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掃描中國周邊國家特種部隊:朝鮮突擊隊規模最大

(2010-03-15 07:22:43) 下一個

掃描中國周邊國家特種部隊:朝鮮突擊隊規模最大
2010年03月            來源:中國網

特種部隊在最初問世時,曾是一種遊擊性的秘密部隊,它的任務順應時代和形勢的需要而不斷變化,如進行反遊擊戰、對付恐怖活動等。在世界局勢不明朗且不斷變化的今天,特種部隊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增強。以下介紹的是我國周邊國家的特種部隊的大致情況:

    一、俄羅斯的特種部隊

    原蘇聯的特種作戰部隊是一支數量比較多、戰鬥力比較強、曆史比較悠久和作戰經驗比較豐富的精銳部隊。從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之後一直到原蘇聯崩潰之前,它的活動都比較頻繁。

    原蘇聯的特種作戰部隊如空降師、空中突擊旅和海軍陸戰團等,都曾擁有過輝煌的昨天。自列寧領導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誕生時起,蘇共就認識到了保持一支政治上可靠的特種作戰部隊的重要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從正規部隊中成立了特種摩步旅。之後,不斷發展。1968年侵捷時,該特種作戰部隊占領布拉格機場和布拉格“諸要點”的任務。1979年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又使用了特種作戰部隊。此外,像隸屬於原蘇聯克格勃和格魯烏世界上兩大情報機構的特種作戰部隊,近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更新,敵後武裝鬥爭的作用在不斷增強。

    特種部隊不僅可用於戰時,也可用於平時和危機時期,其使用範圍非常廣泛。特種小組、支隊和特種旅的行動是戰術性的,還是戰役性的、甚至戰略性的,基本上不像其它戰役那樣,由投入的兵力兵器數量、作戰空間和時間來決定,而主要由以下兩個因素來決定,即:這些行動是為哪一級指揮機關實施的;行動的結果和對局勢變化或定下決心所產生影響如何。可以認為,按照統一的企圖和計劃而組織實施的特種部隊行動已具備了戰役的形態。主要執行特種偵察、抓獲俘虜、獲取文件,以及獲取武器、技術裝備設備器材的樣品。這類戰役以積極的行動實施,方法是設伏、襲擊、奔襲及其它特種手段。

    俄羅斯“海狗”特種部隊早在1941年就成立了。當時在德軍重重包圍之下的列寧格勒,由蘇聯海軍抽掉人力組成了一支特種連,專門在敵後從事破壞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在艦艇附近和水利工程中布雷和組織其它破壞活動。“海狗”特種部隊除了接受潛水訓練之外,還必須有淵博的知識,這些知識有時看起來與他們的職業沒有任何聯係,如學習物理、化學,接受工程訓練等等。其中一部分軍官是從各種學校中選拔,一部分軍官在新西伯利亞俄全軍高等指揮學校特種偵察係進行專門培訓。俄海軍特種部隊,有獨特的淘汰和初級培訓體係,挑選是相當嚴格的,1996年,在900名候選人裏,隻有10人被特種部隊選中。對“蛙人”的選拔和培訓要求極嚴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他們在執行任務時,需要承受極大的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 俄羅斯海軍特種部隊主要乘坐飛機、水麵艦艇和潛艇到達指定的戰鬥地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是“蛙人”的出入口,他們經常在敵人後方長時間活動,沒有任何後勤保障。

    二、印度的“黑貓”特種部隊

    說起印度這支部隊,它早期是由西藏康巴人組成的印度第22軍,受訓於美國中央情報局,專門從事反進駐西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漢人的活動,後因西藏康巴人難以駕馭而被解散。到60年代,中印邊境發生武裝衝突之後,印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開始籌劃組建一支快速反應特種作戰部隊。於是,印軍於70年代開始又恢複了“黑貓”特種邊防部隊。它隸屬於政府內閣秘書處研究與分析室,業務上由總理親自指導。主要任務是接受反恐怖、反空中劫持、邊境挑畔、武裝幹涉活動、特種襲擊等方麵的訓練,並在一定範圍內投入使用。

