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戴旭:馳騁南中國天空25年:中國空軍殲-6戰史[組圖]

(2010-03-17 09:37:51) 下一個


東方軍事

image
圖片說明:中國空軍殲六機群待命出擊

  殲-6於1964年6月28日首批飛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被正式命名為殲-6(基本型)。從1964年裝備空、海軍(航空兵),並當年參戰,到1989年結束最後一次戰鬥飛行,殲-6血火長空征戰了25年。其中多半時間是在南部中國——從東南到西南的天空上。最耀眼的時刻集中在1964—1969的5年間。越南戰爭的爆發,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最後努力,給了殲-6迭創輝煌的“機遇”。

出師大捷

  在殲一6全部的征戰史上,最榮耀的一頁是它的開頭:列裝不到半年,就參加了戰鬥並首戰告捷。

  國民黨空軍於60年代初啟用曾有“西方戰略眼睛”之稱的RF-101超音速偵察機。該機最大時速可達1900公裏/小時,每當與殲-5相遇,就打開加力逃之夭夭,使當年朝鮮戰爭叱吒風雲的“銀燕子”頗感力不從心。從1962年-1964年底,RF-101進入大陸沿海偵察139次,無一被擊落。但是,殲-6的到來立即終結了RF-101的好運。

  1964年12月18日,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謝翔鶴駕駛RE-101進入浙江上空偵察,海航4師10團副團長王鴻喜駕駛殲一6超音速殲擊機迎戰,一舉將其擊落於浙江溫嶺以東海麵,謝翔鶴跳傘被俘。3個月之後,又一項關於殲一6的記錄,寫在空軍的戰史上。

  為了對付RF-101,從1962年起,空軍在沿海修建了數個機場。大約在海軍航空兵擊落RF-101的同時,空軍在福州、漳州、興寧和連城組織專門打擊RF-101的作戰分隊,構成汕頭至福州的攔截麵。這是一張麵向台灣張開的天羅地網。航空兵第18師認真研究了國民黨空軍飛機的活動規律,進行了數十次圖上作業和實兵演習,並將剛剛列裝的殲-6秘密部署在戰位極佳的興寧機場。

  1965年3月18日9時44分,對大陸空軍備戰情況完全不知的國民黨空軍從台灣桃源機場起飛了2架RF-101,執行例性偵察任務。18師值班指揮員、副師長沈科立即指揮副大隊長高長吉駕駛殲一6起飛待戰。

  10點23分,大陸雷達在汕頭東南165公裏處發現目標,高度500米。沈科即令高長吉從待戰區域出航,高度1.1萬米。10點34分,當RF-101從靖海以時速1000公裏/小時、高度8500米入陸時,發現被攔截,當即放棄偵察,增速回竄。高長吉打開加力,抓住後麵一架RF-101,任距離600米時三炮齊發,將RF-101打得淩空爆炸。中校輔導長張育保跳傘墜海。此戰充分體現了中國軍隊一貫主張的“發揮人的決定性作用”。正是這一“作用”,將飛行員個人技術、戰術水平和早期殲-6的作戰性能發揮到極致。在擊落RF-101的整個過程中,從接敵開始到擊落敵機,都是在超音速的條件下進行的,高長吉在3分40秒的過程中連續做了16個高難度的動作,從11000米高空追到2000米,從600米距離打到480米,一次射擊即解決戰鬥。

  世界空戰史上超音速條件下擊落敵機的記錄就此誕生。

  國民黨空軍RF-101偵察機,先後被擊落3架、擊傷2架後,懾於殲-6的威力,從此銷聲匿跡。

  從1965年開始,國民黨空軍改用美製RF-104。該機最大時速2300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8萬米。這是殲-6無法望其項背的。為保險起見,國民黨空軍一般還指派F-104戰鬥機伴隨偵察。殲一6的難題來了:在最大飛行速度小於對方的負速度差條件下,如何作戰?這是一個連蘇聯人也沒有遇到過的世界難題。

