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尋訪海南老戰場 解放軍為何屯兵雷州半年之久?

(2010-04-16 07:59:32) 下一個

尋訪海南老戰場 解放軍為何屯兵雷州半年之久?
2010年04月         來源:海口晚報

 

    結束兩廣戰役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奉命向雷州半島集結,準備解放海南島。 圖片來源:海口晚報

    解放海南島的部隊於1949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進駐雷州半島,準備解放海南島。可為何不借解放兩廣的餘威,一鼓作氣拿下海南島,一直到近半年後的1950年3月,才試探性地進行了第一次偷渡?記者通過了解得知主要有三個方麵原因。    

  解析一

    漁船大多被國民黨軍隊炸毀

    部隊要過海,首先要解決船的問題。但是當時的雷州半島,民間的船已是少之又少,當渡海大軍抵達雷州半島時,國民黨軍早已把漁民的船隻,帶走的帶走,燒毀的燒毀,沿海地區到處都是被燒船隻的殘骸。幸好新解放區的漁民們把一些船隻藏了起來,但由於大多數漁民對渡海大軍還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肯輕易拿出來。有些漁民受到土匪、國民黨特務的威脅和恐嚇,想拿也不敢拿。

    第43軍指示各師,組織一個專門船隻搜集管理機關,配屬專門部隊,派出專門幹部負責,並劃分了各師搜集船隻的區域,規定了各師搜集船隻、船工、領航人員的任務。

    由於任務重、時間急,經驗缺乏,言語不通,加上支前機關不健全、經費不足等情況,完成這個任務是有許多困難的。但各部隊知難而上,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征集船隻。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找到一些船工,並經過改裝成了幾十艘機帆船。而這些改裝的機帆船,且不說質量如何,光在數量上對於渡海登陸作戰來說就遠遠不夠。

    雖然後來通過不懈努力,終於解決了船隻的問題,但時間已被耽誤了不少。

    解析二

    部隊無海上作戰經驗

    參戰部隊大部分戰士是北方人,不識水性,而且無渡海作戰經驗。二是無機械化渡海工具,負責指揮此次解放海南島戰役的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組織召開會議。經過慎重考慮,於1949年12月27日致電四野和毛澤東,請求時間後延,並希望“派一部空軍直接配合”。

    12月31日,毛澤東同意“在舊曆年前攻取海南”。

    但沒過幾天,鄧華等人感到,準備時間還是不夠用,尤其是毛主席批示“不要希望空軍幫助”,更是讓鄧華等人覺得傻了眼。

    根據情報,鄧華了解到,島上國民黨軍共有40餘架作戰飛機,可隨時從空中直接支援守島的國民黨軍,渡海大軍沒有飛機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疑增加了渡海的難度。而且,不但得不到空軍支援,且登陸點均在渡海大軍炮兵射程之外,炮兵無法對渡海部隊進行火力掩護。而國民黨軍的軍艦、飛機則能至海峽中流,對渡海部隊實施攔截轟炸。這意味著,渡海大軍不僅麵臨航渡距離遠、水流急的困難,而且必須在完全沒有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以木帆船為渡海工具,以陸軍單獨向國民黨陸海空三軍的立體防禦發起進攻。

    這無疑是拿雞蛋碰石頭,第15兵團的決策者們很傷腦筋。幾經商討,他們決定派洪學智北上,當麵向林彪匯報渡海登陸的準備情況。

    洪學智馬上啟程,從廣州趕往武漢,見到林彪,請求推遲渡海時間。

  解析三

    受金門之戰失利影響較大

    1949年10月15日,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渡海強攻廈門,經過兩晝夜的浴血奮戰,國民黨守軍崩潰,廈門解放。剛剛逃竄到廈門不久、有“小白崇禧”之稱的湯恩伯,被逼無奈轉逃金門。

    廈門大捷,對第10兵團廣大指戰員而言,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士氣大增,於是著手準備解放金門島。由於負責主攻任務的第28軍前線指揮所在未考慮船員大多是外地人,不熟悉航道和海情的變化,更未考慮國民黨海、空軍具有較為強大的作戰能力的情況下,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抉擇:第1梯隊登陸3個團,縱使有部分損失,船隻返回時第2梯隊、第3梯隊還可以再航渡3個團,這樣總共有6個團大約13000人登陸。

    殊不知,蔣介石增派的胡璉兵團第18軍,早已在金門海麵布下了“口袋陣”。部署在金門的國民黨兵力已達3萬多人,還有一支反登陸作戰的美式坦克裝甲部隊。

    金門之戰的失利,更為解放海南的部隊帶來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攻打海南吸取金門教訓。為讓部隊掌握渡海作戰的要領,10萬大軍在雷州半島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海上大練兵,練遊泳、練搖櫓、練打軍艦、練搶灘、練登陸;先近海,後遠海,組織從連到營到團的多船聯合演習等等。

    總之,條件不成熟,海南島就不能輕易開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