    1984年,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被其錫克族衛兵暗殺後,這支部隊便由此擔負起保衛重要人物安全的重任。盡管這支部隊一直處在一級戰備狀態,但迄今為止,它還沒有大顯身手的機會。進入80年代以來,為擴大規模,印度從陸軍中重新招募人員,進行特種培訓,並將其劃歸內閣秘書處研究與分析室領導。從此,這支特種作戰部隊在國內主要擔任保安任務,在戰爭伊始主要進行縱深空降和邊境入侵作戰等任務。

    “特種邊境部隊”成員平時身穿黑色粗布製服、頭戴栗色貝雷帽(栗色是印度傘兵的標誌),行動時像黑貓一樣,來去無蹤無影,動作快速。部隊訓練時,人員每天清晨4點起床,訓練快速拍攝,徒手格鬥、擒拿術、駕車護衛、空降跳傘、邊境出擊、縱深特襲等專項技能;主要裝備了專門對付被武裝恐怖分子占據的建築物或其他設施的設備,例如:震聾炸彈、光炸彈,它們在爆炸之後能使恐怖分子受傷或暫時失去識別能力而失去抵抗,還有低能槍彈,它可以有效地對付躲藏在飛機增壓艙內的武裝恐怖分子。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前印度陸軍認為,弱小的地麵特種部隊與正在爭取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很不相稱。為此,印度陸軍計劃在未來5-7年的時間裏,撥款大約30億美元,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地麵特種部隊。印度陸軍一位官員稱,目前,印度地麵特種部隊總兵力隻有5000人。更嚴重的是,地麵特種部隊裝備極差,嚴重缺乏現代化特種戰的能力,包括遠程快速機動作戰能力等。印度國防部官員透露,陸軍計劃把地麵特種部隊的總兵力擴大3倍,使其總數達到兩萬人。為了確保特種部隊的質量,印度陸軍將從110多萬人中挑選精兵強將補充特種部隊。目前,地麵特種部隊的擴編正在悄然進行。其中,大約5000名特種新兵正在一家秘密基地進行高強度的培訓。一旦他們完成培訓,很快將充實地麵特種部隊。

    在擴大人員編製的同時,印度陸軍還將為地麵特種部隊配備最先進的特種戰武器裝備,包括地麵快速作戰的輕型戰車、能夠在各種地形作戰的多用途車、可以徹底擊毀敵方裝甲目標的激光製導炸彈、能夠百發百中的狙擊步槍、可以精確夜戰的全球定位係統、能夠夜間偵察的數字照相裝置和對特定目標實施引爆的高級遙控裝置等。

    印度海軍IMSF即是印度海軍特種部隊的縮寫,其服飾極有特點,戰士通常著黑色工作服,偶爾穿標準陸軍迷彩服,平時頭戴藏青色貝雷帽,作戰時則戴黑色頭盔,有時也戴傳統的丘爾邦(印度人的纏頭),佩戴海軍軍火帽徽。左臂圓形袖章上縫有帶金黃色線的IMSF字母,印度其它軍兵種的符號則戴在右衣袖上。閱兵服右兜上方有傘兵的金黃色“翅膀”,左兜上方則是戰鬥蛙人的標誌——帶有三個獅子的金色蛙人像。1955年,印度在科欽創辦了第一所蛙人學校。到60年代中期,蛙人學校已培養出了一定數量的戰鬥蛙人,編成兩個蛙人部隊,一個駐紮在孟買海軍基地的西部艦隊,另一個駐紮在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的東部艦隊。 印度的蛙人部隊隻擔負排除水下障礙、引爆水下各種彈藥、參加搜索救援行動等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海軍蛙人人數及作戰經驗不斷增加,技能不斷提高。1971年印、巴戰爭中,這支不斷壯大的蛙人部隊,積極參與了對巴基斯坦港口的破壞活動。1984年,孟買輕潛中隊全體蛙人,參與了製止占領對洛托伊教堂的錫克教極端主義分子作戰行動,蛙人被委派搜索教堂管轄區內水池裏的秘密武器庫,順利地完成了任務。1987年10月,印度海軍特種部隊的戰鬥蛙人,在與泰米爾遊擊隊的一次實戰中的一係列出色表現,引起了世界各界對特種部隊的關注。1988年11月,印度海軍特種部隊全體官兵參加了解救包括馬爾代夫共和國教育部長在內的人質行動,獲得成功。