  相當長的時間內,RF-104如入無人之境。從1965年-1966年底,連續11次偵察大陸,無一遇險。在一次次失敗的截擊中,中國空軍終於找到了RF-104的死穴。

  1967年1月13口13時,一架RF-104在4架F-104戰鬥機的掩護下,進入漳州上空,高度1.1萬米,時速2000公裏/小時。空軍航空兵第24師立即起飛兩批8架殲一6迎戰。空8軍指揮所引導第一批殲-6以小於對方600公裏的時速,大角度接敵。3號機飛行員胡壽根采取斜對頭攔阻射擊,連發48彈,擊落l架F-104。這次戰鬥不僅讓RF-104心有餘悸,也讓國民黨空軍方麵黔驢技窮。如果說1964年中國的核試驗成功因為打破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讓蔣介石灰心泄氣的話,在這一年橫窄出世的殲一6則讓他向來倚重的空中優勢也不複存在。反攻大陸已成為永遠的夢想。小規模的空中偵察成為危險而沒有意義的行動。不僅如此,打了一輩子仗的老蔣還隱約地意識到,在空中——最後的軍事優勢失去後,大陸可能重新拾起因為朝鮮戰爭擱淺了的解放台灣的計劃。1968年以後,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晝問偵察全麵停止,不久,夜間偵察也偃旗息鼓。這是台灣軍事戰略自此開始進行重大調整的標誌,由反攻大陸改為固守反攻。兩岸從此進入冷戰時期,雙方軍隊隔海對峙,雖然彼此都嚴陣以待,但始終再未兵戈相見。

image
圖片說明:殲6甲全天候截擊機進行夜航訓練

  和國民黨的偵察機比起來,對殲-6真正構成技術挑戰的是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1964年8月初,美國向越南北方發動大規模空襲。中國西南邊境也一下子緊張起來。有過抗美援朝經曆的中國,不能不做戰火蔓延到自己國土和領空的準備。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下令有關軍區和軍兵種進入戰備狀態。當時,中國空軍在中南、西南邊境地區隻有南寧、遂溪、蒙自、昆明等幾個機場,駐有2個殲擊航空兵師部和3個殲擊航空兵團,在昆明設有1個軍級指揮機構(昆指),防空力量十分薄弱。接到加強戰備的命令後,空軍除命令昆指和廣州軍區空軍等指揮機關立即進入戰備外,還將駐廣東興寧的空軍第7軍軍部調往南寧,擔任廣西和雷州半島地區的作戰指揮將駐浙江衙州的殲擊航空兵第12師,駐福建漳州的高炮第2師調至南寧,駐昆明的殲擊航空兵第7師師率51團進駐蒙自,該師49團從唐山轉至昆明;殲擊航空兵第26師(遂溪)、9師(廣州)就地做戰戰鬥準備。另指定8個航空兵師又一個團為第二梯隊。同時對雷達情報、通信導航、工程機務、後勤保障也作了相應準備,並在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新建和擴建一批機場及配套設施。這次部署調整行動迅速、1個師接到行動命令後,一般隻用3-5天時間即到達指定地點,反映出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優良素質。

  殲擊航空兵部隊,一邊轉進,一邊結合戰備任務換裝殲-6,準備迎戰當年的老對手-今天仍然是世界最強大的美國空軍。

  從1964年8月中旬開始,美軍出動U-2偵察機、無人機對越南北方進行大範圍偵察。侵入中國領空事件時有發生。1965年4月8日、9日美國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上空,並向中國海軍航空兵巡航的殲擊機發射了導彈。中央軍委於是決定對入侵中國領空的美國軍用飛機實行“堅決打擊”。4月12日,中國空軍司令部製定了對付美機挑釁的作戰計劃;既準備在邊境地區與美機打空戰、反轟炸,還要準備在縱深地區打更大的、持久的空戰和反轟炸。

