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揭開中國水鬼奇襲出雲艦之謎(圖)

(2010-04-16 07:58:12) 下一個


揭開中國水鬼奇襲出雲艦之謎
2010年04月 來源:新華博客


對中國軍隊來說,抗日戰爭爆發時,在上海最吸引人的目標,莫過於日本海軍中國派遣艦隊旗艦出雲號了。作為侵華日本海軍的旗艦,出雲艦既是日軍的海陸通信中心,也是一個極為醒目的象征。

    日軍侵略開戰以後,這艘萬噸巨艦靠泊於日本領事館門外碼頭,不斷用其203毫米主炮和152毫米副炮轟擊中國軍隊陣地,為其陸軍提供火力支援。遼沈戰役期間,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曾用炮火支援塔山登陸作戰。張正隆在紀實文學作品《血紅雪白》中的描述,“從重慶號上發射的大口徑炮彈,一發就打掉一個排”,“152毫米口徑大炮炮口火光一閃,頃刻間塔山地動山搖”。雖然解放軍頑強地頂住了國民黨軍的攻擊,但依然可見大口徑艦炮在對岸射擊中的威力。重慶號的主炮口徑不過152毫米,出雲艦的203毫米主炮威力更大。因此,出雲艦的火力支援對在上海據壘死守的中國陸軍來說威脅極大。

    8月13日中日在上海的戰鬥爆發以後,中國海陸空三軍曾輪番上陣,迭次對出雲艦展開攻擊,並多次將其擊傷。但由於該艦防衛嚴謹,結構堅固(水線裝甲達125毫米,最厚處175毫米),所以直到淞滬會戰結束中國軍隊撤離上海,仍未能將其擊沉。這是很多中國老軍人為之扼腕的一件事情。

日本海軍中國派遣艦隊旗艦出雲號(來源:環球網)

    根據中國方麵記載,在淞滬戰役中,中國海軍曾經派遣“水鬼”即潛水員,試圖用水雷對出雲艦進行攻擊。這也是中國海軍潛水員在海軍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實戰。

    根據《抗戰時期的長江水雷破襲戰》記錄,這次攻擊發動於9月28日,過程是這樣的 –

    “一群海軍特工隊員越過了多道警戒,推著水雷進入了港區。他們進攻的矛頭直指 “出雲”號。“出雲”號巡洋艦是日本海軍淞滬指揮中心,排水量為9180噸。隻要炸沉它,就能使侵華海軍艦隊群龍無首。夜色中,“出雲”號近在跟前,但要炸毀它可是難上加難。“出雲”號四周圍了一圈鐵駁船,且駁船與駁船之間的空隙布設了防雷網。要炸沉“出雲”號,隻有讓水雷貼近。一個特工隊員拿出早已備好的鐵鉗,準備剪破防雷網後鑽進去。但不小心弄出點聲響,—下子就被敵艇上的哨兵發覺了。頓時,探照燈隨聲而至.密集的子彈如暴風雨傾斜而下。敵汽艇也聞聲圍了過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特工隊員引爆了水雷,遺憾的是這次行動雖然炸沉4艘駁船和1艘貨輪.“出雲”號隻受了輕傷。“

    這次襲擊,在中國海軍的其他文獻中也有記錄。根據中方史料,海軍之所以進行這次攻擊,是因為預先獲得情報,得知在華日本海陸軍和外交首腦將在“出雲”號上召開軍事會議,日酋鬆井石根和一批軍政高官當晚可能住在“出雲”號上。中國海軍試圖借此發動一次“斬首行動”。

    盡管中方不同文獻都提到這次行動,日方史料中卻一直找不到這次襲擊的影子。日本海軍檔案中記錄,中國海軍確曾在8月16日以魚雷快艇襲擊出雲艦,由於日艦的防衛炮火炙烈,加上岸邊燈光眩目難以瞄準,僅擊毀出雲艦所在的英美煙草公司碼頭和岸壁一部。日本曆史學家瀨名堯彥曾在《世界的艦船》1982年第2期發表了題為《揚子江上的戰鬥》的曆史回憶文章,提到此次戰鬥和中國飛行員梁鴻雲炸沉一艘日本驅逐艦的戰例,但也強調在日本海軍的官方記錄中,找不到這兩次戰鬥的記載(《中國の天空》的作者中山雅洋認為梁擊沉的可能是一艘日軍征用改裝的運輸艦而不是驅逐艦)。

    那麽,中國海軍是不是真的出動過“水鬼”襲擊出雲號呢?

    從中方的文獻來看,的確有一些令人覺得可疑之處。

    根據中方記錄實施這次攻擊的是海軍兩名布雷兵,分別叫做王宜升,陳蘭藩,他們兩人攜帶三枚水雷對出雲艦進行了攻擊。《中國水雷發展簡史》記載王,陳二人攜帶的,是海軍上海新艦監造室製造的海丙式電發水雷。

    可見,這種水雷自重頗大,兩名水兵拖帶三枚這樣的水雷進行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中方報刊在1932年淞滬事變19路軍抗日時期,也有胡厥文(後來的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亞樵組織“水鬼”用水雷攻擊出雲艦的報道。會不會是這次襲擊被誤記為發生在1937年了?