    三、越南的特種部隊

    越南稱特種作戰部隊為特工部隊。1966年,越南海軍組建第126特工團,1967年越軍又成立了特工司令部,作為總部直屬的一個獨立兵種部,領導、管理特種作戰部隊招募、訓練、裝備、作戰等事宜。

    一是編製裝備。越南特工部隊的現行最大編製是團(旅),每個團約1600人,下轄3~4個特工營及偵察、火力、通信、軍醫和訓練等連隊,以及警衛排、迫擊炮排和反坦克炮排等分隊;每個營約355~500多人,下轄3~4個特工連及直屬排;每個特工連約100多人,下轄3個排,每個排又轄三個班。主要裝備有:82毫米無後座力炮,82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和反坦克炮,擲彈簡、單兵火簡筒,輕機槍、衝鋒槍、狙擊槍和手槍,各種型號手雷及地雷,還有2瓦報話機、15瓦短波電台及超短報話機等。

    二是軍事訓練。越南在河內地區設有一所特工學校。學員是從陸軍部隊挑選的,入校經過3~6個月的特工科目訓練後,再分配到作戰部隊。在抗美戰爭期間,因特工人員傷亡較大,該校每年可向部隊輸送100名幹部,700~1000名士兵。特工部隊訓練多是團、營組織,訓練時間200多天,又多安排在旱季,雨季一般進行政治教育及生產。訓練的主要內容有射擊、投彈、隊列、體育等軍人基本科目,重點訓練內容是捕俘、炸破、排除障礙、偽裝、識圖和用圖等技術訓練及特工戰術訓練。

    三是作戰特點。越南特工部隊經多年戰爭鍛煉,其戰術技術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善於獨立作戰、編製裝備科學合理、作戰方法靈活、善於偽裝、生存能力強、行動狡詐多變等特點。

    四、朝鮮的特種部隊

    去年9月,當日本調查人員從海洋深處打撈出一艘據稱是朝鮮的間諜船時,他們沒料到會有這麽多發現。這艘2001年12月與日本海岸警衛隊交火沉沒後的小船竟然擁有像施瓦辛格動作片那樣的軍火庫:火箭發射器,82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一挺高射機槍和兩枚地對空導彈。但是,在船體內發生的一切更驚心動魄。當敗局已定時,朝鮮指揮官殺死了船上幸存的幾名船員,然後把船鑿沉,以免被敵人俘獲。一名船員在木製甲板上草草寫下一行字(這也許是他臨終前的遺言):“黨,您的孩子將永遠忠於您。”這是朝鮮特種部隊的方式。

    這支軍隊擁有美國海軍海陸空突擊隊的殺傷能力,人數又足以占據一座小城市。據美軍估計,朝鮮特種部隊的人數超過10萬,是目前為止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突擊隊。他們個個武藝高強,赤手空拳就能同時對付幾名敵人。據說,他們能用狙擊步槍在15秒內射中200米外的多個目標。這支隊伍有許多“勇氣訓練”,其中一項就是穿越非軍事區從韓國搶一塊牌子或其他“紀念物”回來。按照他們接受的訓練,如果不能完成任務,他們將就地自殺。上世紀60年代離開朝鮮的一名前特種部隊隊員說,這支隊伍以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絕對忠誠而著稱;如果未來南北出現衝突,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韓國各地同時燃起戰火”。