  這個“縱深”有著雙重含義;一是美國對中國的南部地區進行轟炸;二是在此情況下,中國空軍打出國境,對美國在越南境內的軍事活動進行反製。此時的中國,已經有了比朝鮮戰爭從容得多的物質條件和軍事基楚。十幾年前的空戰經驗和最新式戰機的裝備,讓中國空軍充滿信心。

  但是,有過朝鮮戰爭經曆的美國人嚴格控製戰爭規模,不給中國大規模介入越南戰爭或直接與美國開戰的借口。從1964年至1969年,雖然不斷有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但主要是單架和小批次的無人偵察機及戰術戰鬥機,幾乎沒有任何軍事給別的作戰行動。即便如此,中國空軍依然展現出自朝鮮戰爭以來養成的剽悍性格,抓住轉瞬即逝的時機,給美國空軍和海軍艦載航空兵以淩厲的打擊。

  美國無人偵察機對中國的偵察始於1964年8月29日。當時美軍從衝繩嘉納手基地起飛1架DC-130運輸機,在南海上空投放了1架無人機,從海口入境。以南寧、興寧、漳州、廈門出境,最後至台灣湖口回收。9日-10日上旬,美國空軍又連續從南海上空和南越邊境投入無人機6架次侵入中國領空。美軍使用的是BQM-147G型無人駕駛機,體積小。飛行高度可達2萬米。中國空軍自朝鮮戰爭以來,從未遇到過此類飛機,對其性能和活動特點一時無從掌握。殲擊航空兵多次出動飛機攔截,都未獲戰果。

  1964年10月13日,美軍1架無人高空偵察機再次入侵。空1師作戰分隊副大隊長鄒廣如立即轟殲-6起飛迎敵。在地麵的精確引導下,鄒廣如迅速逼近,並掃動炮鈕。但是,連續3次射擊,直到把炮彈打光,也未擊落看起來就在頭頂上的無人機。鄒廣如沒有意識到,此時殲-6已達到極限高度,兩機距離已經很近,鄒廣如就決心把它撞下來。但由於動作過猛,殲-6反而突然失速進入了螺旋,無法改出,鄒廣如被迫跳傘棄機。這次空戰,使中國空軍認識到,殲-6在極限高度上作戰,不僅困難,還十分危險(極限高度是指某型飛機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在極限高度上,飛機的推力小於阻力。由於升力小,能停留的時間極短,不能穩定平飛。此時,操縱稍有不慎,或開炮時強烈的後座力都容易使飛機失速進入螺旋)。

  屢次攔截美軍無人偵察機不果,從空軍領導機關到作戰部隊都非常焦慮。15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率工作組趕赴廣東遂溪,召集指揮員、飛行員和有關戰勤人員開會。劉亞樓對鄒廣如的勇敢表現大加讚賞、同時指出:盡管敵機飛行高度高、體積小,但它也有弱點:速度小,沒有主動規避和還擊能力,基本上相當於“靶機”。擊落這種飛機的關鍵是要精確地對殲擊機進行指揮引導,壓準目標航跡。飛行員要采用正確爬高方法,熟練操縱技術,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瞄準、射擊、脫離等一係列戰鬥動作。此後,空軍特地在南寧、遂溪、昆明、蒙自等地設立了高空作戰點,配備精幹的作戰分隊和指揮保障班子,苦練打無人駕駛偵察機的技術戰術和協同動作。1個月後,空1師嚐到勝果。

  1964年11月15日11時53分,雷達報告於海南島陵水以東170公裏發現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航向西北,高度1.76萬米,時速780公裏。5分鍾後,空1師駐遂溪機場作戰分隊中隊長徐開通奉命駕駛殲一6飛機起飛攔截。

