采用滑橇技術,雖然可以借鑒“庫”艦的經驗教訓,但這種方式無法滿足無人機的需要,而且起飛效率也不高,必然導致航母在作戰性能方麵處於劣勢。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載機發展方向不明,新機難以問世

由於航母甲板形狀及艦載機起降方式的不斷變化,使得其各代航母艦載機也出現跳躍發展和變化快的勢頭,但這樣的結果導致技術性能和作戰能力提升並不明顯,反而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航母艦載機的差距在逐漸加大。

如前所述,第一代“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上的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由於航母的總體設計思路出現偏頗,加之該直升機的性能有限,所以無法對美國的戰略核潛艇造成威脅。第二代航母又循著反潛的思路繼續發展,結果導致“基輔”級航母和沒有多少作戰能力的雅克-38“鐵匠”戰鬥機的問世。

第三代“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總算配備了18架重型艦載機——蘇-33戰鬥機,外加4架固定翼教練機,但由於甲板與機庫空間有限,該航母沒有配備輕型戰鬥機。為了預警的需要,該艦隻好采用預警直升機作為權宜之策。

至於俄羅斯高調宣布建造的新一代航母,迄今也沒有宣布與之配套的艦載機。看來,俄羅斯要想為其下一代新航母配備的美國F-35C那樣的第四代戰鬥機,至少在短期內難以實現。

另外,各級航母上的大量艦載武器實際已成為一種累贅:不僅不能為航母增加保護或形成特有的作戰能力,反而削弱了航母艦載機的搭載數量,影響艦載機的使用。從“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到“基輔”級航母,再到“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大型航母,全都配備了大量的反潛、反艦和防空等武器。就連提前夭折的“烏裏揚諾夫斯克”也載有數量可觀的艦載武器,包括1座雙聯裝SUW-N-1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4座六聯裝SA-N-12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12座SS-N-19遠程反艦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等。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航母所需的中遠程、反潛防護完全可以由編隊中的其他戰艦來提供。航母的主要戰力就是艦載機。如果不能擺脫堆積眾多艦載武器的遺風,俄未來航母的實際戰力仍將受到影響。

未建成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模型

相關鏈接

“莫斯科”級航母長189米、寬34.1米,飛行甲板長81米、寬34米,滿載排水量19200噸。采用2台蒸汽輪機驅動,航速29~31節。艦載機有14架Ka-25反潛直升機,還裝備有防空導彈、反潛導彈、57毫米炮、反潛火箭、魚雷等。

“基輔”級航母長273米、寬47.2米,滿載排水量43500噸,動力為4台蒸汽輪機,續航力13500海裏/18節。艦載機共33架,分別為:12架雅克-38“鐵匠”戰鬥機、19架卡-25A或卡-27反潛直升機、2架卡-25B直升機用於超視距引導。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長306.3米、寬73米。艦上裝有滑躍式飛行甲板,飛行甲板長304.4米、寬72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最高航速32節。艦載機包括:18架蘇-27K式或蘇33、4架蘇25UTG、15架卡-27直升機、2架卡-31直升機。

“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一艘超級航母,排水量約79758噸,動力裝置為核動力。該艦采用了飛機彈射器。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負責建造,到1991年11月完工約40%,因經費不足,被拆毀在船台上。






































新民晚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