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晉升上將軍銜的同誌頒發命令狀。這是晉銜儀式結束後,胡錦濤等領導同誌和晉升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合影留念。  ..."> 2006年6月2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晉升上將軍銜的同誌頒發命令狀。這是晉銜儀式結束後,胡錦濤等領導同誌和晉升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合影留念。  ..." /> 解放軍新晉升十位上將 一線實戰人才受到重用 現役36位上將(圖)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正文

解放軍新晉升十位上將 一線實戰人才受到重用 現役36位上將(圖)

(2010-04-26 14:41:27) 下一個





200662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晉升上將軍銜的同誌頒發命令狀。這是晉銜儀式結束後,胡錦濤等領導同誌和晉升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合影留念。   攝影: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胡錦濤頒發命令狀

  

一百單八上將將星閃耀 

  624910分,北京。威武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奏響,為10位上將授銜的儀式開始。 

  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一字一頓,宣讀了由胡錦濤主席簽署的晉升令。 

  這份《軍銜晉升命令》約16開大小,每份有著不同的“政幹銜令字第×號”,正文為“批準××晉升××軍銜――此令”,下麵則是中央軍委主席的簽名。 

  隨後,身著橄欖綠服裝的胡錦濤主席為10位上將頒發命令狀,並一一和新晉上將們握手。 

  儀式莊嚴肅穆,10位將軍軍容嚴整,現在,他們肩扛3顆金星,在目前中國的軍隊中,這是最高的軍銜,也是至高的榮耀。 

  51年前,毛澤東為十大元帥授銜,開此先河,1965年,軍銜製被廢止。 

  自1988年解放軍恢複軍銜製,中央軍委一共11次晉升上將,授銜時間有6次定在6月。 

  18年來,解放軍晉升的上將,包括現已退休離開現役的上將在內,到目前剛好108位。 
  

上將?十萬挑一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名戰士要成為上將,可謂“十萬挑一”,中國現役官兵約230萬人,現役上將僅30多個。 

  解放軍軍官目前的軍銜為三等十級,分別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將、中將、上將。 

  如果一名少尉要晉升為大校,按照“4年一晉升”的規定,一般需20多年。而從校官到將軍,則是最難的跨越。 

“大約每3個上校能出1個大校;但10個大校中不見得能出1個少將。”徐平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徐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研究員、著名的軍銜專家,他的軍銜是大校,“1988年,解放軍授予將官銜的數量不足1400人,占軍官比例0.24%。” 

  而在這些將官中,至少是副軍級(相當於副省級)幹部才有佩帶少將軍銜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佩大校軍銜的正師級,絕大部分人將“落選”。 

  此後,晉升上將者還要跨越中將門檻,在不可能以“戰功升遷”的和平年代,上將,可謂鳳毛麟角。 

  胡錦濤主席此次授銜的10位上將,分別為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孫忠同、 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空軍政委鄧昌友、第二炮兵(戰略導彈部隊)政委彭小楓、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北京軍區政委符廷貴、蘭州軍區政委喻林祥、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成都軍區司令員王建民。 

  10位上將中,其中兩位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業大學:遲萬春――空軍工程係第十三期學員;彭小楓――導彈工程係第十一期學員。 

  孫忠同早期曾在沈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工作16年,後任解放軍報社總編輯、社長,是軍中有名的筆杆子。 

  “此次晉升並非特殊,隻是他們已經具備了成為上將的資格。”徐平說,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中央軍委委員的軍銜為上將,正大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為上將或中將,所謂“正大軍區”,是指總裝、總後的正職;總參、總政的副職;海軍、空軍、導彈部隊的正職;以及北京、南京、廣州等7大軍區的正職;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的正職。此次晉升的10位上將,均在此列。 

  軍內專家說,此次一些大軍區中將正職未晉升,其原因是:“按規定,正大軍區晉升上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任職滿兩年;二是具有中將軍銜4年以上。” 

  此次晉升的上將中,有人晉升中將已有11年。 

  在達到各項晉升條件後,“晉升人選首先由政治部門、幹部部門呈辦,進入總政治部討論,”軍事科學院專家彭光謙告訴本報記者,“而後再報中央軍委,經常委會討論後,由中央軍委主席批準授予。”? 

