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國產殲-8戰機1968年曾靜力試驗不合格 機身多處折斷(圖)

(2010-04-14 10:34:39) 下一個

國產殲-8戰機1968年靜力試驗不合格 機身多處折斷

2010年04月          

圖片說明: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殲-8型飛機

資料圖:殲八II戰機練習發射火箭彈對地攻擊

上世紀60年代初,我軍提出要“在吃透米格-21的基礎上自行設計高空高速殲擊機”。

1965年3月,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向上級提出了研製“雙發”殲-8新型殲擊機的報告,設計原則為:突出高空高速,不搞多用途,盡可能全天候。主要戰技術指標為:實用升限2.0萬米左右,基本航程1500公裏,最大航程攜帶導彈2枚、105航炮1門,雷達探測距離優於米格-21型飛機。

1965年9月,殲-8型飛機設計工作全麵鋪開。當年12月,木質樣機通過審查。1966年初,設計人員去沈陽飛機製造廠與工藝人員、技術工人一起開展現場設計,同年底發出全套圖紙。

文化大革命期間,殲-8型飛機研製工作舉步維艱。當時工廠生產秩序遭到嚴重破壞,但參加研製的廣大職工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工作。到1968年7月,首批2架殲-8型飛機總裝完畢。

1968年9月15日,殲-8型飛機02架進行了整機靜力破壞試驗。當加載到92%設計載荷時,機身多處折斷,試驗結果不合格。麵對挫折,廣大技術人員沒有氣餒,繼續攻關,到1968年12月加強了結構的薄弱部位,驗證和澄清了各種技術問題。

1969年7月5日上午9時許,在沈陽飛機製造廠機場上,試飛員王煥進行了首次試飛,高度為3000米,時速500公裏,取得了圓滿成功。

此後,殲-8型飛機在閻良試飛研究所繼續進行試驗,由鹿鳴東擔任試飛員。在繼續試飛中,飛機遭遇了跨音速抖振故障,很長時間不能超過音速。設計人員反複攻關,采取多種辦法,終於在1977年徹底排除了跨音速抖振故障。緊接著,殲-8型飛機又解決了發動機空中停車等重大技術難題。

1979年12月31日,航空產品定型委員會同意殲-8型飛機設計定型。1980年3月2日,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準定型。殲-8型飛機機長(帶空速管)21.52米、翼展9.344米、機高5.4米,實用升限2.05萬米、作戰半徑800公裏、最大續航時間2時35分。

殲-8型飛機從首飛到設計定型,曆時10年之久,其研製過程是“引進、消化、再創新”的過程,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從仿製走上了自行設計的道路。


































































解放軍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