    朝鮮特種部隊即使在和平時期也頗具威力。這支部隊曾在近幾年多次出擊,但他們最為大膽的行動發生在1968年。當年,由31人組成的暗殺小隊曾試圖刺殺韓國總統樸正熙。在這些闖入者中,28人在青瓦台附近戰死,一人被抓,兩人帶傷逃回朝鮮。一位專門報道朝鮮軍事問題的日本記者說:“其中一人因為槍傷,腸子都流出來了。他用手捂著傷口跋山涉水返回了朝鮮。”

    2009年2月27日,韓國公布國防白皮書,對朝鮮軍力水平進行了描述。白皮書除稱朝鮮部署了射程達3000公裏的新型中程導彈,還特意提到朝鮮將12萬名的特種兵力增至18萬。分析認為,朝鮮加大以特種作戰為代表的非常規作戰能力,將有效規避美韓兩軍的常規力量優勢,未來一旦軍事對決爆發時,可對其形成有效牽製。根據韓國防白皮書,自2006年以來,朝鮮特種部隊力量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數量增加了50%,達到了18萬人,並加強了夜間、山區和城市作戰訓練。韓國分析認為,朝鮮大規模擴編特種部隊,是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為參考,在戰爭爆發初期讓特種部隊迅速滲透到韓國,形成同韓美兩國軍隊糾纏的狀態,使韓美很難通過強大空軍力量等進行攻擊,從而抵消了其在常規武器和兵力方麵所存在的弱勢。法新社評論指出,朝鮮人民軍維持著世界上最龐大的一支特種部隊,這是朝鮮特種部隊所擔負的任務所決定的。與其他國家特種部隊不同,朝鮮特種部隊是與正規部隊並肩作戰的基本部隊。在朝鮮的“南進奇襲戰略”軍事戰略中,朝特種部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韓國的特種部隊

    作為我國近鄰的韓國,擁有世界聞名的陸軍特種部隊。這支部隊通稱為“特戰團”,早在80年代初就有七個旅現役兵力的編製。

    因此,韓國在過去長達15年的時間裏,始終維持著3萬名左右現役特種兵,加上預備役兵力,陸軍的特種部隊兵力實際上已超過了美軍。

六、日本的特種部隊

    日本已籌劃建立其第一支特種作戰分隊,該分隊預計將於2004年3月部署到東京以西30千米的地方,其編製將借鑒西方部隊的別動隊。其任務是防止敵方特種分隊的滲透,以及在陸上自衛隊將敵人特種分隊包圍後,執行攻擊任務。特種作戰分隊規模約300人。該分隊的機動將由第1直升機旅的CH-47J直升機和C-130運輸機負責。特種作戰分隊將進行城市作戰和山地近戰訓練。

    在此之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在2001年組建了一支60人的特種警備部隊以應對來自海上的滲透。以往,日本陸軍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都是根據作戰的需要,臨時抽掉訓練有素的部隊編成的。在執行任務之前,稍加訓練即投入戰鬥。從各次特種作戰看,遂行特種任務多由傘兵擔任。

    現在,日本針對未來戰爭的需要,已組建了兩支特種作戰力量。一個是陸軍的“地麵突擊隊”,二是空軍的“空降突擊隊”。陸軍特種部隊在靜岡縣的富士學校及指定的部隊訓練。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的軍官都要在富士自衛隊學校進行13周的培訓,學習初級和高級課程,學員畢業後,分配到全國各地部隊。特種部隊隊員是從部隊中挑選身體好,反應快適應性強,意誌堅強的士兵,他們接受與特種部隊同樣嚴格的訓練,是日本自衛隊的精銳,一旦戰爭暴發,臨時組建特種作戰部隊即 “地麵突擊隊”執行特種作戰任務。其訓練:一是主要突出基礎訓練,培訓初步技能和體力;二是加強綜合訓練,培訓實戰能力。主要學習製定綜合訓練計劃的一般方法,如設置情況,下達任務,製定行動方案,下達命令,領取物資器材,組織協同,完成任務返回後的情況報告以及潛入敵後與聯絡員接頭、領取情報,獲取彈藥、武器及其攜行的方法。加強綜合演練。例如:偵察敵前沿陣地,襲擊敵炮兵陣地,伏擊敵運輸部隊,襲擊敵物資倉庫;采用分散滲透或空中、水下滲透等方式,潛入敵後,爆破橋梁、截獲敵運輸車輛,襲擊敵遊擊隊據點等。

