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少將稱我國軍事科技勿僅靠模仿要占領產業高端(組圖)

(2010-03-11 09:32:53) 下一個

少將稱我國軍事科技勿僅靠模仿要占領產業高端
2010年03月            來源:中國廣播網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張育林代表進行大會發言,就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出5點建議。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軍事記者陶宏祥攝影

    我國自行研製的殲-10戰鬥機。 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記者邱翔攝影

    2009年4月23日下午,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而舉行的海上閱兵在青島附近黃海海域舉行。國產戰略導彈核潛艇首次公開亮相。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軍事記者陶宏祥攝影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如何抓住戰略機遇期增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防現代化水平,同時也為國家經濟轉型起引領作用。軍隊代表、國防科技大學校長張育林少將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國防科技就是要加大自主創新、原始創新能力,要在關鍵領域占領技術頂端,做到不受製於人,也能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隻有自主創新,國防科技才不受製於人

    記者:我們聽了您在解放軍代表團大會發言,您談到了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也是近幾年我們做一個非常重點的戰略工程,包括以後也是一個重點的方向。請您談一下國防自主創新為什麽要堅持這樣一個原則?

    張育林代表:自主創新實際上在國防科技領域裏邊,一直都在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因為中國的國防科技從解放初期創立到現在,特別是像現在取得這些成就。比如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等這樣巨大的成就,這裏邊無不貫徹自主創新的原則。當然現在我們講自主創新還有更大的意義,就是國家經濟社會要又好又快地發展,特別是後金融危機時代,整個國家都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所以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方式這裏邊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結構、改變產業結構,這也要靠自主創新能力。那麽國防科技在當前來講的話,發展就要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我們整個經濟發展到了這個程度,國家的科技的基礎已經有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盡管我們國防科技發展一直都是堅持這樣自主創新的道路,是因為真正的尖端國防技術我們買不來,人家也不會給。就是你能買的來,也是受製於人,也不安全。那麽我們在過去60年裏邊,實際都是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當前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強調自主創新。就有更進一步新的意義。

    記者:你剛才說有國防科研有基礎了,這種需求就更強烈了,為什麽這樣說呢?

    張育林代表:就是說國防科技隻有這樣一條路,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也到了這個水平了,要獨立自主發展我們武器裝備,要建設我們國家安全體係,國防體係,這個隻能靠我們自己,那麽自主創新就成為大家的強烈願望,應該說是黨和政府確定了這樣明確的戰略。但是真正要能夠做到自主創新,這個確實還是需要付出我們的艱苦的努力、要紮紮實實工作。

    現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了,我們整個社會都在加速信息化,國防和軍隊建設也要信息化。信息技術是高度軍民融合的技術,而且民用信息技術的發展,一點不比國防和軍隊領域裏邊差,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信息化,如果沒有自主創新能力,那麽我們信息化就是不安全的、不可靠的,受製於人,所以我們講自主創新重要性。

    自主創新要從原始創新抓起

    真正要自主創新,我想從國防科技這個領域來講,還是要重視原始創新,所謂自主創新核心內容就是原始創新。原始創新基礎就是基礎研究。我們由於曆史上的原因,我們在科學技術發展應該說在近代以來相對世界先進水平來講是落後了,而且整個國家我們雖然經過建國六十年來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後,飛速的發展。但總體講我們科學技術這樣一個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這個集中體現在基礎研究相對比較滯後。另外一些核心的涉及到國防科技創新的核心關鍵技術,就是平常大家說瓶頸問題。比如說先進材料、先進製造、先進動力技術等等這些方麵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這也限製我們原始創新的能力。所以現在講自主創新我想從科技的角度、從國防科技角度要下大力氣在幾個方麵:

    一是要真正重視基礎研究。今年兩會總理報告裏明確提出要前瞻性部署,如納米、生物、量子、調控、氣侯變化、空天海洋等這些領域的基礎研究。我感覺這個看的非常準,隻有我們基礎領域把基礎研究抓上去,就能真正做到知識創新,這樣我們才能為技術創新打下很好的基礎。

