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將以多個海上戰區反導係統構建全球反導係統

(2010-03-15 09:55:42) 下一個

美將以多個海上戰區反導係統構建全球反導係統

2010年03月     
中國網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關於不在波蘭和捷克部署第三個美國反導防禦陣地的決定,可以被描繪成華盛頓一個表示善意的手勢,旨在為與俄羅斯就簽訂新的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而舉行會談創造良好氛圍。但是白宮的這一步驟也可能有別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

正在形成的一種印象是,即放棄在波蘭和捷克建設反導設施的本原不是因為華盛頓想取悅於莫斯科,而是美國對國家反導防禦體係結構重新仔細研究和最終考慮到先進技術成果而采取的新的發展方向。根據公開材料判斷,許多美國專家傾向於認為,現有國家反導防禦體係不能確保抗擊導彈打擊。調整其構成和配置之後,在最易受到導彈打擊的方向上部署幾套用於攔截初段導彈的戰區反導防禦係統,能提高體係的效能。

美國專家的出發點是,基於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將戰區反導防禦係統的作戰能力提高到能確保可靠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水平,為後續建立在作戰上統一指揮的陸基、海基、空-天基組成部分在內的全球戰略反導防禦體係創造現實前提條件。地區性的戰區反導防禦體係可包括各種組成部分,這取決於當時正在形成的態勢,甚至可將陸基反導部分更換為海基部分。後者機動性最高,美國自90年代末就在開發它。

正在同時對海基反導係統及其組成部分的幾種方案展開研究。最有前景的之一是海區反導防禦,因為它最終能作為多層次國家反導體係的組成部分。

海區反導防禦的目標最初是在末段攔截尚未進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的彈頭。實際上它用於掩護固定目標、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區反導係統實質上應是陸基要地防空-反導係統的海洋版。

隨後海區反導計劃的工作因一係列原因擴大到更綜合的海基地區反導計劃——擴展海區反導計劃。擴展海區反導計劃規定建設兩道海上防線。在太平洋上的防線計劃部署在日本海,直接鄰近中國和北朝鮮。第二道防線在美國太平洋沿岸西部的接近地,應付敵人導彈突破第一道防線的情況。在根據上述計劃已經開始的科學研究與試驗設計工作裏,提出了研製能在再入大氣層前的中段攔截彈道導彈並掩護更大地理範圍的海基反導係統的任務。

反導聯盟

但是,客氣地說,美國的戰區反導防禦構想及其變種——擴展海區反導計劃並沒有得到其北約盟友的積極支持。後者認為,美國人之所以對建設戰區反導係統感興趣,首先是為了保護本國領土。美國在遠東的主要軍事盟友——日本,在始於90年代中期的日美談判中就此問題也表現出了克製,並對拒絕加入日美聯合建設戰區反導係統的方案給予了形式上的辯解。

1998年朝鮮試射彈道導彈(彈頭飛越日本落在太平洋裏)後,日本的立場發生了重大變化。2003年12月,日本政府決定與美國聯合研製和部署戰區反導係統。日本政治和軍事領導人認為,如此不僅可以對付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還可以抵禦中國的導彈威脅,後者的武庫中除了洲際彈道導彈外還有大量的中程導彈,而日本列島正處於其射程之內。

日本軍方在2004年的預算中申請撥款1423億日元建設國家反導防禦係統。日本的反導防禦構想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海基和陸基部分,相應地有兩道防線。從該構想製定一開始,東京就以與美國進行廣泛合作為出發點,而且主要是購買美國的技術裝備,並在其使用與作戰訓練中密切配合。

日本的反導防禦係統包括海基和陸基兩個組成部分,其實是複製了美國的擴展海軍反導防禦構想。日本反導防禦係統的海基部分目前包括4艘“金剛”級驅逐艦。該級艦裝備“宙斯盾” 綜合指揮係統,它包括美軍於2004年就已列裝的處理器、AN/SPY-1雷達和 “標準”SM-3 block 1防空導彈。該導彈的最大有效殺傷距離超過500公裏,最大攔截高度超過250公裏,飛行速度超過4500米/秒。三級導彈總重量約1500公斤,攔截級重15-18公斤。