軍委主席與授銜 

  2004919日,胡錦濤出任中央軍委主席,6天後,他首次簽署晉升令,二炮司令員靖誌遠、海軍司令員張定發被晉升為上將,此前不久,兩位司令員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進入解放軍核心決策層。 

  此次是胡錦濤主席第二次簽署上將晉升令。10位新晉上將中,有7人為政工幹部、3人為軍事主官。而遲萬春、彭小楓、朱文泉等人的提拔,則表明擁有技術背景、可能麵臨實戰的人才受到重用,凸顯“科技強軍”的新思維。遲萬春就職於總裝備部,彭小楓來自二炮,朱文泉則駐守南京軍區,他們的指揮才能,很可能在未來反分裂鬥爭中麵臨考驗。 

  就在授銜前的616日,彭小楓還與其搭檔、二炮司令員靖誌遠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戰略導彈部隊是黨、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要確保黨對這支部隊的絕對領導,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決聽從指揮。 

  在中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軍原則之一。黨和國家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製,但自毛澤東起,軍委主席就沒有軍銜,這個傳統被鄧小平延續,直到1988年被寫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這一年,鄧小平授予17人上將軍銜;198911月,江澤民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於19903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於4年後的199312月,首次晉升6名上將;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在江澤民主席任內,一共8次晉升上將,共79人。 

現役上將36 

  身為上將,他們享有哪些待遇? 

  最直觀的是工資――目前,軍隊幹部實行“結構工資製”。包括職務工資、基本工資、軍齡工資,同時設置了軍銜工資。一名中將與上將的月薪差距約為1000多元。 

  但在住房、醫療、配車、“交通席別”等其他物質待遇上,更多是與職務掛鉤,而非取決於軍銜。 

  “軍銜代表著一種榮譽。”彭光謙說,“比如在出訪期間,或者與國外軍官交流,講究的是軍銜對等。最重要的是,對軍人來說,軍銜的設置是一種激勵。” 

  “解放軍實行的軍銜製度,屬永久軍銜性質,”彭光謙告訴本報記者,“依據規定,軍銜是軍官終身的光榮稱號,非因犯罪經法院判決,不得剝奪。當然,軍官犯了錯誤,軍銜降級可以作為一種懲戒。” 

  軍銜另外還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的作用,按照軍銜條例,一職務低的上將要受職務高的中將的領導。但當戰爭中軍隊建製被打亂、無法判斷職務的高低時,又規定由軍銜高的人指揮,“這對於現代戰爭是非常重要的,”彭光謙說,“戰場上變幻莫測,機會稍縱即逝,不允許你花時間去核實職務高低、隸屬關係,軍銜就成為最直接的標誌。” 

  自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製,解放軍一共授予108人上將銜,現役的上將為36人,新華網公布的資料顯示, 解放軍總參、總政正職,總裝部長,總後部長、政委,海軍、空軍及二炮司令員及政委,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院長及政委,均為上將;七大軍區中,除濟南軍區司令員範長龍、沈陽軍區司令員常萬全之外,也全部為“三星上將”。 

  如果縱覽108名上將,按其授銜時的任職,總參係統出身的最多(包括兼任軍兵種和大軍區領導職務的),超過20人;總政超過10人;總後、海軍、空軍均不足10人;軍事學院近10人;其他分布在國防部、武警部隊等處。 

  而在各大軍區晉升的40餘名上將中,以北京軍區最多,有近10人是在北京軍區任職時被授予上將銜的,另外加上授上將銜後調任北京軍區,以及調離北京軍區後晉升的上將,北京軍區先後出了20名左右的上將。“這足見首都的重要戰略位置。”徐平大校說。 

對比兩代上將 

  如果從建國之初算起,解放軍迄今已有164位上將。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上將被定位在第二等第二級,在其之上,還有大將、元帥,以及大元帥――這個最高軍銜,僅毛澤東有資格擔任,但他未接受。 

  當時,共有10人成為元帥,10人獲得大將軍銜,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在1956年和1958年,各有1人晉升為補授上將。 

  開國上將曾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方陣――平均年齡45.6歲,最年輕的“紅小鬼”肖華獲上將銜時僅39歲,這些將軍們,不乏個性鮮明的人物,如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曾在少林寺習武8年,賀炳炎與彭紹輝,分別在與國民黨的戰鬥中失去右、左臂,被毛澤東稱為“獨臂將軍”。 

  但10年後,中國軍銜製被取消。“關於這次軍銜製取消的原因,以往的提法都是歸結為由於受‘左’的思想的影響。”徐平分析,“現在看來,當時對軍銜製錯誤的認識和偏見,隻是造成軍銜製被取消的外因。而製度本身的不完善,軍銜功能被抑製、弱化,則是內在因素。” 