    另外,我感覺有了這些基礎學科發展以後,我們平時所說瓶頸問題,解決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因為這些瓶頸問題解決不好,那基礎研究能力就受限製。像基礎研究所需要這些儀器設備,自我研發能力就很受限製。另一個就是在理論上可能取得一些成果,最後還要把這些理論變成技術,甚至要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在國防科技領域要變成部隊的武器裝備,最後還是要靠這些基礎問題解決了,東西才能做出來,才能物化。所以我想基礎研究就是要解決好薄弱環節。

    我們科技發展水平的限製,是在一些很基礎性事情上,還有差距。現在大家都重係統、重設計,你比如說上大學,我可能願意學最尖端的、最先進的,雖然去搞設計,但是我們不願意搞工藝、搞材料。我們發展國防科技、發展武器裝備也是這樣,我們可能對搞一個新的飛機、搞一個新的大型艦船、搞一個新的武器係統, 我們可能往往從組織管理角度上也好、包括社會上大家關心重視程度也好,大家可能更重視這個東西。

    但是這些東西確確實實重要,但是更重要是如果有自主創新,在這方麵自主創新,我們需要在基礎理論、基本的方法,在我們元器件、原材料包括工藝這些上邊下工夫。所以我想既要重視係統,更要重視基礎。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加強國防科技集成創新,搶占科技發展製高點

    同時,一定要瞄著科學技術前沿領域,抓住一些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方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占領國防科技、包括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製高點。溫總理在報告中講的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製造、網絡技術、信息網絡等等這樣一些戰略產業,裏邊涉及大量的關鍵技術,如果你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不掌握自己手裏,你很難占領戰略產業,即使在戰略產業裏邊可能也有一定的市場規模、一定的市場份額,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說像信息產業,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核心技術不在手裏,我們有些產品你可能用的是別人的專利,所以你很難說在發展新型戰略產業裏邊能有大的作為,所以說我們原始創新要特別注意,瞄準這些新型的戰略產業、這些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方向上邊。要瞄準占領製高點去突破關鍵技術,這個我想也是屬於原始創新非常重要的內容。

    總體來講我想我們說自主創新,恐怕要更多強調原始創新,最後要變成現實的生產力、變成武器裝備,要發展武器裝備還是要強調集成創新。因為眾某種意義上講自主創新還是屬於書麵上的,或者理論上,要把它變成實際、變成現實的生產力、戰鬥力、變成現實的武器裝備,你肯定還是要加強集成創新。而且事實上證明,我們一些元器件、原材料在國際上還是能夠取得這樣東西,包括你從國外取得也好,還是我們自主發展,就是我們突破一些關鍵技術也好。如果說還是去模仿別人的發展道路,模仿別人的武器裝備,照貓畫虎這樣去做,這個應該說對國防科技領域來講,對部隊戰鬥力的提高、對我們國防實力的提高應該說意義就沒有那麽大。

    記者:您剛才談到前幾年我們走的是用一個後發優勢,就是我們前邊有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技術上做了一些儲備,我們還可以利用他們一些技術的東西,享受後發優勢。比如他們花十年做技術研究,我們可以通過兩年消化、轉化轉變為我們成果。但是現在你談到中國要占領科技的製高點,後發優勢應該說我們以後享受越來越少,那麽這種情況跟前幾十年是不是發生變化呢?

    張育林代表:因為你完全利用別人的這些創新成果,完全跟蹤模式,那麽這個實際上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我們已經有很多經驗,因為如果完全這樣模式,你隻能是製造大國、甚至是加工的大國。從這個意義上,就是說我們這種發展模式就要變,你不能再去僅僅跟蹤、模仿。而是要占領一個領域、一個產業的高端。那麽,國防科技應該更是這樣,因為大家都知道,到現在為止實際上我們在國防科技領域裏邊,盡管我們可能也有開發的願望,也有需求的願望,但是實際上人家不給你。在基礎科學這一些關鍵技術方麵,從兩彈一星也好,後來載人航天、到現在的發展始終還是走著一個以自我、自主創新這樣一個道路。而且非常有意思就是在國防科技領域裏邊,隻要人家在什麽地方卡我們、限製我們,我們什麽事情發展反而越快、越獨立自主。這說明我們不僅僅有這個自主創新的願望,而且我們實際上能夠做到自主創新。