根據大部分想定,裝備SM-3 block 1導彈係統的戰艦部署在敵人導彈彈道扇麵內相對靠近發射區的地方。SM-3 block 1防空導彈係統能在中段攔截彈道導彈。有人認為,在具備相應的情報保障的情況下,導彈能有效攔截起飛段的彈道導彈。根據報刊的報道判斷,“金剛”級驅逐艦已經開始在日本海的陣地巡邏。

日本反導係統的陸基部分裝備了實戰表現良好的最新型“愛國者”導彈係統即PAC-3近程防空-反導綜合係統。PAC-3反導彈主要用於攔截戰役戰術導彈。但是它也能摧毀戰略導彈係統機動中的自導彈頭。陸基部分的目標是保衛具體的設施,例如保護首都不受突破海基反導部分攔截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打擊。

俄羅斯的擔心

實際上兩個組成部分目前已經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使用了,並正在對其進行擴大和發展。

俄羅斯專家認為,裝備“宙斯盾”係統和“標準”SM-3 block 1防空導彈係統的驅逐艦在距俄羅斯導彈潛艇陣地區一定距離時,能夠攔截後者發射的處於主動段的導彈。

必須指出,在2004年12月美日簽訂的關於建設地區反導係統的合作協議框架內,兩國承擔起了共同研製更有效的新型反導防禦武器的義務,包括未來的“標準”SM-3 block 2攔截導彈。同時日本人還負責研製紅外傳感器防護係統,用於應對彈體在超音速飛行中變熱。美國人負責研製在速度和殺傷力方麵優於以前型號的彈頭。

專家認為,“標準”SM-3 block 2導彈的射程可達1500公裏,這實際上使其成為一種戰略係統。美日專家共同努力建立以SM-3 block 2為形式的戰區反導係統的主體部分的工作計劃在2018年前結束。

改進“宙斯盾”作戰指揮係統的工作也在進行,其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其探測和跟蹤導彈以及跟蹤假目標和真實目標的能力。為此計劃為該係統補充配備高效的計算機分係統。

還應該指出,美國和日本已經在西太平洋聯合建立了戰區反導係統。未來還將按其模式建立其他的以海基反導力量為基礎的地區反導係統。這將是個漸進的過程,甚至不會明確表明其用途(例如,除了日本以外,華盛頓向西班牙海軍提供“宙斯盾”係統居心何在?)

按照在建的東北亞戰區反導係統的模式在導彈運載方向上部署反導兵力與兵器,使美國及其盟友可隨著相關技術的演練補充其太空梯隊,逐步加強其作戰能力。最終這將使美國建立能從各種彈道導彈發射時就予以攔截並破壞戰略核遏製力量平衡的全球反導係統。

這一反導係統的效能將隨著美國潛在敵人導彈載具和彈頭數量的削減而提高。這正是華盛頓的期望,而美國2002年退出反導條約證明了這一點。運用效費比的公式,美國專家得出結論認為應優先發展防禦潛在敵人導彈-太空進攻武器的係統。這在很大意義上預先決定了美國同意在新的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中成倍地裁減彈頭和導彈載具。目前俄美正在日內瓦會談中討論條約的各個參數。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代表團的任務是,將戰略進攻武器和戰略防禦武器密切聯係起來。同時在反導領域實現類似於美國在進攻武器領域所倡導的透明度。重要的一點是,以美國方麵保證不超過1997年俄羅斯外長普裏馬科夫與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萊特所簽訂的議定書所確定的在部署地區反導係統時區分戰略與非戰略反導係統的技術參數,作為削減戰略進攻武器的先決條件。

作者:亞曆山大·施倫道夫,尼古拉·特賓

編譯:知遠/藍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