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受美日鉗製中國海軍僅3、4條水道出海 需防甲午重演(圖)

(2010-04-28 12:03:04) 下一個

島鏈困擾中國海軍 受美日鉗製僅3、4條水道出海
2010年04月          來源:新華網

中國海軍新型艦艇編隊。

    《國際先驅導報》 海韜  

    目前的9大出海口中,真正能夠經常利用的僅為3至4條,且與美日印等國艦艇進出大洋的航線相互重疊,監視與被監視、跟蹤甚至惡意挑釁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

    作為海洋國家的日本,對於中國海軍的動向一向最為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4月13日,日本防衛相北澤俊美在閣僚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月10日在衝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發現了正在南下的中國艦隊,包含2艘潛艇在內共計10艘艦艇。

    安靜了一段時間的日本媒體找到了興奮點,這幾天的電視上反複播放中國艦隊的錄像,報紙上也是用大圖片展示日本自衛隊拍到的中國軍艦照片。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海軍人士說,日本之所以如此大驚小怪,隻能說明中國軍艦出海次數少,日本應該適應中國軍艦更多更頻繁地走出去。然而,中國海軍出海的每一步都不是那麽容易,不僅是出海水道的地理限製,而且美日更是部署重兵圍堵中國海軍駛入大洋。

網友繪製的島鏈示意圖。

    遠洋水道遠非“通暢無阻”

    受到海洋地理環境的限製,中國海軍進入大洋的出海口主要有9條。

    其中北部方向一條:即圖們江出海口,由圖門江——日本海——千島群島——西北太平洋。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在圖們江上的出海航行權已得到有關國家的承認,但後續工作尚待展開,目前還未達到海軍艦艇通航條件。

    中東部出海口主要依靠穿越日本九州島與台灣島之間的琉球群島諸海峽水道,進入太平洋。適合海軍艦艇自由穿越的出海口包括四條:東海——大隅海峽——太平洋;東海——橫奄水道——太平洋;東海——宮古水道——太平洋;東海——與那國島西水道——太平洋。以上海峽水道或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或者峽寬超過24海裏 、擁有公海航道,包括潛艇在內的中國海軍艦艇可以自由穿越,無須通告日方。

    南部通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主要有4條:台灣海峽——巴士、巴林塘海峽出海口(即北海、東海艦隊艦艇經台灣海峽進入南海後折向東,穿越巴士海峽或巴林塘海峽進入太平洋);南海——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南海——巽他海峽——印度洋;南海——民都洛海峽——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印度洋。以上海峽水道或為國際航運要道,或者需要穿越印尼等群島國水域,艦艇通行將受到國際海洋法及沿岸國國內法規的一定限製。

    美日合圍中國海軍出海

    目前的9大出海口中,真正能夠經常利用的僅為3至4條,且與美日印等國艦艇進出大洋的航線相互重疊,監視與被監視、跟蹤甚至惡意挑釁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比如,此次中國軍艦通過公海水域,日本海上自衛隊就派遣軍艦以及直升機實行24小時跟蹤、拍照,並且幹擾中國軍艦正常航行。

    除了“地理島鏈”的限製,中國海軍還麵臨著“兵力鏈條”的封鎖。從海底聽音器群,到電磁監測係統,從P-3C偵察機到海洋監視衛星,幾乎每一個出海口附近都處於美日嚴密監控之中。如日本在宮古島、福江島增設的電磁監聽係統,其截收天線高達30米,經過多套係統交叉比對和三角測量,可自動定位解放軍的電磁波輻射源及相關技術參數,對由渤海、黃海海域南下的中國艦隻實施有效電磁監控。

    除此之外,美日在繼續調整和加強琉球群島、關島等傳統第一、二島鏈兵力部署,嚴控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的同時,還對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擴建,並加強在南線馬六甲海峽的軍事存在,試圖對中國海軍形成多層次、寬海域、大縱深的三線合圍態勢,以最大限度地削弱和限製中國海軍進入大洋後的作戰能力。

    “甲午悲劇”並非不可能重演

    因此,盡管在平時,中國海軍艦艇可以依據有關國際法規自由穿越島鏈進入大洋,但卻受到美日等國海軍兵力的嚴密監視。而在戰時或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通向大洋的9大出海通道隨時可能會被封閉。

    那位不願具名的海軍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出海通道是中國海軍的生命線,隻有能保障出海通道的安全,才能談得上維護國家安全。否則就隻能是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北洋艦隊被殲滅於自己近海那樣的結果。

    這位海軍人士建議,一方麵中國海軍要加大平時穿越重要海峽水道的頻度,最大限度地熟悉和掌握航道通行信息;另一方麵加快大型水麵艦艇的建設,具備在戰時掩護核潛艇等戰略威懾力量進入大洋的能力。同時,要提升對重點出海口的控製能力,變“島鏈”劣勢為優勢,最終達到“於我自由進出”、“於敵有效拒止”的戰略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