  1988年,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製,當年的元帥、將軍,此時多已逝世或退隱,洪學智成為惟一一位兩次都被授予上將的人。 

  “兩代上將還有兩個明顯差別,”徐平分析,其一,1988年後的上將,多數人是和平環境成長起來的,但對現代戰爭特點有較深認識;其二,學曆高――大多數為大學學曆。比如曹剛川上將於1950年代後期留學於蘇聯炮兵軍事工程學院,1980年代後期進入國防大學深造;1960年代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業大學的徐才厚,1980年代曾進入政治學院和國防大學深造。 

  在新一代上將中,彭小楓屬將門虎子,他是抗日名將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之子,生於父親犧牲後數月,繼承父親對軍旅的摯愛入伍,目前擔任第二炮兵(戰略導彈部隊)政委。 

  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曾參與1984年西南邊境爭奪法卡山和老山的戰鬥。廖錫龍時任師長,他率領的49師全殲對方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戰前,這位師長曾被問“準備死多少人”,廖稱“隻需要100口棺材,超了是我的恥辱”。 

  最後還是準備了200口棺材,但結果部隊付出較小代價,陣亡98人。廖錫龍後升任第14集團軍軍長,此後又晉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後任總後勤部部長。廖是軍隊高層中有實戰經驗的將領之一。 

  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則在軍中被譽為“儒將”――他的書架上放滿了理論著作,對各國政治家的見解和軍事家的理論了如指掌。這位上將思維敏銳、健談且自信,即使是最苛刻的美國官員在見過他之後,也稱讚“精力充沛,非常專業,說話不拖泥帶水,而且總能控製場麵”。 

  “今後的將領們,不會出現開國元勳那樣征戰半生的經曆,所以軍銜等級規格不宜太高。” 彭光謙說,但毫無疑問,他們將是“中國軍隊今日之星”。 

可否設準將? 

  中國自周朝直至清末,一直實行“武官製”,雖設“九命”、“萬石”、“上將軍”等高級職位,但都與擔任者的出身、門第有關。 

  軍事科學院彭光謙少將介紹,現代軍銜製產生於15世紀的西歐,20世紀初被引進中國。它與中國“武官品階製”最大的區別是,打破了士兵與軍官的界限――隻要你有能力,就能“從奴隸到將軍”。 

  我軍曆史上,曾有兩次動議實行軍銜製,一次是19395月,八路軍總司令部頒布《建立等級製度訓令》,但由於“敵後鬥爭日益艱難,遊擊性日益增”,19424月授銜被停止。 

  1946年初,國共“停戰協定”簽訂後,中共中央在《關於軍隊整編的若幹問題的指示》中指出,“我黨軍事幹部應請求政府加委,取得正式官銜,在將來(聯合政府的)國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由於內戰爆發,此次授銜再次流產。 

  兩次夭折的授銜製度,上將均被定為最高軍銜。首次的上將擬授予朱德――當時他是八路軍總司令;第二次的上將名單中則有葉挺――雖然他名義上是新四軍軍長,但經過8年抗戰,1946年的新四軍已經發展為下轄幾十個旅,擁有31萬人的軍隊。 

  1988年的授銜中,大元帥、元帥、大將均被取消,一級上將成為最高軍銜――這基本相當於美國的“五星上將”。但在這次授銜時,一級上將設而未授,實授最高軍銜為上將。此後,1994年“軍銜條例”修改,“一級上將”被取消。 

  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位少將還提出他對目前解放軍軍銜製度幾點思考: 

  1.關於銜級的設置,多少為好? 

  目前,解放軍軍官的軍銜設置為310級。由於尉官隻有3級,而大校晉升少將為“選升製”,所以目前的軍銜結構呈“菱形”,分布不平衡,兩極少,中間多。按照現行條例,在校級軍官裏,包括從營長到副軍長的7個職位。彭光謙建議:可設置大尉和準尉,緩和這種情況。在美國,準尉就分為四級。 

  2.可否設置準將? 

  目前,中國的正師級幹部全部為大校。這在講求“軍銜對等”的國際交流中,我方將領得不到應有的禮遇,尤其是派駐外國的武官。而大多數國家,師長的軍銜為少將。他建議以準將取代大校,增加“含金量”,所謂“大校再大也是校官,準將再小也是將官”。  

  (《南方周末》200676   1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