  12時20分,殲一6爬高到1.62萬米。吸取第一次飛行員仰射攻擊失利的教訓,徐開通不慌不忙,按照反複練習的躍升動作,2分鍾後衝高至1.75萬米,距目標1500米。這時與美國無人機基本處於同一高度上,理想的射擊條件已經形成。徐開通放下減速板,從目標後下方5度角進入攻擊位置。距離400米時,徐開通兩次齊射,距離230米時,又是一個三炮齊發,無人機一頭栽下。此戰創造了戰鬥機在平流層擊落敵機的記錄,也為爾後中國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一連串的勝利提供了借鑒。1965年1月2日13時55分,空1師駐南寧作戰分隊副中隊長張懷連,駕駛殲-6在17700米高空又擊落美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此次空戰,目標航線曲折,在900公裏長的航路上先後6次轉彎,可利用的截擊地段隻有120公裏。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賀龍和羅瑞卿等在北京會見了張懷連和其他作戰功臣。空軍大力推廣兩次作戰經驗,僅僅過了3個月,空18師54大隊l中隊中隊長董小海就駕駛殲一6飛機在廣西崇左縣上空擊落了第3架美軍無人高空偵察機。這是一次令人驚歎的超極限作戰:敵機飛行高度更高——達到1.81萬米;機動次數更多、活動範圍也更大——敵機從進入中國國境至南寧的135公裏距離內連續進行了5次蛇形機動,這是前所未有的。從一開始,空7軍指揮所就認識到,高度是關鍵。為了既保證連續跟蹤又使殲-6不至於在轉彎時損失高度,空7軍指揮所以極其精密、細致的戰術,指揮董小海提高接敵轉彎高度(由1.35萬米增至1.45萬米),壓縮截擊地段(由120公裏縮短到70公裏),用“緩轉彎、小坡度、外側跟蹤”的方法(在敵機轉彎機動時,不立即跟蹤,待敵機轉到一定角度時,再稍壓坡度在其外側跟蹤),在快速逼近美國無人機的過程中,也逐步躍升到1.81萬米——這是一個超過殲-6設計極限(1.8萬米)的高度。與地麵的精彩指揮相映生輝的是董小海的高超技術。整個戰鬥過程中,殲-6曾兩次失速,董小海都沉著處置,及時改出,終於建功。此次空戰的雷達保障,是另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為了及時測出敵機的機動狀態,地麵引導雷達的傾斜天線不得不頻繁俯仰,因此造成繼電器故障。關鍵時刻,雷達技師文德貴爬上旋轉天線,用手按住繼電器,隨車旋轉了整整48分鍾,288圈!地麵、空中、飛機和飛行員等各個要素的完美配合和發揮,幾乎無懈可擊。

  此次戰鬥是航空兵第18師54大隊1中隊自建立以來第8次擊落敵機,連同以往擊落擊傷的敵機在內,該中隊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13架的記錄。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親赴現場察看了敵機殘骸,對這個戰功卓著的戰鬥集體表示祝賀和慰問。1965年5月3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該中隊“航空兵英雄中隊”的榮譽稱號。

  空軍係統地總結和推廣了各次戰鬥的經驗,殲一6捷報頻傳。1965年4月18日航空兵第1師中隊長張懷連,12月24日航空兵第9師飛行員朱以隆,連續以殲一6飛機在1.81—1.82萬米的高度上各擊落美國人侵的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

  從1964年8月一1969年底,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共入侵中國領空97架次,被中國空軍航空兵擊落14架。

  越戰期間,美國無人偵察機所拍攝的照片占全部航空偵察照片的80%。與有人駕駛飛機比較,無人機造價低廉,雷達不易發現,生存力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將大規模使用於未來戰場。這一點已被近年來一係列高技術局部戰爭所證實。因此,中國空軍幾十年前在與美國無人駕駛飛機鬥爭中所積累的作戰經驗,不僅具有曆史意義,還有值得重新發現的價值。

  在空軍殲擊航空兵“漸入佳境”不久,海軍航空兵也摸到了打美國無人機的“門道”。1965年2月20日,航4師參謀長辛英元奉命帶領10團大隊長張炳賢、副大隊長舒積成、中隊長王相一等空地勤人員,配備殲一6機2架,組成機動作戰小分隊,開進海南島海口機場,專門對付美軍無人偵察機。