    2000年6月底,日本一家大媒體向外界透露: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正在籌建第一支類似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的特種部隊,預計明年3月正式成立,主要部署在廣島等地。這支“海豹”部隊雖然隻有大約300人,但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為了遮人耳目,日本對外將這支“海豹”部隊稱作“特種守衛部隊”,讓人覺得似乎是專門用於擔負守衛任務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特種部隊的人員挑選十分嚴格,一般要求在海軍服役1~2年以上,體格強壯、具有多種特種戰技能。這些特種兵經過特殊訓練後,個個都必須是精兵強將,能夠擔負海上清除障礙、爆破、暗殺和營救等特種任務。眾所周知,日本與美國關係密切,日本三軍自衛隊大多按照美軍的編製來建設和訓練。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特種部隊也不例外,其編製、體製、武器配備和訓練科目等均模仿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據說,日本還準備派人去美國海軍進行特訓,因為美國海軍的“海豹”部隊畢竟是世界有名的特種戰部隊,擁有十分豐富的特種作戰經驗和技術。關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特種部隊組建和訓練的具體事宜,日本防衛廳官員對此閉而不談,隻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是個“秘密”。

    七、泰國的特種部隊

    泰國是首先建立特種部隊的幾個亞太國家之一。泰國的特種部隊稱為特種戰爭部隊,主要由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組成,是一支強悍、目的明確並且訓練有素的部隊。

    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當時,第一別動空降營進行了改編,並將番號改為第1持種部隊空降大隊。之後,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擴大到4個大隊。除上述部隊外,泰國的特種部隊還包括1個心理戰營、1個空降營、1個遠程偵察巡邏連,以及泰國皇家陸軍特種戰爭中心和特種戰爭學校。

    泰國特種部隊的任務與其他國家特種部隊的任務相似,其中包括在泰國皇家陸軍部的指揮下在敵後實施非常規戰和心理戰、城市行動及其他特別行動。泰國特種部隊受過特殊的訓練,按照特殊的要求編組,以便能與當地居民和少數民族合作,發展地方防禦力量。在受到泰國共產黨武裝部隊和少數民族叛亂運動的農村邊界地區,特種部隊的“A”組小分隊負責鄉村防禦部隊的組織和訓練,並向他們發放武器裝備。鄉村部隊經過訓練,通過遊擊戰來對付入侵之敵。如今,泰國特種部隊的結構和編成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

    目前,泰國正在考慮建立一個特種戰爭司令部。1982年7月,泰國已將所有的特種部隊合並成一個新的部隊——第1特種部隊師。此外,4個特種部隊大隊均已擴編為團。泰國最高統帥部正在考慮進一步擴大特種部隊。新組建的特種部隊師歸泰國皇家陸家蒙?旺瓦尼少將指揮,師部設在華富裏府的納萊兵營。這支合並後的特種部隊在作戰和支援活動的效能方麵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秦國特種部隊的訓練計劃是嚴密周全的,其成員在完成空降和別動隊訓練之後,還要接受由各團自行實施的特種訓練。特種部隊不僅要保持嚴格的體格和技術標準,而且盡可能地使訓練符合實戰要求。自救訓練、傘降滲透還是一項必要的技術。泰國特種部隊還進行使用各種武器的訓練,從12毫米的滑膛槍到3.5英寸火箭簡不等。他們還將手足視為潛在的武器,對人員進行軍事技能訓練,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尤其擅長一種根據拳編成的軍事拳術。