    經過核對,發現國民黨時期軍政部檔案中,確有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動用潛水員襲擊出雲艦的資料,並稱實際上曾對出雲艦進行過兩次水雷攻擊,最早提出這一建議的是與海軍無關的民族資本家劉鴻生和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

    劉鴻生和宋子良隻是憑直覺提出海軍可以用水雷襲擊出雲艦,結果卻引起了海軍電雷學校的重視,真的以此為基礎,做出了水鬼襲巨艦的計劃。

    要說世界上玩這種水鬼襲巨艦的手藝誰玩得最好,答案會讓人頗為意外 -- 竟然是意大利人。

    采用水雷襲擊駐泊艦艇是意大利海軍的拿手戰術而且戰績不壞。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海軍潛水員就曾乘坐“蟋蟀”式潛水具潛入奧匈帝國軍港,炸沉戰列艦“森特伊斯特萬”號。意大利海軍在使用這一戰術方麵頗有建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次以潛水員攜帶水雷奇襲了英國在埃及的亞曆山大軍港,炸沉“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剛勇號”兩艘戰列艦。

    偏巧,上海開戰時海軍電雷學校恰有意大利教官在教授水雷課程。故此,8月24日,海軍即在其指導下用意製水雷對出雲艦進行了襲擊。結果,第一次襲擊因意大利水雷質量不佳未果。9月28日,複遣王宜升(生),陳蘭藩等六名水兵,攜帶三具威力較大的自製水雷對出雲艦進行攻擊。由於夜間行動,在水中尋找目標困難,最後,隻有王,陳兩人到達陣位。已經加強警戒的出雲艦在其泊位外側設置了防雷網,電網和小火輪,駁船進行防衛。結果,王,陳二人在試圖沿棧橋突破防雷網時被發現,被迫撤離。在撤離時兩人引爆了水雷,炸壞出雲艦尾部和周圍的火輪,駁船數艘。

    這一記載,說明當時參加攻擊的中國海軍潛水員共六人。以此,兩人攜帶一枚300磅水雷進行襲擊,由於可以借用江水的浮力,是比較合理的,也說明了使用這種大型水雷的原因是第一次襲擊時水雷的威力不夠。

    而更有力的證據,可說是無意中獲得,也成為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的引子。

    由於日本海軍官方史料中,一直沒有找到這次戰鬥的記錄。中國潛水員襲擊出雲艦,隻見於中方史料,成為考證這一戰例最大的不足之處。甚至有人懷疑這根本就是一個臆造的事件。

    日前,筆者在日本偶然獲得一本某日本照相館自製,配有日英兩種文字說明的老照片匯編集。這家名為“玉川館”的照像館館長玉川正君,1937年曾作為隨軍記者在上海前線采訪。這位玉川頗有戰地記者的勇氣,敢於在第一線拍攝照片,因此,這部1939年發表的老照片集保留了大量一手的曆史圖片,而且大多未曾公開發表過。

    題外話,一位朋友的祖父參加了淞滬抗戰,他如是形容當時的戰鬥:“那一戰,敗了,敗得很慘,可是敗得有尊嚴。後期的傾軋推諉是看不到的,看到的是從校尉官佐直到普通士兵義無反顧,英勇赴死的慷慨豪情。可以說,淞滬的戰士,甚至不是為了勝利而去的,而是去拚命的。他們圍攻日本海軍司令部,圍攻愛國女學,沒有掩體,就趴在空曠的操場上,不斷的射擊,打不死我就跟你拚。要在戰爭後期,這種魯莽的拚命行為,從帶兵官到士兵都會抗拒的,可是,淞滬戰線上,可以說士兵是熱愛這種純粹的血勇行為的。應該說,淞滬一戰,是百年積弱備受欺淩的中國的第一次總爆發。攻擊的時候,連司務長都拎著菜刀跟著一窩蜂往上衝,白天抗不過炮擊,夜裏突上去,真拚命啊。一個連,138人,打了8,9天,剩下38個活人,各個帶傷。青幫紅幫的的弟兄送情報,後方慰問送飯,應該說,是全民族的總爆發了。”

    由於中方記載王宜生和陳蘭藩正是在此前三天,沿日本駐滬總領事館前棧橋摸進,試圖攻擊出雲艦,失敗後引爆水雷並炸傷了日軍擔任警戒的火輪船。

    在侵華戰爭中,日軍對新聞報道進行了嚴格的管製,大量新聞報道圖片因被裁定“不許可”而不能在報刊上登載。日本戰敗時又曾大量銷毀檔案材料。因此中日雙方的戰鬥常常出現彼此記載長期不同的現象,成為史學界的一大困擾。中國海軍潛水員襲擊出雲號的事件就是如此。卻不料兩年後日本後方一個照像館館主出版的照片集,暴露了這次戰鬥的實際情況。

    在中國海陸空軍立體化的打擊下,雖然出雲艦一直未被擊沉,但也無法承受這樣的連續攻擊,故此一度被迫撤離上海,返回日本進行修理,中方的目的部分達到。因為出雲艦離開泊位,中國方麵的報刊誤以為其已被擊沉,曾出現過“擊沉出雲艦”的報道,引發極大反響。(作者:薩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