  在空軍經驗的基礎上,海軍航空兵“走”得更遠更高。小分隊第一次突破實用升限的極限躍升就達到了18200米,後來更達到18600米的高度,挖潛“深度”遠遠超過空軍。

  1965年3月24日,海航迎來它的第一個殲滅美國無人機的勝利日。13時許,美軍1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侵入海南島萬寧上空。王相一受命單機起飛截擊。13點50分,王相一駕駛殲-6在高度16000米、距美機3800米時躍升逼近到射擊距離,連續3次開炮。美機左翼起火,墜入海中。

  5天後,1架美軍無人偵察機再次犯境,10團副大隊長舒積成駕殲一6單機截擊。在距離39公裏處,舒積成發現了美機,為了確保命中,他一直迫近到距敵110米,此時敵機的投影已超出了瞄準具光環,黑影幾乎罩住他的座艙蓋。舒積成狠狠按動炮鈕,敵機左右兩翼同時中彈,差點撞在舒積成的飛機上。美國無人機墜落在三亞以北地區。4天後,舒積成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稱號,之後又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1965年8月21日,舒積成以同樣沉穩的動作,在海南島上空再次擊落美軍無人機1架。此後,已經完全掌握了殲-6性能的中國空、海軍的飛行員們又連續擊落A-3B/D、A-6A以及性能優越的F-104C/G和F-4B/C等戰機。

image
圖片說明:殲6四機編隊在東南沿海上空巡邏
 

  ★挑戰鬼怪

  1965年9月20日,美國1架F-104C型戰鬥機飛臨海南島西岸,向北移動,隨後在白馬井以西海域上空忽進忽出。接到戰鬥警報,海航4師10團大隊長高翔、副人隊長黃鳳生迅速駕駛殲-6起飛截擊。美機始終在中國領海上空邊緣徘徊。南海艦隊航空兵指揮所機智地把高翔雙機引導到加來地區,迷惑敵人。美機見中國飛機脫離戰區,果然掉轉機頭,向雷州半島橫穿過來。見美機中計,指揮員即令高、黃迅速折回。在距目標30公裏時,2架殲-6打開加力,以最快速度向正在爬高的美機衝去。高翔率先抓住美機,從距離敵機291米處開炮,一直打到39米。突如其來的伏擊讓美機來不及做出任何戰術動作,甚至連打開加力逃脫的時間也沒有。3門航炮的凶猛炮火將F-104打得淩空爆炸。高翔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打掉F-104C的人,同時也創造了空戰史上超音速戰鬥機開炮距離最近的記錄。高翔的座機被F-104爆炸的碎片擊傷了13處,並造成1台發動機停車。美機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跳傘被海南民兵生俘。

  菲利普-史密斯後來回憶說:在這樣近的距離上開炮,太可怕了。這是一場我連想也不敢想、看也不敢看的戰鬥。1989年10月,菲利普·史密斯來到中國,再次見到高翔。高翔請他觀看了錄像片《今日海空雄鷹團》。史密斯由衷地歎道:“敗在你們手下我並不感到恥辱,這樣的部隊是不可戰勝的。”

  1967年6月26日,雷達部隊在海南島文昌縣東南l 35公裏上空又發現美F一4C戰鬥機1架,高度8500米,時速850公裏。當時負責海南島空中防務的海航6師指揮員判斷:美機可能從海南島東部入侵,沿國際航線南下,以國際過航機為掩護,從銅鼓角以南到陵水一帶活動。中國空軍此時已對F一4的性能、特點有了基本的了解。F-4在當時算是性能最先進的,但也存有不少難以克服的弱點。它體大、身重(全重達25噸),高速度飛行時慣性大,操縱反應慢,轉彎半徑大,水平機動性能差。由於飛行速度大,加之飛行員防護頭盔的影響,搜索視角小,主要靠機上雷達來搜索發現,實施攻擊。當雙方進入混戰狀態時,其雷達難以分辨敵我,導彈不易獲得穩定發射條件,機上無航炮,近距離沒有自衛能力。根據F-4的這一特點,此前中國空軍曾以亞音速的殲一5出其不意地打掉了2架F-4。