    國防自主創新將加快帶動國家經濟轉型

    記者:談到國防自主創新,在和平時期是一個投入,其實國防創新這一塊,它除了投入其實也是產出的,而且世界上、包括我們國內很多尖端的產業、包括尖端的技術都是通過軍用先創新以後,包括衛星、電腦、網絡然後再運用到民用上來的,就是國防創新這一塊其實是能不能帶動我們中國整個高科技產業發展呢?

    張育林代表:這個你說的非常好,實際上不光中國是這樣,全世界都這樣。我們說國防科技,其實並沒有軍用、民用嚴格區分,隻是說你把它用來服務於國家安全就是國防科技,你要把它服務於經濟社會那他就是民用科技。事實上這個國防科技始終是科學技術一些戰略領域,而且都處於科學技術前沿領域,國防科技對整個科學技術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國防科技它的本身發展成果往往能夠極大的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大家現在用的互聯網,你說互聯網它現在是國防科技嗎?它肯定是民用科技,而且是廣泛使用的民用科技。而且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可能產生某種影響。但大家知道互聯網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支持發展起來一個網絡技術,是美國國防部作為國防科技來支持研究,最後成型以後把它應用到民用領域。我們現在用的很多一些生活用品、很多產業裏邊的一些產品它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國防科技裏邊。比如說上個世紀幾次大的經濟危機,特別是美國應對經濟危機很重要的手段,不管是二三十年代經濟大簫條、還是後來的石油危機,實際上都是通過國防科技的發展,來整個促進經濟的發展,走出危機提高他的產業能力。

    記者:他是走方向轉移的路子?

    張育林代表:對,因為產業要戰略轉移,他往哪裏轉移,肯定往高端方向轉移,要需求產業發展的新的推動力,這個推動力往往在國防科技領域,因為新技術往往在國防科技領域。新技術一開始成本太高,你完全按照市場經濟或者經濟效益觀點去衡量,他可能得不到這樣的發展,就沒有人投入。但是國防科技往往要解決國家安全的一些現實的問題,那麽國家安全重大的問題,你要靠很高水平的科技手段去解決,這個時候你隻能強調國家安全。

    看重的是國家安全,不是講它的經濟效益。這個時候這就是往往為什麽一些尖端的技術,往往首先是在國防科技領域發展的。那麽作為我們國家來講,我感覺國防科技本身就是包括軍隊和國防建設,武器裝備的發展,它本身不能說它是一個消耗,純粹的消耗。我們真正要建立強大的國防,也需要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來支撐,沒有經濟社會、沒有富國的基礎你實際上強軍也做不到。所以這個是很偉大的思想。那麽在這樣大的戰略原則下,我想實際上我們對。

    在富國和強軍統一戰略下,我們再來看國防,具體來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包括國防科技。很多人可能以為國防科技、武器裝備的發展、軍隊建設它就是一個消耗,就是國家的消耗,甚至人們認為可能是負擔。實際上我感覺不能這麽去看,首先這個國防和軍隊建設,武器裝備的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它本身就有具有非常巨大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它也是一種內需。

    記者:能不能給我們舉幾個例子?

    張育林代表:我們知道導航現在已經是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個領域,現在你看大家哪怕出去旅遊,都會帶上GPS,在城市裏開車都會用GPS導航。所以它衛星導航係統既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有重大意義。但實際上對經濟發展、對人民生活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就光導航的用戶機來講,它就是非常大的產業,而且由此延伸出像汽車的導航、物流管理、交通運輸一些管理控製等等這方麵,是非常大的產業。所以它本身就是能夠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還比如我們現在新材料的發展,實際上往往最尖端的一些材料,一開始都是在國防領域投資,你比如說碳纖維,像我們國防科大在發展國內發展碳化矽纖維像這樣的材料,陶瓷機的複合材料、金屬機的複合材料就是先進的複合材料,一開始都是為了武器裝備的發展而發展出來的。但是很快就能夠在國民和經濟建設裏邊,在人民生活裏邊發揮它的很重要的作用。

