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的“印度洋戰略”將如何影響中國

(2010-03-05 12:47:13) 下一個


印度的“印度洋戰略”將如何影響中國
2010年03月          來源:人民網


資料圖片:印度航空母艦

    近日,印度國防國務部長帕拉姆·拉朱通過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印度願意動用海軍保護中國在印度洋能源運輸安全”。他還說,印度非常高興通過打擊海盜或防範衝突,來幫助中國保證重要海上航道安全。這不僅表現了印度對中國的友好姿態,同時也折射出印度試圖主導印度洋的戰略意圖。

    印度位於印度洋核心位置,三麵環海,扼守著印度洋航線的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印度海軍奉行的海洋戰略及謀求控製印度洋海上通道的政策,對區域安全及大國關係產生重大的影響。“控製印度洋”是印度孜孜以求的夢想。印度在軍事上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戰略,把印度洋作為軍事擴展的重點,海軍戰略則堅持“沿海防禦——區域控製——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要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實現從“區域性威懾與控製”向“遠洋進攻”的跨越,形成對印度洋的實際控製。

    印度海軍大力推行“印度洋控製戰略”,將印度洋劃分為“完全控製區”、“中等控製區”和“軟控製區”三個戰略區域。印度試圖先控製印度洋北部水域,然後向遠洋延伸,逐步限製並排斥大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最終確立印度的海上大國地位,取得在印度洋的控製權。由於實力的局限,印度采取循序漸進、分階段實現的辦法,逐漸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

    一是確立對印度洋沿岸國家海上優勢。印度海軍定期在阿拉伯海或孟加拉灣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還派出艦隻遍訪印度洋沿岸各國港口,以消除這些國家挑戰其權威的任何企圖和努力。

    二是謀求控製進出印度洋各個咽喉要地。印度海軍謀求控製從蘇伊士運河到霍爾木茲海峽再到馬六甲海峽等印度洋水域咽喉要道的能力。

    三是阻止大國染指印度洋。印度極力主張所有外部勢力退出印度洋,將印度洋真正變成“印度之洋”,甚至“印度湖”。印度對美國駐紮在印度洋的第五艦隊頗為戒備,對美國占據扼守著從馬六甲海峽橫越印度洋到非洲的海上運輸線的迪戈加西亞島,更是表示強烈地反對。

    四是發展遠洋進攻能力。為提高海軍遠洋攻擊能力,印度不惜投入巨資購買、建造新型軍艦,促進武器裝備升級換代,通過重點發展戰略核潛艇和航空母艦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具備相當威懾力的現代 “藍水”海軍。

    五是通過打擊索馬裏海盜,樹立印度洋海上強國的形象。2008年11月18日,印度派出“塔巴爾”護衛艦把一艘普通的泰國漁船誤認為海盜船而將其擊沉,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即使如此,印度仍不斷地加強在亞丁灣的海軍力量,主要還是為了展現海軍實力,增強海上的威懾力。

    印度還利用大國矛盾,拓展自身戰略空間,甚至采取“騎牆”戰術,營造適合自身發展與崛起的環境。印度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撈取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實惠,極力拉近與美國的關係。近幾年,印度頻繁與美國開展海上及陸地聯合軍事演習,借以密切相互關係,加強彼此合作,同時也反映出印度對美國等“區外大國”采取既遏製又利用的靈活策略。

    印度本能地排斥任何大國勢力在印度洋的存在,對中國也不例外。印度積極對印度洋外的大國實施威懾戰略,限製這些國家海軍在印度洋上自由行動,它提出“遠海殲敵”戰略的同時,還積極謀求控製蘇伊士運河、保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海上戰略通道。由於曆史和現實的原因,印度對中國迅速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戒心重重。中國從維護能源通道安全角度出發,加強與緬甸、巴基斯坦的合作,希望能直接進入印度洋,而中國在緬甸、巴基斯坦正常經濟活動往往被印度曲解為帶有軍事目的。中國海軍遠赴索馬裏打擊海盜,既為來往船隻護航,又維護了通道的安全,印度卻表現出強烈的不安,擔心中國借護航索馬裏涉足印度洋。

    印度的海洋戰略將對中國產生多方麵的影響:

    首先,給中國印度洋海上運輸安全造成了一些負麵影響。中國與歐盟、非洲和中亞國家的大部分貨物,如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機械製品都是通過印度洋上的海運進行的,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擴展,中國對印度洋的依賴性將進一步增強。由於印度企圖在印度洋建立絕對的、排他的統治,而且想在戰爭時封鎖馬六甲海峽,同時中國與印度又缺乏危機處理和信任機製,一旦兩國發生衝突,將給中國海上運輸安全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其次,防範中國與南亞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印度一直夢想稱霸南亞,把南亞次大陸當作其勢力範圍,對中國發展與一些國家的友好關係感到不快。極力遏製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如為了促使緬甸保持平衡,減少中國通過緬甸打通西南腹地通往印度洋的國際出海口給印度帶來的影響,印度加大了對緬甸拉攏,在外交、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麵向緬甸傾斜。

    再次,給中國解決南沙問題增添了新的變數。印度海軍經常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活動,並把這一區域劃入其利益範圍,將使南海的局勢進一步複雜化,也刺激了東南亞國家擴張海軍力量。印度公然支持越南對南沙群島的主權要求,並與越南簽訂了在南海開采石油的協議,這將使南沙主權的爭端更加複雜化,增加了中國解決南沙問題的難度。

    最後,某種程度上反而會有利於中國的安全。印度國防預算向海軍傾斜,重視“南下”戰略,可以有效地緩解北方中印邊界的壓力。同時,印度擴建海軍,擴展印度洋的勢力範圍,甚至染指馬六甲海峽,最先牽涉的不是中國的利益,而是美國的利益。印度要想在北印度洋海區擁有真正有實效的製海權,必然會削弱美國對印度洋控製權,從而引起美國的警覺和反彈。從這個意義上講,印度越有向印度洋進發的衝動和激情,越能營造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客觀環境。(作者:李兵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學專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