  現在,輪到殲一6對付它了。

  為爭取時間,指揮員立即命令16團副大隊長王桂書和飛行員呂紀良駕殲-6雙機起飛待戰。王、呂穿過600米低空雷雨區和9000米高空的大麵積濃積雲和積雨雲,逼近美機。王桂書率先占據戰位,正準備左轉發起攻擊時,F-4C突然左轉下降高度,溜出了中國領海線。幾分鍾後,美機從萬寧以東又鑽進中國領空。王桂書又一次逼近,美機卻再次突然飛出了中國領海線。雙方就這樣玩起了“遊戲”。

  海航地麵指揮員決定采用“敵向外、我向內,敵反轉、我拉出”的方法,引導王柱書和呂紀良在海岸線上巡邏待機,決不出公海,但又要作好突然發力抓住擦邊美機的準備。當F-4C在陵水55公裏處右轉,第3次侵入中國領空時,早有準備的王桂書立刻向左急轉,加力斜插過去,在距離250米時3炮齊射,F-4C右水平尾翼被打掉。接著呂紀良趕到,也是一個三炮齊發,F-4C當即爆炸解體。

  “遊戲”到此結束。

  從1965年到1968年,中國海軍航空兵使用殲-6在海南島上空,先後擊落美機6架,擊傷1架,而自己無一損失。

  對美國空軍戰術飛機的更多空戰記錄,還是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創造的。1965年10月5日11時47分,雷達發現廣西憑祥地區上空有美機頻繁活動。空7軍指揮員立即命令駐南寧航空兵第9師副中隊長張運寶率4架殲-6,以高度6000米隱蔽出航到龍州上空待戰。12時35分,4架F一4C戰鬥機掩護1架RA一3D偵察機,高度1萬米,自隘店方向侵入中國領空縱深達30多公裏。空7軍指揮員當即令張運寶四機投掉副油箱,增速爬高。1分鍾後,張運寶報告:“右前上方5公裏發現1架RA-3D。”空7軍指揮員命令“後邊沒有情況,放心打!”張運寶四機隨即展開戰術隊形,輪番攻擊,將其擊落。4架F-4c眼看著中國的殲-6在邊境線上像旋風一樣卷過,進退兩難。這是空軍在西南邊境打擊美戰術戰鬥飛機入侵的第一次成功戰鬥。從敵機入境,到進入跟蹤,發起攻擊,將敵機擊落在中國境內,隻用了2分鍾。一氣嗬成,幹淨利落。

  1966—1967年,美軍擴大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入侵中國的美國飛機增多。殲-6的戰果也隨之目不暇接。

  1966年4月12日,空軍第26師李來喜駕駛殲-6飛機在雷州半島上空擊落美A-3B攻擊機l架。順便說一句,這一年李來喜隻有24歲,是所有擊落美機的空軍殲-6飛行員中年齡最小、入伍時間最短、飛行時間最少的一位。此戰是李來喜第一次戰鬥起飛。此戰表明,隨著殲-6的大量普及,它已為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所掌握,從此時奠定其在中國空軍中的主力地位。

  9月9日和9月17號,第18師飛行員高秀明、副大隊長高長吉駕駛殲-6飛機,分別在廣西東興、友誼關以北各擊傷1架F-105。這種美國投向越南戰場的最新型的戰鬥轟炸機也領教了中國殲一6的“不可一世”。1967年8月21日,美海軍A一6A攻擊機2架從隘店附近侵入中國境內僅僅3分零5秒,就被嚴陣以待的空軍18師副中隊長陳豐霞、飛行員韓瑞階分別擊落,4名美軍飛行員3死1傷。1968年10月31 H,越美在巴黎進行和平談判。中國空軍在西南邊境和海南島上空與美機的空中鬥爭也隨之告一段落。1969年1月,尼克鬆當選總統,美國開始調整亞洲戰略,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同年,美國停止援助台灣。1969年10月26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廣西擊落最後1架美國無人偵察機;12月1日,地空導彈部隊又在浙江泗礁島擊落最後1架國民黨空軍U一2偵察機。至此,中國空軍(海航)20年國土防空作戰宣告結束。