    八、埃及的特種部隊

    埃及特種部隊是在長期與以色列的對峙和戰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時,埃軍還是照搬蘇軍的那一套,但是一些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官,對戰時的盟友英軍十分崇拜,尤其器重在利比亞沙漠與德軍非洲軍團進行激戰的沙漠襲擊隊和以專門破壞地麵飛機為主要任務的空降部隊—“紅色魔鬼”。他們仿照這些部隊,在埃陸軍原有少量的突出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埃軍的特種部隊—突擊隊。

    在戰時,突擊隊的主要任務是作為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尖兵,使用直升機降於敵人背後,占領要地,襲擊、騷擾敵人,協助主力部隊戰鬥。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時,共編有10個大隊,其後逐漸增加。第四次中東戰爭開始時,共編有10個大隊,其後逐漸增加。第四次中東戰爭開始前,共編28個大隊。1976年重新編成,采用靈活的編組方法,現編製了6個突擊群。

    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埃以兩國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形成對峙的局麵,尤其是1969年至1970年間雙方展開了消耗戰,這時埃軍的特種部隊十分活躍。他們不斷地派遣小分隊,在以軍防禦薄弱的地區,乘橡皮舟渡運河,破壞以軍的設施,並經常與以軍巡邏隊交鋒,每月均進行數次戰鬥。其中規模較大的是1969年9月,30名突擊隊員搭乘直升飛機降於西奈半島以軍防線之後,襲擊了以軍的軍事設施,取得較大戰果,1970年8月,埃以雙方接受了美國的“和平提案”,結束了消耗戰。這段期間,僅就突擊隊作戰而言,埃軍勝過以軍一籌。

    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埃軍在強渡蘇伊士運河的同時,將50多支持種突擊隊傘降至敵後,破襲以軍指揮所、要點、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並炸毀了西奈半島南部的三個油田。在混亂中,埃軍一支突擊隊襲擊了以軍開赴前線的坦克部隊,遲滯敵人3小時之久,有力地配合了正麵主力部隊的作戰行動。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軍突擊隊大顯身手。開戰的前夜,他們攜帶輕武器,反坦克導彈和電台等潛人了以軍陣地背後,還派出隊員潛水破壞了以軍向蘇伊土運河噴油的設備,使以軍製造人工火障封鎖運河的計劃落空,從而挽救了8000名特工隊員的生命。開戰後,潛入西奈半島縱深的埃軍突擊隊員每18人編成一個組,共50餘組,使用便帶式“薩格爾”反坦克導彈和RPGG7反坦克火箭筒伏擊了以軍,襲擊了支援巴列夫防線要塞的以軍炮兵陣地等,為埃軍立了大功。

    九、 巴基斯坦特種作戰小隊

    巴基斯坦海軍特種作戰小隊的所有人員,均由陸軍特種部隊各下屬單位,在自己的基地為海軍訓練。由於巴基斯坦陸軍有一支戰鬥蛙人部隊,為了避免兩支部隊所擔負的任務重疊,巴政府對其各自管轄的範圍進行了劃分:陸軍戰鬥蛙人在內地水路活動,海軍戰鬥蛙人在沿海方向和公海一帶活動。

    1971年的印、巴戰爭期間,剛成立不久的巴海軍特種部隊作為海軍陸戰營的一個組成部分,參加了對印作戰,但表現平平。之後,為了提高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巴海軍特種部隊多次協同美國和伊朗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共同參加三方舉行的聯合演習。目前,巴海軍特種作戰部隊配備有各種各樣的冷兵器和火器,作戰能力較以前有了明顯提高。輕武器主要有自動步槍、手槍、狙擊步槍和火箭筒。水下特種武器有能在水下射擊的手槍、水雷等。野戰裝備全為美式武器,戰時用微型潛艇把蛙人送到任務區。這支部隊的主要使命是在海濱方向實施偵察、消滅敵海軍基地和港內的艦船,破壞敵沿海一帶的抗登陸設施、海底管道和電纜,摧毀敵指揮所、雷達、通信樞紐和觀察偵察哨位,對付敵水下破壞兵力,參加其它兵種對敵港口的海上封鎖、阻止敵登陸兵在卡拉奇和馬克拉沿海一帶登陸的聯合作戰行動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