    你比如我們有一個新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根據國家新能源的發展要搞風電。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幾十米那麽大,非常巨大,它要非常輕。必須采用複合材料、新型材料。非常牢固、而且結構巨大,本身又很輕否則能量都被它消耗掉了。那麽我們就與湖南省風電產業組織一個產業聯盟,風力發電大型的葉片從設計、到材料的提供、到製造成型我們都可以提供技術。在這方麵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就是一個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實際上超級計算機它是信息技術裏邊高端的產品,高端技術。去年國防科大就研製成功天河一號千萬次的計算機,那麽這個計算機應該說是我們國家目前還是世界上美國和中國隻有兩個國家,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研製成功,使我們國家在戰略高技術領域所取得重大成果,這也是我們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裏邊,取得一個重大的成果。這裏邊像自主的芯片、自主的CPU芯片的發展,像這裏邊自主操作技術、自主的網絡技術等等都有很長足的發展。計算機目前裝在濱海新區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它就是直接為濱海新區的一些信息產業、航空航天、包括生物製藥等等服務,凡是需要大型計算的都可以提供支撐能力。我們可以預見,像這樣一個超級計算機在天津濱海新區落戶,肯定使濱海新區不僅信息的支持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會有利於促進它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用“兩彈一星”精神提升國防科技自主創新

    記者:其實我們對於軍隊國防創新大家都比較關注,特別是部隊官兵還有廣大軍事愛好者,他們想了解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從思想意識或者從政策方麵、戰略規劃上我們還要有什麽重點突破了?

    張育林代表:自主創新我始終認為,要自主創新首先要有那個勇氣,所以我們在整個全社會也好,還是我們國防科技領域,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勇於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信心和勇氣,這個我感覺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很多事情我們首先就沒有這樣勇氣和信心,我們就很難做到自主創新,為什麽這樣說呢?你比如像兩彈一星那個成就,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經濟是什麽樣實力,剛剛建國百廢待興這個科技當時是什麽實力?舊中國經濟社會長期落後、科技基本上是空白,但是在黨和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在建國初期那樣基礎之上,我們都能夠瞄著當時屬於科技領域最尖端的這個方向最高峰,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你說哪個不是科技的最高峰。

    記者:我國經濟有一定基礎了,也有資金支持我們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靜下心做研究。在這個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握時機,把國防科技創新趕上去呢?

    張育林代表:現在應該說好多了。因為我們整個從黨和政府更加重視這個方麵,整個科教興國戰略,我想恐怕更重要一點,就是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裏邊更重要一點,恐怕還是要推出軍事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發展了我們教育水平才能提高,科技才能發展。

    那麽這裏邊關鍵是我們現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於求成,或者說不能有浮躁的心理,現在我們做什麽事往往想一下子,在經濟社會裏邊想一下子能拿出一個什麽東西,就想轉化產業化,能夠去占領市場。在國防科技裏邊可能一下子拿出什麽東西,就能夠馬上克敵製勝。但是要拿出這樣東西,是必須建立非常紮實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一定在這個方麵思想觀念上,我感覺不僅要重係統、更要重基礎,不僅要重視拿到現實管用的東西,還要更加重視夯實發展的基礎。

    金融危機它不僅對世界經濟有一個衝擊,對我們國家來講,也提供了重大的戰略機遇。當然怎麽抓住這個機遇,黨和政府已經做出很重要的戰略部署,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加快轉變。為什麽在這個時候提轉變了?我理解那就是要抓住這個機遇,就是整個經濟發展要向自主創新的方向發展,那麽對國防科技來講,整個國家我感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轉變方式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那麽國防科技大背景下這當然也是重要的機遇,因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更多依靠自主創新,那麽這會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因為我們國防科技的發展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發展計劃本來就是融合發展。那麽我們應該確確實實抓住這個機遇,就是在國防科技領域裏邊更多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既為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推動,同時為國防科技占領新的戰略製高點做出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