  從1964—1968年,空軍使用殲一6擊落擊傷各型美機近20架,自身無一損失。國土防空作戰的結束,也為殲一6曆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劃上了句號。

  ☆邊境還擊

  在殲一6作為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主力戰機的近30年中,新中國曾經經曆了幾次較大規模的自衛反擊作戰。由於種種原因,枕戈待旦的殲一6始終沒有參與或進行一場戰役級的空中作戰行動,不能不說是“終身”遺憾。

  在1969年珍寶島衝突中,中國空軍出動部分直升機和小型運輸機,擔負戰區航空偵察和空中運輸等任務。由於整體衝突規模較小,且很快結束,雙方都沒有動用戰鬥機部隊。殲一6隻是做了一次憤怒的觀眾。

  1979年,一場建國後規模最大的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爆發,殲一6再披戰袍,重返闊別10年的戰場。對越自衛還擊戰於2月17日打響。中國空軍被賦予進行空中威懾,保持戰場製空權,必要時對地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務。從1月起,空軍就緊急調整作戰部署,加強廣西、雲南地區空軍作戰實力,健全各級指揮機構,建立通信、雷達、情報、領航、氣象、後勤、工程機務等保障體係;補充油料、彈藥、航材等物資;進行政治動員;開展敵前練兵。

  在廣西方向,由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王海指揮,在雲南方向由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侯書軍指揮。每個戰區劃分若幹個作戰方向,每個作戰方向以重點機場為中心組成合成指揮所,實施分區指揮,使駐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兵種、機種和不同建製的部隊協調一致地行動。

  針對越南空軍當時擁有少量性能較好的蘇製米格-21BMC型殲擊機。中國空軍除原駐廣西、雲南的部隊外,又從其他地區調入一批裝備殲一7的部隊。中國空軍的計劃是:一旦越南空軍的米格一21BMC出動,中國空軍將以殲一6作誘餌,將米格一21BMC引至殲一7的伏擊區,一舉圍殲。廣西、雲南前線空軍指揮所根據大軍區作戰意圖,製定了具體作戰計劃,包括殲擊機掩護轟炸機、強擊機突擊地麵目標殲一6、殲一7打擊敵直升機航空偵察;防空等方案。可惜的是,盡管空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始終沒有接到戰場出擊的命令。

  在自衛反擊作戰的1個月中,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出動飛機313l批8500架次,晝夜在中越邊境中國一側上空巡邏警戒。偵察航空兵多次出動殲偵一6對越軍進行照相偵察,為地麵部隊提供情報。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聲明,自衛還擊作戰預期目的己經達到,自當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回撤。至3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空軍參戰部隊完成任務。在後來的邊境輪戰中,空軍某部的殲一6雙機曾經捕捉到一次短暫的戰機,把敵空軍一架米格一21困在中心。可惜由於某型空空導彈的質量問題,未擊落敵機。

  關於中國空軍為何不直接參加這場戰爭的疑惑,可以從當時中國領導人的戰略考慮、前線高級指揮員的作戰觀念保守以及中國軍隊沒有大規模空地協同進攻經驗,以及中國空軍當時主戰裝備的性能不適合進行有效空襲等等原因中找到答案。但這場戰爭實際上證明,殲-6已無力擔當其一貫的、通過空中格鬥爭奪製空權的主要使命。1982年,中國軍隊在華北地區進行了一次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殲-6最後一次作為主力出現在中國空軍的陣列。

  飲恨天疆

  1989年,中國在小湯山建立航空博物館。大批殲-6飛來這裏。曾經轟轟烈烈的空中老將,在寂靜的山林間,合上了它叱吒風雲曆史的最後一頁。

來源:《國際展望》雜誌  作者:戴旭 空軍中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