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透視中國重裝空投:迅速摸透俄“戰車三件連投”(組圖)

(2010-03-26 12:23:54) 下一個

透視中國重裝空投:迅速摸透俄“戰車三件連投”

2010年03月       

2005年中俄聯合軍演中,中方新型空降戰車首次亮相。(新華社圖片)

黑瘦的臉,咧嘴一笑,露出許三多式的兩排大白牙,他就是空降兵某部中級士官丁曉楠。與重裝空投結緣近10年,破解一道道讓專家棘手的難題,化解一次次險情,數百萬元的裝備免遭損毀,大家都稱他是重裝空投的“兵專家”。

打“梅花扣”無論在折疊投物傘,還是在重裝空投的定向防翻裝置捆綁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丁曉楠打“梅花扣”的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樣。“丁曉楠,來一個!”筆者想見識下“丁式獨創”打法和傳統打法有何不同,戰士們推選出傘訓教員謝明富和他PK。

“開始!”隻見丁班長左手卡住繩頭,繞、掏、拉僅用了兩秒多鍾就完成了動作,小謝是老教員卻用了近7秒鍾的時間。用“丁式打法”包裝防翻裝置將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且不容易出錯,大大提高了重裝捆綁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實,丁曉楠還練就了‘蒙眼辨器’的絕活兒”。筆者現場測試,對照訓練教材從千餘種重裝空投的零部件中隨便挑,經過丁曉楠雙手一摸,個個對答如流,“法蘭盤、羅紋壓碼、止動滑塊……”

練成這樣的絕活兒,靠的不是一日之功。

2001年8月,空降兵部隊要選拔傘訓教員參加全軍首次重裝空投骨幹集訓,他憑借過硬的傘訓業務基礎,通過嚴格考核把關,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在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

部隊組建重裝空降空投隊時,丁曉楠毫無懸念入選重裝空投隊擔任班長。

要保證空投裝備水平著陸,就要把裝備的重心和貨台的重心調到一個點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前沒有統一的標準,隻能用滾木一點點移動裝備的方法調整,不僅麻煩還特別費時間。怎麽辦,他想到了給貨物配重。為了能夠形成標準,他和研究員不斷進行實驗發現,配重一百公斤,刻度移動一厘米。這個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被推廣運用,並編入訓練教材,填補了此項空白。

重裝空投的小失誤就可能釀成大危險,尤其是在實驗中,有時甚至會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2002年上半年,首次進行某型牽引鎖的誠驗,如果某型固定牽引鎖不工作,將使投物傘阻拉飛機使之熄火失控,最終機毀人亡。過去,曾經因為側壁鎖工作不正常,飛機側壁鎖被扯壞,投放員小腿被巨力撞成骨折,險些被帶出飛機。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將始終製約重裝空投的發展。

2005年中俄軍演中,中方空降戰車和傘兵落地。(新華社圖片)

誰上?丁曉楠第一個站出來。同來的戰友偷偷扯他的袖子。“放心吧,隻要注重細節,把人為的因素降到最低,就能最大限度提高試驗成功率。”

為了以防萬一,他帶上一把鋒利的砍刀登上飛機,如果試驗不成功,他將立刻斬斷牽引繩,確保裝備安全。值得慶幸的是那一幕沒有出現,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從此,重裝空投帶砍刀成為官兵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2007年6月,部隊組織某型脫離鎖的空投試驗,因為未知原因,造成著陸後物傘不分離,試驗失敗了。三個專家組湊在一起反複研究,大家各持己見,莫衷一是。丁曉楠找來空投工作的全程錄像,發現一處不起眼的失誤,認為是某止動滑塊工藝粗糙造成的。專家組將信將疑,按照他的設想改進了這個部件的結構,結果試驗大獲成功。後來,這一技術改進得到普及和推廣,大大加快了該型裝備的試驗進程。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演習前夕,為了做好“臨戰”準備,他連續幾個晚上加班梳理了以往的空投經驗資料。

丁曉楠發現俄羅斯戰車可以三件連投,而我軍隻能進行兩件連投。“這不是沒比就輸了嗎?中國空降兵憑啥比不上人家?”他通過認真測量、比對和分析發現,隻需改裝飛機上某裝置,使我軍戰車空投係統與飛機上導軌相配套,就可以實現三件連投。

他的建議被迅速上報,引起了軍委首長的重視,並迅速批示按他的建議對飛機進行了改裝。演習日,傘兵戰車三件連投一次成功,相當於戰鬥力提升了一半,創造了我軍空投史上的新紀錄。

俄羅斯在重裝空投技術方麵領先世界。圖為俄軍空投新型BMD-4傘兵戰車。(資料圖)



俄羅斯空降兵擁有豐富的重裝空投技術和經驗。圖為2005年中俄軍演期間,俄羅斯傘兵的BMD-2空降戰車。

2005年中俄軍演期間首次亮相的中國新型空降戰車。

2005年中俄軍演期間,中國傘兵戰車進行空投。(新華社圖片)





















http://news.ifeng.com/mil/2/201003/0326_340_1587444.shtml

中國青年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